导图社区 偏误知识导图
这是一篇关于引论中偏误的知识导图,介绍了偏误分析的理论基础和作用、偏误分析的具体步骤和偏误的分类等,收藏下图了解吧!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论述2*15‘ 1*10’ 1、理论阐述为主(三)
偏误:(70年代在西方是偏误分析的鼎盛时期)
1、偏误分析的理论基础和作用
偏误分析:是对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所产生的偏误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其来源,揭示学习者的中介语体系,从而了解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与规律。
科德(偏误分析最早的倡导者)把学习者所犯的错误分为两种
失误是指偶然产生的口误或笔误,如本想说“甲”,但临时因为紧张或者疏忽说成了“乙”。这种错误没有规律,即使操本族语的人也会常常发生。
偏误是指由于目的语掌握不好而产生德一种规律性错误,它偏离了目的语的轨道,反映了说话者的语言能力和水准。如以汉语为母语的人学习英语。常常忘记第三人称单数一般现在时动词后边要加“s”。这种错误一般学习着自己难以察觉改正,同种错误会重复出现。这类规律性的偏误正是中介语特征的反应。
作用
1、通过偏误分析,教师可以了解学习者对目的语的掌握程度及其所达到的阶段。
2、通过偏误分析,研究者可以来了解学习者是如何习得目的语的,有助于了解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采取的策略和步骤。
3、通过偏误分析,学习者可以更好地检验对所学的语言规则做的假设。
2、偏误分析的具体步骤和偏误的分类
五个步骤
1、搜集供分析的语料:从第二语言学习者的口头和书面表达或者听力理解中选择供分析用的语料。
2、鉴别偏误:首先要区分是有规律性的偏误,还是偶然的失误(不容易),同时还要区分是结构形式的偏误还是语用的偏误。
3、对偏误进行分类。
4、解释偏误产生的原因。
5、评估偏误的严重程度,是否影响交际。
分类:
传统分类
语音
词汇
语法
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教师最习惯的方法。只着眼于语言形式,容易忽视语言交际方面的偏误。。
语言教育家
整体性偏误:涉及到句子总体组织结构的错误。如:错用句式,误用关联词语,语序颠倒。(影响对整个句子的理解)
局限性偏误:指句子的某一次要成分的错误。如:助词、冠词的误用。(不影响对整个句子的理解)
进一步分析
语内偏误:语言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对目的语规则掌握不全面或因错误推断而造成的偏误。
语际偏误:由于第一语言的干扰造成的偏误。
有的学者:
理解偏误:学习者对某一语言规则并不了解。(偏误较为严重,需要及时纠正。)
表达偏误:不一定说明对该规则不了解,可能有其他因素。如:因交际中的快速反应而监控不够:学习策略,交际策略的原因。(对学习者适当提醒。)
同样
口语中的偏误:边想边说,来不及监控,难免出现语言形式的错误。(口语交际伴随非语言手段----体式语,可以减少偏误对意义表达的影响。)
书面语的偏误:在有充分考虑时间并在语言知识的监控下出现的(反映出学习者的实际语言能力。)
科德
1、①显性偏误:明显的带有结构形式错误的句子。
②隐性偏误:语法虽然正确,但在一定的语境或交际情境中显得不恰当的句子。
③强调不能只注重语言形式,要重视语言在交际中的使用。
2、根据中介语的发展过程
前系统偏误:目的语的语言系统形成之前的偏误。学习者正在学习和理解,尚未掌握目的语的规则和系统,处于摸索阶段,因此出现较多偏误。(对偏误学习者无法解释,不能自行更正)
系统偏误:指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正逐渐发现并形成目的语的规则和系统,但还不能正确地运用这些规则,因而出现的规律性的偏误。(学习者对偏误不能自己改正,但可以说明为什么这样使用。)
后系统偏误:指目的语系统形成后的偏误。学习者基本上掌握了语言规则,一般能正确运用,但有时也会出现偏误。(学习者能自己改正偏误并说明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