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思维导图
包括了传播学对象和基本问题、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运行规律的科学等。
编辑于2021-12-22 09:06:02传播学教程
传播学对象和基本问题
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传播:人类应用符号并借助媒介交流信息的行为和过程
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运行规律的科学
传播的系统性是普遍存在的
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 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精神交往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传播观
在人类交往活动中把握传播
从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辩证关系中把握传播
学习传播学,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
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
动物传播具有局限性。常见的动物传播信号有:气味,发光,超声波,动作,声音
劳动
语言产生的根本动力
产物: 直立行走,制造工具,分节化语言
语言 :超越历史和空间,灵活性,经济性, 能动性,创造性
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
口语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
这个历史进程并不是各种媒介依此取代的过程,而是一个依此叠加的进程
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
传播媒介的进化与社会发展
示现的媒介系统,再现的媒介系统,机器媒介系统,媒介即讯息
信息爆炸与信息社会
前工业社会
生活是对自然的挑战
工业社会
生产商品的社会,生活是对加工自然的挑战
后工业社会
以服务业为基础的社会,最重要的因素是讯息
高度信息化社会的到来
媒介是人的延伸,以媒介为核心的社会信息系统越巨大化复杂化
人类传播的符号和意义
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作用
符号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是信息意义的外在形式或物化载体,是事物表述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 基本要素,功能是携带和传达意义
符号
信号
象征符
人类传播中的意义交流
意义是一个抽象概念,符号是意义的载体和表现形态
明示性意义与暗示性意义,外延意义与内涵意义,指示性意义与区别性意义
符号意义的暧昧性
本身意义模糊;符号的多义性
传播过程中的意义
传播者的意义,受传者的意义,情境意义
象征性社会互动
人类的象征行为
象征性社会互动与传播
象征性文化与现代社会
人类传播的过程与 系统结构
传播的基本过程
构成要素:传播者,受传者,讯息,媒介,反馈
传播过程模式
直线模式——拉斯韦尔
循环和互动模式——施拉姆:首次提出反馈,初步有了系统模式的特点
特点:动态性,序列性,结构性
社会传播的系统结构
马克思主义传播观的宏伟过程研究,即社会传播的总过程生产过程,流通过程,消费过程
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人内传播
内向传播,内在传播,自我传播指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
接受装置(神经系统) 记忆和处理装置(人的大脑) 输出装置(发声及表达等神经肌肉)
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布鲁默的自我互动理论, 内省式思考,基模理论
人际传播
社会生活中最直接、最常见、最丰富的传播现象。人的自我是在与他人的联系中形成的
特点: 人际传播传递和接收消息的渠道多,方法灵活 人际传播的信息的意义更为丰富和复杂 人际传播双向性强,反馈及时,互动频度高 与组织传播与大众传播相比,人际传播属于一种非制度化的传播
人际传播是真正意义上的多媒体传播 姿态的传播功能:强调语言,补充语言,代替语言, 控制语言,表达超语言的意义
群体传播、集合行为、组织传播
群体传播
群体传播指具有特定的共同目标和共同归属感、存在着互动关系的复数个人的集合体 群体传播形成群体意识,群体意识就是参加群体的成员所共有的意识 群体规范指的是成员个人在群体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规则,在广义上也包括群体价值,即群体成员关于是非好坏的判断标准
集合行为及传播机制
集合行为指的是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社会聚集现象。
特殊传播机制: 群体暗示与群体感染,群体模仿与匿名性
流言传播与集合行为中的“信息流”。 R=IxAxU(流言流通量=与问题相关度×社会成员的不安感×环境的不确定性)
组织传播
结构特点
专业化的部门分工,职务分工和岗位责任制,组织系统的阶层制或等级制
组织传播的功能
内部协调,指挥管理,决策应变,达成共识
组织内传播的正式渠道: 下行传播,上行传播,横向传播
组织内传播的媒体形式: 书面媒体,会议,电话,组织内公共媒体,计算机通信系统及互联网
组织外传播的信息输出活动: 公关宣传,广告宣传,企业标识系统宣传
大众传播
定义:专业化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特点
大众传播中的传播者,是从事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专业化媒介组织 大众传播是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大量生产,复制和传播信息的活动 大众传播的对象是社会上的一般大众,用传播学术语来说,即受众 大众传播的信息既具有商品属性,又具有文化属性 大众传播是传统大众传播,属于单向性很强的传播活动 大众传播是一种制度化的社会传播
社会功能: 环境监视功能,社会联系与协调功能,社会遗产传承功能,解释与规定社会化功能,提供娱乐 社会地位赋予功能,社会规范强制功能,作为负面功能的麻醉作用
产生与发展过程
根据施拉姆的观点,大众传播诞生于15世纪40至50年代。 近代大众传播的起点,应该以19世纪30年代大众报刊的出现为标志。
大众报刊与大众传播,电报、电影、广播与大众传播,电视媒介与大当代大众传播,互联网与大众传播的新革命。
社会影响
接触大众传播是现代人的生重要生活内容。大众传播为我们提供新闻信息和知识,帮助我们了解外部世界的动向和变化,为我们提供娱乐,文化享受,关于生活的有用信息。
大众传播与现代信息环境。所谓信息环境,指的是一个社会中由个人或群体接触可能的信息,积极传播活动的总体构成的环境。所谓拟态环境,就是我们所说的信息环境,拟态环境并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似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事物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工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媒介技术与媒介组织
媒介技术与社会发展
媒介技术也称传播技术,指的是人类为驾驭信息传播,不断提高信息的生产与传播效率所采用的工具手段,知识和操作技艺的总称
三种不同的技术道德观: 技术善论,技术二恶论,技术中性论。
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 媒介即讯息,媒介是人的延伸,冷媒介与热媒介 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意义与局限性: 麦克卢汉的理论意义在于它开拓了从媒介技术出发,观察人类社会发展的视角。并强调了媒介技术的社会历史作用。
当代新媒介技术发展趋势及社会意义: 数字技术——传播资源丰富化,网络技术——海量信息和多向传播 多媒体技术——传播手段的融合,实施传输技术——传播速度快捷化和全球化
媒介组织的性质和社会作用
作为传播者的大众传媒具有以下特点: 地位稳固, 大众传媒是一种社会组织具有自身的组织目标和组织结构 大众传媒是大众传播生产资料的直接控制者和使用者
大众传媒具有经营目标,宣传目标,公益性与公共性。
把关人理论决定着哪些内容应该成为重要新闻。 九种要素对新闻的选择和加工产生重要影响: 时间跨度,事件强度,明晰度,文化接近性,预期性,出乎意料性,连续性,组合性,社会文化价值,负面性或否定意义,冲突性人情味或人性化
现代传播媒介和信息技术普及为众多的人参与象征符提供了条件和手段
追求新事物、新意义
传播的定义和特点
基本特点
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从传播的社会关系而言,它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受传者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传播是一种行为,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