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语义和语用
这里是关于语言学概论之语义和语用框架的知识梳理,包括节词汇和词义、词义的各种关系、句义和语用四部分内容。
编辑于2021-12-16 23:21:01第五章语义和语用
第1部分节词汇和词义(讲词义与现实现象的关系)
第1节词和词汇
一个语言词汇的范围要大于词的范围,词汇是一种语言中所有的词和成语等固定用语的总汇。
词汇可以分为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
基本词汇:
基本词汇例如:自然现象,人,和家畜家禽,人的肢体和器官、亲属方为时令树木劳动工具,日常的动作行为,事物常见的状态等等。
基本词汇的特点:稳固性,全民常用性,能产性。
一般词汇:
一般词汇的特点:不是全民常用的;发展变化快;构词能力弱
第2节词的词汇意义
词义的分类
语法意义
词汇意义
理性(概念)意义
非理性(色彩)意义
感情色彩(褒贬)
语体色彩(书面语和口语)
形象色彩(鹅黄)
象征意义(词的象征意义长和语言的民族文化特征相关,喜鹊在捷克语中是小偷小摸的象征,在汉语中表示喜庆的意思。)
第3节词义的概括性
概括性
概括性的三种表现
一般性
模糊性
全民性
模糊性
民族性
(1)在音义结合上 ,例如水,在汉语中表示为“shui”,在英语中表示为water
(2)在词义的范围上 ,例如:brother—— 哥弟
(3)在词义的色彩上 , 例如:狗——狐朋狗友,狗——lucky dog
第2部分词义的各种关系(讲词义与其他词义的相互关系)
词义概括某类现象的一般性特征,同时也在确定不同现象的分类词义的形成,一方面以现实现象为基础,另一方面也受制于同一语言中与其他词义的相互关系。
第1节一词多义
词可分为单义词和多义词
单义词
多义词
本义:有历史可查的最初意义,产生其他意义的基础。
派生意义:由本义衍生出来的意义。
派生意义产生的途径——引申
引申分为隐喻和转喻两种方式
隐喻:建立在两个意义所反映的现实现象的某种相似性基础上。(相似性) 例如:一,汉语习的本意是数飞,也就是鸟反复飞的意思,鹰乃学习就是小鹰学习反复的飞,从这个意义派生出反复练习,复习温习的意义。 二,针的窟窿像人眼,因而眼可以通过隐喻指针的窟窿。
转喻:转运的基础两类现实现象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存在联系) 例如:一,英语的pen本来是羽毛的意思,由于古代用羽毛蘸墨水,写字羽毛和书写工具,经常联系,于是pen增加了笔的意思。 二, China是中国的意思,由于瓷器是中国去的,因而china指瓷器。 三,汉语的兵本义为兵器,武器。因为战士打仗必须使用兵器,因此兵衍生出拿兵器的人即兵士的意思。
中心意义:离开上下文单独取出某个词,一般人首先想到的是意义,叫做中心意义。
中心意义与本义在多数词中是一致的,也有不一致的情况。
多义词和同音词的区别
同音词:语音相同而意义不同的一组词,可以分为异形同音和同形同音。(重点彼此之间意义没有联系)
例如:花朵和花费。同形同音词,意义上无联系。 花——花朵(植物器官)——种花(植物)。多义词,意义上有联系
第2节同义关系
同义词:声音不同而意义相同或基本相同的词。
同义词分类
等义词 例如:大夫与医生;西红柿与番茄;公尺米;扩音器与麦克风。(大多是借用方言词或外语词的结果)
近义词 例如:绝密与机密,鼓励与怂恿,成果与后果,坚固与坚强
同义词辨析
侧重点不同,例如朋与友
轻重不同,例如优良与优异
搭配不同,例如改善与改进
感情/语体/形象/色彩不同
第3节反义关系
反义词
反义词的分类
相对反义词。(有中间状态存在。) 例如:上下。冷热。反对和拥护。大小。
绝对反义词。(非此即彼。) 例如:正反。男女。整体局部。内政外交。
第4节词义的上下位关系
词义的上下位关系:指词义反映的现象之间,具有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
词义的上下位关系的特点
层次性。例如:鸟的上位词为动物
民族性。例如。汉语中动物和昆虫是上下位义的关系而。英语中animal和insect不是上下位义的关系,而是同一层级的概念。
词义的上下位关系要和词义表达的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区别开。
词义的上下位关系要和词义表达的团体和成员的关系或单位和部门的关系区分开区分开。 如消防队/消防员是团体和成员的关系,大学/系是单位和部门的关系都不是上下位关系。
第5节词的语义特征和语义场
语义特征(义素):义素又称语义成分、语义特征,是词的义位的构成因子。例如植物(义位),生物(义素),细胞壁(义素)
语义场:具有相同的语义特征的词义所构成的集合叫做语义场。 例如汉语的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可以构成一个亲属义场,他们共同的语义特征是同胞亲属,同时在性别和长幼上又各自具有不同的语义特征,彼此区别。
用义素分析法研究这些区别
第3部分句义
第1节词语的搭配和词义在句义中的实现
1,词语搭配成立的最重要的语义条件是符合现实理据。
2,词语的搭配还涉及每个语言词义系统内部义场的特征。
3,词语的搭配还要考虑社会的使用习惯及所谓惯用法。
4词语的搭配还涉及词义的各种附加色彩和修辞效果。
5词义在搭配组合中还会凸显一些语义特征,隐去一些语义特征。
第2节句子的语义结构和人类经验的映像
语义结构:谓词——体词关系类型就是句子的语义结构。
(体词)物体
施事:自主性动作行为的主动发出者
受事:因施事动作行为而受到影响的事物。
与事:施事所发动事件的非主动参与者,最常见的是因时事的行为而受益或受损者。例如:我送了小李一本书中的小李。间接宾语
主事:性质、状态或发生非自主变化的主体。 例如:花很红。眼睛大大的。冰化了。中的花,眼睛,冰 技巧:句子多为,主谓句,中补句,阐释为什么什么怎么样
致事:事件或变化的引发者。 例如:惨案震惊的世界。“惨案” 洪水冲毁了两岸的稻田。“洪水” 技巧,可以把句子改为使动用法的是致事,注意:施事有自主性,主动性
(谓词)动程
动作:他跑了
性质状态:花很红
使动:惨案震惊了世界
语义规则:语义结构中谓词和体词的搭配规则就是句子的语义规则。
第3节句法语义范畴和属于说话者的人类经验映像
句子与说话时空的关联由句子中跟“说话者——说话地——说话时”,相关的某些语义范畴及其表达来实现
某些句法语义范畴举例: 一人称、时、指示 二语气 三情态
第4节句子的真值和句意的蕴含、预设关系。
蕴含:句子真值的蕴含关系就是,从一个句子的句义一定可以推导出另一个句子的句义,反向推导却不成立。( a:李明买了猕猴桃 b:李明买了水果 a〈b )
预设:通俗的说,如果一个句子的肯定和否定两种形式都以另一句子的肯定是为前提,则另一句子是该句的预设。(a:他哥哥昨天回来了/没回来 b:他有哥哥 )
第4部分语用
第1节语境与语境义
语境的含义三方面
物理语境:指话语的说话者/受话者说话当时的时空,及其这一时空中的所有存在。
话语语境
说话者和受话者的背景知识。
第2节话题和说明
句子要合乎语法规则,语义规则,语用规则。(进入言语交际的句子,在符合语法规则语义规则的前提下,还必须符合语篇组织的需要,符合在特定语境中最有效的交流信息的需要,即语用规则)
话题和说明的定义与话题的有定性
话题:一个句子中,句义信息所关涉的那个实体是句子的话题 说明:针对话题展开的句子,其他部分是说明
说话者所选择的信息关涉对象一般是有定的,所谓有定是指确定的有具体所指的实体。
话题的句法表现
一种是专门的虚词来标记。例如日语
一种是用句子中特定的位置来标记。例如 汉语中如果使用正常语调和一般句式,则从句首开始往后看的第1个担任语义角色的成分是话题。
话题的意义
话题的关联与篇章话题
话题与施事
话题属于语用分析层面,诗是属于语义结构分析层面,话题和私事都落到句子,同一成分上的情况比较多,但也有很多情况下两者不一致,比如:小王昨天去了北京。话题与施事都是小王 而 昨天,小王去了北京。 小王仍是施事,话题却换成了昨天。
话题与主语
主语属于语法分析层面。话题与主语常常落在同一个句子成分上,但相反的情况也不少。例如 这场火,幸亏消防队员来得早。主语为消防队员,话题为这场火
第3节焦点和预设
焦点:从信息的角度看,句子中的新信息是说话者所传递信息的重点所在,是说话者认为受话者不知道,因此希望受话者特别关注的部分。
焦点的标记
一焦点通过语调,重音标示出来。
二焦点可以用句法形式表现出来。
例如汉语 是……的句式,在“我是昨天来的中”,我来了是预设,是说话者设定的受话者已经知道的知识,而昨天是焦点,是说话者认为受话者不知道的新信息
例如。英语的it is that句式
三焦点用专门的句法虚化成分来标示。
第4节日常生活和文学作品中的言内意外。
日常生活中的言内意外。
文学作品的言内意外。
第5节言语行为
言语行为可以分为三个环节(奥斯汀的言语行为三分说。)
言内行为。指说话人运用语言规则,说出有意义的话语的行为。
言外行为。指说话人的话语要达到的目的和意图。
言后行为。指说话人说出话语后达到的结果。
例如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说,请大家把书翻到第8页。
言语行为的类型。
阐述命令,请求,询问,感谢,道歉等。
施为句
一些动词如建议,提议,命令,承诺宣布等等,当主语我为说话者“我”时,都体现了明显的相应的言语行为,这样的动词叫施为动词,这样的句子称为施为句。例如:我提议由他担任主席/我宣布会议开幕/祝你生活愉快 都是施为句。
直接言语行为和间接言语行为。
直接言语行为:由基本句型或施为句明确体现出来的言语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