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十六章财政管理体制
财政管理体制内容与类型:是国家管理和规范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划分财政收支范围和财政管理职责与权限的一项根本制度。
编辑于2022-01-16 14:08:26对外金融关系与政策的思维导图,汇率制度:定义:各国对本国货币汇率变动的基本方式所作的一系列安排或规定;影响汇率制度选择的因素:进出口贸易的商品结构和地域分布。
金融风险的定义:是指投资者和金融机构在资金的借贷和经营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使得预期收益和实际收益发生偏差,从而发生损失的可能性。
商业银行的运营与管理:商业银行又称为存款货币银行,以经营工商业存款、放款为主要业务,并为客户提供多种金融服务。是金融机构体系中最为核心的部分,往往以其机构数量多、业务渗透面广和资产总额比重大等历史形成的优势,为其他金融机构所不能替代。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对外金融关系与政策的思维导图,汇率制度:定义:各国对本国货币汇率变动的基本方式所作的一系列安排或规定;影响汇率制度选择的因素:进出口贸易的商品结构和地域分布。
金融风险的定义:是指投资者和金融机构在资金的借贷和经营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使得预期收益和实际收益发生偏差,从而发生损失的可能性。
商业银行的运营与管理:商业银行又称为存款货币银行,以经营工商业存款、放款为主要业务,并为客户提供多种金融服务。是金融机构体系中最为核心的部分,往往以其机构数量多、业务渗透面广和资产总额比重大等历史形成的优势,为其他金融机构所不能替代。
第十六章 财政管理体制
一、财政管理体制内容与类型
财政管理体制的含义
是国家管理和规范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划分财政收支范围和财政管理职责与权限的一项根本制度。
财政管理体制的内容
财政分配和管理机构的设置:中央、省、设区的市、县、乡五级。
政府间事权及支出责任的划分。
受益原则
效率原则
区域原则
技术原则
政府间财政收入的划分
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财政管理体制的类型
财政管理体制的两种模式
财政联邦制模式
财政单一制模式
改革开放后我国财政管理体制的变化
1980-1984年实行“划分收支、分级包干”体制;
1985-1987年实行“划分税种、核定收支、分级包干”体制;
1988-1993年实行包干财政体制。
财政管理体制的作用
保证各级政府财政职能的有效履行。
调节各级和各地政府及其财政之间的不平衡。
促进社会公平,提高财政效率。
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我国从1994年开始实行分税制)
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主要内容
支出责任划分
中央财政支出
地方财政支出
收入划分
中央财政收入
中央与地方财政共享收入
地方财政收入
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成效
1、建立了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机制
2、增强了中央政府宏观调控能力
3、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
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与内容
1、完善中央和地方的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
2、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
三、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财政转移支付及其特点
1、含义:它通过垂直的即上一级财政流向下一级财政的资金流动,来实现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补助,或从同级的富裕地区向贫困地区的资金流动,来实现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能力的均等化。
2、特点:
完整性
对称性
科学性
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法制性
我国现行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1、财政转移支付分类:均衡拨款和专项拨款等。
2、我国的财政转移支付分类: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组成。
3、税收返还制度。
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任务
1、完善一般性转移支付的稳定增长机制。
2、清理、整合、规范专项转移支付项目。
四、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
总体要求
1、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坚持财政事权由中央决定。
3、坚持有利于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坚持法治化规范化道路。
5、坚持积极稳妥统筹推进。
划分原则
1、体现基本公共服务受益范围。
2、兼顾政府职能和行政效率。
3、实现权、责、利相统一。
4、激励地方政府主动作为。
5、做到支出责任与财政事权相适应。
主要内容
1、推进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划分。
适度加强中央的财政事权;
保障地方履行财政事权;
减少并规范中央与地方共同财政事权;
建议财政事权划分动态调整机制。
2、完善中央与地方支出责任划分。
中央的财政事权由中央承担支出责任;
地方的财政事权由地方承担支出责任;
中央与地方共同财政事权区分情况划分支出责任。
3、加快省以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