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
这是一篇关于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的思维导图,包括了这本书的几个角度的剖析,大家感兴趣可以看看。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亡羊补牢
外婆与姥姥的区别
父母学吧四大模块课程
幼儿知识之科学探究实施思维导图
植物
Moep
汉语拼音思维导图
第四组基本动作练习思维导图
面对孩子的特性需要把握的两个原则
幼儿园主题活动:甜蜜蜜的糖果
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
亲子教养的传承
过往经历的影响
你的自我批评可能是妨碍孩子幸福的最大的绊脚石
破裂与修复
父母试图与孩子修复关系,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什么时候都不晚。
我们必须先释放暗藏在心底的悲伤,才能够释放内心的爱。
修复过去
抱着同理心去回顾童年的经历,就能发觉孩子对你的需要和渴望。
自我对话
你的自我批评可能是妨碍孩子幸福的最大的绊脚石。
好父母/坏父母 不轻易评判
不贴标签,太极端。不评判自己也不要评判孩子。赞赏孩子的努力,具体描述。
孩子的成长环境(家庭环境)
重点不是家庭结构,而是我们如何相处
父母相处融洽是养育快乐孩子的重要方式。
父母不在一起的时候
以尊重的方式提对方,互相欣赏彼此的优点,积极的沟通,不诋毁对方。
让痛苦变得可以忍受
陪在孩子身边,接纳和他们的情绪和感受
父母在一起的时候
承认自己的抱怨,接受、处理、拥抱改变,接受新生活。
争论的方法
承认自己的感受,也考虑对方的感受
定义你自己,而不是别人,使用“我陈述句”
不要反应,而是反思
接纳你的脆弱,而不是害怕示弱
不要径自认定他人的意图(认为对方攻击)
培养善意
回应对方的要求
欣赏对方
在对方身上寻找慰藉,合作而非竞争。
回应孩子的感受
学习如何包容感受
肯定,认真对待,确认孩子的感受。认真看待一种感受,但不过度反应,保持克制和乐观。
孩子所需要的,是父母成为包容他们感受的容器。
确认感受的重要
否认孩子的本能,会削弱他的本能,本能可以增强孩子的安全意识。
亲子教养的唯一秘诀:不要和孩子争论他的感受。
坚持安抚的理念,感受孩子的情绪。
接纳自己的情绪,不压抑,不爆发,承认自己的感受,安抚自己,接受别人帮助。
养成谈论感受的习惯
不希望孩子抱持的感受,关注和理解他。
孩子能够表达感受又获得倾听和理解,他们的免疫系统会更强。
否认孩子感受的危险
否认孩子的感受或导致心理疾病。
爱无法请人代劳,无法延迟给予,孩子每天需要至少从一位家长身上获得爱。
修复关系,而不是冷战
犯错后及时修正,承担责任,坦白和道歉,孩子也会这样做。
去感受,而不是去处理
当我们感受不好时,我们不需要被治愈,我们想要的只是有人感同身受,而不是被当成问题来处理。
床底下的怪物
保持沟通渠道畅通,不因为“胡闹”而关闭沟通的通道,成为孩子想交谈的对象。
接纳每种情绪的重要性
不管孩子经历了什么,有任何感受,越是完全地接纳及关爱孩子,孩子越有幸福的能力。
人必须快乐吗
无法淡化悲伤和痛苦,并强化幸福,你只要把一种情绪调低,其他情绪会一并调低。
从感受中转移注意力
让孩子的感受获得共情,而不是想办法转移他的注意力。
不断地转移注意力,会破坏孩子的专注力,让他无法专注于一件棘手的事情。
阻碍和孩子培养良好,开放,亲近的关系。
给孩子关怀,但不要反应过度,保持冷静,但不要放任孩子独自哭泣,不分散注意力,或刻意压抑他们的感受,或说他们的感受不真实。
持续聆听,必要时拥抱孩子。
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
最初的孕育
从孕育之初就把他们当成“人”看,当成培养终身亲密关系的对象。
“交感巫术”
怀孕或哺乳期间,无论别人叫你遵守什么规则(有科学依据的or民间传说),都取决于生活在世界的哪个地方,建议还会持续改变。
遵守建议时感到安心,否则陷入恐慌。
不要总设想胎儿会出现什么意外,心态放松,为亲子关系打最好的基础。
对孩子抱持乐观心态,相信他会成长、学习、掌握各种诀窍和技能。
管控型和引导型家长
父母双方持不同的育儿观念,讨论感受而非事实,不要坚持自己是对的,承认偏向引导型或管控型是因为比较适合自己。
无论哪个类型,要诚实面对孩子和自己。接纳,温柔,仁慈是最重要的。
焦虑?
把“万一......怎么办”改成“如果......那又怎样”
与其怀疑自己做错了什么,不如密切关注孩子的状况,解决问题
需要建议时,只听从让你安心的建议
规划分娩
维持计划的弹性,朝着想要的方向前进,灵活的应对无法控制的状况
讲述分娩经历
人生的意义,就是在每次出现出乎意料的状况时,尽快让人生回归正轨。
讲述分娩经历,重新获得平衡感。
吃奶的本能
放慢速度,好好观察孩子能做什么,不疾不徐的生活,孩子可以教我们活在当下。
让孩子发挥本能去寻找乳房或其他自然行为,是在尊重他,信任他,也是一开始就帮他了解,他是个有行动力的人,一个与你有关系的人。
支持
接受自己目前的状况,不要责备自己没有达到理想的境界。
如果真的感觉疲惫,请寻找支持。
大方的说出你的想法,找个地方或人宣泄出来,这样才真的不会做那些你想过伤害孩子的事情
每个人都需要一个主要关系作为精神支柱,孩子需要感觉到父母把他们放在首位,尤其是刚出生的那几年。
依附理论
无论遇到什么麻烦,只要他觉得自己总是受到重视,有归属感,又讨人喜欢,他就不会轻易偏离轨道,即使稍有偏离,也会很快回归正轨。
培养安全型的依附关系
襁褓时期对亲密关系和食物都能获得满足,长大以后,很容易和他人建立信任关系,相处融洽,心态乐观,这些都有助于过上美好的生活。
无论孩子(或成人)年纪多大,觉得自己受到认真对待都是一种很好的心理疗愈
孤独
承认自己的孤独,并说服自己加入团体以排解孤独,是一大进步
产后抑郁症
表现:易怒,极度悲伤与绝望,感觉自己一无是处,焦虑,失眠,感觉每件小事都需要付出很大的心力,想要逃避他人,生出自残的念头。
说出自己对孩子的感觉与反应,并让这些感觉获得理解和接纳时,就拥有了深思熟虑的能力。
生孩子会带来身心的改变,各种不同的荷尔蒙会放大你的情绪,要即时就医。
活在当下,寻求认同,包容自己。
培养心理健康的孩子
子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