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精密测量理论与技术A
精密测量理论与技术A,包含测量系统、误差、测量不确定度、数据处理、长度测量、角度测量的基本概念与公式
编辑于2021-12-21 13:15:12精密测量理论与技术A
绪论
测量
通过实验获得并可合理赋予某量一个/多个量值过程
测试
具有试验性质的测量
计量
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
特点
准确性
计量结果与被测量的接近程度需明确给出
溯源性
任一计量结果,都能通过不间断校准链,溯源到计量基准
一致性
计量单位的统一是量值一致的重要前提
法制性
计量的社会性要求有法制保障
属于测量严于测量
测量标准
确定量值和相关联的测量不确定度,实现给定量定义的参照对象
计量基准
最高计量特性的计量标准
计量标准
溯源性
真值不可得
实际值
满足一定准确度要求的计量值,常为高一级量值
溯源性
通过文件规定的不间断校准链,溯源至计量基准,每项校准引入测量不确定度
必要性:国际计量基准是世界各国测量单位量值定值的最初依据,是溯源最终终点
手段
检定、校准、标定
检定
查明、确定测量仪器符合法定要求活动,包括检查、加标记、出局检定证书,有法制性,对象为法制管理范围的计量器具
校准
规定条件下一组操作
1确定由测量标准提供的量值与相应示值之间关系
2确定由示值获得测量结果的关系
更适应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
检定<=>校准
相同点
测量仪器的评定形式,确保仪器示值正确
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
多数情况,按相同测量程序进行
不同点
检定
法制
检定规程
强制检定和依法管理的计量器具
校准
不法制、自愿溯源
校准规范、方法或参照检定,统一/自行规定
非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专用测试设备
接近真值能力的大小
准确度等级
引用误差
示值误差
最大允许误差
不失真测量
测量结果溯源性实施
工作测量仪器检定
工作测量仪器校准
发放有证标准物质
发播标准信号
应用计量保证方案
2测量系统
组成
正确度
系统误差大小,平均值与参考量值一致程度
精密度
随机误差大小,重复测量一致程度
准确度
系统+随机,接近真值能力
测量结果完整性
最佳估计值
一般选一组测量期望值
不确定度报告
可用标准不确定度式扩展不确定度
标准包含因子、置信概率、置信区间半宽度
不确定度评定
数据处理
标准差
莱以特准则
建立数学模型
实际长度=测的长度-偏差值
不确定度来源
等效(质量
分辨力误差均匀分布
模拟量指针读数半宽
人员读数误差
三角
测量重复性误差
游标卡尺示值不准确
分量评定
读1次均匀 2次三角
汇总表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扩展不确定度 =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x k
正态包含因子
100:3
99:2.576
95:1.96
三角
矩形
报告/结论
测的量
不确定度
由标准不确定度x包含因子得到
设计
4测量误差
试验标准差
单次测量标准差
算术平均值实验标准差
贝塞尔公式
别捷尔斯法
极差法
最大误差法
系统误差发现
理论分析判断法
实验对比法
数据判断统计法
残余误差观察法
马利科夫准则
阿贝-赫梅特准则
不同公式计算实验标准差比较
计算数据比较法
秩和检验法
随机误差
基本特征
补偿性
对称性
单峰性
有界性
最小二乘法
6数据处理
异常值剔除方法
莱以特准则
罗曼诺夫斯基准则
格拉布斯准则
狄克松准则
测量结果完整表述
最佳估计值
选用一组测量期望值
不确定度报告
标准不确定度/扩展不确定度 标准包含因子,置信概率、置信区间 半宽度
不确定度模型
影响量原则
不重复
不遗漏
避免相关性
7长度
线纹尺
量块
直接测量
绝对测量
激光干涉仪
工具显微镜
相对测量
立式接触式干涉仪
电容传感小孔径测量仪
间接测量
坐标测量法
弓高弦长法
激光衍射测量法
原位测量
8角度
接触测量
非接触测量
直接测量
间接测量
计量特点
准确性
一致性
溯源性
法治性
溯源手段
检定
校准
标定
随机误差
对称性
抵偿性
单峰性
有界性
发现系统误差
残余物差观察法
马利科夫准则
阿贝-赫梅特准则
不同公式实验标准差比较法
计算数据比较法
秩和检验法
接近真值能力大小
准确度等级
引用误差
示值误差
最大允许误差
实验标准差
贝塞尔公式
别捷尔斯法
极差法
最大误差法
异常值剔除
莱以特准则
罗曼诺夫斯基准则
格拉布斯准则
狄克松准则
被测对象
激励装置
执行机构
传感器
信号调理 单元
反馈控制
结果输出 显示记录
信号分析 结果计算 单元
基本单位
长
m
重
Kg
时间
s
电流
A
热力学
K开尔文
物质的量
mol
发光强度
cd坎
绪论
概念
测量 measurement
通过实验获得可合理赋予某量1/多量值的过程
测试
具有试验性质的测量,通过一系列试验确定物体特性/条件最佳状态
计量 metrology
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
具备准确性、一致性、溯源性、法制性的测量
国家标准,国家基准 nationalstandard
子主题
计量学
发展
古典阶段
权力与经验为主
经典阶段
米制公约
米突:地球子午线长1/4千万
千克:1分米³纯水4℃
现代阶段
量子基准
实物基准
子主题
计量
特点
准确性
溯源性
一致性
法制性
国际单位制
量
现象、物体、物质特性,大小可由一个数/一个参照对象表示
单位
由约定定义/采用的标量,任何其他同类量可与其比较使2量比用一个数表示
单位制
对给定量值的一组基本单位、导出单位,倍数单位和分数单位及使用这些单位的规则
SI基本单位
长度
米m
质量
千克kg
时间
秒s
电流
安[培]A
热力学温度
开[尔文]K
物质的量
摩[尔]mol
发光强度
坎[德拉]cd
国际单位制SI
SI单位
SI基本单位
SI导出单位
含SI辅助单位的有专门名称的导出单位
组合形式的SI导出单位
SI单位的倍数单位
测量系统
测量
通过实验获得合理赋予某量一个/多个量值的过程
测试
有实验性质的测量
计量
实现单位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
计量特点
准确性
一致性
溯源性
法制性
检定
查明、确定测量仪器符合法定要求活动
包括检查、加标记、出具检定证书
校准
规定条件下的一组操作 1确定由测量标准提供的量值与相应示值之间关系 2由此信息确定示值获得测量结果关系
测量标准提供的量值与相应示值都有测量不确定度
同
异
静态特性
稳态信号下输入输出特性
数学模型
特殊形式
线性特性
不过零直线,有零位输出
过零直线
仅有偶次非线性项
仅有齐次非线性项
静态特性指标
量程与测量范围
量程范围
表征极限示值界定
-20℃~100℃
量程
极限量值之差绝对值
120℃
线性度(非线性误差)
表征测量仪器输出-输入特性曲线与基准直线接近/偏离程度
最大偏差/满量程
基准线:拟合直线、最佳直线、端点直线
矫正非线性
参数变换法
子主题
分段线性插值法
查表法,折线近似非线性曲线
曲线拟合法
n次多项式,最小二乘法
灵敏度
示值变化/响应被测量量值变化
反映测量系统对输入量响应能力
线性系统
无关输入量大小
非线性系统
分辨力
引起相应示值产生可觉察到变化得被测量最小变化
随机误差
重复测量中按不可预见方式变化的测量误差分量
对称性、抵偿性、有界性、单峰性
系统误差
重复测量中保持不变/按可预见方式变化的测量误差的分量
回程误差
正反行程间不重合程度
磁滞、弹性材料变形迟滞、机械结构摩擦间隙等引起
测量误差
测得量值-参考量值
系统误差+随机误差
正确度
系统误差大小,平均值与参考量值一致程度
精密度
随机误差大小,重复测量一致程度
准确度
系统+随机,接近真值能力
示值误差
测量仪器示值-输入量参考量值
测量不确定度
被测量量值分散性的非负参数
A:测量数据统计分析估算,标准差表征
B:经验\其他信息认定概率分布估算,标准差表征
允许误差限
最大允许误差
激励装置
执行机构
反馈控制
结果输出 显示记录
信号分析 结果计算 单元
信号调理 单元
传感器
被测对象
基本单位
长
m
重
Kg
时间
s
电流
A
热力学
K开尔文
物质的量
mol
发光强度
cd坎
激励装置
反馈控制
结果
信号分析 处理单元
信号调理单元
传感器
被测对象
测量误差
概述
概念
误差=测得值-参考量值
分类
系统误差
重复测量中保持不变/按可预见方式变化的测量误差分量
确定性系统误差
规律性系统误差
累积性系统误差
周期性系统误差
复杂规律系统误差
随机误差
重复测量中按不可预见方式变化的测量误差分量
随机误差
产生原因
测量装置:零部件配合不稳定、变形、润滑油油膜不均、摩擦
环境:温度微小波动、湿度与气压微量变化、光照强度变化、灰尘及电磁场变化
人员:瞄准、读数不稳定
其他:测量方法程序、被测物因素
随机误差特征
对称性
正负误差等次
抵偿性
测量次数+,误差->0
单峰性
绝对值小的误差出现次数多
有界性
一定测量条件下,不超一定界限
分布规律
正态分布
误差
分布密度
分布函数
均匀分布
矩形分布
刻度盘误差、仪器传动机构空程误差
概率密度
数学期望
标准差
反正弦分布
概率密度
数学期望
标准差
三角分布
概率密度
标准差
分布
v个独立随机变量
数学期望
标准差
t分布
数学期望
F分布
数学期望
标准差
试验标准差
单次测量标准差
σ↓ |e|↑ f(δ)↓↓
贝塞尔公式求单次测量实验标准差估计值
n-1自由度
残余物差
最佳估计值
算术平均值实验标准差
算术平均值标准差:同一被测量各独立测量列算术平均值分散性
n↑ 测量准确度↑
一般n≤10
其他
别捷尔斯法
平均误差θ
极差法
标准差
最大误差法
独立测量值服从正态分布
被测量真值未知,最大残余物差
系统误差
产生原因
测量装置
齿轮杠杆测微仪直线位移、转角不成比例
仪器零件制造安装不正确:标尺刻度误差、刻度盘、指针安装偏心、仪器导轨误差、天平臂长不等
测量仪器制造误差:环规直径误差、量块制造误差、未经校准零位千分尺
标准量具误差
固定形式固定标准量值的器具
氪86灯管、标准量块、标准线纹尺、标准电池、标准电阻、标准砝码
仪器误差
直接/简介比较的器具设备
比较仪器:阿贝比较仪、天平
指示仪表:压力表、温度计
附件误差
仪器附件、附属工具
测长仪标准环规、千分尺校准量杆
环境因素
温湿度
测量方法
近似测量/近似公式
不符合阿贝原则
测量方法不完善
被测对象本身
测量人员
固有习惯、生理缺陷
特征
恒定不变系统误差
固定量块
线性变化系统误差
刻尺误差叠加
周期变化系统误差
仪表盘偏心
复杂规律变化
微安表转角与偏转力矩非线性
发现方法
理论分析判断法
实验对比法
数据判断、统计法
残余误差观察法
不能发现不变系统误差
马利科夫准则
线性系统误差
前后做差
Δ在一定置信概率≠0
阿贝-赫梅特准则
周期性系统误差
周期性正负号变化
非主要成分
含周期性系统误差
不同公式计算实验标准差比较法
贝塞尔公式->s1 别捷尔斯公式->s2
测量列组内系统误差
计算数据比较法
同一量多组测量
任意两组差
实验标准差
任意两组结果有95.4%置信概率不存在系统误差
秩和检验法
两组测量次数
系统误差
发现各组测量之间系统误差
系统误差减小消除
产生误差根源消除误差
防止调整误差:正确调整仪器,选择合理被测件定位面/支承点
防止零位变动:开始结束检查零位
防止正确度降低:严格周期检定修理
修正方法消除误差
补偿修正值
不变系统误差消除法
代替法
被测量=标准量+差值
抵消法
两次测量使系统误差等大反向
交换条件
砝码换向
线性系统误差消除法
对称法
中点
周期性系统误差消除法
半周期法
误差
测量列组内系统误差
实验对比法
残差观察法
残差校核法
不同公式计算标准差比较法
各组测量系统误差
计算数据比较法
t检验法
秩和检验法
测量误差统计特性
随机误差
单峰性
有界性
对称性
正负误差数目大致相同
抵偿性
误差总和→0
本质
系统误差
同一条件下误差恒定不变
条件改变时误差按一定规律变化
线性变化
金属尺材料线膨胀系数随温度变化,测长误差随温度线性变化
丝杠轴心线安装偏斜的螺距累计误差
周期性变化系统误差
仪表指针回转中心与刻度盘中心偏离:读数误差、齿轮等安装偏心引起齿轮误差
误差影响
标准差计算
基本
贝塞尔法
n>10次数较多
极差法
次数较少n<9
最大误差法
别捷尔斯法
合并样本标准差
m组实验标准差结果,各组测量条件不同,不能直接m×n计算
测量次数相同
测量次数不同
方差加权平均
自由度=各组自由度sum
自由度:标准偏差的可信赖程度
分布情况估计
正态分布(高斯
t分布
均匀分布
测量仪器度盘/齿轮回差
测量仪器滞后/摩擦效应
平衡指示器调0不准
三角分布
梯形分布
反正弦分布(U
减小措施
测量前消除减小随机误差物理源
测量中
代替法
测量后不改变条件,立即用标准量代替
抵消法
两次测量,使系统误差符号相反,求平均
交换法
交换条件
对称法
半周期法
测量后
增加测量次数取算术平均值
确定修正值/修正函数的规律
测量数据处理方法
有效数字
有效数字
3.14:三 0.0027:二 0.00270:三
保留:末位数字不可靠,倒二位可靠
舍入规则
四舍六入,缝五凑偶
数据运算
结果同小数位最少
异常值
原因
主观:责任心、疲劳、经验、操作不当
客观:测量条件改变(机械冲击、外界振动、电压突变
防止
工作责任心、严格对待、条件稳定
互相校核法
判别标准
莱以特准则:残余误差
异常值剔除
罗曼诺夫斯基准则
多次独立测量得
测量值xj可疑,剔除后测量列平均值
测量列标准差
测量次数n+显著度α,查t分布检验系数
则xj异常
格拉布斯准则
多次重复测量,大小排列得
正态分布,按大小顺序排列为顺序统计量
取显著度α=0.05/0.01
可疑数据
狄克松准则
大样本-莱以特
30~50-格拉布斯
3~30-格拉布斯-1,迪克逊-n
精密,多种
组合数据
最小二乘法
残余误差平方和最小
正规方程
列残差方程式
求极值,误差方程转正规方程
求解得估计量
误差估计
评定步骤
影响两
模型
不确定度
汇总表
扩展不确定度
正态分布
子主题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B类评定
其他信息评估
检定证书
以前测量数据
经验
生产部门技术说明文件
常见分布因子k
数学模型
测量原理导出初步模型,补充显著影响的输入量
真值=测量结果+系统误差-随机误差 =测量结果+系统误差修正+随机误差修正
数学期望≠0的误差 透明箱模型
数学期望=0的误差 黑箱模型
评定
步骤
找出影响不确定度的影响量,所有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建立数学模型
确定各输入量估计值、对应输入量估计值的标准不确定度
实验测量
A类评定:观测列,统计分析标准不确定度
鉴定证书、校准证书
B类评定基于经验、其他信息的假定分辨率估算
标准差表征
确定各输入量标准不确定度分量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标准不确定度分量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确定Y可能值包含因子,获得扩展不确定度U
包含因子直接取定(k=2)
博涵银子由被测量Y的分布、规定置信概率p得到
不确定度报告
A类评定
默认矩形分布
无自由度默认正态分布
不确定度
表征合理地赋予被测量值分散性,与测量结果相联系的参数
标准不确定度
测量不确定度以标准差σ表示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各自标准不确定度方差、协方差适当和的正二次方根
A类评定
规定测量条件下测得值以统计分析方法评定
B类评定
由经验/其他信息的假定概率分布估算不确定度
权威机构发布量值、有证标准物质量值、校准证书、仪器漂移、检定测量仪器准确度等级、人员经验推断极限值
扩展不确定度
测量不确定度以标准偏差倍数
相对
误差评定
随机误差、系统误差
标准差倍数2/3、可能产生的最大误差限
来源
测量设备、测量人员、测量方法、测量对象不完善
数据处理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分析
明确被测量定义;明确测量原理、方法、条件,测量标准、仪器、系统
建模
被测量数学模型
评定
确定各输入量估计值xi,对应各输入量估计值的标准不确定度
列表
确定各输入量标准不确定度分量
列分量汇总表
合成
标准不确定度分量合成得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扩展
确定被测量Y可能值分布包含因子、扩展不确定度U/Up
报告
测量不确定度报告
分布类型
长度量测量
概述
长度测量标准量
光波波长
量块长度
量块准确度
按出厂标称长度
量块长度极限偏差&长度变动量最大允许值大小
K级、0级、1级、2级、3级
按更高精度检定
不确定度和变动量最大允许值大小
1等、2等、3等、4等、5等
光栅、容栅的栅距
长度测量标准量
栅距
容栅
体积小、抗干扰能力强、造价低
磁栅
易受外界磁场影响
感应同步器
抗干扰能力强,环境要求低
测长度
直接测量
被测量直接与标准量比较
绝对测量
比较结果为被测量量值
游标卡尺、千分尺、万能测长仪、测长机、工具显微镜、激光干涉仪
激光干涉仪
光程差
干涉条纹变化次数
长度
激光光波在空气波长
精度高、范围大、无需校准
激光干涉比仪
工具显微镜
相对测量
被测量与定值标准量差值
间接测量
坐标测量法
弓高弦长法
激光衍射测量法
长度测量基本原则
阿贝原则
被测线~标准线共线
减小阿贝误差
提高仪器导轨精度
减小被测线、标准线距离
跟踪导轨偏移,补偿
基准统一原则
选定测量基准和设计基准、加工基准、安装基准一致
变形最小原则
被测件、测量仪器各结构热变形、弹性变形最小
测量链最短原则
组件数目最少
三种直径测量
大轴直径
分辨力分析
目标不确定度评定
微轴直径
小孔直径
8角度量测量
基准
自然基准
任一圆周封闭360°(2Π rad 平面角
实物基准
角度块
准确度
0级(±3''
1级(±10''
2级(±30''
高精度度盘
圆周系列等分刻线5' 10'
角度、圆分度误差的静态测量
圆光栅
指示光栅+标尺光栅
分度精度
圆感应同步器
角编码器
n条码道
多面棱体
精度
多齿分度盘
精度
接触测量
锥度
正弦规
量块高度
L=120mm、200mm越大,精度越高
与水平位置偏差
被测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