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出版专业基础》第一章
全国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初级)教材,《出版专业基础》第一章内容梳理,内容详尽,可以直接用于背诵记忆。
编辑于2019-09-16 02:50:46第一章 出版、出版物与出版工作
近三年真题量:26
出版概述【重点】
出版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牢固掌握)
编辑、复制作品并向公众发行的活动
编辑
策划、组织、审读、选择和加工作品的活动
复制和发行的前提
对已有作品进行选择、优化
目的:对所选作品的精神文化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和完善,形成适合社会和消费者需要的出版物内容
复制
以各种方式,根据作品内容,制成一份或多份与其内容信息相同的复本的工作
计算机下载也是复制行为
目的:使已经编辑加工好的作品形成若干复本,并具有能供消费者使用的某种物质载体形式
发行
出版单位通过商品交换将出版物传送给消费者的活动
将出版物公之于众的方式就是发行
出版活动的构成要素
出版活动的内在动机与目的:通过各种方式将出版物向公众广泛发行
开展出版活动的条件(简单了解)
精神文化资源
作者创作的作品
是开展出版活动的前提,是首要的、最基本的条件
既要善于利用已有作品,又要积极推动精神文化资源发展,促进新的已有作品大量出现
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
开展出版活动的重要条件
出版物的精神产品生产阶段,必须有合格的出版专业技术人员对已有作品进行编辑加工整理和表现形式设计
流通传播资源
组织出版物广泛发行
出版活动的必须条件
若有缺漏,就会使出版物流通过程受阻,使产品滞销积压,无法产生社会效益,也无法收回投入的资金
使出版物顺利流通和传播,使出版活动的整体运行良性循环
市场资源
由一定规模的出版物消费需求构成
开展出版活动的重要条件
出版物的消费需求是出版生产发展的动力,对出版物的消费需求将出版生产与整个社会联系在一起
产品在消费中才证实自己是产品
由出版物的消费需求形成的出版物市场,既是出版工作者劳动价值实现的场所,又是促进出版生产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出版的一般过程(重点掌握)
精神产品生产阶段
中心环节
主要是编辑工作阶段
经过编辑过程,才能具有适宜广泛传播的精神文化内涵
编辑人员依照一定的原则策划选题、组织作者创作作品,然后审读、加工作品,以形成符合复制和广泛传播要求的定稿
环节:1.信息采集,2.选题策划(依据一定的方针和主客观条件),3.组稿,4.审稿,5.编辑加工整理(修改润饰和规范化处理),6.整体设计(对出版物才提的艺术性、工艺性设计),7.审定发稿
物质产品生产阶段
基本环节:制作样本,批量生产复本
步骤:1.按要求将原稿制作成正确无误的“母版”样本,进行校对。2.制作可以直接用于批量照样复制的正式“母版”。3.批量复制,形成一定数量的具有相同内容和形式的出版物半成品。4.将处于分散状态的出版物半成品匹配组合并包装。
在数字出版中,母版形成后,把它上传到服务器就开始向公众发行,并在发行过程中即时复制出版物提供给消费者。出版物的最终物质载体是消费者自备的终端设备,出版物的传输一般借助社会公共信息网络,没有产品匹配组合和包装的步骤。
产品流通阶段
出版单位通过商品交换将出版物传递给消费者,因此,此阶段即出版物发行阶段
环节
信息流:出版物买卖双方通过各种信息传播进行充分的信息沟通
商流:出版物买卖双方达成商品交易并进行出版物商品的价值转移
物流:出版物从供应地到接受地的转移,即按照出版物商品交易的方向,通过一定的方式组织运送或者上传、下载相应的出版物
资金流:货款结算,即由于出版物商品所有权的转移而发生的款项收付工作
与构成出版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相对应
出版物【难点】
出版物的概念和属性(掌握)
出版物就是已出版的作品。是出版活动的成果。未经出版过程的不是出版物。
(重点掌握)出版物是精神生产活动的成果,承载着一定的精神文化内容,具有精神产品的属性;同时他们又是物质生产活动的成果,有一定的物质载体,具有物质产品的属性。这种两重性,是出版物特有的属性。精神产品属性是其本质属性。
出版物直接影响的是人们的精神领域,人们需要出版物是为了满足自己精神上的需要。 出版物对社会物质生活的影响是间接实现的。所以出版物的精神产品属性是首要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版物又是一种商品。他凝结的劳动具有一定价值。这种价值只有在出版物进入市场并于销售出去之后才能得到实现。因此出版物的物质产品属性又表现为商品属性。
出版物是精神产品内核和物质产品形态的统一,两种属性相互依存,不可或缺。
出版物的种类
图书
以纸介质为载体,并以印刷方式复制的,可以重印的非连续出版物。
绝大部分是装订成册的书籍,也有散装的图片。
图书不同于报纸和期刊的主要特点
出版方式:非连续出版。即不能以一个只用序号相区别的固定名称,一种接一种地连续出版下去,并且篇幅和出版周期都有较大的伸缩性。
内容:讲究系统性和稳定性,一般要按照一定的主题和结构组成一个独立的整体,且有较长的时间效用,可以重印或再版。
图书既可只有单独的一篇作品组成,也可由同一作者的多篇作品组成,还可由众多作者的作品汇聚而成,而报纸和期刊都是由众多作者的不同作品组成。
报纸
有固定名称,用期或年月日顺序编号,大多以印刷方式复制的纸质散页连续出版物。
以刊载新闻和时事评论为主,同时也传播知识,为人们的娱乐和生活提供服务。
报纸不同于图书的主要特点
出版方式:连续出版。以一定的出版周期用一个稳定的名称一期接一期地出版。期与期之间仅以序号(或再加上出版时间)相区别。
内容:特别注重时效性,一般不会再版或续订。
由众多作者的作品汇编而成。
期刊(杂志)
有固定名称,用卷、期或年月顺序编号,通常以纸介质为载体,并以印刷方式复制,装订成册的连续出版物。
期刊、报纸 与图书相区别的共同特点
有稳定的名称
连续出版并有表示可无限期持续出版的序号
均由众多作者的作品汇编而成
一般不会再版或修订
期刊与报纸的区别
外在:期刊装订成册,有封面,开本一般比报纸小,出版周期通常比报纸长。
内在:期刊时效性比报纸弱,稳定性和系统性比报纸强。
期刊与图书的区别
正文一般分设各种栏目。全刊篇幅在一定时间(至少一年内)相对固定,不能忽多忽少。不设扉页,版本记录列载于底封或目次页。
音像制品
以磁、光、电介质为载体,用数字或、模拟信号,将图文、声、像记录下来,经编辑加工后,通过视听设备播放使用的出版物。
分为录音制品和录像制品两大类。
与报纸、期刊、图书等出版物的区别
表达内容的手段不同,大量运用声音,图像,活动,影像等媒体形式。物质载体不同。复制方式不同。使用时需要一定的播放设备。形态和结构部件不同。
电子出版物
以数字代码方式将,有知识性、思想性内容的信息编辑加工后,存储在固定物理形态的磁光电等介质上,通过电子阅读、显示、播放设备读取使用的大众传播媒体。
电子图书、电子游戏是非连续型电子出版物,电子期刊、电子报纸是连续性电子出版物。
电子出版物具有与音像制品类似的特点,因此音像制品有别于图书、报纸、期刊的特点,同样也鉴于电子出版物。
电子出版物有别于音像制品的特点:记录信息全部采用数字代码方式,载有的信息内容不同。
在物质载体形式、复制方式和使用所需的技术设备方面,与音像制品互有交叉,异同并存。
出版物标志(严格掌握)
中国标准书号、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是中国出版物的标志。相当于出版物的身份证号,可用于追踪信息。
中国标准书号【ISBN】
International Standard Book Numbering
书号主要用于图书、音像制品、非连续性电子出版物的标准性识别代码
5段,13位,以短线隔开,冠以ISBN作为标志符
格式:ISBN EAN.UCC前缀(978)-组区号(7)-出版者号-出版序号-校验码
中国的EAN.UCC前缀是978和979,目前使用978,何时用979由国际ISBN中心决定
出版者号由2~7位数字组成。非连续型电子出版物使用专用的ISBN,其中出版者号均为6位数
出版序号由1~6位数字组成,和出版者号连在一起须共为8位数字
校验码仅1位数字,采用模数10的加权算法对前12位数字计算后得出
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报纸、期刊和连续型电子出版物等连续出版物的标准化识别代码
曾称“中国标准刊号”,习称“刊号”
由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和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组成,前者是主体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格式 格式:ISSN XXXX-XXXX
International Standard Serial Numbering
前缀与8位数字之间有半个汉字宽的间空。两段数字中间用半字线隔开,前7位是单纯的数字序号,最后1位是计算机校验码。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格式:CN 地区号-序号/分类号
China Serial Numbering
前缀与6位数字之间有半个汉字宽的间空。两段数字间用半字线隔开,与后面的分类号以斜线隔开。前两位数字为地区号,后四位数字为地区连续出版物的序号。
报纸序号:0001~0999,期刊序号:1000~5999,网络连续出版物的序号:6000~8999(专用的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有形电子连续出版物(如光盘)序号:9000~9999
分类号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的基本大类给出,一般用1个字母表示。但工业技术类和文化教育类按二级类目给出,所以用2个字母或1个字母加1个数字表示。
为了表示出版物的合法性,并保证出版活动的有序开展。
编辑工作【难点】
编辑工作在出版工作中的地位(熟悉)
居于中心地位,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贯彻出版方针的关键
制定和实现出版计划的核心
提高出版物质量的主要保证
提高出版效益的基础
编辑过程
基本环节
1、信息采集
2、选题策划
3、组稿
4、审稿
5、签订出版合同
6、编辑加工整理
7、整体设计
8、审定发稿
9、校样处理
10、样品检查
11、出版物宣传
12、反馈信息收集
一些特殊情况
选题是由作者建议的
稿件不是由出版单位主动组织
各环节的相互关系(重点掌握)
信息采集与选题策划
选题策划与组稿
组稿与审稿的关系
审稿与编辑加工整理的关系
选题策划、审稿与审定发稿及其后各环节的关系
编辑人员的基本素质(重点掌握)
政治素质
思想素质
文化素质
知识广博
博中求专
职业素质
职业追求
职业敏感
职业作风
编辑与作者、读者的关系(了解)
编辑与作者的关系
编辑离不开作者
作者离不开编辑
共同目标是为读者服务
要互相尊重
编辑与读者的关系
读者是编辑的服务对象
编辑要真诚地为读者服务
读者是编辑工作的检验者和促进者
编辑负有引导读者的责任
编辑是沟通作者与读者关系的桥梁
编辑向作者及时传达读者的需求信息
编辑向读者及时发布作者的创作信息
详见附件
出版工作者的文化追求与职业道德建设【考点】
出版工作者的文化追求(重要)
出版工作的文化性
生产过程的文化性((最明显体现)
流通过程的文化性
消费过程的文化性
出版工作者文化追求的体现(了解)
认真做好文化选择
大力推进文化创造
积极开展文化传播
充分重视文化积累
出版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建设
出版工作者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掌握)
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
树立精品意识,提高出版质量
遵纪守法,廉洁自律
爱岗敬业,忠于职守
团结协作,诚实守信
艰苦奋斗,勤俭创业
遵守外事纪律,维护国家利益
出版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简单了解)
促进社会公德和精神文明建设
有利于建设高素质的出版队伍
维护和提高出版业的社会声誉
保障出版物市场健康发展
出版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的措施和方法
加强自我修养
加强教育
加强舆论引导和监督
加强制度化、法律化建设
详见附件
我国出版工作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主要任务【重点掌握】
指导思想
方针原则
(一)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三)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四)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五)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
(六)坚持质量第一
(七)坚持走改革创新之路
主要任务
(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二)传播和积累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三)弘扬中华文化
(四)促进国际文化交流
(五)丰富和提高人民的精神生活
详见附件
重点标注等均参照中大网校王璐璐老师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