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逻辑】论证逻辑知识点
论证逻辑,知识点总结,包括论证逻辑的概念。逻辑三大定律,归纳推理:统计推理与数字陷阱。类比和比较,因果推理。
编辑于2022-01-09 08:18:32知识点
概念
内涵——是什么
外延——有哪些
明确概念内涵:下定义
不得过宽过窄
不得同语反复循环定义
不的定义含混
不得比喻
不得否定
定义题型
现在很少考定义
对xx定义
“应该”的选项暂时不考虑,先看是否能先排除其他选项
否定不选;比喻不选
概念外延划分
所有s都是p,所有p都是s——s=p
所有s都是p,有的p不是s——s真包含于p
有的s是p,有的p是s,有的s不是p,有的p不是s——s与p有交集
所有s都不是p——s与p没有交集
外延题型
通过画图的方法解题
重要解题方法:从简单入手
题干简单先画题干
选项简单反推题干
找矛盾关系——是否为矛盾徐判断两者是不是互为补集
身份重合
无需画图——多个概念重合时需要画欧拉图
标准不同就存在重合
最多:一定重合+不一定重合
最少:尽量把能重合的都重合
注意:人少的重合进人多的
*除了xx,所有都是yy——多看趋势少看例外(多看逗号后面的部分
概念存在方式
集合——整体概念——整体具备的属性个体未必具备
非集合——个体概念——个体具备的属性整体未必具备
类——具有相同属性对象的整体——整体具备的属性分子也具备
区分集合和类的方法——+“所有都”进行描述
意思变化——集合
意思不变——类
*没有说“所有xx都是yy”就无法得出xx的某一个个体一定具有yy特征
谬误
合成谬误——不当的认为个体具备的属性整体一定具有
分解谬误——不当地认为整体具备的属性个体也具备
逻辑三大定律
同一定律:核心概括,话题一致
偷换概念
转移论题
矛盾律:相互矛盾的命题不得同时肯定(含上反对关系
自相矛盾
悖论
排中律:相互矛盾的命题不得同时否定(含下反对关系
模棱两可
两不可
充足理由律
综合考察
话题关键词不一致排除(同一律排除
判断矛盾
有多个不同修饰语时画坐标系
穷尽所有可能性就是矛盾
都xx的与都不xx是上反对关系
必然与必然不(不可能)是上反对关系
完全成功与彻底失败(完全不成功)是上反对关系
归纳推理:统计推理与数字陷阱
看到调查想样本
论据是调查
调查主体要中立
调查方法合理
调查样本
数量足够大(大于等于30
具有代表性:能够代表正义的状况
地区的样本数据不能代表全国
男性不能代表女性
etc.
具有随机性:不得指定样本
要有参与者的样本也要有未参与者的样本
做题:看到论据是调查不忙进细节,先想样本问题,样本合理是支持不合理是削弱
调查结论整体具备的属性有效样本也具有
统计相关推因果相关的削弱
削弱方法:整体就具备因果相关
整体有75%局部有90%(大于75%)是支持,说明加强了样本导致因果相关的可能性(不是整体本来就有因果相关)
整体是75%,局部是72%~78%是削弱,说明是局部导致因果相关的可能性小,可能是整体本来就有因果相关
整体有75%,局部远远小于75%是削弱(甚至是反驳),说明局部无法推出因果相关
统计相关推因果相关标志词
调查+极大地增加、会增加
调查+yy是xx的原因、主要原因、重要原因
极限化思考
将绝大多数视作全部
将及少数是为0
做题技巧:排除话题不相关选项知假不验真
看到平均想分布
平均数陷阱
样本是否呈现正态分布
考虑最大值和最小值
eg.平均婚姻存续时间为8年——>淳朴的爱情观一去不复返
因为迅速结婚又离婚导致了整个婚姻群体的婚姻平均存续时间变短,则不能说怕样本(平均数)具有说服力(也就是婚姻存续时间长的个体也非常多
平均超过不代表全部超过
eg.日均耗电量超过地区80%用电单位水平的用电单位成为用电超标单位
无法推出任意用电超标单位日均耗电高于全国各地区耗电量的平均值
假设10家单位一家100度一家2度其他8家1度,那么前两家为用电超标单位,但是该地区日均用电平均值高于第二名
看到比例想基数
百分比陷阱(某某率,xx%,分数)
百分数高不代表绝对值大
考虑分母大小即样本基数——选项仅含有比例不是有效削弱项
对概率的理解
大概率事件未必发生,小概率事件未必不发生
不能把可能性当成必然性
按照期望概率做事——试验次数足够多则自然概率实现的可能性越大
理解独立随机事件
看到数字想比例
看待问题多角度思考
类比和比较
类比
由具有类似属性的一事物所具有另一属性推出另一属性也具有
支持:相关本质属性一致
削弱:相关本质属性不一致
比较
同类事物相对比
起跑线一致
衡量标准要一致
做题方法
识别论证
找类比点
找比较点
因果推理(重点)
求同法
只有一个共同要素其他都一样
支持:排除其他共同因素
削弱:另找其他共同因素
求异法(重点)
标志
两个实验组
其他要素相同
相关要素不同(存在差异)
削弱
另找其他差异要素——有其他不一样的关键差异
选项和题干共同导致求异失败
支持
排除其他差异要素——其他要素都一样
选项和题干共同构造求异成功
求同求异并用法
同时用到求同和求异法
共变法
一个要素变化另一个要素随之变化——越....越...
剩余法
倒推排除
因果关系标志词
导致了
提高了
降低了
影响了
因果关系削弱
有因无果强削弱
无因有果弱削弱
无因无果是支持
另找他因
S—>P,S'—>P+程度副词————主要是因为
S'—>P,S'—>P(统计相关推因果相关)
结论所依据的原因可能是另一因素的结果,而另一因素是导致结论的原因
因果倒置
不当的将结果当作原因
没有因果倒置是支持(排除)
强拉因果
S无法推出P
表面相关(不代表因果相关)
幸存者偏差
平均数陷阱
没有强拉因果是支持(排除)
常见题型
推论题型
提干为前提选项中,确定合乎逻辑的结论或符合描述细节的选项
以下哪项最为准确地表达了提干的结论
选项短提干长
把握话题关键词
寻找与提干重合度高的选项
把握结构关键词
分清层次原则
谁是结论谁是前提,前提里面有几层答案,可能是其中任意一层
考法
概括结论
改写信息
逻辑推断
收敛思维原则
不要用提干之外的只是进一步推理
正确答案一般不出现提干中没有的内容
注意
因为引导的论据在最后一句,因为前一句就是论点
其实/但是/只有才
作题技巧
优先关注委婉选项
与题干重合度高的选项——关键词定位
答案往往是原文主要结论的复述或关键词替换
题干没有绝对化语言,正确答案也不能出现绝对化语言
推论错误题型——无关或推理范围扩大
解释题型
通常给出一个似乎矛盾实际上并不矛盾的现象并要求对这些事实、现象、结果或者矛盾做出合理解释
找转折连词——抓关键信息
没有矛盾找不到转折
没有转折词但语义有矛盾注意分层
不是解释题型
是推论题或者支持假设题但不是削弱——注意刻画题干
解题思路
语义理解——分析题干的结论或论点以及关键概念
相关原则——虽然正确答案可以超出题干但一定要与题干相关
程度比较——对于“最能解释”题型,必然性解释优于或然性解释
关注程度副词
可以常识解题
削弱题型
解题方向
将某选项放入前提与结论之间,使题干推理成立或者结论正确的可能性降低
问法
除哪项外
选支持(不能削弱)
最能削弱(相对最好)
复选题:以下哪项最能削弱(沾边就选
正确选项的设置
优先验证程度副词
越绝对越好(只是)
话题关键词匹配
有因无果无因有果削弱要保持主体一致或者保证不同主体起点一致
套路
针对论据的削弱
质疑隐含假设
另找他因
概念陷阱
针对论证过程的削弱
强拉因果
因果倒置
求因果失败
调查陷阱
不当类比比较
针对结论的削弱
质疑计划或手段
给出更合理解释
反例
计划效果题/手段目的题/“使”
不可行
不可取
无意义
针对手段有效性问题
可替代
支持题型
题干给出一个推理或论证,用某一选项去补充其前提或论据,使推理或论证成立的可能性增加
解释要点
答案不需要充分性
正确选项的位置——可能会带否定词
套路
正确答案
可能是对前提补充条件
有可能是对结论进行复述
如果逻辑主线的前提和结论之间存在跳跃(话题关键词不一样)
必须搭桥(与假设相同方法
可以寻找必要条件
如果题干是因果关系
没有他因(求异成功
因果没有倒置
题干是类比
两个事物本质相同
两个事物有可比性(起点相同
题干是调查
样本有效
没有数据陷阱
寻找逆否命题
注意!——只有才——支持选项越绝对越好
评价题型
寻找一个能够从正反两面对题干进行推理的选项
选项为一般疑问句时
肯定回答选项可以支持题干
否定回答选项可以削弱题干
注意正确选项必须同时满足以上两个条件
解题技巧
识别论证
找到论据关键词
找到论点关键词
优先考虑求异
求异本身是一种对比
起跑线一致
存在差异因素
重视选项种的程度副词
重视转折连词
正确答案往往是在论据关键词与论点关键词之间构建联系
保持话题关键词与题干一致
两个相似选项种往往有正确选项
假设题型
本质上寻找推理成立的必要条件(支持)
没他不行
以下哪项必须假设——必要条件
以下哪项是前提条件——必要条件
以下哪项能使题干成立——充要条件
三个套路
搭桥构建关联——补全逻辑
排除他因干扰
保证结论有意义或者可行
建议/应该去做一件事的而前提是——这件事还没做
一个措施有效/有利的前提是——不会带来更大的弊端
可以做一件事的前提是——主体有能力做或者主体还没有做过
一个物品与他所在环境寿命一致的前提是——不是之前或者之后放置的
两个解法
识别论证
论证三要素 尤其是结论(不一定要看论据的细节
论证类型
归纳整理
类比比较
因果关系
手段目的——隐含假设是手段必须是原因而不是结果(是结果就是削弱
话题关键词定位选项
结论关键词
前提关键词
否定代入法
否定选项代入题干使得结论不成立即为正选
选项特征(优先关注不代表必选)
必要条件(优先关注
只有···才
除非···否则
前提
基础
否定词(优先看
没有因果倒置
适用手段目的因果相关,手段是原因目的是结果
没有他因干扰
假设过强——小心程度副词
过度扩大需要假设的范围(主体扩大
强化假设需要的条件(绝对比
(选项范围尽可能精确
描述题型
总结题干的论证方法、特点或者谬误
识别论证结构的能力
识别论证方法的能力
识别论证缺陷的能力
常见的逻辑谬误
混淆概念
转移话题
自相矛盾
模棱两可
不当类比
以偏概全
另有他因
因果倒置
不当引申
非黑即白
技巧
两个相似答案中通常有正确答案
反例:是同一事物/类比:是不同但相似的两个
类比比较题型
指出体感在推理形式或者推理谬误上的相似性
命题方式
推理形式的类似
论证方法类似
逻辑谬误相似
抽象出一般推理形式(刻画)并在选项中找到对应/不用考虑题干真假和错误原因
符号化题干
对话题型
先看一个人的论据和论点再看另一个人对前者的反驳
否定论点
反驳论证
质疑因果倒置
先找P再找P'
总结
支持取非就是削弱
必要的支持就是假设
自上而下的支持是推论
换一角度进行支持就是解释
评价是对支持和削弱的合体
描述实对削弱的变种
解题方法
识别论证
S—>P
类型
谬误
三管齐下
阅读方法
套路
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