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170】《基础财务会计概述》
对于想准备或者已经在准备考明年的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的小伙伴或者大可爱可定有所帮助,这是一篇相对较为全面又系统的关于初级财务会计介绍的学习材料。
编辑于2019-09-23 10:12:09会计概述
1. 会计概念、职能和目标
1.1. 会计概念
1.1.1.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业方法和程序, 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的、连续 的、系统的监督和核算,以提供经济信息和反映受托责 任屡行情况为主要目的经济管理活动。
1.1.1.1. 会计是经济管理活动
1.1.1.2. 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1.1.1.3. 运用专业方法和程序
1.1.1.3.1. 方法
1.1.1.3.2. 程序
1.1.1.3.2.1. 设置账户
1.1.1.3.2.2. 复式记账
1.1.1.3.2.3. 填制审核凭证
1.1.1.3.2.4. 登记账簿
1.1.1.3.2.5. 成本计算
1.1.1.3.2.6. 财产清查
1.1.1.3.2.7. 绘制财务报表
1.1.1.4. 对象是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
1.1.1.5. 对其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的核算和监督
1.1.1.6. 主要目的是
1.1.1.6.1. 提供经济信息
1.1.1.6.2. 反映受托责任屡行情况
1.2. 会计职能
1.2.1. 会计职能的理解:会计在经济管理过程中所具有的功能
1.2.2. 分类
1.2.2.1. 基本职能
1.2.2.1.1. 核算(最基本的职能)
1.2.2.1.2. 监督
1.2.2.1.2.1. 事前监督
1.2.2.1.2.2. 事中监督
1.2.2.1.2.3. 事后监督
1.2.2.2. 扩展职能
1.2.2.2.1. 预测经济前景(对未来)
1.2.2.2.2. 参与经济决策(对现在)
1.2.2.2.3. 评估经营业绩(对过去)
1.3. 会计目标
1.3.1. 会计目标的总论:会计目标,是要求会计工作完成的任务或达到的标准,即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相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屡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做出相应的经济决策。
1.3.1.1. 会计目标是完成的任务或达到的标准
1.3.1.2. 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会计信息
1.3.1.2.1. 企业财务状况(表现形式:资产负债表)
静态的:放映一个时间点
1.3.1.2.2. 企业经营成果(表现形式:利润表)
1.3.1.2.3. 现金流量(表现形式:现金流量表)
反映动态信息(一个时间段里的)
1.3.1.2.4. 其他会计信息……
1.3.1.3. 它反映了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屡行情况
1.3.1.4. 它助力于帮助财务报告使用者做出相应经济决策
1.3.1.5. 财务报告使用者
1.3.1.5.1. 投资者
1.3.1.5.2. 债权人
1.3.1.5.3. 政府及其有关部门
1.3.1.5.4. 社会公众
外部使用者
1.3.1.5.5. 管理层
内部使用者
1.3.1.5.6. 其他使用者……
2. 会计基本假设(基本前提)、会计基础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2.1. 会计基础假设的理解及其内容
2.1.1. 会计假设的理解(概述):会计基本假设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 环境所作出的合理假设,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包括会 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2.1.1.1. 性质: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所作出的合理假设
2.1.1.2. 内涵: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有的书籍包括记录)报告的前提
2.1.2. 四大内容
2.1.2.1. 会计主体
2.1.2.1.1. 理论角度:企业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即会计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对象。
2.1.2.1.2. 理解:
2.1.2.1.2.1. 为了向财务报告使用者反映“目标企业”的会计信息、提供与决策有用的信息 ,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的编制应当集中反映“该目标企业”的经济活动。“该 目标企业“就是会计核算中所假定的”会计主体“。其圈定了会计核算的经济 活动范围。
2.1.2.1.2.2. 凡是能够独立进行会计核算的组织都可以作为一个会计主体,其可以是一个 特定的企业,也可以是某一企业的一部分(如分公司,分厂,某部门),若 干家企业所组成的集团公司,甚至是具有特定经济业务的非盈利性组织。
2.1.2.1.2.3. 而一般情况下,法律主体一定是会计主体,而会计主体却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如不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分公司,不是法律主体,确实会计主体。
2.1.2.2. 持续经营
2.1.2.2.1.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预定的未来,企业将按当前规模和状态持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消减业务。
2.1.2.3. 会计分期
2.1.2.3.1. 会计分期是指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经济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 长短相同的期间。
2.1.2.3.2. 分期目的:便于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2.1.2.3.3. 分类
2.1.2.3.3.1. 中期
2.1.2.3.3.1.1. 月度
2.1.2.3.3.1.2. 季度
2.1.2.3.3.1.3. 半年度
2.1.2.3.3.2. 年度
2.1.2.4. 货币计量
2.1.2.4.1.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作为计量尺度, 反映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
2.1.2.4.2. 弦外之音
2.1.2.4.2.1. 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所涉及的资源有多种计量单位;如:货币、数量、质量、体积、 优劣、等级……
2.1.2.4.2.2. 货币在人类社会中充当着一般等价物的角色,而任何商品都可以与一定数量的货币换算成等号,因而其在经济活动中具有万能性和普遍性,使其成为经济活动(如会计核算)的主体(或主要计量单位)
2.2. 会计基础
2.2.1. 会计基础是指会计确定、计量、和报告对的基础。
2.2.2. 内容:
2.2.2.1. 权责发生制
2.2.2.2. 收付实现制
概要
权责发生制的内容:也称应计制,是指收入、费用的确认应当以收入和费用的实际发生作为确认的标准,合理的确认当期损益的一种会计基础。
适用范围:企业、政府财务会计、财政部规定的部分事业单位以及财 务部规定的事业单位的部分业务
特点:根据实际收入的经营业务的发生时间确认收入,根据费用的实际消耗时间确认 费用,收入和费用相互配比,收入和费用的差额为实际营业利润,需要核算经营成果 的盈利盈利性单位可以使用此种会计基础
收付责任制的内容:也称现金制,是以实际收到或支付的现金做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标准的一种会计基础
适用范围:政府预算会计、绝大部分事业单位
只根据资金的收支进行收入和费用的确认,并没有将收入和费用与实际经营归属期间做好对应,收入和费用为匹配,收入和费用的差额无法准确的反映出企业的经营成果。不需要核算利润的的非盈利性单位可以采用这种会计基础。
2.3.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2.3.1. 总概述:他是对企业财务报告所提供会计信息的基本要求,是使得财务报告中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对投资者等使用者决策有用应具备的基本特征。
2.3.2. 可靠性
2.3.2.1. 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 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 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内容完整性。
2.3.2.2. 实例:
2.3.2.2.1. 要求经济业务发生时必须取得原始凭证
2.3.2.2.2. 设定财务岗位不相容
2.3.2.2.3. 要求记账凭证需各方签字。
2.3.3. 相关性
2.3.3.1. 内容: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 的经济决策需求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 去和现在的情况作出评价,对未来的情况作出预测。
2.3.3.2. 实例:
2.3.3.2.1. 应管理者需求核算利润
2.3.3.2.2. 将资产和负债进行流动性强弱比较
2.3.4. 可理解性
2.3.4.1. 内容: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2.3.4.2. 实例:
2.3.4.2.1. 要求财务报告至少按规定的明细项目列报。
2.3.4.2.2. 要求将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归为流动负债。
2.3.5. 可比性:
2.3.5.1. 内容: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相互可比
2.3.5.1.1. 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可比。
2.3.5.1.2. 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可比。
2.3.5.2. 实例:
2.3.5.2.1. 统一以货币为计量单位。
2.3.5.2.2. 不同企业同一业务,应当采用统一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2.3.5.2.3. 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的相同或相似业务应当采用相同的会计政策。
2.3.6. 实质重于形式:
2.3.6.1. 内容: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以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2.3.6.2. 实例:
2.3.6.2.1. 将融资租入的设备按照自有资产核算
2.3.6.2.2. 规定收入的确认条件。
2.3.7. 重要性:
2.3.7.1. 内容: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事项。 判断一项交易或事项的重要性,应从项目的性质和金额大小两方面考虑。
2.3.7.2. 实例:
2.3.7.2.1. 将购买的零星办公用品支出直接计入管理费用
2.3.7.2.2. 年度报表比中期报表详细。
2.3.8. 谨慎性:
2.3.8.1. 内容: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该保持应有的谨慎 不应高估资产或收益,不可低估费用或者负债。
2.3.8.2. 实例:
2.3.8.2.1. 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
2.3.8.2.2. 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在必要时采用加速折旧办法
2.3.9. 及时性:
2.3.9.1. 内容: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事项或交易,应当及时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延后。
2.3.9.2. 实例:
2.3.9.2.1. 对经济业务及时处理
2.3.9.2.2. 对会计信息及时报送
3. 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
3.1. 会计要素及其确定
3.1.1. 概念:跨级要素是指根据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特 征所确定的财务会计对象和基本分类
3.1.1.1. 根据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特征所判定(确认)
3.1.1.2. 本体是确认后的俩对象
3.1.1.2.1. 财务会计对象
3.1.1.2.2. 财务会计基本分类
3.1.1.3. 是对会计核算的具体化
3.1.2. 会计要素六大分类及其确定
3.1.2.1. 资产
3.1.2.1.1. 资产的含义和特征
3.1.2.1.1.1.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 企业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收益的资源。
3.1.2.1.1.2. 三大特点
3.1.2.1.1.2.1. 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3.1.2.1.1.2.2. 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
3.1.2.1.1.2.3. 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的利益
3.1.2.1.2. 资产的确认条件
3.1.2.1.2.1. 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3.1.2.1.2.2. 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的计量
会计中可能性程度具体划分
0~5%极小可能
5%~50%可能
50%~95%很可能
95%~100%基本确定
3.1.2.1.3. 三大资产分类标准:
3.1.2.1.3.1. 按照是否具有实物形态分类
3.1.2.1.3.1.1. 有形资产
3.1.2.1.3.1.1.1. 例子:电脑,原材料等
3.1.2.1.3.1.2. 无形资产
3.1.2.1.3.1.2.1. 例子:软件,专利权等
3.1.2.1.3.2. 按来源不同分类
3.1.2.1.3.2.1. 自有资产
3.1.2.1.3.2.1.1. 例子:企业自有的打印机
3.1.2.1.3.2.2. 租入资产
3.1.2.1.3.2.2.1. 例子: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
3.1.2.1.3.2.2.2. 其他补充说明……
3.1.2.1.3.3. 按期流动性不同分类
流动资产的分类原则
流动资产是指预计在一个正常的营业周期中变现、出售或耗用,亦或者主要为交易目的而持有,亦或者预计在资产负债表一年内(含一年)变现的资产,以及自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交换其他资产或清偿负债能力不受限制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
非流动资产是指流动资产意外的资产,主要包括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
3.1.2.1.3.3.1. 流动资产
3.1.2.1.3.3.1.1. 库存现金
3.1.2.1.3.3.1.2. 银行存款
3.1.2.1.3.3.1.3. 交易性金融资产
3.1.2.1.3.3.1.4. 应收及预付款项
3.1.2.1.3.3.1.5. 存货
3.1.2.1.3.3.1.6. 其他补充……
3.1.2.1.3.3.2. 非流动个性资产
3.1.2.1.3.3.2.1. 固定资产
3.1.2.1.3.3.2.2. 无形资产
3.1.2.1.3.3.2.3. 其他补充……
3.1.2.1.4. 例子(栗子)
3.1.2.1.4.1. 准备购入的原材料,由于不是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的,因此不属于资产。
3.1.2.1.4.2. 对于经营租入的建筑物等:由于所属权不归出租方所有,故不属于承租方的资产
3.1.2.1.4.3. 融资租赁方式租入资产时,尽管企业(承租方)并不拥有该资产的所有权,但由于与 该资产有关的风险、报酬已经由出租方转移至承租方,企业实质上获得了该资产所提供的主要经济利益,同时承担了该资产有关的风险,即承租方已经控制了该资产,故视同 企业自有资产进行管理和核算
3.1.2.1.4.4. 对于受托代销的商品,因为销售该商品带来的经济收益不会流入受托方,因此不属于受托方的资产。
3.1.2.1.4.5. 预计无法收回的账款,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收益,故不属于企业的资产,通过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从应收账款中扣除。
3.1.2.2. 负债
3.1.2.2.1. 负债的含义和特征
3.1.2.2.1.1. 负债的含义(理解)
3.1.2.2.1.1.1.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件形成的、预期 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的现实义务
3.1.2.2.1.1.2. 负债是现实义务
3.1.2.2.1.1.3. 负债是过去的交易或事件形成的
3.1.2.2.1.1.4. 子主题
3.1.2.2.1.2. 负债的特征
3.1.2.2.1.2.1. 负债是企业过去交易或事项所形成的
3.1.2.2.1.2.2. 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
3.1.2.2.1.2.3. 负债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3.1.2.2.2. 负债的确认条件:
3.1.2.2.2.1. 与该业务有关的经济活动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3.1.2.2.2.2. 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的计量
负债的分类
按照流动性分类
负债按照其偿还时间的长短来分
流动负债
含义:将在一年(含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
短期借款
应付票据
应付账款
预收账款
应付职工薪酬
应交税费
应付股利
其他应付款……
非流动负债
含义:偿还期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债务
长期借款
应付债券
长期应付款
其他……
3.1.2.3. 所有者权益
3.1.2.3.1. 所有者权益额含义和特征
3.1.2.3.1.1. 含义: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 剩余权益。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
3.1.2.3.1.1.1. 所有者权益=企业资产—企业负债
3.1.2.3.1.1.2. 公司的所有权属于股东
3.1.2.3.1.1.3. 在公司中,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
3.1.2.3.1.2. 特征:
3.1.2.3.1.2.1. 除非发生减资、清算或分派现金股利,企业不需要偿还所有者权益
3.1.2.3.1.2.2. 企业清算时,只有在清偿所有负债后,所有者权益才返还给所有者。
3.1.2.3.1.2.3. 所有者凭借所有者权益能够参与企业的利润分配。
3.1.2.3.2. 所有者权益确认条件
所有者权益的确认和计量主要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 确认和计量,所有者权益在数量上等于企业资产总 额减去债权人权益后的净额,即为企业的净资产。
关于债权人权益:
3.1.2.3.2.1. 资产
3.1.2.3.2.2. 负债
3.1.2.3.2.3. 等于企业净资产。
3.1.2.3.2.3.1. 资产总额减去债权人权益后的净额。
所有者权益的内容
实收资本(股本)
企业按照章程规定或合同、协议约定、接受投资者投入企业的资本
其他解释:……
资本公积
资本溢价(股本溢价)
企业收到投资者出资额超出其在注册资本(或股本 )中所占份额的部分
其他解释:……
其他资本公积:
企业净损益、其他综合收益和利润分配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
其他解释:……
资本公积
理解:资本公积是指由股东投入、但不能 构成股本或实收资本的资金部分
一般用途:
转赠资本
弥补亏损
其他综合收益:
企业根据会计准则规定未在损益中确认的各项得利和损失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得利和损失)
其中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流入。与损失相对。
留存收益
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
企业历年实现的利润中提取或形成的留存于企业的内部积累
侧重于反映企业的财务情况
3.1.2.4. 收入
3.1.2.4.1. 含义: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3.1.2.4.2. 特征:
3.1.2.4.2.1. 收入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
3.1.2.4.2.2. 收入是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
3.1.2.4.2.3. 收入是与所有者投入无关的经济利益总流入。
四大分析:
“日常活动”是确定收入的一个重要标准,界定日常生活是为了与利得区分。 利得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入企业,但属于非日常生活所形成的。
收入会使得所有者权益增加是指收入导致利润的增加,进而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收入与投资者投入的资本无关,因为投资者投入的资本直接形成所有者权益,而非收入。
企业取得借款,使得经济利益流入企业,但使得企业负债增加(而非所有者权益),不满足收入的特征,不应计入收入。
3.1.2.4.3. 收入确认条件:
3.1.2.4.3.1. 合同各双方批准该合同并承诺履行各自义务
3.1.2.4.3.2. 该合同明确了合同各方与所转让商品或提供劳务(服务)相关的权利和义务。
3.1.2.4.3.3. 该合同有明确的与所转让商品或提供劳务(服务)相关的支付条款。
3.1.2.4.3.4. 该合同具有商业实质,及履行该合同将会改变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 风险、时间分布或金额。
3.1.2.4.3.5. 企业应向客户转让商品或提供劳务(服务)而有权取得的对价很可能收回
3.1.2.4.4. 收入分类
3.1.2.4.4.1. 按企业从事的日常生活的性质不同分类:
3.1.2.4.4.1.1. 销售商品的收入
3.1.2.4.4.1.2. 提供劳务(服务)的收入
3.1.2.4.4.1.3. 让渡资产使用权的收入(如转让商标使用权等所形成的收入)
3.1.2.4.4.2. 按照企业经营业务的主次不同的划分。
3.1.2.4.4.2.1. 主营业务收入
3.1.2.4.4.2.1.1. 指企业为完成器经营目标所从事的经常性活动手实现的收入,如工业 企业销售商品的收入
3.1.2.4.4.2.2. 其他营业收入
3.1.2.4.4.2.2.1. 指企业为完成其他经营目标所从事的与经常性活动相关活动实现的收入。 如工业企业销售材料所得收入。
3.1.2.5. 费用
3.1.2.5.1. 费用的含义及其特征
3.1.2.5.1.1. 含义:费用是指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 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润的总流出。
3.1.2.5.1.2. 特征
3.1.2.5.1.2.1. 费用是在日常生活中发生
3.1.2.5.1.2.2. 费用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
3.1.2.5.1.2.3. 费用是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润总流出
三大分析
将费用界定为日常活动所形成的,目的是为了 区分损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经济利益流出不能确定为费用,应当计入损失
费用首先会导致利润的减小,进而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减少
向企业所有者分配利润会使得经济利益流出企业且所有者权益会减少,但不属于费用
3.1.2.5.2. 费用的确定条件:
3.1.2.5.2.1. 与费用相关的经济活动很有可能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3.1.2.5.2.2. 经济利益流出企业会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
3.1.2.5.2.3. 经济利润的流出量能够有效计量
费用的内容
在确认收入的时候,将已销售商品、已提供劳务的成本计入当期损益
营业成本
营业成本是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服务)等发生的可归属于产品成本、劳务成本等的费用
主营业务成本
其他业务成本
税金及附加
期间费用
期间费用是指企业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不能进入特定核算对象的成本
期间费用内容
在期间费用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3.1.2.6. 利润
3.1.2.6.1. 利润的含义和特征
3.1.2.6.1.1.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3.1.2.6.1.2. 利润的内容:
3.1.2.6.1.2.1. 收入减去费用的净额
3.1.2.6.1.2.2. 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
3.1.2.6.1.2.3. 其他……
3.1.2.6.1.3. 另外一提:利润为负表示企业发生亏损,表明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减少
3.1.2.6.2. 利润的确认条件
3.1.2.6.2.1. 主要:
3.1.2.6.2.1.1. 收入
3.1.2.6.2.1.2. 费用
3.1.2.6.2.2. 其他
3.1.2.6.2.2.1. 利得
3.1.2.6.2.2.2. 损失
3.1.2.6.2.2.3. and anything else…
关于利得和损失
总结
日常活动形成:
收入(计入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
费用(计入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管理费等)
非日成功活动形成
利得(计入营业外收入、其他综合收益)
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其他综合收益)
利得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是指不应该计入当期损益、(其他定义同):(如:其他综合收益)
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是指应该计入当期损益(如:营业外收入)
损失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损失,是指不应该计入当期损益的(如:其他综合收益)
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损失,是指应该计入当期损益的(如:营业外支出)
侧重于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
3.2. 会计要素的计量属性
3.2.1. 会计计量总概论:
3.2.1.1. 会计要素的计量(简称会计计量)是为了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财务报表而确定其金额的过程。
3.2.1.2. 财务会计计量属性是指会计要是数量特征或外在表现形式,反映了会计要素金额的确定基础。内容如右边。
3.2.1.2.1. 历史成本
3.2.1.2.2. 重置成本
3.2.1.2.3. 可变现净值
3.2.1.2.4. 现值
3.2.1.2.5. 公允价值
3.2.1.2.6. 其他……
3.2.2. 会计计量属性内容:
3.2.2.1. 历史成本
3.2.2.1.1. 历史成本又称为实际成本,是指为取得制造某一财产物质实际支付的现金或者其他现金等价物
3.2.2.2. 重置成本
3.2.2.2.1. 又称为现行成本,是指按照当前市场条件下,重新获得同样一项资产所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
3.2.2.2.2. 多发生在这些条件时候:盘盈存货、盘盈固定资产的入账时
3.2.2.3. 可变现净值
3.2.2.3.1. 他又称预期脱手价格,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预计销售价格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和预计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净值。
3.2.2.3.2. 数学理解式:可变现净值=预计销售价格-(进一步加工成本+预计销售费+相关税费)
3.2.2.4. 现值
3.2.2.4.1. 现值是指对未来现金流量以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价值。
3.2.2.4.2. 内涵:他是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因素等的一种计量属性。
3.2.2.4.3. 分析
3.2.2.4.3.1. 在现值计量模式下,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的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
3.2.2.4.3.2. 负债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的折现金额计量。
3.2.2.4.3.3. 现值计量属性考虑了货币的时间价值,最能反映资产的经济价值,但由于估计现值时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可靠性较差
3.2.2.4.3.4. 会计实务中;具有融资性质的的分期付款购入资产、分期收款销售商品,通常使用现值计量。
3.2.2.5. 公允价值
3.2.2.5.1. 公允价值是指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
3.2.2.5.2. 会计实务中,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的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都按照公允价值模式。
3.3. 会计等式
3.3.1. 会计等式的表现形式:
3.3.1.1. 财务状况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性质:他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依据
3.3.1.2. 经营成果等式:利润=收入-费用
性质:他反映利润的实现过程,称为经营成果等式或者动态会计等式,是绘制利润表的基础
3.3.1.3. 会计第三等式:……
3.3.2. 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
经济业务,又称会计事项,是指在经济活动中使会计要素发生增减变动交易或者事项。企业经济业务按期对财务状况等式的影响不同可分为以下九种基本类型。
3.3.2.1. 一项资产增加、另一资产等额减少的经济业务
3.3.2.2. 一项资产增加、一项负债等额增加的经济业务
3.3.2.3. 一项资产增加、一项所有者权益等额增加的经济业务
3.3.2.4. 一项资产减少、一项负债等额减少的经济业务
3.3.2.5. 一项资产减少、一项所有者权益等额减少的经济业务
3.3.2.6. 一项负债增加、另一项负债等额减少的经济业务
3.3.2.7. 一项负债增加、一项所有者权等额益减少的经济业务
3.3.2.8. 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一项负债等额减少的经济业务
3.3.2.9. 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另一项所有者权益等额减少的业务
三种情况:
基本会计业务16789使得基本会计等式两边金额保持不变
基本会计事项(经济业务)23使得基本会计等式左右两边金额等额增加
基本会计事项(经济业务)45使得基本会计等式左右两边等额减少
4. 会计科目和借贷记账法
4.1. 会计科目
4.1.1. 概念:会计科目;简称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项分类核算的项目,是进行会计核算和提供会计信息的基础。
4.1.2. 会计分类
4.1.2.1. 按照反映的经济内容分类
4.1.2.1.1. 资产类科目
4.1.2.1.1.1. 库存现金
4.1.2.1.1.2. 子主题
4.1.2.1.1.3. 银行存款
4.1.2.1.1.4. 应收账款
4.1.2.1.1.5. 原材料等(流动资产)
4.1.2.1.1.6. 长期应收款
4.1.2.1.1.7. 固定资产
4.1.2.1.1.8. 在建工程
4.1.2.1.1.9. 无形资产
4.1.2.1.1.10. 其他……
4.1.2.1.2. 负债类科目
4.1.2.1.2.1. 短期借款
4.1.2.1.2.2. 应付账款
4.1.2.1.2.3. 应付职工薪酬等(流动负债)
4.1.2.1.2.4. 长期借款
4.1.2.1.2.5. 应付债券
4.1.2.1.2.6. 长期应付款等(非流动负债)
4.1.2.1.2.7. 其他……
4.1.2.1.3. 共同类科目
既有资产性质又有负债性质
4.1.2.1.3.1. 清算资金来往
4.1.2.1.3.2. 货币兑换
4.1.2.1.3.3. 套期工具
4.1.2.1.3.4. 被套期项目
4.1.2.1.3.5. 其他……
4.1.2.1.4. 所有者权益科目
4.1.2.1.4.1. 实收资本(或股本)
4.1.2.1.4.2. 资本公积
4.1.2.1.4.3. 其他综合收益
4.1.2.1.4.4. 盈余公积
4.1.2.1.4.5. 本年利润
4.1.2.1.4.6. 利润分配
4.1.2.1.4.7. 库存股
4.1.2.1.4.8. 其他……
4.1.2.1.5. 成本类科目
4.1.2.1.5.1. 生产成本
4.1.2.1.5.2. 制造费用
4.1.2.1.5.3. 研发支出
4.1.2.1.5.4. 劳务成本
4.1.2.1.5.5. 其他……
4.1.2.1.6. 损益类
4.1.2.1.6.1. 主营业务收入
4.1.2.1.6.2. 其他业务收入
4.1.2.1.6.3. 主营业务成本
4.1.2.1.6.4. 营销费用
4.1.2.1.6.5. 管理费用
4.1.2.1.6.6. 财务费用
4.1.2.1.6.7. 其他……
4.1.2.2. 按照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御关系
4.1.2.2.1. 总分类科目
4.1.2.2.1.1. 银行存款
4.1.2.2.1.2. 原材料
4.1.2.2.1.3. 其他……
4.1.2.2.2. 明细科目分类
4.1.2.2.2.1. 银行存款——工行
4.1.2.2.2.2. 原材料——固体材料——A材料
4.2. 会计账户
4.2.1. 概念:会计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构的载体,但它不能反映会计要素各增减变动情况和结果。
4.2.2. 分类
4.2.2.1. 按照核算的经济内容
4.2.2.1.1. 资产类账户
4.2.2.1.2. 负债类账户
4.2.2.1.3. 共同类账户
4.2.2.1.4. 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4.2.2.1.5. 成本类账户
4.2.2.1.6. 损益类账户
4.2.2.2. 按照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御关系
4.2.2.2.1. 总分类账户
4.2.2.2.2. 明细分类账户
4.2.3. 账户的功能和结构
4.2.3.1. 功能:在于连续、系统、完整的提供企业经济活动中各会计要素增减变动及其结果的具体信息。
4.2.3.2. 账户的结构:基本结构分为两方,一方登记减少,则另一方登记增加,至于增减分别在哪一方登记要取决于所采用的记账方法和各个账户记录的经济内容……
4.3. 借贷记账法
决定会计账户两方的登记
4.3.1. 概念:借贷记账法是以“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的一种复式记账法
关于复式记账法:是指对于每一笔经济业务,都必须用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相互关联的账户中进行登记,全面系统地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化的一种记账方法;分为借贷记账法、增减记账法和收付记账法等……
4.3.2. 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
4.3.2.1. 左为借方,右为贷方
4.3.2.2. 一方增加,一方减小
4.3.2.3. 关于增减性在各个账户中的情况
4.3.2.3.1. 资产类、成本类和费用类“借”等同于增加
4.3.2.3.2. 负债类、所有者权益和收入类账户“借”却等同于减少
4.3.2.4. 资产类、成本类和费用类账户的增加用“借”表示,减少“贷” 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和收入类用“贷”表示,减少用“借“
4.3.3. 资产成本类账户结构
4.3.3.1. 借方登记增加额,贷方登记减少额,期末余额一般在借方,有时候可能没有余额
4.3.3.2. 期末借方余额=期初借方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4.3.4. 负债类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结构。
4.3.4.1. 借方登记减少额,贷方登记增加额,期末余额一般在贷方,有时候无余额
4.3.4.2. 期末贷方余额=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
4.3.5. 损益类账户结构
4.3.5.1. 收入类账户结构
4.3.5.1.1. 借方登记减少额,贷方登记增加额,本期收入净额在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用于计算当期损益,结转后无余额。
4.3.5.1.2. 借贷双方
4.3.5.1.2.1. 借方
4.3.5.1.2.1.1. 本期减少额
4.3.5.1.2.1.2. 本期转出额
4.3.5.1.2.1.3. 本期借方发生总合计
4.3.5.1.2.2. 贷方
4.3.5.1.2.2.1. 本期增加额
4.3.5.1.2.2.2. 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4.3.5.2. 费用类账户结构
4.3.5.2.1. 费用类账户的借方登记增加额,贷方登记减少额,本期费用的净额将会转入“本年利润”账户中,用于计算当期损益,结账后无余额
4.3.5.3. 关于借贷双方
4.3.5.3.1. 借方
4.3.5.3.1.1. 本期增加额
4.3.5.3.1.2. 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
4.3.5.3.2. 贷方
4.3.5.3.2.1. 本期减少额
4.3.5.3.2.2. 本期转出额
4.3.5.3.2.3. 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资产、成本、费用(给自己的事业借到了钱)借到钱算你的本事(借方代表增加) 所有者权益、负债、收入(还别人的钱还要借钱及其丢脸)。
1.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
1.1. 有借必有贷
1.2. 借贷必相等
2. 借贷记账法下的账户对应关系和会计分录
2.1. 账户的对等关系
2.1.1. 账户的对应关系是指采用借贷记账法对每一笔交易或事项进行记录时,相应账户之间形成应借、应贷的相互关系。存在对应关系的账户称之为对应账户。
2.2. 账户分录
2.2.1. 会计分录,简称分录,是对每项经济业务列出应借、应贷账户名称及其金额的一种记录。会计分录有借贷方向、相互对应的科目及其金额三个要素构成,按照涉及科目的多少,分为简单会计分录和复杂会计分录
3. 借贷记账法下的试算平衡
3.1. 概念:试算平衡,是指根据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和资产与权益的恒等关系,通过对所有账户的发生额和余额的汇总计算和比较,来检查记录是否正确的一种方法。
3.2. 试算平衡的分类
3.2.1. 发生额试算平衡
3.2.1.1. 概念理解: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和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保持平衡
3.2.1.2. 等式理解:全部账户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发生额合计
3.2.2. 余额试算平衡
3.2.2.1. 概念理解 :全部账户借方期末(初)余额合计与全部贷方期末(初)余额合计保持平衡
3.2.2.2. 等式理解
3.2.2.2.1. 全部账户借方期末余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期末余额合计
3.2.2.2.2. 全部账户借方期初余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期初余额合计
4.4. 其他记账法……
5. 会计凭证、会计账户与账务处理程序
5.1. 会计凭证
5.1.1. 概念:会计凭证是指记录经济业务发生或者完成的情况的书面证明,是登记账簿的依据。每一个企业都必须按照一定的程序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根据审核无误的会计凭证进行账簿登记,如实反映企业的经济业务。
5.1.2. 会计凭证的种类
5.1.2.1. 原始凭证
5.1.2.1.1. 原始凭证,又称单据,是指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填制的,用于记录或证明经济业务的发生或完成情况的原始凭证。
5.1.2.1.2. 原始凭证的种类
5.1.2.1.2.1. 按照来源不同,可分为自制原始凭证和外来原始凭证
5.1.2.1.2.1.1. 自制原始凭证
指本单位有关部门和人员,在执行和完成某一项经济业务时填制的,仅供企业内部使用的原始凭证
5.1.2.1.2.1.1.1. 差旅费报销单
5.1.2.1.2.1.1.2. 领料单
5.1.2.1.2.1.1.3. 借款单、
5.1.2.1.2.1.2. 外来原始凭证
指在经济业务发生时或完成时,从其他单位或个人直接取得的原始凭证
5.1.2.1.2.2. 按照格式不同,可以分为通用凭证和专用凭证
5.1.2.1.2.2.1. 通用凭证
是指由专业部门统一印制,在一定范围内使用的具有统一格式和使用方法的原始凭证
5.1.2.1.2.2.1.1. 中国人民银行制作的全国通用的银行转账结算凭证
5.1.2.1.2.2.1.2. 国家税务局统一印制的全国通用增值税专用发票
5.1.2.1.2.2.1.3. 其他凭证……
5.1.2.1.2.2.2. 专用凭证
是指由单位自行印制,仅在本单位内部使用的原始凭证
5.1.2.1.2.2.2.1. 领料单
5.1.2.1.2.2.2.2. 差旅费报销单
5.1.2.1.2.2.2.3. 工资费用自配表
5.1.2.1.2.2.2.4. 其他专用凭证……
5.1.2.1.2.3. 按照填制的手续和内容不同,可以分为一次凭证、累积凭证和汇总凭证
5.1.2.1.2.3.1. 一次凭证
指一次填制完成,只记录一笔经济业务且一次有效的原始凭证
5.1.2.1.2.3.1.1. 银行结算凭证
5.1.2.1.2.3.1.2. 其他一次凭证……
5.1.2.1.2.3.2. 累计凭证
指在一定时期内多次记录发生的同类型经济业务且多次有效的原始凭证
5.1.2.1.2.3.2.1. 限额领料单
5.1.2.1.2.3.2.2. 其他累积凭证……
5.1.2.1.2.3.3. 汇总凭证
指对一定时期内反映经济业务内容相同的若干张原始凭证,按照一定标准综合填列的原始凭证。
5.1.2.1.2.3.3.1. 发料凭证汇总表
5.1.2.1.2.3.3.2. 其他汇总凭证……
5.1.2.1.3. 原始凭证的内容
5.1.2.1.3.1. 经济业务和经营管理者所必须要求的其他内容
5.1.2.1.3.2. 基本内容(原始凭证要素)
5.1.2.1.3.2.1. 凭证的名字
5.1.2.1.3.2.2. 填制凭证的日期
5.1.2.1.3.2.3. 填制凭证的单位名称和填制人姓名
5.1.2.1.3.2.4. 经办人员的签名或者盖章
5.1.2.1.3.2.5. 接受凭证单位名称
5.1.2.1.3.2.6. 经济业务内
5.1.2.1.3.2.7. 数量、单价和金额
5.1.2.1.4. 原始凭证的填制要求
5.1.2.1.4.1. 记录真实
5.1.2.1.4.2. 内容完整
5.1.2.1.4.3. 手续完备
5.1.2.1.4.4. 书写清晰规范
5.1.2.1.4.5. 连续编号
5.1.2.1.4.6. 不得涂改、刮擦、挖补
5.1.2.1.4.7. 填制及时
原始凭证填制基本要求
5.1.2.1.4.8. 自制原始凭证的要求
5.1.2.1.4.8.1. 一次凭证
5.1.2.1.4.8.1.1. 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有相关业务人员一次填制完成
5.1.2.1.4.8.2. 累计凭证
5.1.2.1.4.8.2.1. 在每次经济业务完成后,由相关人员在同一张凭证上重复印制完成
5.1.2.1.4.8.3. 汇总凭证
5.1.2.1.4.8.3.1. 由相关人员在汇总一定时期内反映同类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后填制完成
5.1.2.1.4.9. 原始凭证的审核
5.1.2.1.4.9.1. 原始信息真实性
5.1.2.1.4.9.2. 传递过程合法性
5.1.2.1.4.9.3. 符合规定的合理性
5.1.2.1.4.9.4. 各项内容完整性
5.1.2.1.4.9.5. 各项内容正确性
5.1.2.2. 记账凭证
5.1.2.2.1. 概念:他又称为记账凭单,是指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按照经济业务内容加以归类,并依此确定会计分录后所填制的会计凭证,作为登入账簿的直接根据。
5.1.2.2.2. 记账凭证的种类
5.1.2.2.2.1. 专用记账凭证
5.1.2.2.2.1.1. 收款凭证
5.1.2.2.2.1.1.1. 记录库存现金
5.1.2.2.2.1.1.2. 记录银行存款收款业务
5.1.2.2.2.1.2. 付款凭证
5.1.2.2.2.1.2.1. 记录库存现金
5.1.2.2.2.1.2.2. 记录银行存款和收款业务
5.1.2.2.2.1.3. 转账凭证
5.1.2.2.2.1.3.1. 记录不涉及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
5.1.2.2.2.2. 通用记账凭证: 是指用来反映所有经济业务的记账凭证,为各类经济业务所共同使用,其格式与转账凭证基本相同。
5.1.2.2.3. 记账凭证的基本内容
5.1.2.2.3.1. 填制凭证的日期
5.1.2.2.3.2. 凭证编号
5.1.2.2.3.3. 经济业务摘要
5.1.2.2.3.4. 会计科目
5.1.2.2.3.5. 金额
5.1.2.2.3.6. 所附原始凭证张数
5.1.2.2.3.7. 相关人员
5.1.2.2.3.7.1. 填制凭证人员
5.1.2.2.3.7.2. 稽核人员
5.1.2.2.3.7.3. 记账人员
5.1.2.2.3.7.4. 会计机构负责人
5.1.2.2.3.7.5. 会计主管人员
签名或盖章
5.1.2.2.4. 记账凭证的基本要求
5.1.2.2.4.1. 记账凭证各项内容必须完整
5.1.2.2.4.2. 记账凭证的书写应当清楚、规范
5.1.2.2.4.3. 除结账和更正错账可以不附带原始凭证外,其他记账凭证必需附带原始凭证
5.1.2.2.4.4. 分类清晰,不可混淆
5.1.2.2.4.5. 合理性的连续编号
5.1.2.2.4.6. 发生错误时,重新填制
5.1.2.2.4.7. 对于没用信息需要划除(顶底角S曲线)
记账凭证基本要求(通用记账凭证和转账凭证)
5.1.2.2.4.8. 收款凭证要求
5.1.2.2.4.8.1. 左上角填写
5.1.2.2.4.8.1.1. 库存现金
5.1.2.2.4.8.1.2. 银行存款
5.1.2.2.4.8.2. 准确的日期填写
5.1.2.2.4.8.3. 摘要是指对所记录的经济业务的简要说明
5.1.2.2.4.8.4. 贷方科目填写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相对应的会计科目
5.1.2.2.4.9. 付款凭证的填制要求
5.1.2.2.4.9.1. 对于涉及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之间的相互划转业务我们一般只填制付款凭证
5.1.2.2.4.9.2. 其他要求和收款凭证相似或相同
5.1.2.2.4.10. 转账凭证要求相似
5.1.2.2.5. 记账凭证的审核
5.1.2.2.5.1. 内容是否真实
5.1.2.2.5.2. 项目是否齐全
5.1.2.2.5.3. 科目是否正确
5.1.2.2.5.4. 金额是否正确
5.1.2.2.5.5. 书写是否规范
5.1.2.2.5.6. 手续是否完备
5.1.2.2.5.7. 其他……
5.1.3. 会计凭证的保管
5.1.3.1. 会计凭证应该定期装订成册,防止丢失
5.1.3.2. 会计凭证封面应该注明单位名称、凭证种类、凭证张数(号数)、起止号数,年度、月份、会计主管人员和装订人员等有关事项,会计主管人员和保管人员应在封面签字盖章。
5.1.3.3. 会计凭证应加贴封条、防止抽换凭证。原始凭证不得外借,其他单位如有特殊原因确实需要使用时,经本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批准,才可以复制。向外单位提供原始凭证复制件,应在专设的登记簿上登记,并由提供人员和收取人员共同签名或盖章。
5.1.3.4. 原始凭证较多时,可以单独成册,但应该在凭证封面上注明所属记账凭证的日期、编号和种类,同时在所属的记账凭证上注明“附件另订”及其原始凭证的名称和编号,以便查询。 对于各种重要的原始凭证,如押金收据、提货单等,以及各种需要随时查阅和退回的单据,应该另编目录,单独保管,并在有关的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上分别标明日期和编号。
5.1.3.5. 每年装订成册的会计凭证,在年度终了时可暂时由会计机构保管一年,期满后应当移交本地单位档案机构统一保管:未设立档案机构的,应当在会计机构内部指定专人保管。出纳人员不得兼职管理会计档案。
5.1.3.6. 严格遵守会计凭证的保管期限要求,满期前不得任意销毁。
5.2. 会计账簿
5.2.1. 会计账簿概念:它是指一种有一定格式的账页组成的,已经过审核的会计凭证为依据,全面系统连续地记录各项经济业务的簿籍
5.2.2. 会计账簿基本内容
5.2.2.1. 封面
5.2.2.2. 扉页
5.2.2.3. 账页
5.2.2.3.1. 账户的名称
5.2.2.3.2. 日期栏
5.2.2.3.3. 凭证种类
5.2.2.3.4. 编号栏
5.2.2.3.5. 摘要栏
5.2.2.3.6. 金额栏
5.2.2.3.7. 总页次和分户页次
5.2.2.3.8. 其他……
5.2.3. 会计账簿的种类
5.2.3.1. 按照用途不同,可以分为序时账簿、分类账户和备查账户
5.2.3.1.1. 序时账簿(日记账)
是按照经济业务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逐日、逐笔登记的账簿,按照其记录的内容,可分为普通日记账和特种日记账
5.2.3.1.1.1. 库存现金日记账
5.2.3.1.1.2. 银行存款日记账
5.2.3.1.2. 分类账簿
是按照分类账户设置登记的账簿,按其反映的经济业务的详细程度,可分为总分类账簿和明细分类账簿
5.2.3.1.2.1. 应收账款总分类账
5.2.3.1.2.2. 原材料明细账
5.2.3.1.3. 备查账簿(辅助登记簿、补充登记簿)
是对某些在序时账簿和分类账簿中未能记录或记载不全的经济业务进行补充等级的账簿。
5.2.3.1.3.1. 固定资产备查簿
5.2.3.1.3.2. 代销商品等级簿
5.2.3.2. 按账页格式不同,可分为三栏式账簿、多栏式账簿和数量金额式账簿。
5.2.3.2.1. 三栏式账簿
指设有借方、贷方和余额的三个金额栏目账簿
5.2.3.2.1.1. 适用于:各种日记账,总账以及资本、债权、债务明细账
5.2.3.2.2. 多栏式账簿
指在账簿的两个金额栏(借方和贷方)按需要分设若干专栏的账簿
5.2.3.2.2.1. 适用于:收入、成本、费用利润分配明细账
5.2.3.2.3. 数量金额式账簿
指在账簿的借方、贷方和金额三栏中,每个栏目中在分设数量、单价和金额的三小栏,借以反映财产物质的实物数量和价值量的账簿
5.2.3.2.3.1. 适用于:既要进行金额核算、又要进行数量核算的账户,如原材料、库存商品等存货类明细账。
5.2.3.3. 按照外形特征,分类
5.2.3.3.1. 订本式账簿
5.2.3.3.1.1. 适用于重要和具有统御性的总分类账、库存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5.2.3.3.2. 活页式账簿
5.2.3.3.2.1. 适用于一般明细分类账
5.2.3.3.3. 卡片式账簿
5.2.3.3.3.1. 适用于低值易耗品、固定资产等的明细核算
5.2.4. 会计账簿的启用和登记要求
5.2.4.1. 启用会计账簿时,应当在账簿封面上写明单位名称和账簿名称,并在账簿扉页上附带启用表,载明与该账簿有关的一些基本信息
5.2.4.1.1. 单位名称
5.2.4.1.2. 账簿名称
5.2.4.1.3. 账簿页数
5.2.4.1.4. 启用日期
5.2.4.1.5. 其他……
启用账簿的基本要求
5.2.4.1.6. 启用订本式账簿应该从第一页到最后一页按顺序编订页码,不得跳页,缺号。
5.2.4.1.7. 使用活页式账簿应当按照账户顺序编号,必需定期装订成册,装订后再按照实际使用的账页顺序编订页码,另加目录以便于记明每一个账户的名称和页次。
5.2.4.2. 会计账簿的登记要求
5.2.4.2.1. 完整准确
5.2.4.2.1.1. 登记账簿时,应当将会计凭证日期、编号、业务内容摘要、金额和其他有关资料逐项账内。
5.2.4.2.1.2. 账簿记录中的日期,应该填写记账凭证上的日期;以自制原始凭证(如领料单)作为记账依据的,账簿记录中的日期应该按照有关自制凭证上的日期填列
5.2.4.2.2. 正常记账使用蓝黑墨水,特殊记账使用红色墨水
5.2.4.2.2.1. 为了保证账簿记录的持久性,防止涂改,登记账簿必需使用蓝黑墨水或碳素黑墨水书写,不得使用圆珠笔(银行的复写账簿除外)书写或者铅笔书写。
5.2.4.2.2.2. 使用红墨水的情形
5.2.4.2.2.2.1. 按照红字冲账的记账凭证,冲销错误记录
5.2.4.2.2.2.2. 在不设借贷等额的多栏账页中,登记减少数
5.2.4.2.2.2.3. 在三栏式账户的余额栏前,如未印明余额方向的,在余额栏中登记负数余额
5.2.4.2.2.2.4. 根据国家规定可以使用红笔登记的其他会计记录
5.2.4.2.3. 顺序连续登记
5.2.4.2.3.1. 如果记账时发生错误或者二跳行、隔页,应当将所跳空行、空页处用红墨水画对角线注销,或者注明“此行空白”“此页空白”的字样,并由记账人员和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再更正处签章,防止后置无关的填写引起错弊。
5.2.4.2.4. 结出余额
5.2.4.2.4.1. 但凡需要结出余额的账户,结出余额后,应当在”借或贷“等栏内写明借或贷等字样,表明余额的方向,没有余额的账户,应该在”借或贷“栏内写”平“字,并在余额栏内“元”用“θ”表示。
5.2.4.2.5. 不得涂改,刮擦和挖补
5.2.4.3. 会计账簿的格式和登记方法
5.2.4.3.1. 日记账
5.2.4.3.1.1. 库存现金日记账
5.2.4.3.1.1.1. 概念:用于核算和监督库存现金收、付和结存情况的序时账簿
5.2.4.3.1.1.2. 库存现金日记账必须采用订书式账簿,常用格式为三栏(借方、贷方、余额式,也可以写成收入支出余额三栏)
5.2.4.3.1.1.3. 登记方法
5.2.4.3.1.1.3.1. 总领:三栏式库存现金日记账是由出纳人员根据库存现金收款凭证、库存现金付款凭证以及银行存款的付款凭证,按照库存现金收、付款业务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逐日逐笔登记。
5.2.4.3.1.1.3.2. 关于日期:日期栏中填入的应为据以登记入账簿的会计凭证上的日期。现金日记账一般依据记账凭证登记,因而此处日期为编制该凭证的日期。不能填写原始凭证上记载的发生或完成该经济业务的日期,也不是实际登记该账簿的日期。
5.2.4.3.1.1.3.3. “凭证字号”栏应填入据以登记入账的会计凭证类型及其编号。如企业采用通用记账凭证格式,根据记账凭证登记现金日记账时,填入“计X号“;企业采用专用记账凭证格式,根据库存现金收付款凭证登记现金日记账时,填入“现收(付)X号。
5.2.4.3.1.1.3.3.1. 采用通用记账凭证格式,填入“计X号”。
5.2.4.3.1.1.3.3.2. 采用专用记账格式(根据库存现金收付款凭证记录),计“现收(付)X号”
5.2.4.3.1.1.3.4. “摘要“栏说明入账经济业务内容,力求简明概要
5.2.4.3.1.1.3.5. “对方科目”栏应该填入记账凭证中“库存现金”科目的对应科目,用以反映库存现金增减变化的来龙去脉。在填写对方科目时,需注意对方科目只填写总账科目,一般不需要填写明细科目。
5.2.4.3.1.1.3.6. “收入(借方金额)”栏、“支出”(贷方金额)“栏应根据相关会计凭证中记录的”库存现金“科目的借方和贷方金额登记
5.2.4.3.1.1.3.7. “结余”栏应根据“本行结余=上行结余+本行收入(借方)-本行支出(贷方)
5.2.4.3.1.2. 银行存款日记账:登记方法基本库存现金日记账基本相同
5.2.4.3.2. 总分类账:
5.2.4.3.2.1. 概念:总分类账是指按照分类账户登记以提供总括会计信息的账户。
5.2.4.3.2.2. 格式:三栏式(借方、贷方和余额)
5.2.4.3.2.3. 总分类账的登记方法根据依据不同而有所不同。经纪业务少的小型事业单位的总分类账可以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经济业务较大的大中型企业单位的总分类账可以根据记账凭证汇总表(科目汇总表)或汇总记账凭证定期登记。
5.2.4.3.3. 明细分类账
5.2.4.3.3.1. 概念:明细分类账是根据有关明细分类账户设置并登记的账簿,能提供比较详细、具体的核算资料、以补充总账所提供信息的不足。
5.2.4.3.3.2. 格式:明细分类账一般采用活页式账簿、卡片式账簿,常用格式为三栏式、多栏式、数量金额式
5.2.4.3.3.3. 登记方法:明细分类账一班根据记账凭证和相应的原始凭证登记: 除了金额栏次不同外,其余登记方法类同库存现金日记账。其中,数量金额式明细账纪要进行金额核算又要进行数量核算,需酌情根据原始凭证进行数量登记,为企业有关财产物资提供数量和金额收、发、存的详细资料。
5.2.4.3.4. 重点:明细分类账和总分类账的平行登记
5.2.4.3.4.1. 介绍:平行登记是指所发生的每项经济业务都要以会计凭证为依据,一方面计入有关总分类账户,另一方面记录所管辖的分类明细账户的方法。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平行登记的要点如下:
5.2.4.3.4.2. 方向相同: 有关会计科目的总分类账和明细账户以相同的方向进行登记,也就是说计入总分类账借方的同时,也要计入明细分类账户的借方
5.2.4.3.4.3. 期间一致: 同一会计期间计入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
5.2.4.3.4.4. 金额相等: 在登记金额时,总分类账的金额要与相应的明细账户的合计金额相等
初步检查登记是否有用
总分类账户期初余额=所管辖明细科目账户的期初余额之和
总借方发生额=细借方发生总和
总贷方发生额=细贷方发生总和
5.2.5. 对账与结账
5.2.5.1. 对账三大内容
5.2.5.1.1. 账证核对
5.2.5.1.1.1. 含义:账簿记录与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核对
5.2.5.1.1.2. 说明:
5.2.5.1.1.2.1. 核对时间
5.2.5.1.1.2.2. 核对凭证自号
5.2.5.1.1.2.3. 核对内容
5.2.5.1.1.2.4. 核对金额
5.2.5.1.1.2.5. 核对方向(记账方向是否一致)
5.2.5.1.1.2.6. 其他要求……
5.2.5.1.2. 账账核对
5.2.5.1.2.1. 账簿与账簿之间的有关记录的核对
5.2.5.1.2.2. 说明
5.2.5.1.2.2.1. 总账簿之间的核对
5.2.5.1.2.2.2. 总分类账簿和所管辖的明细分类账簿的分类
5.2.5.1.2.2.3. 总分类账簿和序时账簿的核对
5.2.5.1.2.2.4. 明细分类账簿之间的核对
5.2.5.1.2.2.5. 其他要求……
5.2.5.1.3. 账实核对
5.2.5.1.3.1. 财产物质、债券债务等账面余额与实有数额的核对
5.2.5.1.3.2. 说明
5.2.5.1.3.2.1. 库存现金日记账账面余额与现金库存实际库存数逐日核对是否相符
5.2.5.1.3.2.2. 银行存款日记账账面余额与银行对账单的余额定期核对是否相符
5.2.5.1.3.2.3. 各项财产物资明细账面余额与财产物资的实有数额定期核对是否相符
5.2.5.1.3.2.4. 有关债权债务明细账账面余额与对方账面记录核对是否相符
5.2.5.2. 结账
5.2.5.2.1. 介绍: 它是将账簿记录定期结算清楚的财务工作,具体包括月结、季结合年结。
5.2.5.2.2. 结账内容
5.2.5.2.2.1. 结清各项损益类账户,并计算确定本期利润
5.2.5.2.2.2. 二是结出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合计和期末余额
5.2.5.2.3. 结账时一般采用划线法,即期末结出各个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用划线的方法进行标记
5.2.5.2.4. 结账五大注意点:
5.2.5.2.4.1. 对无需按月结记本期发生额的账户,如各项应收应付账款明细账,每次记账以后,都要随时结算出余额,所以每月末余额就是本月最后一笔经济业务记录的同一行内余额。月末结账时,只需要在最后一笔经济业务记录之下通栏花单红线,不需要再次结记余额。
5.2.5.2.4.2. 库存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和需要按月结算发生额的收入、费用等明细账,每月结账时,要在最后一笔经济业务通栏下花单红线,结出本月发生额和余额,在摘要栏内注明“本月合计”字样,并在下通栏画单红线。
5.2.5.2.4.3. 对于需要结算计录本年累计发生额的明细账户,每月结账时,应在“本月合计”行下结出字年初起到本月末的累计发生额,登记在月份发生额下面,在摘要栏中注明“本年累计”字样,并在下面通栏划单红线,12月末“本年累计”就是全年累计的发生额,全年累计发生额下通栏划双红线。
5.2.5.2.4.4. 总账账户平时只需要结出月末余额。年终结账时,为了总括地反映全年各项资金运动情况的全貌,核对账目,要将所有总账账户结出全年发生额和年末余额,在摘要栏里注明“本年合计”字样,并在合计数通栏下划双红线。
5.2.5.2.4.5. 年度终了结账时,有余额的账户,应将其余余额转结到下一年,并在摘要中注明“结转下年”的字样;在下一会计年度新建有关账户的第一行余额栏中填写填写上一年转结的余额,并在摘要栏里注明“上年转结”字样,使年末有余额账户的余额如实地在账户中加以反映,以免混淆有余额的账户和没余额的账户。
5.2.6. 错账更正方法
5.2.6.1. 介绍:对于登记账簿中发生的账簿记录错误,不得涂改、挖补、刮擦或者用药水消除字迹,不得重新抄写,应采用正确、规范的方法加以更正
5.2.6.2. 三种更正方法
5.2.6.2.1. 划线更正法
5.2.6.2.1.1. 在结账前发现账簿记录有文字或数字错误,而记账凭证没有错误,采用划线更正法。
5.2.6.2.1.1.1. 结账前
5.2.6.2.1.1.2. 记账凭证没错
5.2.6.2.1.2. 步骤
5.2.6.2.1.2.1. 将错误的文字或数字划一条红色横线注销
5.2.6.2.1.2.2. 在划线上方填写正确的文字和数字,并由记账人员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盖章,以明确责任
5.2.6.2.2. 红笔更正法
5.2.6.2.2.1. 情况一
5.2.6.2.2.1.1. 记账后发现记账凭证中的应借、应贷会计科目有错误所引起的记账错误。应采用红字更正法。
5.2.6.2.2.1.1.1. 记账后
5.2.6.2.2.1.1.2. 应借、应贷会计科目中有错误
5.2.6.2.2.1.2. 步骤
5.2.6.2.2.1.2.1. 用红字填制一张与原错误记账凭证内容完全相同的记账凭证
5.2.6.2.2.1.2.2. 在摘要栏内写明“注销某月某日某号凭证”并据以红字登记入账
5.2.6.2.2.1.2.3. 冲销原有错误的账簿记录
5.2.6.2.2.1.2.4. 再用蓝字填制一张正确的会计凭证,并据以用蓝字登记入账
5.2.6.2.2.2. 情况二
5.2.6.2.2.2.1. 记账后发现记账凭证和账簿记录中应借、应贷会计科目无误,只是所记金额大狱应记金额所引起的记账错误
5.2.6.2.2.2.1.1. 记账后
5.2.6.2.2.2.1.2. 应借、应贷会计科目无误
5.2.6.2.2.2.1.3. 所记金额大于应记金额
5.2.6.2.2.2.2. 步骤
5.2.6.2.2.2.2.1. 更正时按多记的金额(差额),用红字编制一张与原记账凭证应借、应贷科目完全相同的记账凭证
5.2.6.2.2.2.2.2. 在摘要栏内写明“冲销某月某日某号记账凭证多记金额”以冲销多记的金额,并据以用红字登记入账。
5.2.6.2.3. 补充登记法
5.2.6.2.3.1. 记账后发现记账凭证和会计记录中应借、应贷科目无误,只是所记金额小于应记金额
5.2.6.2.3.1.1. 记账凭证和会计记录中应借、应贷科目无误
5.2.6.2.3.1.2. 所记金额小于应记金额
5.2.6.2.3.2. 步骤
5.2.6.2.3.2.1. 更正时按照少记得金额(即差额),用蓝字编制一张与原记账凭证应借、应贷科目完全相同的记账凭证。
5.2.6.2.3.2.2. 在摘要栏中写明“补给某月某日某号记账凭证少计金额以补充少记金额,并举与蓝字登记入账。
5.3. 账务处理程序
5.3.1. 介绍:财务处理程序,又称会计核算组织程序或会计核算形式,是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报表相结合的方式,包括会计账簿组织和记账程序
5.3.1.1. 账簿组织是指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的种类、格式,会计凭证与账簿的联系方法
5.3.1.1.1. 会计账簿和会计凭证的种类和格式
5.3.1.1.2. 会计凭证与账簿的联系方法
5.3.1.2. 记账程序是指由填制、审核记账凭证,登记日记账、明细分类科目账和总分类账,编制财务报表的工作程序和方法等。
5.3.1.3. 正确选择财务处理程序的意义
5.3.1.3.1. 有利于规范会计工作,保证会计信息加工过程的严密性,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5.3.1.3.2. 有利于保证会计记录的完整性和正确性,增加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5.3.1.3.3. 有利于减少不必要的会计核算环节,提高会计工作效率,保证会计信息的及时性
5.3.2. 财务处理程序种类
5.3.2.1. 大致分类
5.3.2.1.1. 记账凭证财务处理程序
5.3.2.1.2. 汇总记账凭证财务处理程序
5.3.2.1.3. 科目汇总表财务处理程序
5.3.2.1.4. 其他程序……
5.3.2.2. 记账凭证财务处理程序
5.3.2.2.1. 概念:指对发生的经济业务,先根据原始凭证或汇总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再直接根据记账凭证登记总分类账的一种财务处理程序
5.3.2.2.2. 直接根据记账凭证对总分类账进行逐笔登记
5.3.2.2.3. 简单明了,易于理解,总分类账可以比较详细地反映经纪业务的发生情况,但登记总分类账的工作量巨大。
5.3.2.2.4. 适用于规模较小,经济业务量较少的单位
5.3.2.2.5. 步骤或流程设计
5.3.2.2.5.1. 根据原始凭证填写原始凭证汇总表
5.3.2.2.5.2. 再用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分别填制记账凭证和明细分类账
5.3.2.2.5.3. 根据记账凭证填制总分类账的同时,根据记账凭证中的收款和付款信息共同填制库存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5.3.2.2.5.4. 将库存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与总分类账进行核对
5.3.2.2.5.5. 将总分类账与明细分类账相核对后,用两者填制财务报表。
5.3.2.3. 汇总记账凭证财务处理程序
5.3.2.3.1. 概念:指先根据原始凭证或汇总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定期根据记账凭证分类汇总收款凭证、汇总付款凭证和汇总转账凭证,再根据汇总记账凭证登记总分类账的一种财务处理程序。
5.3.2.3.2. 主要特点:先根据记账凭证编制汇总记账凭证,再根据汇总记账凭证登记总分类账
5.3.2.3.3. 优缺点:减轻了登记总分类账的工作量,但当转账凭证较多时,编制汇总转账凭证的工作量比较大,且按每一贷方账户编制汇总装账凭证,不利于会计核算的日常分工
5.3.2.3.4. 适用范围:规模较大,经济业务较多的单位
5.3.2.3.5. 步骤或流程
5.3.2.3.5.1. 根据原始凭证填制原始凭证汇总表,
5.3.2.3.5.2. 再根据原始凭证和原始凭证汇总表分别填制记账凭证和明细分类账
5.3.2.3.5.3. p66
5.3.2.4. 科目汇总表财务处理程序
又称,记账凭证汇总表处理程序。
5.3.2.4.1. 概念:是指根据记账凭证定期编制科目汇总表,再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分类账的一种财务处理程序。
5.3.2.4.2. 主要特点:先将所有的记账凭证汇总编制成科目汇总表,再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分类账。
5.3.2.4.3. 优缺点:减轻了登记总分类账的工作量,易于理解,方便学习,并可做试算平衡,但由于科目汇总表不能反映各个账户之间的对应关系,不利于账目进行检查。
5.3.2.4.4. 适用范围:经纪业务较多的单位
5.3.2.4.5. 步骤或流程:p66
6. 财产清查
6.1. 财产清查概述
6.1.1. 总概念:是指通过对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和往来款项等财产物质进行盘点或核对,确定其实存数,查明账存数与实存数是否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
6.1.2. 种类:
6.1.2.1. 按照清查范围分类
6.1.2.1.1. 全面清查
6.1.2.1.1.1. 概念介绍:是指对所有财产进行全面盘点和核对
6.1.2.1.1.2. 6大需要进行全面清查的情况“
6.1.2.1.1.2.1. 单位撤销、合并或改变隶属关系前
6.1.2.1.1.2.2. 年终决算,编制年度会计报表前
6.1.2.1.1.2.3. 中外合资、国内合资前
6.1.2.1.1.2.4. 企业股份制改造前
6.1.2.1.1.2.5. 开展全面的资产评估、清产核资前
6.1.2.1.1.2.6. 单位主要领导调离工作前
6.1.2.1.2. 局部清查
6.1.2.1.2.1. 流动性较大的财产物质
6.1.2.1.2.2. 贵重财产物质
6.1.2.1.2.3. 其他规定的
例子
库存现金每日清查
银行存款至少每月清查一次
于债权、债务,企业每年至少同债权、债务人核对一两次
各项存货应根据制度规定,有计划的安排清查盘点
6.1.2.2. 按照清查时间分类
6.1.2.2.1. 定期清查
6.1.2.2.2. 不定期清查
意义:检查企业制度日常执行情况
6.1.2.2.2.1. 更换财产物质、库存现金保管人员
6.1.2.2.2.2. 发生自然灾害和意外损失
6.1.2.2.2.3. 上级主管、财政、审计和银行等部门对本单位进行会计检查
6.1.2.2.2.4. 进行临时性清产核资时
6.1.2.3. 按照清查的执行系统分为内部清查和外部清查
6.1.2.3.1. 内部清查
6.1.2.3.1.1. 大多数财务清查都是
6.1.2.3.2. 外部清查
6.1.2.3.2.1. 介绍:由上级主管部门、审计机关、司法部门、注册会计师等根据国家规定或情况需要对本单位进行的财产清查。(进行外部清查时应当有本单位的相关人员参与)
6.1.3. 程序:
6.1.3.1. 建立财产清查组织
6.1.3.2. 学习有关政策规定
6.1.3.3. 确定对象、范围;明确清查任务
6.1.3.4. 制定清查方案
6.1.3.5. 遵循原则进行清查(先数量后质量)
6.1.3.6. 填制盘存清单
6.1.3.7. 填制清查结果报告表
6.2. 财产清查的方法和处理
6.2.1. 财产清查方法
6.2.1.1. 库存现金的清查
6.2.1.1.1. 采用方式:实地盘点法
6.2.1.1.2. 流程
6.2.1.1.2.1. 确定库存现金的实存数
6.2.1.1.2.2. 核对实存数与库存现金日记账账面余额是否相符
6.2.1.1.2.3. 填制“库存现金点报告表”,并作为原始凭证
6.2.1.1.3. 核算人员:主管会计或财务负责人和出纳人员共同清点各种面值钞票的张数和硬币个数
6.2.1.2. 银行存款的清查:
6.2.1.2.1. 介绍:银行存款的清查是将本单位银行存款日记账的账簿记录与开户银行转来的对账单逐笔进行核对
6.2.1.2.1.1. 两对象
6.2.1.2.1.1.1. 银行存款日记账
6.2.1.2.1.1.2. 开户银行转来的对账单
6.2.1.2.2. 一般要求
6.2.1.2.2.1. 一般月末进行
6.2.1.2.2.2. 至少每月进行一次
6.2.1.2.2.3. 清算之前需将截止到清查当日所有银行存款收付业务登记入账,并对错账、漏账既是查清更正
6.2.1.2.3. 对于清查发现不相符原因
6.2.1.2.3.1. 存在未达账项
6.2.1.2.3.2. 记账错误
6.2.1.3. 实物资产的清查
重在:数量和质量(先数量,后质量)
6.2.1.3.1. 实地盘点法
6.2.1.3.2. 技术推算法
6.2.1.4. 往来款项的清查
6.2.1.4.1. 清查对象
6.2.1.4.1.1. 应收、应付款项
6.2.1.4.1.2. 预收、预付款项
6.2.1.4.2. 清查方法
6.2.1.4.2.1. 发函询证
6.2.1.4.3. 对结果进行什么处理?
6.2.1.4.3.1. 编制往来账款清查报告单
6.2.1.4.3.2. 填列各项债权、债务的余额
6.2.2. 财产清查结果处理
6.2.2.1. 根据“清查结果报告表""盘点报告表”等已经查实的数据资料,填制记账凭证,记录有关账簿。使得账簿记录与实际盘存数相符
6.2.2.2. 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和性质,并且提出处理建议
6.2.2.3. 根据权限,将处理建议报股东大会或董事会,或经理(厂长)会议或类似机构批准
6.2.2.4. 积极处理多与积压财产,清理往来款项
6.2.2.5. 总结经验教训,建立和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7. 财务报告及其目标
7.1. 概念:财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
7.1.1. 财务报表
7.1.1.1. 财务报表是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结构性表达
7.1.1.1.1. 资产负债表
7.1.1.1.2. 利润表
7.1.1.1.3. 现金流量表
7.1.1.1.4.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7.1.1.1.5. 附注
7.1.1.1.5.1. 是对会计报表本身无法或难以充分表达的内容和项目做的补充说明和详细的解释
7.1.1.2. other importance
7.1.1.2.1. 企业的净利润额及其分配情况是搜有者权益变动的组成部分,相关信息已经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及其附注中反映,企业不需要再单独编制利润分配表
7.1.2. 其他应当在财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
7.2. 目标: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做出相关经济决策。
按经济内容分类的会计科目
1. 资产类
1.1. 交易性金融资产
1.2. 预付账款
1.3. 坏账准备
1.3.1. 坏账准备是指企业的应收款项(包含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等)计提的,是被抵账户。
1.4. 材料采购
1.5. 在途物质
1.6. 材料成本差异
1.7. 发出商品
1.8. 商品进销差价
1.9. 委托加工物质
1.10. 存货跌价准备
1.11. 持有至到期投资
1.12. 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1.13. 投资性房地产
1.14. 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
1.15. 长期股权投资
1.16.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1.17. 累计折旧
1.18. 累积摊销
1.19. 固定资产清理
1.20.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1.21. 商誉
1.22. 长期待摊费用
1.23. 递延所得税资产
1.24. 待处理财产损益
1.24.1. 子主题
1.25. 其他……
2. 负债类
2.1. 长期借款
2.2. 长期应付款
2.3. 专项应付款
2.4. 预计负债
2.5. 递延所得税负债
2.6. 其他……
3. 共同类
3.1. 省略中……
4. 所有者权益类
4.1. 实收资本
4.2. 资本公积
4.3. 本年利润
4.4. 利润分配
4.5. 其他……
5. 成本类
5.1. 略……
6. 损益类
6.1.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6.2. 营业外收入
6.3. 主营业务成本
6.4. 其他业务成本
6.5. 税金及其附加
6.6. 资产减值损失
6.7. 营业外支出
6.8. 所得税费用
6.9.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6.10.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