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外国古代建筑史
外国古代建筑史,介绍了古代西亚建筑(两河流域)、古埃及建筑、古希腊建筑、古罗马建筑、拜占庭建筑等的特点,并附上图片说明。
编辑于2022-01-19 14:13:51外国古代建筑史
1.古代西亚建筑 (两河流域)
以土为基本材料的结构体系和墙体饰面装饰(琉璃)
乌尔山岳台(伊拉克/崇拜山岳、天体,观测星象)
空中花园/古巴比伦时期
萨垦皇宫/亚速时期
帕赛玻里斯王宫/波斯时期/百柱殿
2.古埃及建筑
古王国时期(金字塔)
前27~22世纪
马斯塔巴/金字塔前身
略有收分的长方形台子
昭塞尔金字塔/第一座
吉萨金字塔群
(胡夫金字塔、哈夫拉金字塔、孟卡拉金字塔; 狮身人面像-哈夫拉金字塔
中王国时期(石窟墓)
前21~18世纪
哈特什帕苏墓/珊缪(建筑师)
曼都赫特普三世墓
新王国时期(太阳神庙)
前17~11世纪
卡纳克神庙
卢克索阿蒙神庙
方尖碑
3.古希腊建筑
荷马时期--神庙形制定行 古风时期--宗教定型,柱式定型 古典时期--雅典卫城 希腊化时期--公共建筑(剧场、会堂、祭坛、奖杯亭、市政敞廊、叠柱式) 文化:人文主义
迈锡尼的狮子门(公元前16世纪)
古希腊三种柱式
多立克(男)
爱奥尼(女)
科林斯
雅典卫城
是希腊最杰出的古建筑群,是综合性的公共建筑,为宗教政治的中心地。 古典时期
胜利神庙
山门
雅典娜雕像
帕提农神庙
视察矫正
伊瑞克提翁神庙
奖杯亭(科林斯柱式)
公元前335年-334年建造的集中式纪念性建筑物
莫索列姆陵墓(希腊晚期)
希腊集中式纪念性建筑物的代表之一
古代七大奇观之一
4.古罗马建筑
梁柱、拱圈技术 天然混凝土
五种柱式(多立克、爱奥尼、科林斯、塔司干(柱身没凹槽)、混合柱式
塔司干
券柱式
提图斯凯旋门
叠柱式
罗马斗兽场
塔司干柱式、爱奥尼柱式、 科林斯柱式和科林斯壁柱式
巨柱式
拱圈技术
万神庙
卡瑞卡拉大浴场
广场
图拉真广场
计功柱
维特鲁威《建筑十书》
5.拜占庭建筑
圣索菲亚大教堂(帆拱)
10.洛可可风格
9.法国古典主义
古典主义建筑的艺术特点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讲究轴线对称与主从关系。在总体布局与建筑平面、建筑立面构图上,法国古典主义都极力强调轴线对称,分清主从关系,突出中心和采用规则的几何形体。 2.强调基于严格数学计算的比例和数量关系的精确性。例如各部分之间的严格数学关系,简单几何图形的采用等。 3.追求雄伟庄严的气势。古典主义建筑的立面造型强调统一与稳定,通常采用纵横各三段的构图手法,象征平稳而安定。它强调外形的端庄与雄伟,借以显示君权的至高无上。 4.内部装修和陈设尽显奢侈与豪华。在空间处理上,古典主义建筑吸取了巴洛克艺术的不少特征。 5.总体特征处理:法国古典主义构图、梦莎式屋顶、几何式园林
罗浮宫东立面
有中、左、右三个重点,三者之间为连接体,形成横向五段; 纵向则划分为基座、柱廊和檐口三段,以中段雄伟的双柱式大柱廊为主。 在立面正中即横向五段的中段加三角形山花,统领全局,整个立面几何关系明确,构图色彩都简洁清晰。 各部垂直和水平划分都有严格的几何数量关系,绝对对称,充满理性精神。
凡尔赛宫 凡尔赛花园
以建筑轴线为主轴线,是整个园林的构图中心,华丽的植坛、精彩的雕像、壮观的台阶和辉煌的喷泉均集中在轴线上或两侧。 主轴线成为艺术中心,以及园林的艺术统率中心,以此来满足古典主义美学构图统一要求; 众星拱月、主从分明的构图,反映了绝对君权的政治理想。 中轴线两侧,对称地布置次级轴线,与宫殿的立面形式呼应,并与几条横轴线构成园林布局的骨架,编织成一个主次分明、纲目清晰的几何网络,并体现鲜明的政治象征意义。
巴黎恩瓦立德教堂
建筑师阿·蒙萨特采用了正方形的希腊十字式平面,四角是四个圆形的祈祷室。 建筑顶部用有力的鼓座高高举起饱满有力的穹顶,构成了集中式的纪念碑。 穹顶由三层壳体构成,顶上还加了一个文艺复兴时期惯用的采光亭。 穹顶面上12根肋之间铝制贴金的战利品浮雕,在绿色底上衬托出,辉煌夺目。 建筑主题:不止是一座宗教建筑,更是为了炫耀路易十四的辉煌伟业。
9.巴洛克风格
8.文艺复兴
佛洛伦萨主教堂
佛罗伦萨主教堂的穹顶被认为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的第一个作品,新时代的第一朵报春花。 1470年,伯鲁乃列斯基 一,穹顶轮廓采用双圆心矢型;二,用骨架券结构,穹面分里外两层,中间是空的。不仅借鉴了古罗马的经验,而且也借鉴了哥特式建筑的经验 世界最大的穹顶之一,借鉴拜占庭小型教堂的手法,使用了鼓座,把穹顶全部表现出来
圣彼得大教堂
由伯拉孟特、1514年拉斐尔、1538年小安东尼奥·达·桑加罗,1547年米开朗基罗等建筑师不断设计并完善,1626年正式宣告落成,是位于梵蒂冈的一座天主教宗教圣殿 圣彼得广场的设计人是贝尼尼,1667年 建于1506年至1626年 世界上最大的教堂,整栋建筑呈现出一个巴西利卡的结构 建筑风格具有明显的文艺复兴时期提倡的古典主义形式,主要特征是罗马式的圆顶穹窿和希腊式的石柱式及平的过梁相结合。 米开朗基罗设计的穹窿 文艺复兴纪念碑
坦比埃多
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的纪念性风格的典型代表 设计者是伯拉孟特 圆形平面的集中式布局,以古典围柱式神殿为蓝本; 平面是柱廊和圣坛两个同心圆组成,柱廊为多立克柱式柱子组成; 集中式的形体,饱满的穹顶,圆柱形的教堂和鼓座,外加一圈柱廊,使它的体积感很强。 以高居于鼓座之上的穹顶统率整体的集中式形式,在西欧是前所未有的大幅度的创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从欧洲到北美,几乎到处都有他的仿制品,大多用在大型公共建筑的中央,构成城市的轮廓线。
维琴察巴西利卡
帕拉迪奥-《建筑四书》 帕拉迪奥母题-在每间中央按适当比例发一个券,而把券脚落在两棵独立的小柱子上。小柱子与大柱子之间各开一个方形窗洞,为平衡虚实关系,在小额枋之上,拱券两侧再开一个圆洞,最后得到一个虚实相间,彼此穿插的构图关系。
圆厅别墅
文艺复兴晚期典型建筑,建于1552年 采用对称手法,平面呈正方形,四面都有门廓,正中为一圆形大厅。厅上冠以一碟形穹隆,外观高出四周屋顶。 由建筑师帕拉迪奥所设计
圣马可广场
又称威尼斯中心广场,是由公爵府、圣马可大教堂、圣马可钟楼、新、旧行政官邸大楼、连接两大楼的拿破仑翼大楼、圣马可大教堂的四角形钟楼和圣马可图书馆等建筑和威尼斯大运河所围成的长方形广场 欧洲最美的客厅 欧洲最美的客厅
罗马卡比多山广场
也叫市政广场,卡比多广场在卡比多山上,呈对称的梯形,前沿完全敞开,以大坡道登山,广场背后则是古罗马的罗曼努姆广场遗址。 设计者:米开朗基罗
建筑理论
帕拉第奥《建筑四书》
是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建筑理论著作之一,是古典主义建筑原则的奠基之作 1570年出版 引用了他自己的许多设计以说明古罗马的设计原则;第一书关于材料、古典柱式和装饰的研究;第二书包括所作住宅设计图和古典建筑复原图,图中根据数学比例关系,标出尺寸;第三书包括桥梁设计、古代城市规划、古罗马长方形会堂;第四书是古罗马神庙的复原图。
阿尔伯蒂《论建筑》
完成于1452年,1485年才出版。 这是文艺复兴时期第一部完整的建筑理论著作,也是对当时流行的古典建筑的比例、柱式以及城市规划理论和经验的总结。 它的出版,推动了文艺复兴建筑的发展。 《建筑论:阿尔伯蒂建筑十书》
维尼奥拉《五柱式规范》
7.中古伊斯兰建筑
阿尔罕布拉宫(西班牙)/石榴院、狮子院
意为“红堡”,是伊斯兰艺术在西班牙的瑰宝 中世纪摩尔人在西班牙建立的格拉纳达埃米尔国的皇宫 包含了西班牙-穆斯林世界所有已知的艺术技巧
石榴院
狮子院
科尔多瓦大清真寺(西班牙)
泰姬陵(印度)
印度穆斯林艺术,被评选为“世界新七大奇迹”。 体现了伊斯兰建筑艺术庄严肃穆、气势宏伟的特点
6.西欧中世纪(哥特时期)
巴黎圣母院(尖券)
哥特式拉丁十字形制 世界上第一座完全意义上的哥特式教堂 始建于1163年 西立面为主立面,建造时采用“和谐立面”,即对称的三面立面
米兰大教堂
1386年开工建造,1500年完成拱顶 世界上最大的哥特式建筑,仅次于梵蒂冈的圣彼得教堂 在内部装饰上,融入了巴洛克风格 是欧洲最大的大理石建筑,有“大理石山”之称,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称之为“大理石的诗” 世界上雕像最多的哥特式教堂
坎波广场
古罗马
西罗马
天主教
罗马风
哥特式
哥特教堂代表: 法国:巴黎圣母院、亚眠主教堂、兰斯主教堂 英国:索尔兹伯里主教堂 德国:科隆主教堂、乌尔姆主教堂 意大利:米兰主教堂,比萨主教堂 西班牙:伯格斯主教堂(融入伊斯兰风格,哥特银匠式,穆达伽风格)
骨架券
尖券
拉丁十字式平面
东罗马
东正教 (集中式教堂)
帆拱
鼓座
穹顶
希腊十字式平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