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医基础绪论
中医基础绪论思维导图,介绍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状况、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中医学的主要思维方法。
这是一篇关于气血津液的思维导图,讲述了气的运动、气的生成、气的功能与分类、血的概念及生成、津液的代谢、气血津液的关系。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泌尿
方剂学速记歌决
执业医师运动系统(骨科学)2019
执业医师运动系统之骨折概论
2019年执业医师生物化学大纲
支气管扩张
执业医师消化系统概论大纲2019
执业医师血液系统概论2019
执业医师呼吸系统概论2019
绪论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状况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黄帝内经》
《黄帝八十一难经》
《伤寒脏病论》
《神农本草经》
发展阶段
魏晋隋唐时期
王叔和的《脉经》 第一部脉学著作
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 第一部针灸学著作
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 第一部病因病机症候学专著
孙思邈的《千金方》 是中医学最早的百科全书
苏敬等主持编写的《新修本草》 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
葛洪的《肘后备急方》
宋金元时期
金元四大家
刘完素
寒凉派
张从正
攻邪派
李东垣
补土派
著《脾胃论》
朱丹溪
滋阴派
“阳常有余,阴常不足。”
明清时期
李时珍著《本草纲目》
李中梓提出“先后天根本论”,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
吴又可 《瘟疫论》
叶天士创立“卫气营血辨证”
吴鞠通创立“三焦辨证”
近现代时期
张锡纯著《医学衷中参西录》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
整体观念
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以五脏为中心
五脏:肝,心,脾,肺,肾
六腑:胆,小肠,大肠,胃,膀胱,三焦
五体:筋,脉,肉,皮,骨
诸窍:目,舌,口,鼻,耳,前后二阴
人与外环境的整体性
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
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辨证论治
症,人体发病所表现出来的异常表现
病人自身的异常感觉
医生所诊察到的异常表现
证,机体发病过程中某一阶段病机本质的概括
病因
病位
病性
邪正关系
病,机体在致病因素下发生的阴阳,气血,脏腑和经络等病理变化的总过程
辨证
论治
同病异治
异病同治
中医学的主要思维方法
比较
类比
演绎
以表知里
试探和反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