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教材重点知识导图,内容涵盖了组织基本特征、管理功能、认知失调、价值观、过程型动机理论、知觉的捷径等。
编辑于2021-12-30 16:13:52组织行为学
1
组织含义:人们为实现一定的目标,运用知识和技能互相协助结合而成的具有一定边界的集体或者团体,如党政机关、学校、企业、医院等。组织是社会的细胞和基本单元,是社会运行的基础。
组织基本特征
组织是由人和群体组成的
组织有自己的目标
组织通过专业分工和协调合作来实现目标
组织是一个半开半闭的系统,必须与外部环境进行交流。
管理功能
计划
组织
领导
控制
组织行为学研究内容
个体行为
群体行为
组织行为
2
人格:组织行为学对人格的界定:人格是一个人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气质:指一个人天生的、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动力方面的典型、稳定的心理差异和特征。
大五模式
外倾性
随和性
责任心
情绪稳定性
经验开放性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智力多元论,认为智力包括:
①认知智力
②社会智力
③情绪智力
④文化智力
3
态度:一个人对外界特定事物所持有的评价性、较为稳定的内部心理倾向
态度3种成分 p57
认知成分
情感成分
行为成分
态度的形成会经历3个阶段
服从
同化
内化
认知失调:一个人认识到自己的态度之间,或者态度与行为之间存在矛盾。
菲斯廷格认为消除认知失调的3个因素是:
造成失调因素的重要性
个人认为自己对失调因素的影响程度
失调可能带来的后果
价值观包括p67
内容属性
强度属性
4
美国罗宾斯认为动机三个关键因素是
强度
方向
坚持性
动机的形成的两个前提条件
内在(内在的条件为需要)
外在(外在的条件为诱因)
需要:是个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包括生理和心理的不平衡),是个体活动的源泉。
内容型动机理论
①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②奥尔德沸的ERG理论
③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④麦克莱兰的权利、成就与亲和需要理论
⑤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理论
过程型动机理论
①洛克的目标设置理论
②公平理论
③弗鲁姆的期望—效价理论
④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5
知觉是一种积极、能动的认识过程。这种能动性主要体现为4个方面:
①知觉选择性
②知觉的整体性
③知觉的理解性
④知觉的恒常性
知觉的捷径
凯利的三维度归因理论
①一贯性信息:描述的是行动者的特征,高一贯性信息是指任何一个行动者都会在同一刺激下做出相同的反应。
②特异性信息:描述的是刺激物的特征,高特异性信息是指行动者对其他同类刺激不会做出相同的反应。
③一致性信息:描述的是外在环境的特征,高一致性信息是指行动者在任何情境和任何时候都会对同一刺激物做出相同的反应。
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美国心理学家伯纳德~维纳,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把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划分为3个维度
①内因与外因
②稳定与不稳定
③可控与不可控
印象管理策略
①取悦他人
②自我推销和宣传
③哀兵之计
④保持形象的一致性
6
决策的过程模型
理性决策模式: 确定目标→找到问题所在→确定决策标准给各项标准分配权重→开发所有的可行性方案→评估备选方案→选择最佳方案
②有限理性模式: 对遇到的问题进行简化处理→寻求标准和备选方案→挑选方案
③隐含偏爱模式: 确定偏爱的方案→继续寻找其他备选方案→在备选方案中选择有代表性的方案与偏爱方案→建立决策标准与权重→选择偏爱方案
④直觉模式
个体决策的偏差
①过度自信
②锚定偏见
③验证偏见
④易获性偏见
⑤承诺升级
⑥随机错误
⑦风险厌恶
⑧后视偏见
影响个体决策的因素
问题特性
个体差异
组织限制
社会环境
文化差异
问题特性尤其值得强调的3种特性
新异性
不确定性
复杂性
7
几种主要的员工自主工作行为
组织公民行为(自发的)
创新行为(积极的)
反生产力工作行为(消极的)
积极越轨行为(消极的行为带来积极的效果)
8
罗宾斯的压力模型
工作压力的后果
组织层面的后果
①增加组织运行成本
②核心成员的身心健康影响组织稳定
个人层面的后果
①生理症状
②认知症状
③情绪症状
④行为症状
工作压力的缓解办法
⑴压力应对的一般性框架
⑵组织层面的压力管理策略
①组织的规划策略:重新设计工作→增强正式沟通渠道→合理发放薪酬
②组织的前摄策略:改善甄选过程→培训员工的抗压能力
③组织的反应性策略。
⑶个人层面的压力管理策略
①个人的规划策略
②个人的前摄策略
③个人的反应性策略:
适当的运动与休息→学习放松技术→构建和使用社会支持系统
9
沟通的分类
在有效倾听的基础上,若想提高沟通的质量,需要掌握一些沟通技巧,以实现更有效的情感交流。提高倾听质量的10种行为:
①目光接触
②肯定的表情与行动
③避免分心的举动
④提问
⑤复述
⑥避免打断对方
⑦不要多说
⑧抑制争论念头
⑨实现听者与说者角色的顺利转换
⑩非常重要的口头语
顺便说说
坦白地说
在我忘记之前
沟通中的反馈:沟通中的很多问题是由于误解、曲解造成的,因此沟通中的反馈至关重要,可以避免沟通中的错误理解。反馈的基本指导原则是:
①反馈应建立在沟通各方信任的基础之上。
②反馈内容最好明确具体,不可过于抽象或泛泛。
③在信息接收者准备好回答的时候,有选择地将重点问题首先予以反馈。
④避免过早评价或判断对方的观点,否则只会引起冲突或中断反馈。
⑤在认真听的同时,要注意对方的沸语言信息;这些信息可以证实或驳斥反馈的真实性。
谈判的过程
①准备与计划
②界定基本规则
③阐述与辩论
④讨价还价与解决问题
⑤结束与实施
10
塔克曼和杰森认为,群体的发展要经历5个不同的阶段: p241 前阶段→第一阶段:形成阶段→第二阶段:震荡阶段→第三阶段:规范阶段→第四阶段:执行阶段→第五阶段:解体阶段
群体的类型
正式群体
命令型群体
任务型群体
非正式群体
利益型群体
友谊型群体
群体的5个属性
①成员角色
②群体规范与从众
③群体地位
④群体规模与社会情化现象
⑤群体凝聚力
群体决策与个体决策相比,具有的优势:
①群体通过汇聚多人的思维,开展头脑风暴,可以提供更完整全面的信息、知识。
②由于群体中的个体存在差异性,群体决策能提供更异质化的思维模式,增加观点的多样性。
③因为成员参与了决策制定过程,群体决策能够提高决策的被认可程度。
群体决策与个体决策相比,具有的弱势:
①效率低
②从众压力
③责任不明
群体决策的技术 p250
①头脑风暴法
②名义群体法
③德尔菲法
④电子会议法
高效团队的构建
构建高绩效团队的措施
①确定适当的团队规模
②选拔合适的团队成员
③提供足够的培训
④建立合理的激励体系
⑤营造积极的团队情绪氛围
11
3种经典领导行为理论 p270
①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
②密歇根大学的研究
③管理方格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