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七上地理思维导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地球的形状地球并非正圆球体 赤道半径比极半径略长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思维导图,第一节多变的天气:天气和气候、风力和风向、识别卫星云图、常用的天气符号;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书籍介绍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质量与密度课程导图
桃花源记思维导图
曹刿论战思维导图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1.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地球的形状
地球并非正圆球体 赤道半径比极半径略长 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地球的大小
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 赤道周长约为约为4万千米 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
经纬线和经纬度
经线和经度
定义:在地球仪上 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线 叫经线 也叫子午线(0°经线又叫做本初子午线)
指示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表示方法
本初子午线以东称为东经 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称为西经 用“W”表示
纬线和纬度
定义:在地球仪上 与南、北级距离相等的大圆圈 叫赤道 所有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叫纬线
指示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表示方法:赤道北以称北纬 用“N”表示;赤道以南称南纬 用“S”表示
2.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的自转
定义:地球绕着地轴的旋转运动
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方向 可简记为“北逆南顺”)
周期:一天(约为24小时)
地球的公转
定义:地球围绕太阳的绕转运动
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一年
3. 第三节 地图的阅读
学会阅读地图(比例尺)
含义:表示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
4.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断
等高线
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就是等高线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 每两条相邻等高线的高差称为高距
在同一等高线地图上 等高线密集 坡度陡;等高线稀疏 坡度缓
在地图上 一般用海拔表示地面的高度 用相对高度表示地面的起伏变化
地形部位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
地球?水球?
全球海陆面积的比例:“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 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东半球 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西半球
地球上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 都是海陆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七大洲和四大洋
七大洲
四大洋
18000万平方千米
9300万平方千米
7500万平方千米
1300万平方千米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沧海桑田
原意:海陆变迁
原因
地壳的变动:如喜马拉雅山脉在上升 大西洋面积在扩大
海平面的升降:如我国东部海底发现古河道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
人类活动:如荷兰通过围海造陆来扩大土地面积
板块的运动
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
“←→”表示张烈拉伸 在板块交界处 两个板块发生张烈 常常形成裂谷或海洋
“→←”表示碰撞挤压两个板块发生碰撞 在陆地常常形成山脉
世界山脉
形成原因:碰撞挤压
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
世界上的火山、地震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主要有两大火山地震带
名称
环太平洋地带
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交界处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
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交界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