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气血津液
这是一篇关于气血津液的思维导图,讲述了气的运动、气的生成、气的功能与分类、血的概念及生成、津液的代谢、气血津液的关系。
中医基础绪论思维导图,介绍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状况、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中医学的主要思维方法。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气血津液
气
概念
是人体内活力很强的精微物质
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气的运动
气机的含义
气的运动称为气机
气运动的基本形式
升
降
出
入
气的运动与脏腑的关系
从位置
心肺在上,宜降
肝肾在下,宜升
脾胃居中,为升降枢纽
从生理功能及特性
肺主宣降,主气
肝气升发
脾气主升,胃气主降
运动正常的条件
气的运动畅通无阻
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之间的协调平衡
气机调畅
失常
气滞
运行不畅
气逆
上升太过或下降不及
气闭
气不外达而郁结于内
气脱
气不内守而大量外溢
气陷
上升不及或下降太过
气机失调
气的生成
先天之精
水谷精气
自然界清气
通过肺脾胃肾等脏腑的综合作用,三者结合而成
功能
推动
推动和激发各脏腑,经络生理功能活动
推动气血津液的生成,运行,输布,以及排泄
温煦
产生热量,维持正常体温
温煦脏腑,经络,形态,官窍
温煦血和津液等液态物质
“得温则行,得寒则凝”
防御
正气与邪气斗争
固摄
固摄血液,使其运行于脉中,防止溢出脉外
固摄汗液,二便,唾液,控制其分泌量和排泄量
固摄精液,防止妄泄
固护胎儿,防止堕坠
气化
是指气的运动所产生的各种变化
是生命活动的基本方式
营养
相互为用,相互促进,协调配合
分类
元气
生成
源于先天,由后天精气所化
分布
根源于肾
通过三焦布散全身
内而五脏六腑,外而肌肤腠理
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
激发和推动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功能活动
是人体最根本,最重要的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宗气
胸中之气,又名"大气“
”胸为气海“
脾化生的水谷精气
肺吸入的自然界的清气
结合而成
主要分布在心肺两脏
散布丹田,下达气街
功能(重点)
走息道以司呼吸
贯心脉而行气血
与人的视,听,言,动等相关
营气
是运行于脉中富有营养作用的气,又名“荣气”,“营血”“营阴”
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
分布于血脉之中
循脉运行全身
内贯五脏六腑
外达皮肉肢节
化生血液
营养周身
卫气
是运行于脉外具有护卫机体作用的气
来源于脾胃化生的水谷精气
水谷精气中性质剽悍,运行滑利的部分所生成
具有很强的活力,循行于脉外,布散于全身
主要分布于体表
护卫肌表,抵御外邪入侵
温养肌肉,皮毛及脏腑
血
是运行于脉中具有营养和滋润作用的红色液体
脉为“血府”
“离经之血”:因某些因素,导致血溢出脉外,则形成出血,即为溢出脉外的血
水谷精微化血
肾精化血
运行
血行脉中,脉道通利为先决条件
血的运行
依赖气的推动和固摄作用
心气推动行血
是血液运行的基本动力
濡养作用
化神作用
津液
是机体内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
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津液的代谢(重)
来源于饮食水谷
通过脾胃,大小肠等脏腑的气化功能而生成
输布
排泄
滋润濡养作用
津,质地清稀,有滋润作用
液,质地较稠厚,有濡养作用
水谷化生的津液
结合形成血
运载作用
调节阴阳
气血津液的关系
气与血的关系
气为血之帅
气能生血
气(营气)直接参与血的生成
气的推动及气化作用是血生成的动力
气能行血
气能直接推动血行
气虚,气滞:淤血
气逆,气陷:出血
气能摄血
“脾统血"
血为气之母
血能载气
为生理基础
气随血脱为病理基础
血能养气
气与津液
气对津液的作用
气能生津
气能行津
气能摄津
津液对气
津能载气
津能养气
血和津液
“津血同源”
血和津液都是由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生成
“津血互生”
津血互生互化,互为来源
“汗血同源”
“夺汗者无血”
津液大量丢失的病人,慎用放血或破血
“夺血者无汗”
失血者慎用发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