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2021.3.2)1
本章思维导图的内容是关于相交线与平行线的知识点整合,属于初中的基础数学,欢迎有需要的朋友们参考借鉴。
一元一次方程:方程、概念、判断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解方程步骤、移项、等式;用医院一次方程解决问题。
整式的加减思维导图,介绍了单项式、多项式、整式、同类型、合并同类项、去括号法则、整式的加减,适用于考试复习!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书籍介绍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质量与密度课程导图
桃花源记思维导图
曹刿论战思维导图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相交线
1. 两直线相交
一般情况
邻补角
定义
两个角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
∠1与∠3、∠1与∠4,∠2与∠3、∠2与∠4
性质
邻补角互补
如果∠α与∠β互为邻补角,那么一定有∠α+∠β=180°;反之如果∠α+∠β=180°,则∠α与∠β不一定是邻补角
对顶角
两个角有一个公共顶点,并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1与∠2、∠3与∠4
对顶角相等
对顶角是成对出现的
如果∠α与∠β是对顶角,那么一定有∠α=∠β;反之如果∠α=∠β,那么∠α与∠β不一定是对顶角
两直线相交形成的四个角中,每一个角的邻补角有2个,而对顶角只有1个
相交成直角
垂直与垂线
当两直线相交形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的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符号语言
AB⊥CD,垂足为O
要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垂直,只需看它们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是否有一个角是直角
两条线段垂直,是指这两条线段所在的直线垂直
垂线的性质
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存在性与唯一性
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点到直线的距离
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如图:PO⊥AB,点P到直线AB的距离是垂线段PO的长
点到直线的距离是一个正值,是一个数量,而不是图形,所以不能画距离,只能量距离
垂线段PO是点P到直线AB所有线段中最短的一条
2.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同位角
图中∠1与∠5,这两个角分别在直线AB、CD的同一方(上方),并且都在直线EF的同侧(右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一对角叫做同位角
∠1与∠5,∠2与∠6,∠4与∠8,∠3与∠7
内错角
图中∠3与∠5,这两个角都在直线AB、CD之间,并且分别在直线EF两侧(∠3在左侧,∠5在右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一对角叫做内错角
∠3与∠5,∠4与∠6
同旁内角
图中∠3与∠6,这两个角都在直线AB、CD之间,但它们在直线EF同侧(左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一对角叫做同旁内角
∠3与∠6,∠4与∠5
平行线
1. 平行线及其判定
平行线、平行公理及推论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表示方法
a∥b或AB∥CD,读作a平行于b
平行公理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存在性
唯一性
平行公理的推论
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如果b∥a,c∥a,那么b∥c
平行线的判定
判定方法1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方法2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方法3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如果∠1=∠5,那么L1∥L2
同理∠2=∠6,∠4=∠8,∠3=∠7也可证得
如果∠3=∠5,那么L1∥L2
同理∠4=∠6,也可证得
如果∠3+∠6=180°,那么L1∥L2
同理∠4+∠5=180°,也可证得
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平行
平行线的画法
一“落”
把三角尺一边落在已知直线上
二“靠”
用直尺紧靠三角尺的另一边
三“移”
沿直尺移动三角尺,使三角尺与已知直线重合的边过已知点
四“画”
沿三角尺过已知点的边画直线
2. 平行线的性质
平行线的性质
性质1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质2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落脚相等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性质3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若两条直线平行,则这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且没有公共点
如果一条直线与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直线垂直,那么它必与另一条直线垂直
命题、定理、证明
3. 两条直线间的距离
如图,直线AB∥CD,EF⊥AB于点E,EF垂直CD于点F,则称线段EF的长度为两平行线AB与CD间的距离
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三种距离都是线段的长度
垂线段是一个图形;距离是线段的长度,是一个量,它们之间不能等同
命题
1. 命题
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
命题必须是一个完整的句子
这个句子必须对一件事情做出肯定或者否定的判断
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
题设:已知事项
结论: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
数学中的命题常见形式
“如果......那么......”
"如果"后接的部分是题设
“那么”后接的部分是结论
对于题设和结论不明显的命题,需先把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再进行判断
"若......则......"
分类
真命题
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这样的命题叫做真命题
正确的命题
假命题
题设成立时,不能保证结论一定成立。这样的命题叫作假命题
错误的命题
要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通常举出一个反例即可
2. 定理与推论
定理
经过推理证明得到的真命题称为定理
定理都是真命题,而真命题不一定是定理
“如果∠1=∠2,∠2=∠3,那么∠1=∠3”,它是一个真命题,但不是定理
推论
由定理直接推出的正确结论称为推论
可以作为进一步推理的依据
证明过程必须做到言必有据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其推论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3. 证明
在很多情况下,一个命题的正确性需要经过推理,才能作出判断,这个推理过程叫做证明
4. 互逆命题
在两个命题中,如果第一个命题的条件是第二个命题的结论,而第一个命题的结论又是第二个命题的条件,那么这两个命题叫作互逆命题。
其中一个命题是另一个命题的逆命题
确定一个命题的逆命题
先正确分析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再交换它们的位置,成为新命题的结论和条件
原命题与逆命题的真假关系
原命题与逆命题的真假不存在依赖关系
平移
1. 平移的定义
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着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会得到一个新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这样的图形运动叫作图形的平移
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大小
2. 平移的要素
平移的方向
平移的距离
确定一个图形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只需确定其中一个点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3. 平移的性质
平移是沿直线移动
平移后得到的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
对应线段平行(或共线)且相等
对应角相等
新图形中的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是对应点
两组对应点的连线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相等
4. 平移作图
选择图形中的关键点
按一定方向和距离分别平移这些点
分别依次连接这些点即可得到平移后的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