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佛系:如何成为一个快乐的人
我等以禅悦为食,活在真的快乐里——一位致力于用佛教知识改善生活方法的东大名僧,为现代人抒写的"佛系“快乐思考法
生理篇思维导图:包含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机体的内环境、稳态和生物节律,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定义:机体内许多生理功能是由神经系统的活动调节完成的。等等
《卫生统计学》第一章——数据分布的描述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本周工作总结与下周工作计划
内衣测评
端午节
怎么美白?
财富规划思维导图
家庭战略转移思考
篮球大纲
预警类型
《断舍离》读书笔记
2019年年中总结(闵利利)
佛系:如何成为一个快乐的人
第一章 反应之前先理解
不要抛弃烦恼,而要“理解”烦恼
产生烦恼
烦恼的产生都有相应的理由
任何烦恼都有解决对策
正视烦恼的存在
烦恼的根源是什么?
心灵的反应
无法抑制负面情绪可能导致人际关系破裂
在重要场合,因为紧张无法发挥真实实力而失败
沉溺于过去,总是深深悔恨,反复说:要是当初......
总觉得自己是个没用的人,因而陷入沮丧情绪
所以我们需要全新的生活方式和更加合理的思考方法
佛陀思考法
1.认识烦恼存在的事实
2.理解其产生的原因
3.实践解决问题的“方法”
索求之心即7种欲望
生存欲望
睡眠欲
食欲
性欲
懒惰欲
感乐欲
承认欲
可以这样理解
1.我们都有“索求之心”
2.它会产生七种欲望
3.我们被这些欲望所动摇,产生反应
4.当这些欲望得到满足的时候,我们就会感到喜悦
5.欲望得不到满足的话,我们就会产生不满情绪
正确审视内心状态
语言确认(标记)
扫除的时候确认“我正在扫除”
洗碗的时候确认“我正在洗碗”
散步的时候确认“我正在散步”
反复实践把正在做的事用语言如实描述,可以有效避免“心灵的反应”
意识到身体的感觉
俗称“冥想”
我们应当正视内心的状态,增强意识,才能让心灵恢复平静,提高精神的集中力
在头脑中进行分类
1.贪欲
指被过度的欲望所驱使的状态
2.愤怒
感到不满或不快的状态
3.妄想
指想象、思考、在头脑中明确地构想某个事物的状态
第二章 不随意“判断”好坏
人们因为三种执着而痛苦
想要得到某种事物的执着-但是却无法实现
希望能永远拥有已经得到的事物---但是过不了多久就会失去
希望抛弃让人痛苦的事物-----但却常常事与愿违
人生总有痛苦,但是痛苦总是能消除的,并且都有消除的方法
下定决心,放下会“会带来痛苦的判断”,活在当下
只需要思考是否对自己有用就好
从“无意间做了判断”中解脱
认识到那些标志着自己“无意间做了判断”的心理暗示语言
我是我,他人是他人
选择自己的心,决定自己的心,永远自由和独立地进行思考
学会坦诚
不管是面对自己还是面对他人
任何时候都不否定自己
让心“重获自由”的练习
1.去外面走走
2.了解世界的广袤
3.我相信我自己
能让自己停止“自我否定”最简单有效的语言
如何树立真正的自信
可以根据经验,预见相应的成果
尝试
积累经验
能够做出一定成果
开始得到周围人的认可
根据经验,预见相应的成果
最终章 抵达”圆满人生“的思考方法
找回正确的心态
正确的生活方式
避免多余的反应,正确而客观地理解事物
净化“三毒”等有害反应
祈祷他人能够获得幸福
正确的方向
重视当下,脚踏实地走向未来
找到心灵的避风港
实现“人生的圆满”
从苦恼之中获取解脱的心境
人生始终与苦痛相伴,解脱自我才是正道;只要心有正道,便能重新找回内心安宁
第五章 以“正确的动机“面对竞争
改善人际关系的“四种用心”
慈(慈爱)
悲(悲悯)
喜(喜乐)
舍(舍离)
最根本的人生动机
战胜“五种人生障碍”
追求快感的心
愤怒
浮躁
怀疑
无精打采
对策?
避免多余的反应
客观地理解自己所面临的障碍
明确目标
避免细微的反应
指在琐碎的时间里也能避免打开电视,上网等消磨时光的行为
找寻快乐
第四章 不要太在意他人的看法
真正原因/本质
想要得到认可(过于看重自己价值),产生欲望
对这样的欲望产生心理反应,开始在心理“妄想”
承认欲引发了“妄想”
停止比较,专注于眼前的工作
满足自己的承认欲
将想得到认可的想法转化成动力,改善现在的工作和生活
在任何时候,都做好自己该做的事
重视注意力的集中,充实感,内心的快乐,在这样的状态下完成该做的事
将自己的理解作为基准
如何集中于自己的工作?
闭上双眼,将注意力集中于内心深处
消除不必要的反应——观察自己的内心状态
睁开眼,专注于眼前的工作
第三章 负面情绪“没什么大不了”
不放纵情感,也不压抑情感
不做出反应,就是最终的胜利
将烦恼减半的方法,将心分成两半
一半朝内
用于观察自己的“反应”和态度
反复练习,专注于自己内心
一半朝外
用于和人交往,不用做出任何反应,只需要理解对方所说的每一句话
共情
管理情绪的基本原则——重视快乐
增加快乐,减少不快乐,就是收货幸福人生的秘诀
追求自己的欲望
管理自己的欲望
将欲望转化成自己的能量,去感受快乐的生活方式
当心有所归时,把一切交给时间即可
真正的自我
“努力的我”减去“自我的弱点”(五种障碍)
让意识集中在“身体的感觉”上
人都是孤独的,但是当我们看见他人的孤独时,就不会觉得自己那么孤独了
如何消除妄想?
养成在行走的时候进行“心灵扫除”的好习惯
看清自己的内心,以中立,客观的眼光来理解分析事物
烦恼的真相在于“承认欲”
就是人们在意他人的看法,嫉妒心,喜欢和别人攀比、存在争强好胜的心理
合理的思考方法之一就是:避免不必要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