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外国近代建筑史整理
这是一篇关于外国近代建筑史整理的思维导图,结合图文的形式汇总了一部分外国近代建筑史内容,感兴趣可以浏览下。
编辑于2022-01-20 13:42:31外国近代建筑史
I. 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 欧洲和美国的建筑
工业革命对城市与建筑的影响 和最初的探索
布雷
牛顿纪念堂/1784
伟人纪念馆/1789
勒杜
巴黎40座城关/1789
盐湖城规划/1774
复古思潮
古典主义 (新古典主义)
希腊复兴
柏林宫廷剧院/德国/申克尔
柏林勃兰登堡门/德国
不列颠博物馆/英国
爱丁堡中心/英
罗马复兴
美国国会大厦
法国星形广场、凯旋门
巴黎万神庙/苏洛夫
平面:希腊十字式 形成:集中式(希腊式门廊+穹顶)坦比埃多式 结构:三层穹顶结构
法国军功庙
浪漫主义 (哥特复兴)
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上半叶,发源于英国的一种模仿中世纪建筑形式的建筑风格。
英国国会大厦/1863
英格兰银行圆形大厅/1830
英国司徒瑞特太阳庙/1765
英国草莓山庄/1765
折衷主义 (集仿主义)
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任意选择模仿历史上的任意建筑风格,把他们集合成各种式样,又称:集仿主义。
巴黎歌剧院
外观巴洛克,室内洛可可
巴黎圣心教堂
拜占庭风格+罗马风
建筑新材料新技术新类型
新技术
生铁结构
铁和玻璃的组合
框架结构
新设备
电梯、升降梯
新类型
火车站、图书馆、展览馆
代表建筑
伦敦水晶宫(帕克斯顿,8个月)
巴黎国立图书馆(拉布鲁斯特)
圣吉纳维芙图书馆(拉布鲁斯特)
巴黎世博会机械馆(跨度115米)
埃菲尔铁塔(328米,1889年)
工艺美术运动 19世纪50年代
出现于英国,反对机器粗制滥造,试图复活中世纪的手工艺,重视材料的美感以改革艺术的形式
代表人物
拉斯金和莫里斯
反对设计者与生产者分离,把操作者退化成机器
拉斯金《建筑七灯》1849
韦布
红屋
新艺术运动 19世纪80年代~20世纪10年代
19世纪80年代~20世纪10年代,产生与比利时布鲁塞尔,试图创造一种基于植物的优美曲线的造型新风格。
比利时
凡.德.菲尔德
线条是种艺术
柏林阿瓦那烟草公司
魏玛应用艺术博物馆方案
德意志制造联盟展览会剧院
霍塔-维克多.奥塔
塔塞尔公馆
埃特维尔德住宅
民众会馆
法国
玛吉特
贝朗歇大厦
巴黎地铁站入口
克利奥特大厦
英国 (格拉斯哥学派)
麦托金什
格拉斯哥艺术学校/1898
希尔住宅
德国 (青年风格派)
贝伦斯
自宅
奥尔布里希
路德维希展览馆
婚礼塔
奥地利
维也纳学派
瓦格纳
维也纳储蓄银行
维也纳分离派
奥尔布里希
分离派展览馆
路斯
斯坦纳住宅
装饰既是罪恶
西班牙
高迪
米拉公寓/1905
巴特里公寓/1904
圣家族教堂
荷兰
阿姆斯特丹学派
贝尔拉赫
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
芬兰
老沙里宁
赫尔辛基火车站
《城市:其生长、衰败与未来》
面对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城市 提出的探索
巴黎改建
奥斯陆
新协和村
田园城市
英国/霍华德
工业城市
法国/加尼埃
带形城市
西班牙索利亚
美国方格城市
II. 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 对新建筑的探求
美国
芝加哥学派
1970年在美国兴起,在技术上采用高层金属框架结构加箱型基础,造型上表达金属框架结构与芝加哥式横向方形窗。
詹尼(创始人)
第一莱特尔大厦/1897
沙利文
形式追随功能,高层建筑三段法
芝加哥百货公司/1899
赫拉珀特
马奎特大厦/1894
伯纳姆和鲁特
里来斯大厦/1890
草原式住宅
有机建筑理论(建筑像从地上长出来那样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特点:缓坡屋顶、悬挑遮檐、低矮比例,舒展平面、以壁炉为中心,厚重的烟囱
罗比别墅
德国
德意志制造联盟
贝伦斯
透平机车间/1910/第一座真正的现代建筑
格罗皮乌斯
法古斯工厂
克隆德意志制造联盟办公楼/1914
钢筋混凝土
英国
1824年,胶性水泥
法国
拉布鲁斯特
圣吉纳维夫图书馆(拱顶采用混凝土结构)
包杜
巴黎蒙特利尔教堂/1894(第一个钢筋混凝土教堂)
佩雷
富兰克林路25号公寓/1903
巴黎庞太路车库/1905
马亚
第一座无梁楼盖车库/1910
欧洲先锋派
表现主义
形成:德国、奥地利表现主义绘画音乐影响,德意志制造联盟内部思想分裂 特征:主张利用建筑和艺术表达个人主观感受 主张革新,反对复古。 采用新奇夸张的建筑形态来体现思想和时代精神
门格尔松
爱因斯坦天文台/1919
陶特、格罗皮乌斯、夏隆
德意志制造联盟玻璃会馆
未来主义
主张建筑艺术新形式\鼓吹工业化大生产
马里内蒂-<未来主义大宣言>
对俄国构成主义产生影响
风格派
也称“新造型主义”或“要素主义”,杂志《风格派》
风格特点
利用纯洁、简洁的矩形墙板作为构图要素
墙上涂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功能
强调建筑要素彼此间的独立性
主张建筑如风格派绘画由线、面构成稳定的形体
里特维德
施罗德住宅
红蓝椅子和餐具架
构成主义
采用比较纯粹的立体几何造型,作品酷似工程构筑物
风格特点
利用抽象异形形体塑造空间
主张建筑与绘画雕塑相结合
强调建筑要素间的独立性
构图上追求动态、唐突、出其不意
塔特林
第三国际纪念碑
金斯伯格
纳克姆芬住宅
III. 新建筑运动的高潮 现代派建筑与代表人物
现代主义5大师
格罗皮乌斯
包豪斯教学理念
设计方面:主张创新、反对复古
提倡:建筑艺术和工业相结合
培养学生与时俱进的能力
全面的建筑观
主张建筑工业化
强调建筑艺术有机结合
重视功能、空间、人体尺度、心理感受
强调建筑功能与造型的协调
代表建筑
法古斯工厂
科隆展览会办公楼
包豪斯校舍1925
格罗皮乌斯自宅
哈佛研究生中心(1949)
柯布西耶
理论
多米诺体系
单元式住宅模式(应对战后欧洲快速重建)
平面:可复制、可生长型平面
表达自由立面的理念
表达现代建筑的开放空间
《走向新建筑》
中心思想:否定19世纪以来因遵循守旧的建筑观点和复古主义 折衷主义的建筑风格,激烈主张创造表现新时代的建筑分隔
内容
主张利用新材料、结构(钢、水泥)创造的建筑风格,以对抗传统式样
主张为平民大众做住宅
房屋是居住的机器(倡导机械美学)
新建筑5点
底层架空
屋顶花园
横向长窗
自由平面
《光辉城市》
迎合工业化设计的理性城市分区
模数理论
作品
1929萨伏伊别墅
1933巴黎瑞士学生公寓
1947马赛公寓
1950朗香教堂
印度昌迪加尔行政区规划
1952法国里昂拉土雷特修道院
1953哈佛大学卡本特视觉艺术中心
密斯
作品
1929/巴塞罗那德国馆
1930/图根哈特住宅
1945/范斯沃斯住宅
1954/西格拉姆大厦
1962/西柏林新国家美术馆
时间轴
理论
少就是多
密斯风格
全面空间、纯净形式、模数构图
讲究技术精美,统一空间和钢铁玻璃摩天楼
赖特/田园学派
作品
1906联合教堂
1908罗比别墅
1911塔里埃森
1915东京帝国饭店
1936流水别墅
1932创办塔里埃森学院
1938西塔里埃森
1938约翰逊制蜡公司
1947古根海姆博物馆
时间轴
理论
草原住宅
水平感的屋顶
反复出现的线条
水平与垂直的对比
材料的质感
有机建筑理论
浪漫主义的艺术观和反都市倾向
城市分散主义-广亩城市
一个建筑应该看起来是从那里成长出来的,并且与周围的环境和谐一致
阿尔瓦.阿尔托
三个时期
白色时期 1923-1944
外观简洁、白色色调,地方特色材料应用,波浪线的使用
代表作品
帕米欧肺病养老院
维堡市立图书馆
1938年世博会芬兰馆
玛丽亚别墅
红色时期 1945-1953
考虑战后重建,使用当地材料(红砖+木材);设计中考虑场地呼应、人体尺度、心理感受
代表作品
珊娜特塞罗镇中心主楼
贝克公寓
第二白色时期 1954-1976
追求空间流动,使用混凝土,重视体块组合关系,消解建筑体量
代表作品
卡雷住宅
沃尔夫斯堡贝格文化中心
IV. 二战后的城市建设与建筑活动
V. 战后40~70年代的建筑思潮-- 现代建筑派的普及与发展
1. 理性主义倾向
风格特征:
继承理想主义(西欧现代主义)的功能、技术、理性精神
考虑使用者的心理感受、空间尺度、精神需求
代表建筑
哈佛大学研究生中心(格罗皮乌斯)
西柏林国际住宅展览会高层公寓-TAC
何塞-昆西社区学校-TAC
哈佛大学本科生学生中心(塞尔特)
皮博迪公寓(塞尔特)
哈佛大学普西图书馆(斯坦宾斯)
荷兰结构主义
目的
考虑经济性,便于战后重建(工业化、预制装配式)
考虑人文关怀,对抗现代建筑机械式功能分区
主张
利用对具体事物、特定场所的特殊性取代现代化的普遍性
反对技术至上
主张重建社区,邻里关系
提出“迷宫式的清晰”,营造富有变化、又有秩序的社区
代表建筑
阿姆斯特丹儿童之家/凡.艾克
中央贝赫保险公司大楼/赫茨伯格
2. 粗野主义倾向
材料表达的粗野
风格特征:考虑战后重建、快速施工,磨具拆模后,混凝土表面不加粉饰,真实暴露外表的毛糙感
代表建筑
马赛公寓(柯布西耶)
印度昌迪加尔法院(柯布西耶)
结构表达的粗野
风格特点:夸大承重构件、强调粗大的混凝土结构
代表建筑
耶鲁大学建筑系馆(P.鲁道夫)
日本仓敷市厅舍(丹下健三)
形式表达的粗野
风格特点:真实暴露材料、结构、服务设施、交通管线等
代表建筑
亨斯特顿学校(斯密斯夫妇)
莱斯特大学工程系馆(J.斯特林)
剑桥大学历史系图书馆(J.斯特林)
东京代代木体育馆(丹下健三)
3. 技术精美倾向
风格特征
材料:玻璃+钢
工艺:构造、施工的精确
全面无柱空间(万能空间)
形式:纯净透明的方盒子
代表建筑
范斯沃斯住宅
芝加哥湖滨公寓
西格拉姆大厦
伊利诺伊工学院克朗楼
西柏林国家美术馆
密斯
底特律通用技术公司(小沙里宁)
4. 典雅主义倾向
风格特征
材料:运用混凝土+玻璃(同粗野主义)
形式:运用古典美学法则,营造端庄典雅的形式感(同技术精美倾向)
运用希腊美学法则(列柱围廊式)
印度驻新德里大使馆(斯通)
1958年布鲁塞尔世博会美国馆(斯通)
运用罗马美学法则(圆券外观,连续券)
谢尔登艺术纪念馆(P.约翰逊)
纽约林肯文化中心(P.约翰逊)
运用哥特美学法则(尖拱、尖券,垂直向构图)
麦格拉格纪念会议中心(雅马萨奇)
西北国家人寿保险公司大楼(雅马萨奇)
西雅图西博会科学馆(雅马萨奇)
纽约世贸中心(雅马萨奇)
5. 高技派倾向
风格特点
技术:迎合工业化,利用高技术解决建筑和城市问题(预制装配式)
美学:倡导机械美学,高技术美学
代表建筑
美国科罗拉多空军士官学校(SOM)
旧金山圣玛丽亚主教堂(贝卢斯奇、奈维尔等)
蓬皮杜文化中心(罗杰斯+皮亚诺)
日本新陈代谢派
理念:强调事物的生长变化衰亡、希望利用新技术来解决
TB装配式住宅(黑川纪章)
山梨文化会馆(丹下健三)
6. 人情化与地域化倾向
风格特征:
材料:运用传统材料(木材、砖、石材等)
形式:呼应地域环境,注重形式、尺度、肌理
空间:考虑气候条件,符合当地人体尺度,追求空间丰富性
代表作品
珊纳特塞罗镇中心主楼
贝克公寓大楼
卡雷住宅
沃尔夫斯堡贝格文化中心
阿尔瓦阿尔托
日本香川县厅舍(丹下健三)
埃戈斯托姆住宅(路易斯巴拉干)
7. 地域化与现代化相结合倾向
风格特征
追随西欧现代主义主流
考虑地方特色,在建筑中吸收利用本土文化价值
地域性考虑(经济、气候、生态、传统材料使用)
代表作品
埃及/建筑师-法塞
《自然能源与乡土建筑》
《为穷苦人的建筑》
印度/柯里亚
印度国家美术馆
干城章嘉公寓
圣雄甘地纪念馆
8. 个性与象征倾向
运用几何象征
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赖特)
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贝聿铭)
运用抽象象征
朗香教堂
柏林爱乐音乐厅(H.夏隆)
理查德医学研究楼(路易斯.康)
运用具象象征
纽约肯尼迪环球航空中心候机楼(小沙里宁)
耶鲁大学冰球馆(小沙里宁)
悉尼歌剧院(伍重)
VI. 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
后现代主义
文脉主义
重视传统文化价值,回归历史,对抗现代主义
隐喻主义
多层含义的,非理性的,象征性的,多元的;对抗现代主义简单的一元的理性
装饰主义
肯定装饰艺术的价值,迎合大众,商业、通俗文化,对抗现代主义只讲究技术,不讲人情,摈弃装饰
代表人物及作品
文丘里
母亲住宅
普林斯顿大学巴特勒学院胡堂
《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1966
《向拉斯维加斯学习》1972
是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宣言
P.约翰逊
纽约电话电报公司大楼
格雷福斯
波特兰市政厅
矶奇新
日本筑波城市市政大厦
C.摩尔
新奥尔良意大利广场
新理性主义
类型学
目的:寻找一条传承城市文脉,回归历史秩序的建筑发展之路
设计方法:提取、简化、转译
理论
罗西《城市建筑》
格莱希《建筑的结构思维》
分支
意大利(坦丹扎学派)
A.罗西
圣.卡塔多公墓
米兰 格拉拉公寓
威尼斯双年水上剧场
博尼单方博物馆
瑞士(提诺契学派)
M.博塔
旧金山现代博物馆
新地域主义
风格特征
关注建筑形式的历史文脉,同时关注气候、场地、环境、自然资源等
代表作
马德里银行大厦(R.奈莫奥)
罗马艺术博物馆(R.奈莫奥)
加利西亚当代艺术中心(A.西扎)
甘地纪念馆(柯里亚)
杨经文自宅(双坡顶生态建筑)
吉巴欧文化中心(R.皮亚诺)
解构主义
来源
哲学上的解构主义
20世纪20年代俄国构成主义
风格特征
无绝对权威,恒变的,没有预定的设计
形式表现:多元的、破碎的、动态的、游离的
构图:非线行、反几何图形
人物及作品
盖里
维特拉家具设计博物馆
古根海姆博物馆
扎哈
维特拉消防站
广州大剧院
拉维莱特公园(B.屈米)
彼得埃森曼
威克斯纳视觉艺术中心和美艺术图书馆
柏林犹太人博物馆(里斯铂金)
新现代主义
高技派发展
风格特征:利用新技术解决城市环境、生态问题
代表作
伦敦劳埃德大厦(R.罗杰斯)
香港汇丰银行(N.福斯特)
法莱克福商业银行大厦(N.福斯特)
塞维利亚世博会英国馆(格雷姆肖)
巴黎阿拉伯世界研究中心(让.努维尔)
简约设计倾向
风格特征
尽可能少的手段,去除建筑多余元素,来表达建筑的本质-空间
代表建筑
多米纳斯酿酒厂(赫尔佐格.德穆隆)
伦敦塔特当代美术馆(赫尔佐格.德穆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