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市政学自考重要笔记
市政学绪论第一节城市形成和发展思维导图,包括城市含义与特征、城市形成发展的条件、城市与乡村区别、城市发展的阶段等内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费用结算流程
租赁费仓储费结算
E其它费用
F1开票注意事项
F2结算费用特别注意事项
洛嘉基地文件存档管理类目
一级注册建筑师建筑经济
混凝土
实务第一篇第一章燃烧知识树
燃烧类型
市政学
绪论
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城市含义与特征
城市含义:1.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2.是一个非农人口占绝对多数的行政区域
在古代城与市含义不同:
城:防御功能
市:买卖、贸易、交易
地理学(最早):把城市看做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改造
统计学:与大规模人口独特的组织制度和生活方式相联系的合体
经济学:各种经济活动因素在地理上大规模集中的结果
政治学:是不同政治团体确定政治关系的制度化共同体
社会学:是具有共同文化维系力的特殊社会群体
城市的本质特征:
1.高度的聚集性
最本源,最主要特征,区别城市乡村的根本
2.社会性
社会关系和社会分工
3.经济性
产生整体性高收益
4.系统性
社会结构、人工结构、资源结构、环境结构、还包括外部结构
5.开放性
是城市具有生命力、吸引力的源泉,也是城市富有生机、活力、先进性
6.复杂性
源于城市构成上的异质性
城市形成发展的条件
1.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社会分工化的扩大是城市产生的社会经济基础
2.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促进城市的进一步发展
3.自然条件、气候状况、地理位置也是城市产生的重要条件
城市与乡村区别
高度聚集性:(人口聚集,密度高;物资设备高度集中)
知识高度集中:(市民的活动趋于专业化,居民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较乡村居民高)
社会契约基础不同:(城市社会契约基础主要是法律法规,乡村则以亲情感情为主。如:借钱)
城市人口及文化构成有异质性:
1.城市以职业为中心进行各种活动。市民的价值观、风俗习惯、宗教信仰、道德观念、语言等有很大差别,即文化具有异质性。
2.乡村以血缘关系和亲戚关系展开活动。人们的价值观、风俗习惯大体相同。
城市科层制较发达:城市市民更理性,则村民更感性。
聚落体系从低到高
小自然村
村庄
典型的农村型部落
镇
交界点
集镇
建制镇
城市型聚落的最低层次单元
城市
大都市
大都市区
城市群
城市带
典型的城市型聚落
城市发展的阶段
公元前3500年
早期城市
1.规模小、数量少、发展速度极为缓慢,社会经济生活处于从属地位
2.自给自足的农业聚集区,大分部居民从事农业生产
3.功能单一,经济功能弱,政治功能、军事功能、宗教色彩突出
封建时期
中世纪城市
1.经济功能加强,改变早期城市的单一政治功能、军事功能的状态
2.城市形成的途径开始多元化,城市数量增加
3.个别城市规模日趋扩大,大多数城市规模仍较小
4.发展缓慢,城市未成为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心
18世纪中叶 工业革命以后 到20世纪初
近代城市
1.大工业城市迅速成长,城市数量猛增,规模不断扩大
2.城市结构和功能发生根本性变化
3.城市集中了巨大的社会物质财富和生产力,真正成为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心和发展中心
4.公共设施普遍发展
5.城乡差距扩大,城乡关系对立
6.“城市病”产生和蔓延
第二次世界
现代城市
1.城市发展多样化
①城市职能从综合性到专业性
②城市规模从几万人口的小城市到千万人口的超级大城市;城市分布集中化与分散化并存,小城镇得到广泛发展
③城市类型从单一城市发展到城市群、城市连绵带,有些城市连绵带已跨越了国界,形成国际城市体系
2.城市成为人类的主要聚集区
3.城市成为第三产业中心
第三产业指:服务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