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教育传播学
教育传播学思维导图,整理的内容有教育传播过程和模式、教育传播信息和符号、教育传播环境、教育传播效果、教育中的教师和学生等。
编辑于2021-12-08 20:25:22教育传播学
第一章:结论
传播
传播含义
传播定义:传播是指两个相互独立的系统之间,利用一定的媒介 和途径所进行的有目的的信息传递活动。
传播的类型
传播的类型:(1)自然的传播(2)动物的传播,(3)人的传播,(4)机器的传播
传播的功能
传播功能: (1)沟通,(2)协调,(3)教育,(4)娱乐
基本过程
传播者
传播受者
讯息
媒介
反馈
特点
1.没有传播者和受传者的概念,传播双方者都作为传播行为的主体。 2.模式重点不在意分析传播渠道中的各种环节,在于解析传播双方的角色功 3.强调了社会传播的互动性,把传播双方都看作是传播行为的主体。
缺点
1.把传播双方放在完全对等或平等的关系中,与现实情况不符。 2.能够提现人际传播特别是面对面传播的特点。却不能使用大众传播过程。
教育传播
教育传播的概念
教育传播的概念: 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和训练人为目的而进行的传播活动
教育传播的特点
特点:
教育传播特点: (1)受者的特定性,(2)传播的导控性,(3)内容的系统性
教育传播的方式
方式:(1)自学传播,(2)个别传播,(3)课堂传播
重要发展阶段
口语传播阶段
文字传播阶段。特定:(1)表达力强, (2)记录持久 (3)传递迅速 (4)扩散面广。
电子传播阶段。特定:信息量迅速增多,达到了系统化,科学化,传播媒体多元化,多媒体,传播方式除口耳想转,写读训练外,又有人机活动。
网络传播阶段。特定:信息海量增多,并实现了数字化,传播媒体网络化,传播方式增加了网上交流。
教育传播学
教育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对象是: 教育传播的研究对象,是教育传播现象及其规律性。 教育传播学就是通过对教育传播现象和问题的研究, 去揭示教育传播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传播的性质
性质是:(1)属于交叉学科中的边缘学科,属于社会科学, (2)教育传播学是综合运用传播学和教育学的理论和方法。
第二章:教育传播过程和模式
教育传播过程
教育传播过程的阶段
教育传播过程是由教育者,教育信息,教育媒体,受教育者以及编码,译码,噪声, 反馈,效果,等要素构成的连续的动态构成,阶段: 确定信息,选择媒体,通道沉淀物, 接受解释,评价反馈,调整再传递。
教育传播四药素间的关系
传播四要素: (1)教育者,(2)教育信息,(3)教育媒体,(4)受教育者
教育传播概念
概念是:在一般认识论和科学方法论中,过程和系统是两个相近的概念。 当我们把传播当作一个系统时,是在静态的层面上,把传播看成是一个要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各种部分构成。
教育传播模式
教育传播过程模式分类
分类:(1)以教师为中心的传播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 在教师的控制下,主要从书本中学习。 (2)以学生为中心的传播模式这种模式特点: 是以个人生活实践或直接经验为学习中心,从活动中学习。 (3)以问题为中心的传播模式这中模式特点:是从研讨中学习,能启发人们进行探索。
教育传播应遵循原则
遵循原则:(1)科学性,(2)现实性,(3)简明性,(4)操作性,(4)创见性。
几种网络教育传播模式
教育传播模式,教育传播功能,并从显示信息传递信息,反馈信息,诊断评价四个方面来分析。 显示信息:在课堂多媒体网络教学中,教师分析教学内容,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利用自己的声音,体态语。
教育传播过程包括5个环节
环节是:(1)信息的输入,(2)信息的存储,(3)信息的加工处理,(4)信息的输出,(5)信息的反馈
传播过程模式
拉斯韦尔“5W模式”
谁~说什么~想通过什么渠道~对谁说~产生什么效果
意义
个模式第一次将传播活动明确表述为五个环节和要素构成的过程,为人们理解传播过程的结构和特性提供了具体 的出发点
缺陷
属于单向直线模式,没有提供反馈渠道,没有揭示人类社会传播的双向和特性提供了具体
香浓-韦佛模式
意义
导入了噪音的概念
缺陷缺少反馈环境
子主题
第三章:教育传播信息和符号
教育传播信息
信息概述
信息:信息是当使用频率极高的术语,“信息技术”,“信息革命”,“信息社会”,也随即成为日 常生活和社交场合中的最常用词汇。
信息本质
信息本质:(1)揭示了信息的普遍性,(2)揭示了信息的重要性,(3)揭示了信息对物质,能量的依赖性, (4)揭示了信息对于物质,能量的独立性,(5)信息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
信息特征
信息的特征:(1)信息是一种可以共享的资源,(2)信息具有知识的秉性,(3)信息可以被传输和存储 (4)信息可以被提取,加工和变换。产生和形态: 信息是在物质相互作用中产生的,相互作用的方式,作用的痕迹——信息,。信息不同形态:自然信息,机器信息,人类感知信息,人类思维信息。
信息理解三层含义
含义是:(1)信息是一种可传播的信息,也就是人们在传播时所要告诉对方的内容。 (2)信息是可以被运算,加工和处理的 (3)信息是一种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知识
信息概括几种不同的认识领域
领域:(1)信息是指消息,知识和情况, (2)信息是减少或消除某种情况不确定 性的东西,(3)信息是关于事物运动状态和规律的表征。
教育传播符号
符号的分类
符号
语言符号
自然语言
口头语言
书面语言
人工语言
非语言符号
符号本质
符号的本质:(1)符号代表事物 (2)符号的意义来自经验 (3)符号的意义因环境而已,因时间而也 (4)符号具有外延意义和内涵意义
符号特征
符号的特征:抽象性卡西尔吧符号理解为由特许抽象倒普遍的一种形式。 抽象吧事物关系的思想依赖于符号的思想(1)多符号性,(2)整体性,(3)互补性
自然符号线性
怎么理解实践教学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教学资源:(1)在思想上充分重视实践教学, (2)实践教学的时间要恰当 (3)实践教学的内容要将专业课程与现代社会的产生及政治活动紧密结合起来 (4)各级学校和专业都应具体的实践教学大纲。 (5)要有符号要求的,固定的实践教学基地。
第七章:教育传播效果
传播效果理论简述
什么是传播效果
传播效果是:传播效果是指传播对人的行为产生的有效结果 。具体指受传者接收信息后, 在知识, 情感, 态度, 行为等方面发生的变化,通常意未着传播活动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传播 者的一图或目的。效果也可以分为不同层面,根据学者们大体一致看法,逻辑顺序或表现阶段可以分为三个层面: 外部信息作用于人们的知觉和记忆系统。
传播的社会效果的几种层面
1.环境认知效果
2.价值形成与维护效果
3.社会行为示范效果
传播效果理论简述
教育传播效果的最终未,是要取得良好的教育传播效果。 教育传播过程中的教育信息为受教育者所受,理解以转化为其知识与能力 的程度,是衡量教育传播效果的重要标志。教育传播与大众传播都是信息传播过程。
教育传播效果的概念
你怎么理解教育传播效果内涵
内涵:教育传播效果的含义教育传播具有特定的教学目标,特定的教学对象,采用多种教育传播媒体 和特殊的效果评价方法。 经过一定的传播教育过程之后受教育者在知识,能力和行为等方面所发生的变化。
教育传播效果的特征
1.特定的教学目标
2.特定的教学对象
3.采用多种教育传播媒体
4.特殊的效果评价方法
教育传播效果的表征
1.教育传播阶段性效果的表征
(1)达标程度
(2)教学时间
(3)教学规模
2.教育传播远期效果的表征
(1)毕业生的工作性质
(2)毕业生的工作能力
(3)毕业生的工作成果
教育传播效果的测量和评价
如何评价广告传播效果
效果:广告传播效果这个概念可不小。首先要明确的是你们的传播目的,传播对象以手段等要素。 当你对你的整个传播系统有深入和明确的认知的时候,其实不用外部 的数据信息和报表。
你怎么理解教育传播效果的测量方法
教育传播效果测量方法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根据测量结果的表达方式,教育传播效果的测量方法可以概括为 定性的和定量的两个分别。从测量工具的角度而言, 教育传播效果的测量方法是多种多样。
教育传播效果的优化
影响教育传播效果主要有几种因素
1.软件
2.硬件
3.无形
教育传播效果优化的概念是什么
人类传播的历史自人类开始出现就已开始。与整个人类的传播历史相比较,大众传播的历史是微不足道的。大众传播,从报纸,广播,电影,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体延伸算起。 传播的历史和人类的历史一样漫长。但是,在大众媒体出现前,人们对于什么是传播,传播的效果如何却没有进行很多的研究。 教育传播类似的历史,经历了同样的发展进程。
教育传播效果优化有几种原理
共同经验原理
抽象层次原理
重复作用原理
信息来源原理
最小代价侓与媒体选择原理
教育传播效果优化有那种途径
明确目标
系统分析
科学运用
量体裁衣
最大优化
第六章:教育传播环境
教育传播环境
教育传播环境的定义
定义是:是围绕教育传播活动四周的一切事物, 是教育传播系统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全部外部 条件的总和。
什么是环境
环境是:所喂环境,是指主体周围与主体密切相关的 一切要素构成的体系。当我们把某种事物作为主体中心的时候, 那么环绕这主体中心的所谓有周围事物,也就构成了 主体的环境。
教育传播环境属于那是环境
校园环境
1.校园物质
2.校园社会心理环境
教室环境
1.目标性原则
2.整体性原则
3.时效性原则
4.自主性原则
社会信息
1.监控信息
2.监控学生
人际关系
校风班风
电,光,声,色,空气,温度
电,光,色,声,空气,温度是构成教育传播环境的物理因素。
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的概念,特征
1.便利
2.主动性
3.交互性
4.协作性
5.多样式
6.开放性
教育传播环境的功能
教育传播环境的基本功能
1.扩展功能
2.激励功能
3.陶汰功能
4.益智功能
5.增强功能
教育传播环境的优化属于那些
1.精心设计各种教育传播场所和实施
2.认真筛选各种社会信息,实现信息优控
3.努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校风班风
4.重视培养学生自己控制,管理环境的能力
教育传播环境的评价
教育传播环境评价标准
标准:教育传播环境的评价是以学生生活,学习和发展的教育环境质量对象, 依据教育目标和环境育人的价值取向。 环境评价:(1)学校生态环境,及学校物质和物理环境因素 (2)学校社会环境 (3)学校中的人际关系 (4)学校校园文化。
社会心理环境的评价
1.学术风气的状况
2.社会意识的状况
3.集体观念的状况
4.文明礼貌的状况
5.求实精神的状况
第五章:教育中的教师和学生
教育传播中的教师
教师的性格特征
1.理智型
2.意志型教师
3.情感型教师
组织型教师
教育传播中教师的角色如何
角色: 教师作为教育传播者,是教育信息的主要把关人。 在教育传播过程中,传播什么,通过什么渠道传播,主要是由教师决定。 教师是教育信息的发送者。在特定条件下,教学机器,也可以扮演教师的角色, 人们称为电子教师,电子导师等。机器扮角色必须条件:(1)具有提示作用,(2) 具有传输机制,(3)具有反馈机能 。
如何向着教师的传播行为
教育信息的收集
1.文献检索法
2.调查访问法
3.测量表法
4.仪器记录法
教育信息的加工
1.将收集的信息进行筛选,史之称为有用的
2.将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使之称为有序的
3.将收集的信息进行编码,使之称为易传的
教育信息的传递
1.传递的信息要有针对
2.传递的信息应是完备的
3.要注意信息的时效
4.要注意学生的反馈信息
5.要注意克服信息传递中的干扰
教师培养的素质要求
1.热爱教育传播事业
2.具有比较渊博的知识
3.掌握教育传播技术
4.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教育传播中的学生
学生的传播行为
行为:在教育传播过程中,学生的传播行为主要表现为接受传播信号,进行译码,输出与 信息等。(1)接收传播信号 (2)进行译码 (3)输出与反馈信息。
学生教育传播行为的特征
特征:学生作为受传者在教育传播过程中 接收,译码,输出与反馈信息,但学生接收信息不是 机器的,被动的。特征:(1)目标性, (2)主动性 (3)选择性。
学生的素质要求
1.生理素质要求
2.心理素质要求
3.知识能力素质要求
(1)社会经验
(2)基础知识
(3)动手能力
(4)人际交往能力
4.思想品德素质要求
教师与学生的传播心理
教师如何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
沟通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途径,沟通能力是 教师的一种能力。教师如果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善于与学生沟通, 会产生不一样的教育效果。如何以解决学生出现问题,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必须拿倒 (1)学会共情 (2)注重语言艺术 (3)发挥无声语言的魅力。
学生的传播心理
1.选择性心理
(1)选择性注意
(2)选择性理解
(3)选择性记忆
2.尊重型心理
(1)群体因素
(2)个体因素
教师的传播心理
1.动机与兴趣
2.情绪和情感
3.意志
4.能力
5.教师威信
第四章...教育传播通道和媒体
教育传播通道
教育传播通道的特点
教育传播通道是教育信息传递的途径。它的通道与一般传播通道是一致的, 但是其特点:(1)通道中传递的是教育信息, (2)信息缩端是特定的对象—— 学生。 (3)信源端的主要对象是教师,。 学生——教师通道, 学生——媒体通道, 学生——实际事物通道,学生——家庭通道
教育传播通道基本要素
学生——教师通道, 学生——媒体通道, 学生——实际事物通道, 学生——家庭通道, 学生——学生通道
教育传播通道的干扰是什么
干扰指影响教育信息传递效果的各种消及因素,最主要有两种: 一是在通道中传递的非教育信息,二是在通道中传递的教育信息受到破坏或损失。 (1)来自信源的干扰, (2)来自编码的干扰, (3)来自信道的干扰 (4) 来自译码的干扰。
教育传播媒体
教育传播媒体的类型
按教学媒体发展的先后分类
1.传统教学媒体
2.现代教学媒体
按教学媒体的印刷与否分类
1.印刷媒体
2.非印刷媒体
按感官分类
1.听觉型媒体
2.社觉型媒体
3.视听型媒体
4.相互作用型媒体
按教学媒体的物理性质分类
1.光学投影教学媒体
2.电声教学媒体
3.电视教学媒体
4.计算机教学媒体
按技术特点分类
教育传播媒体包括
教学媒体的包括:教育传播媒体分类,传统教育传播媒体主要包括: 语言, 文字, 印刷材料, 图片, 模式和实物等。 现代教育传播媒体主要包括:电声,电视,计算机, 各种通信网络。
教育传播媒体的特点
视觉媒体特点
1.印刷媒体的特点
2.电子视觉媒体
听觉媒体的特点
视听觉媒体的特点
交换媒体的特点
综合媒体的特点
教育传播媒体的选择与利用
教育传播媒体的选择利用的教学策略
铺助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
创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学习模式
自主学习
协作学习
利用媒体进行学生技能的训练与实践教学
利用媒体实施远程教学
研究性学习
综合学习
创新学习
教育传播媒体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