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二章现当代德育思想
《德育原理》第二章当代德育思想思维导图大章,总结了五节知识考点,苏霍姆林斯基,科尔伯格,价值澄清理论,关怀理论,品德教育。
大学德育原理课本第一章详细思维导图,内容包括:德育概念、古代德育与现代德育、德育理论的形态及主要议题。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个人日常活动安排思维导图
西游记主要人物性格分析
17种头脑风暴法
如何令自己更快乐
头脑风暴法四个原则
思维导图
第二职业规划书
记一篇有颜又有料的笔记-by babe
伯赞学习技巧
第二章 现当代德育思想
第一节 苏霍姆林斯基
苏霍姆林斯基是苏联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是一个从实践走向理论的教育和德语私想家
代表作有,《全面发展的人的培养问题》,《》帕夫雷什中学》等
主要特征
第一个特征,明确承认和主张教育的社会政治目的性公开,主张政治信仰与道德教育的统一
一是它认定政治信仰的确立,对道德教育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是在完整的精神人格的塑造中,这两个方面的存在与统一是不可或缺的
第二个特征,是关于学校德育环境的营造,学校德育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的辩证处理的
苏霍姆林斯基坚决主张政治信仰的学历和道德教育的进行,都必须主演于学生自身的成长,实现校园与社会生活的沟通
苏霍姆林斯基在学校德育环境建设方面的最大探索则在于其教育实践
其次,苏霍姆林斯基在从事学校德育环境建设失意,充分考虑到了与社会教育资源的连接及学生的主动参与,这两个因素
苏霍姆林斯基也十分重视显性教育,但他更重视通过环境进行具有渗透性的隐性德育
第三个特征,就是特别强调德育活动的重要意义
活动模式
观察
阅读
劳动
奉献
特点
一是四类活动都是生活化的
二是四类活动的内部联系或一体化特征
苏霍姆林斯基对情感,美感及相关活动对于道德活动记忆上的认识与强调
苏霍林斯基还对人的全面发展,集体教育理论等进行深入思考
第二节 科尔伯格
科尔伯格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学家,也是品德发展心理和道德教育领域认知主义流派的最重要代表人物
著作,儿童的道德判断,十岁到16岁时期儿童思维与选择方式的发展,道德发展文集
三种水平,六个阶段
水平一,前习俗水平
阶段一,服从和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
阶段二,朴素的,享乐主义或功向主义定向阶段
水平二,习俗水平
阶段三,好孩子定向阶段
阶段四,尊重权威和维护社会秩序,定向阶段
水平三,后习俗水平
阶段五,社会契约定向阶段
阶段六,良心和普遍原则定向阶段
提出因人而异
道德教育的三个基本原则
第一,必须首先了解学生道德发展的水平阶段
第二,必须在儿童中引起真正的道德冲突和意见不一
第三,要向儿童揭示出高于他已有发展程度一个阶段的道德思维方式
基础(两个实验)
杜里尔
布莱特
道德两难问题讨论法
公正团体法
道德教育的新柏拉图法
在社会研究和英语等课程中引入道德讨论
每周举行全体师生参加的团体会议
定期小组会议
每周教师指导学生解决问题
纪律委员会
第三节 价值澄清理论
价值澄清理论是美国20世纪六七十年代广为流传的德育理论
价值澄清理论的最大特点是强调个人价值选择的自由,帮助学生澄清他们自己的价值观
价值澄清理论诞生的标志是《价值与教学》的出版
价值澄清理论关注的主要是价值观教育
有效的价值形成过程
1.自由地选择
2.从各种可能的选择中选择
3.认真思考每一种选择的后果再进行选择
4.赞同和珍视
5.确认
6.根据选择行动
7.重复
价值澄清理论把具有指向价值但尚未达到价值水平的表达方式称为“价值指示器”
态度
抱负
目的
兴趣
情感
活动
澄清反应
第四节 关怀理论
关怀理论是当代德育理论中的重要流派之一
代表人物
诺丁斯
诺丁斯强调道德情感在个体道德发展中的作用,主张关怀教育
诺丁斯认为,每个人在人生的各个时期都需要得到人们的理解,接纳,尊重,认同,因此关怀他人和被他人关怀都是人的基本需要
主张人的智力是多种多样的
诺丁斯课程体系
对自我的关怀
身体
精神
职业
娱乐
对亲密的人的关怀
对远方的人和陌生人的关怀
对动物植物和地球的关怀
对人造世界的关怀
对思想的关怀
诺丁斯强调,教师应当重视学生的问题和学生平等交流
诺丁斯认为道德教育就双重含义
第一层含义是指教育自身是道德的
第二层含义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专门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
认为道德教育应当特别强调四种主要成分
榜样
对话
正式的对话
不朽的对话
日常的对话
实践
认可
麦克菲尔
体谅模式
是从实践的角度考虑德育问题
带有很浓的经验性,缺少系统牢固的理论基础
关怀理论学和多元智力理论是关外教育思想的重要理论
第五节 品德教育
品德教育实质上更像一种广泛的教育运动,而不仅仅是一个教育理论流派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大多数德育流派,尤其是价值,曾经理论和认知发展理论都具有相对主义和过程主义的倾向
两大组织
品德关注联盟
品德教育伙伴组织
从理论上说,品德教育是以批判道德上的相对主义和教育上的过程主义为主要诉求的
里克纳,确指出,即使在文化冲突,价值多元的社会中仍然存在,人们普遍认同的价值
罗克伍德教授
品德教育是指以学校为基础,并与社会机构合作进行的,通过直接系统而非相对主义的价值影响,去培养学生良好行为的一种教育
有效的品德教育的11条标准
有效品德教育的九大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