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思维导图
适合汉语言文学师范生或语文教师、想要从教语文的小伙伴看!课程标准要牢记在心。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知识导图,介绍了语言的构建与应用、思维发展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审美鉴赏与创造等方面。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个人日常活动安排思维导图
西游记主要人物性格分析
17种头脑风暴法
亡羊补牢
外婆与姥姥的区别
正面管教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父母学吧四大模块课程
如何令自己更快乐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一)课程性质
语文课程
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基本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二)基本理念
1.坚持立德树人,增强文化自信,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2.以核心素养为本,推进语文课程深层次的改革
3.加强实践性,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
4.注重时代性,构建开放、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一)学科核心素养
定义
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关键能力
包括
1.语言建构与运用
是基础
2.思维发展与提升
3.审美鉴赏与创造
4.文化传承与理解
(二)课程目标
语言
1.语言积累与建构
2.语言表达与交流
3.语言梳理与整合
思维
4.增强形象思维能力
5.发展逻辑思维
6.提升思维品质
审美
7.增进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美感体验
8.鉴赏文学作品
9.美的表达与创造
文化
10.传承中华文化
11.理解多样文化
12.关注、参与当代文化
三、课程结构
(一)设计依据
(二)结构
必修课程
1.整本书阅读与研讨
2.当代文化参与
3.跨媒介阅读与交流
4.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
5.文学阅读与写作
6.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7.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选择性必修课程
5.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
6.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
7.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
8.外国作家作品研习
9.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
选修课程
4.汉字汉语专题研讨
5.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研讨
6.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专题研习
7.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讨
8.跨文化专题研讨
9.学术论著专题研讨
(三)学分与选课
8学分
必须修习
6学分
根据个人需求与升学考试要求选择修习
12学分
自由选择学习
四、课程内容
(一)学习任务群
形成阅读经验、指定范围、课时集中使用、每读一遍重点解决一两个问题、阅读笔记、交流讨论、分享
交流研讨、社区文化调查、语文学习共同体、语文学习活动、
每一个学习任务群,都要为本学习任务群提出问题,提供资料,准备必要的条件
8.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
9.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
10.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
11.外国作家作品研习
12.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
13.汉字汉语专题研讨
14.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研讨
15.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专题研讨
16.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讨
17.跨文化专题研讨
18.学术论著专题研讨
(二)学习要求
选择性必修和选修课程
五、学业质量
(一)学业质量内涵
是学生在完成本学科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
(二)学业质量水平
5个水平等级
(三)学业质量水平与考试评价的关系
水平1
水平2
语文学科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依据
必修课程学习的要求
水平3
水平4
高校考试招生录取的依据
选择性必修课程学习的要求
水平5
对语文课程更有兴趣的学生所设的较高要求
选修课程学习的要求
六、实施建议
(一)教学与评价建议
教学建议
1.发挥语文课程的独特功能,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全面发展
2.充分理解学习任务群的特点,处理好学习任务群之间的关系
3.创设综合性学习情境,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4.整体把握必修和选修课程,加强课程之间的衔接和统整
5.探索信息化背景下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6.提高课程开发与设计的能力,实现教师与课程同步发展
评价建议
1.着眼于核心素养的整体发展
2.全面把握学习任务群的特点
3.倡导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4.选用恰当的评价方式
5.明确必修和选修课程评价的重点和联系
(二)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命题建议
1.测评与考试目的
2.命题思路和框架
以具体情境为载体
设计典型任务
命题指向
3.命题和阅卷原则
(三)教材编写建议
(四)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1.纸质文本、多媒体资源、网络资源。各地区的自然、社会、人文。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革命传统、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日常生活话题
2.语文学习过程中随时生成的各种话题、问题、拓展材料以及学生成果
(五)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