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选修3-3 (1)
高中物理选修3-3所有知识点清单分子动理论,气体,固体、液体和物态变化以及热力学定律。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下载收藏。
编辑于2021-12-24 14:10:05选修3-3
第七章 分子动理论
分子动理论
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分子大小
油膜法侧分子直径
d=V/S;V是油滴体积,S是水面上形成的单分子油膜的面积
分子直径很小,数量级10^-10m
分子质量很轻,数量级10^-26kg
阿伏伽德罗常数NA=6.02*10^23/mol
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应用
公式
注意气体的摩尔体积
分子的热运动
概念
分子在永不停歇的无规则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激烈
扩散现象
不同物质能够彼此进入对方
特点:扩散现象是一种热现象。温度越快,扩散越快
1.扩散现象不是外界作用(如对流); 不是化学反应 2.固液气均能发生扩散,气体现象最明显 3.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扩散现象越显著
直接证明分子无规则运动
布朗运动
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的固体小微粒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特点:布朗运动是悬浮微粒的无规则运动 微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 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剧烈
布朗运动不是由温度差、压强差或液体振动等外界因素影响而产生的
间接证明分子无规则运动
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子间有间隙
气体容易被压缩;热胀冷缩
分子间作用力
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分子间作用力变现为引力和斥力的合力
图像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着分子间距离(r)的增大而减小,斥力比引力变化快
r>r0,合力为引力 r=r0,合力为0 r<r0,合力为斥力 r>10倍r0,合力为0
物体的内能
温度和温标
状态参量
体积(V)-几何性质 压强(P)-力学性质 温度(T)-热学性质
平衡态
一个不受外界影响的系统,经过足够长的时间,都会达到一个宏观性质不再随时间变化的动态平衡状态
热平衡
两个系统相互接触传热,经过一段时间,他们的状态参量不再变化,说明传热达到了热平衡
热平衡定律
若A与B平衡,A与C平衡 则B与C必然平衡
热平衡宏观标志就是温度相同
温标
热力学温度(T)单位开尔文(K)
规定-273.15C为绝对零度,只能无限接近,但无法达到
T=t+273.15℃ ΔT=T2-T1=t2-t1
内能
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分子动能
分子由于热运动而具有的动能
温度越高,分子平均动能越高 温度相同,分子平均动能相同
不能研究个别分子运动的动能
分子势能
由于分子间作用力产生的相互作用的势能
图像
势能的大小由相互作用的位置决定
注意Ep=0选取的位置 r=r0,Ep最小 r>r0,分子势能随间距增大而增大 r<r0,分子势能随间距减小而增大
影响因素: 1.微观:分子势能、分子平均动能、分子个数 2.宏观:物体体积、物体温度、物体的物质的量
比较内能的方法: 1.物体的质量一定时,分子数一定 2.物理的温度一定时,平均动能一定 3.物体体积不变时,分子间相对位置不便,分子势能一定 4.物体发生物态变化时,要吸热放热,内能会改变(例0度冰变成0度水Ek不变,Ep变大温度)
第八章 气体
气体实验定律
气体的等温变化
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在温度(T)不变的情况下其压强(P)与体积(V)发生变化的过程
玻意尔定律:PV=C或P1V1=P2V2
P-V图像
反比例函数第一象限的图像P=C/V P和V的乘积越大T越大
P-1/V图像
过原点的倾斜直线P=C*1/V 斜率越大,T越大
气体的等容变化
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在体积(V)不变的情况下所发生的压强(P)与温度(T)的变化过程
查理定律:P/T=C或P1/T1=P2/T2或ΔP=C*ΔT
P-T(热力学温度)图像
过原点的倾斜直线P=C*T 斜率越大,V越小
p-t(摄氏温度)图像
延长线过横轴-273.25℃点的倾斜直线P=C(t+273.15℃) 斜率越大,V越小 纵截距P0是气体在0℃时的压强
气体的等压变化
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在压强(P)不变的情况下所发生的的体积(V)与温度(T)的变化过程
盖-吕萨克定律:V/T=C或V1/T1=V2/T2或 ΔV=C*ΔT
V-T(热力学温度)图像
过原点倾斜直线V=C*T 斜率越大,P越小
v-t(摄氏温度)图像
延长线过横轴-273.25℃点的倾斜直线V=C(t+273.15℃) 斜率越大,P越小 纵截距V0是气体在0℃时的压强
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理想气体:任何温度,任何压强下都遵循气体实验定律(理想模型)
本质忽略分子力,势能为零 理想气体的内能=分子的总动能
理想气体的内能仅由温度决定,与体积无关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P1*V1/T1=P2*V2/T2或P*V/T=C C仅由气体的种类和质量决定,与其他无关
PV/T=P1*V1/T1+P2*V2/T2+P3*V3/T3(充放气问题)
P1/ρ1*T1=P2/ρ2*T2(变质量问题)
气体热现象的微观意义
气体热现象的规律及特点
随机性和统计规律
分子运动无规则性,但大量分子运动有统计规律
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
自由性,无序性 温度也升高,平均速率会增大
气体热现象的微观意义
气体温度的微观意义
温度越高,气体分子平均动能越大 T=a*Ek
气体压强的微观意义
分子频繁碰撞器壁,产生持续,均匀的压力,产生压强
第九章 固体、液体和物态变化
固体
特点: 有一定体积和形状,呈刚性 没有流动性,压缩性小,受到外力,形状变化小 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
单晶体
有规则的几何形状 有确定的熔点 各向异性
多晶体
没有规则的几何形状 有确定的熔点 各向同性
如:石英、云母、明矾、食盐、硫酸铜、蔗糖、味精、雪花、单晶硅
非晶体
没有规则的几何形状 无确定的熔点 各向同性
如:玻璃、蜂蜡、沥青、橡胶、木材
晶体和非晶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液体
特点: 有一定体积,不易压缩 有一定形状,具有流动性
浸润:液体润湿某种固体,并附着于固体表面
不浸润:液体不润湿某种固体,不附着于固体表面
毛细现象:浸润液体在细管中上升或不浸润液体在细管中下降
液晶: 具有流动性;光学性质为各向异性;液晶多为人工合成
饱和汽与饱和汽压
汽化:从液态变成气态 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沸点:大气压力越小,沸点越小(新疆地区气压小,沸点小,水容易烧开,但温度很低)
饱和汽与饱和汽压
动态平衡:液体蒸发和水蒸气液化达到平衡
饱和汽:与液体动态平衡的蒸汽
饱和汽压: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汽的压强一定 温度越高,饱和汽压越大
空气的湿度
空气中的绝对湿度: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压强
空气中的相对湿度: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压强与同一温度时水的饱和汽压之比
温度计
物态变化中的能量交换
熔化热
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熔化热:某种晶体熔化过程所需能量与质量之比
汽化热
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汽化热:某种液体汽化成同温度气体是所需要的能量与其质量之比
晶体只有达到熔点才会熔化 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会汽化,所以一定要注意在什么温度下的汽化热
第十章 热力学定律
功和内能
功和内能
在绝热过程从1状态达到2状态内能变化量ΔU=U2-U1=W
外界对系统做功时W是正值(V减小) 系统对外界做功时W是负值(V增大)
注意:内能大不意味着做功多,但内能变化大,对应就是做功较多
热和内能
单纯的热传递中 系统吸热,内能增加Q吸=ΔU(正) 系统放热,内能减少Q放=-ΔU(负)
热力学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
ΔU=Q+W
取正值:外界对系统做功(V减小);外界向系统传热(Q吸);内能增加
取负值:系统对外界做功(V增加);系统向外界传热(Q放);内能减少
能量守恒定律
适用于所有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
第一类永动机
不消耗能量的机械,不可能制成
因为系统对外界做功,内能减少,在没有外界供能的情况下,没办法回到初始状态
热力学第二定律
热量传导只能自发的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进行,不可逆
克劳修斯表述:热量不能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开尔文表述:不能把吸收的热量全部变成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
热机: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
热机效率:η=W/Q(W输出的机械功,Q放出热量)
第二类永动机
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全部用来做功,而不引起其他变化的机械,不可制成
虽然不违反能量守恒,但热机不可能只有一个热源,在吸收能量变成有用功时,还会传递一部分热量给低温热源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微观解释
一切自发过程总是沿着分子热运动无序性增大的方向进行
处在一个熵增的世界,越来越乱
热力学第三定律
绝对零度无法达到
能源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