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桥梁工程技术导图
上部结构:线路终端时中断是跨越障碍的主要承重结构;下部结构:桥墩、桥台是支承上部结构并将其传来的恒载或车辆等活载传到基础的结构物、基础承担由墩台来的全部荷载。
编辑于2021-12-17 23:17:40桥梁
桥梁的组成
上部结构:线路终端时中断是跨越障碍的主要承重结构
下部结构:桥墩、桥台是支承上部结构并将其传来的恒载或车辆等活载传到基础的结构物、基础承担由墩台来的全部荷载
重力式桥墩
墩帽长度和宽度视上部结构的形式和尺寸、支座尺寸和布置、上部构造中主梁的施工吊装要求等条件而定。
墩身是桥墩的主体。 通常由块石、浆砌片石、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等材料建造。可以做成圆端形、尖端形、圆形矩形。 ➢便于水流和漂流物通过,可做成圆端形或尖端形➢无水岸墩或高架桥墩可做成矩形 ➢在水流与桥梁斜交或流向不稳定时,宜做成圆形
基础 介于墩身与地基之间的传力结构。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C20的片石混凝土或用MU30以上浆砌块石筑成。 ➢有强烈流水或大量漂流物的河道(冰厚> 0.5m,流冰速度> 1m/s),迎水面应做成尖端形或圆端形破冰棱体 ➢由强度较高的石料砌成,也可用高强度等级的混凝土辅以钢板或角钢加固
轻型桥墩
柱式桥墩:由盖梁、墩身、立柱组成
支座:在墩台顶部传递很大的荷载要保证上部结构按设计要求能产生一定的变位。
类型
按容许变形可能性分为固定支座、单向支座、多向活动支座
按支座使用材料分为简易支座、钢支座、、橡胶支座、混凝土支座
附属设施:前面系、伸缩缝、桥头搭板、锥形坡等
桥梁的设计程序
设计原则
技术先进
安全可靠
美观
经济
环保
耐久适用
设计步骤
前期设计
预可行性研究
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
后期设计
初步设计
技术设计
施工图纸设计
在施工图完成并经审查合格后,设计单位在设计文件交付施工时,按法律规定的义务就施工图设计文件向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做出详细的说明。
桥梁的施工准备
现场准备
技术准备
物资准备
施工组织准备
分类
长度
小桥:20米以下
中桥:20-100米
大桥:桥长100-500米
超大桥:桥长大于500米
车通位置
上承式
中承式
下承式
受力结构
拱桥
板拱桥
混凝土勒拱桥
双曲桥
箱型拱桥
钢管混凝土拱桥
劲型骨架混凝土拱桥
梁桥
悬索桥
由悬索、主缆、鞍座、加劲梁、锚碇、吊索组成
斜拉桥
桥塔
斜拉索
基础
主梁
钢架桥
T型钢构桥
门式钢构桥
斜腿钢构桥
连续型钢构桥
概要
组合式桥
用途
公路桥、铁路桥、公路铁路两用桥
农桥、人行桥、渡桥
其它专用桥(通过管路、电缆)
材料
钢桥
木桥
垢工桥
钢筋混凝土桥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桥
预应力钢筋拉伸方法有先张法和后张法两种
先张法是在浇筑混凝土前张拉预应力筋,并将其临时锚固在台座或钢模上,然后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养护达到一-定强度,保证预应力筋与混凝土有足够的黏结力时,放松预应力筋,借助混凝土与预应力钢筋的黏结力,对混凝土施加预压应力。
先张法施工流程为底模校正-钢筋绑扎-安装端模-预应力筋和隔离套管安装-预应力筋张拉-安装侧模-混凝土浇筑-养护-拆模-预应力筋放松和切割-移梁出台为-封装
后张法指的是先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规定强度在张拉预应力钢材形成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
后张法工序为底模侧模安装-钢筋预留管道安装-内模段模安装-浇筑混凝土-养护-拆端模-内模-预应力钢筋安装-预应力钢筋初张拉-移梁出台座-终张拉-压浆-封端
结构体系
梁式桥
按承重结构的截面形式
子主板梁题
箱梁
T梁
槽形梁
下承式脊梁
按承重结构的静力体系
简支梁
连续梁
悬臂梁
拱式桥
钢架桥
缆索承重式桥梁
组合体系桥
桥梁的相关名词术语
桥下净高
桥长
净跨径
计算跨径
标准跨径
总跨径
建筑高度
桥面净高
桥梁中的各种施工
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
扩大基础施工
定位放样
根据桥梁中心线与墩台的纵横轴线,推出基础边线的定立点,再放线画出基坑的开挖范围。基坑各定位点的高程及开挖过程中高程检查,一般用水准测量的方法进行。
基坑开挖
陆地基坑开挖
| 陆地基坑开挖 ●基坑大小应满足基础施工要求,通常基底尺寸应比设计平面尺寸各边增宽0.5~ 1.0m。 ●基坑的深度视基础埋置深度而定。 ●基坑可采用垂直开挖、支撑加固或其他加固的开挖方法。
有支护施工
无支护施工
水中基坑开挖
●围堰顶面高程:应高出施工期间可能出现的最高水位(包括浪高)0.5~0.7 m。 )围堰的外形和尺寸:应考虑不利因素。 ●堰内的平面尺寸:应满足基础施工的需要。 ●围堰要求防水严密。 堰内的填筑:应分层进行,减少渗漏,并应满足堰身强度和稳定的要求。 围堰施工一般应安排在枯水期进行。
土石围堰
钢板桩围堰
钢套箱围堰
基坑排水
集水坑排水法
井点法
帷幕法
基底检验
检查基坑平面位置、 尺寸大小、基底高程 国检查基底土质情 况和承载力是否与设计文件相符(1检查基 底处理和排水情况是否符合规范要求3 检查 施工记录及有关试验资料是否齐全
基础砌筑
挖孔灌注桩施工
定位放线
开挖土方
支设护壁模板
安装操作平台
浇筑支护砼
拆模、逐渐施工
清孔
成桩
钻孔灌注桩施工
常用钻孔法有冲击钻孔、冲抓锥钻孔、正循环钻孔、反循环钻孔
确定桩位
➢用全站仪准确放出各桩位中心,用骑马桩固定位置,用水准仪测量地面高程,确定钻孔深度。
钻孔场地准备
➢场地为旱地时,应清除杂物,换除软土,整平夯实。 .场地为陡坡时,可用枕木、型钢等搭设施工平台。 场地为浅水时, 宜采用筑岛法施工。 筑岛高度应高于最高施工水位1.0m以上。>场地为深水时,可搭设施工平台。
机电设备和建筑材料准备
埋设护筒
➢在桩位处,开挖一个圆形基坑将护筒埋入。➢护筒应坚实,不漏水,护简内径应比桩径大20 ~ 30cm。 ➢护筒可采用钢护简或钢筋混凝土护筒两种。➢采用反循环钻时其顶部应高出地下水位2.0m;采用正循环钻时应高出地下水位1.0~1.5m;处于旱地时,护筒应高出地面0.3m。
制备泥浆
钢筋笼制作
混凝土墩台施工
分类
预制拼装
现场浇筑
模板
拼装式模板
整体吊装式模板
组合型钢模板
滑动钢模板
机械振捣
平板式振捣
适用于振捣面积较大的混凝土
插入式振捣
适用于非薄壁构件的振捣插入混凝土时应垂直插点应均匀,两点间距离以1. 5倍作用半径为宜
附着式振捣
●适用于薄壁构件,在钢筋过密无法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时采用●厚度<15cm, 两面交错布置 ●厚度>15cm,两面对称布置 布置的间距不应大于作用半径
高墩台施工
滑模组装
➢在基础顶面搭枕木垛,定出桥墩中心线;在枕木垛上先安装内钢环,并准确定位,再依次安装辐射梁、外钢环、立柱、千 顶、模板等; 提升整个装置,撤去枕木垛,再将模板落 下就位,随后安装余下的设施;内外吊架待模板滑升至一定高度时再安装;模板在安装前,表面需涂润滑剂,以减少滑升时 的摩阻力;组装完毕后,必须按设计要求及组装质量标准进行全面检查,并及时纠正偏差。
浇筑混凝土
➢滑模宜浇筑低流动度或半干硬性混凝土,浇筑时应分层、分段对称地进行。 ➢混凝土入模时,要均匀分布,应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捣固 ➢可根据气温、水泥强度等级经试验后掺入 一定量的早强剂,脱模后8h左右开始养生,用吊在下吊架上环绕墩身的带小孔的水管来浇水养生。
提升与收坡
➢可分为初次滑升、正常滑升和最后滑升三个阶段。 在底层混凝土强度达到0.2~ 0.4 MPa时 即可试升。 ➢将所有千斤顶同时缓慢起升5 cm,以观 察底层混凝土的凝固情况。 初升后,经全面检查设备,即可进入正常滑升阶段。 接长顶杆,绑扎钢筋➢ 随着模板的提升,应转动收坡螺杆,调整 墩壁曲面的半径,使之符合设计要求的收坡
接长颈杆、绑扎钢筋
➢模板每提升至一-定高度后,就需要穿插进行接长顶杆、绑扎钢筋等工作。 ➢为了不影响提升时间,钢筋接头均应事先配好,并注意将接头错开。 对预埋件及预埋的接头钢筋。 ➢滑模抽离后,要及时清理,使之外露。
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桥施工
支架和模板
钢筋加工与安装
混凝土工程
悬臂法施工
梁体节段
梁段起吊拼装
悬吊梁体系转换
合龙段施工
顶推法施工
移动模架施工
浮动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