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政治思维导图三、四
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活动,是人类社会生存的本质,是人的认识产生和发展的基础。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框架脉络清晰,帮助小伙伴快速理解
编辑于2021-12-10 11:53:26第三章 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
实践与认识
实践的本质和基本结构
实践的本质和基本特征
本质: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地社会性物质活动
具有客观性
人类特有
基本特征
直接现实性
本质特征
自觉能动性
社会历史性
实践的基本结构
三项基本要素
实践主体
所有人都是主体
实践客体
所有物都是客体
实践中介
物质性工具系统
语言符号工具系统
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关系
认识两个概念
主体客体化
客体主体化
实践关系
最根本
认识关系
价值关系
实践的基本类型
虚拟实践:实践活动的派生形式,具有相对独立性
物质生产实践(劳动)
最基本,构成全部社会生活的基础
社会政治实践
科学文化实践
实践在认识活动中的决定作用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实践是检验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认识的本质与过程
认识的本质
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认识路线
旧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
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唯心主义认识路线
客观唯心
主观唯心
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与旧唯物主义只管反映论的区别
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的严重缺陷
离开实践
离开辩证法
辩证唯物主义的批判继承 优点:
把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
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考察认识的发展过程
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认识的本质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特性就是摹写性
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一个能动的创造过程
反映特性和创造特性不可分割,辩证统一
从实践到认识
第一次飞跃,也称从感性到理性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含义
感性认识
对象: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
形式:感觉、知觉、表象
特点:直接性,具体性
理性认识
对象: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
形式:概念、判断、推理
特点:间接性、抽象性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对立统一
割裂二者
唯理论,表现为教条主义
经验论:表现为经验主义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的基本条件
投身实践,深入调查,获取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
基础
经过理性思考,对感性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制作
认识过程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
理性因素:指人的理性直观、理性思维等能力
指导
解释
预见
感性因素:人的情感和意志(包括冲动、欲望、本能)
激活
驱动
控制
从认识到实践
第二次飞跃
必要性和重要性
实现飞跃的条件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及其规律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及其规律
反复性 原因:
客观上看,事物暴露有个过程
主观上看,主体认识能力提高有个过程
无限性
表现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无限循环,是帮狼是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否定之否定规律
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方法论
实践超前于认识:冒进主义(左)
实践落后于认识:保守主义(右)
真理与价值
真理
与规律区别 PS:规律是客观的
真理的客观性
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真理的本质属性
真理的一元性:指的是在同一条件下对于特定的认识客体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它不因主体认识的差别和变化而改变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
真理的绝对性:真理主客观统一的确定性和发展的无限性
真理包含不依赖人和人的意识的客观内容,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从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也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真理的相对性:正确认识总是有限度的,不完善的
从客观世界的整体来看,任何真理都只是对客观世界的某一阶段、某一部分的正确认识,有待扩展
就特定事物而言,任何真理都只是对客观对象一定方面、一定层次、一定程度的正确认识,有待深化
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统一:相互依存,相互包含
无数相对的真理之总和,就是绝对的真理
片面夸大真理的绝对性:绝对主义,表现为教条主义和思想僵化
片面夸大真理的相对性:相对主义,表现为不可知论和诡辩论
真理和谬误
从认识角度看
对立统一关系
在确定的对象和范围内,真理和谬误的对立是绝对的
超出一定的范围,它们就会相互转化
成功与失败
从实践角度看
真理的检验标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逻辑证明起补充作用
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价值及其基本特性
价值:主体的需要:客体的特性
基本特性
主体性:主体不同,价值不同
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多维性:维度不同,价值不同
社会历史性:历史时期不同,价值不同
价值评价及其特点
评价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
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直接相关,受主体意志的影响
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对客体状况和主体需要的认识
真理和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
实践的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
真理尺度:实践中人们必须遵循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真理
规律性
实践尺度:按照自己的尺度和需要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目的性
真理和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关系
价值尺度必须以真理为前提
人类自身需要的内在尺度,推动争人们不断发现新的真理
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相结合,这个过程是从必然走向自由的过程
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两种不同的社会活动状态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
实践创新为理论创新提供不竭的动力源泉
理论创新为实践创新提供科学的行动指南
努力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
第四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社会基本规律及其运动规律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
自然地理环境
人口因素
物质生产方式
体现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决定性力量
生产力
劳动资料:生产工具是区分社会经济时代的客观依据
劳动对象: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前提
劳动者: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生产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最基本、决定性内容
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
产品分配关系
社会意识
社会心理:低层次,以感性认识为主
人们的感知、情绪、情感、心态、习俗
社会意识形式:高层次,理性认识为主
社会意识形态(观念上层建筑)
有阶级性
政治法律思想
核心、主导
道德、艺术、宗教、哲学
非意识形态的社会意识形式
无阶级性
语言学、心理学、自然科学
人与自然的关系
自然界
自在自然
人化自然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既依赖于社会存在,又具有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存在能动的反作用
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生产力
客观现实性和社会历史性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中的重要因素,是第一生产力
劳动资料(劳动手段):生产工具是生产利发展水平的客观尺度,是区分社会经济时代的客观依据
物质依据
劳动对象:现实生产的必要前提
劳动者:生产力最活跃的因素
生产关系
社会中最基本的关系,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生产关系所有制关系
最基本、决定性,是区分不同生产方式、判定社会经济结构性质的客观依据
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
产品分配关系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相互关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矛盾运动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社会形态发展的普遍规律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及其规律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上层建筑
含义: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
包括
观念上层建筑(社会意识形态):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
政治上层建筑
主导地位
政治法律制度:国家政治制度、立法司法制度和行政制度
政治组织及设施:国家政权机构、政党、军队、警察、法庭、监狱
国家政权是核心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反作用的性质,取决于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归根高低取决于它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构成二者的矛盾运动
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其特殊形式
社会形态的内涵: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关系
骨骼系统:经济基础
血肉系统:上层建筑
经济形态
政治形态
意识形态
社会翔太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统一性
多样性
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的选择性
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曲折前进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是历史发展(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社会主要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的具体体现
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的直接表现,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改革在社会发展的作用
是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部分质变,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又一重要动力
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两种历史观
英雄史观
群众史观
唯物史观考察历史创造者的原则
立足于现实的人及其本质来把握历史的创造者
立足于整体的社会历史过程来探究
从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入手考察和说明
从人与历史的关系的不同层次上考察
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人民群众:历史的创造者
个人
普通个人:历史的参与者
历史人物
都要受到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制约,不能决定和改变历史发展的总进程和总方向
对历史发展有深刻影响(正面或反面)
杰出人物(正面作用)
区分概念
生产工具 是生产利发展水平的客观尺度,是区分社会经济时代的客观依据
生产资料所有制 是区分不同生产方式、判定社会经济结构性质的客观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