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金融工具
关于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金融工具:形成一方金融资产(享有合同权利一方)其他方金融负债或权益工具(承担合同义务一方)的合同;金融资产:企业持有的现金,其他方的权益工具的权利。
编辑于2022-01-16 17:00:38金融工具(非常重要)
一、概述
1金融工具:形成一方金融资产(享有合同权利一方) 其他方金融负债或权益工具(承担合同义务一方)的合同
2金融资产:企业持有的现金,其他方的权益工具的权利
购买方:金融资产
发行方:金融负债或权益工具
3衍生金融工具(如股票期权,认股权证,期货等)
(1)属于金融工具准则
(2)同时具备下列特征金融工具或其他合同
①其价值随着变量变动而变动(变量为非金融变量)(价格无规律,不可捉摸)
②不要求初始净资产
③在未来某一日期结算
二、金融资产分类(金融资产一7页表格,8页总结)
(一)管理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赚钱方式)(具体)
1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标
收本收息,考虑初心(保守)
2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和出售金融资产为目标(贪心)
3其他业务模式(通过出售金融资产,实现现金流量,在此过程中收取的合同现金流量属于附带性)
(二)关于金融资产的合同现金流量特征
1本金的支付(初始确认时公允价值)
2以未偿付本金金额为基础利息支付
利息重要因素
货币时间价值
信用风险的对价
(三)金融资产分类特殊规定
权益工具投资-只能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及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合同现金流量评估一般不符合基本借贷安排)
非交易性权益工具投资-可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及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初心:不想影响损益)
(四)金融资产的重分类(改变业务模式)
自重分类日采用未来适用法
债券投资,其他债券投资,交易性金融资产间可以互相重分类
三、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的区分(总结11页,表格14页)
(一)区分基本原则
1能否无条件避免交付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判断时不考虑以前实施分配的情况和未来实施分配的意向)
①不能:金融负债 不能无条件避免赎回; 强制付息
②能:权益工具
2能否通过交付固定数量的自身权益工具结算
关键考虑:用以结算该自身权益工具的目的
①作为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的替代品:金融负债
②为了使该工具的持有方享有发行方的净资产份额:权益工具
(1)基于自身权益工具的非衍生工具
①固定数量:权益工具
②非固定数量(可变数量):金融负债(到期交付自身权益工具的数量随着权益工具市场价格的变动而变动)
(2)基于自身权益工具的衍生工具
①固定换固定:权益工具(双固)(目的:获得普通股数量)
②其他情形:金融负债(目的:获得价差,交付差额有义务)
(二)或有结算条款(发行方和持有方都不能控制)(未来的事情)
通常分类为金融负债(未特别说明)
几乎不可能发生才是权益工具
清算时才需结算
(三)结算选择权(持有人)
通常分类为金融负债
若是普通股总额结算才是权益工具
(四)以外币计价的配股权,期权或认股权证
1不符合"固定换固定"-金融负债
2符合"固定换固定"-权益工具
(五)发行金融工具的重分类
1金融负债两类之间不可以重分类。
2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义务改变可以重分类)
(六)收益和库存股
1利息股利,利得或损失的处理
权益工具:作为权益的变动处理
金融负债:计入当期损益(借款代价)
2库存股:所有者权益的减项
(七)永续债的会计处理(总结表格17页)
1发行方会计分类应考虑的因素
①关于到期日
(1)通常表明发行方没有交付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的合同义务(发行方没有交付义务,为权益工具)
未规定固定到期日,且同时规定了未来赎回时间为发行方的清算日(发行方只有在清算时采取承担赎回义务,类似于股权,表明发行方没有交付义务,通常为权益工具)
规定无到期日且持有方在任何情况下无权要求发行方赎回
(2)未规定固定到期日且同时规定了未来赎回时间,表明发行方有义务(金融负债)
发行方清算确定将会发生且不受控制或清算是否发生取决于持有方(不能无条件避免)
未来赎回时间不是发行方清算且发行方不能无条件自主决定不行使赎回权(要不要赎回掌握在别人手里)
②清偿顺序
先清偿普通债务,后清偿永续债
③利率跳升和间接义务(承担支付义务)
不够成间接义务(权益工具)
跳升次数有限,有最高票息限制且封顶利率未超过同期同行业同类型工具平均利率水平
跳升总幅度较小且封顶利率未超过同期同行业同类型工具平均利率水平
构成间接义务(金融工具)
封顶票息水平超过同期同行业同类型工具平均利率水平
四、金融负债的分类
(一)分类
1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负债
2以公允价值计量及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
交易性金融负债
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
(二)重分类(不得)
两者偿还的利息和本金是合同中规定的,跟公允价值变动没有关系,(持有至到期)重分类无意义
五、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计量
(一)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初始计量(金融工具2表格1页)
总结:直接相关税费的处理(2页)
(二)金融资产后续计量
流程
①准确划分金融资产类型
②依据类别进行初始后续计量
③依据类别进行处置,减值处理
(三)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会计处理(总结8页表格)
相关会计科目
债权投资-成本(债券面值)
债券投资-利息调整(债券折溢价及摊销额和交易费用)
债券投资-应计利息(一次还本付息)
应收利息(分期付息)(垫付利息)
1债权投资初始计量
注意:购买时支付的价款是否包含垫付利息
①同日发行债券,无垫付利息
②以前年度发行债券,购买日在发放利息之前,包含垫付利息
2债权投资后续计量(实际利率法:表格4页)
(1)摊余成本
①扣除已偿还本金
②加上或减去累计摊销额
③扣除计提的累计信用减值准备
账面余额与摊余成本总结辨析(表格5页)
实际利率与经信用调整的实际利率总结辨析(表格5页)
(2)利息收入(4页)
(3)已发生信用减值的金融资产
(4)债权投资后续计量会计分录
资产负债表日计算两个利息
应收利息(或应计利息)
投资收益=期初账面余额(期初账面成本)×实际利率
两者差额调整"债权投资-利息调整
3债权投资处置
出售所得价款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投资收益)
4折价发行累计投资收益=应收利息之和+初始确认的利息调整 溢价发行累计投资收益=应收利息之和-初始确认的利息调整(例3:7,8页)
(四)以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的金融资产会计处理(表格8页)
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利得或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处处影响损益)
2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
利得和损失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时,利得或损失将从其他综合收益中转出,计入当期损益
3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非交易性权益工具投资
除了获得的股利计入当期损益外,其他相关利得和损失均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后续不得转入当期损益
当其终止确认时,其他综合收益的转出,计入留存收益
(五)其他债权投资的会计处理(总结16页表格)
相关会计科目:
其他债权投资-成本
其他债权投资-利息调整
其他债权投资-应计利息
其他债权投资-公允价值变动
其他综合收益(直接计入到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
1其他债权投资初始计量
其他债权投资初始入账金额=公允价值+交易费用
2其他债权投资后续计量
(步骤很重要,不可颠倒)(倒挤期末公允价值-期末计息基数-期初公允价值变动)
①资产负债表计算两个利息(同上)
②资产负债表日确认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3其他债权投资处置
①出售所得价款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居入当期损益
②将原直接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公允价值变动累计额转出,计入当期损益
(六)其他权益工具投资(金融工具三总结4页)
指定的非交易性权益工具投资会计科目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条件反射:唯一)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成本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公允价值变动
1初始计量
初始入账金额=公允价值+交易费用
2后续计量
(1)持有期间,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现金股利,确定投资收益(唯一损益)
(2)资产负债表日:确认公允价值变动
3处置
①出售的所得价款和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留存收益
②将原直接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公允价值变动的累计额转出,计入留存收益
(七)交易性金融资产会计处理(总结7页)
相关会计科目
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初始计量
交易费用计入当期损益(特例0.01%)
原因:业务模式,每花一笔钱都会影响损益
2后续计量
①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处置无需结转,同为损益利得和损失)(结转无意义)
②持有期间,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或利息,计入当期损益
持有一年的原因只能说明它上涨的不够高,而不是为了获取利息
(八)金融负债的后续计量(除了普通股)
(九)交易性金融负债的会计处理(9页表格)
六、金融工具的减值(减值可以转回)(总结12页)
(一)概述(看未病,风险机制更敏感,更全面,时间更早,信息更多)
1以预期信用损失为基础(以发生违约风险为权重)
预期信用损失:包含更多,包含信用减值损失
2以下项目确认损失准备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债权投资)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其他债权投资)
(二)一般减值模型(10页 12页表格)
(三)特殊情形
1较低信用风险(企业可以简化处理)
2应收款项,租赁应收款和合同资产
(四)预期信用损失的计量(11页)
1反映下列各项要素
2方法
(五)减值的账务处理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
在其他综合收益中确认损失准备(其他综合收益-信用减值准备)
若梅解惑:减值如何影响摊余成本与利息计算(12页)
七、金融资产的重分类(金融工具四总结5页)
(一)重分类原则
1企业改变业务模式应重分类
2企业进行重分类后,应当自重分类日起采用未来适用法进行会计处理
(二)重分类计量(ppt有例题)
1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重分类
(1)债权投资 变 交易性金融资产
重分类日公允价值计量(向后看)
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和重分类后的资产保持一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2)债权投资 变 其他债权投资
重分类日公允价值计量
差额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2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重分类
(1)其他债权投资 变 债权投资(一厢情愿)
视同该金融资产一直以摊余成本计量
调整后的金额作为新的账面价值
(2)其他债权投资 变 交易性金融资产
继续以公允价值计量
之前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累计利得或损失转入到当期损益
3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的重分类
(1)交易性金融资产 变 债权投资
重分类日的公允价值作为新的账面余额
(2)交易性金融资产 变 其他债权投资
继续以公允价值计量
总结:金融资产会计处理(5,6页)
八、金融资产的转移
(一)金融资产终止确认的一般原则
终止确认:之前确认金融资产从其资产负债表中予以转出
终止确认判断条件(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企业收取金融资产现金流量的合同权利终止
该金融资产已转移
整体框架:关于金融资产终止确认的判断流程(7页)
(二)金融资产转移的会计处理(总结表格12页)
1金融资产整体转移
已转移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风险和报酬
2金融资产部分转移
既没有转移,也没有保留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风险报酬
3继续确认被转移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
保留了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
九、套期会计(详情见混播)(12页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