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读懂一本书
樊登老师的《读懂一本书》的思维导图,一本书教会你如何选书、读书、讲书,更重要的是书中引用的几十本好书。
编辑于2022-01-19 23:47:47如何快速阅读一本书
会读书,更要会讲书
本章内容可以略看 最好的输入是输出
复杂时代,阅读是大众反脆弱的武器
逻辑:《反脆弱》提出现在大部分的教育是无效的,原因是”哈佛苏联模式”,引申到大学能够真正带来帮助的是读的书。
概念点:哈佛苏联模式:苏联哈佛派谬见即(不科学地)高估科学知识的力量。
从“单向度的人”变成“多向度的人”
读书是反脆弱的方式,因为阅读有两个特点:主动性、针对性
多向度的人,思维体系有三大支柱
从事实到批判式思维的循环,是在思维科学体系中不断训练的思维方式。
事实:在科学语言里只有事实
逻辑:事实之间的逻辑关系,如何分析感知因果关系
批判性思维:对所有事实和结论保持怀疑态度,问清事实和结论之间的真实性
读书是最高效的沉浸式的学习方法
沉浸式学习能帮助我们成为事件的“主人公”,不断体会和探索
沉浸式学习往往是目标导向的
以讲书为目的的深度学习
架构是什么
开篇先说什么
这里边最动人的故事是哪个
最有价值的点在哪
工科男的讲书之路
判断为营销文,拟略看
发声方式:腹式呼吸法:吸气的时候把肚子顶起来,呼气的时候用气把声音顶出来
幽默:把好玩的段子记下来,看笑话的规律,有多少抖包袱的方法,分门别类,提升幽默感
讲解并分享一本书的三个环节
筛选
过滤
选择
阅读时带着问题
1.我能不能准确的把握这本书的真正含义,理解这本书?
2.我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这本书的的真正含义,且表达清楚?我的信息效度和信度如何?
信度指的是测量结果的稳定性程度,以及可靠性。效度指一个测量或量表能测出其所要测的某种特征的程度。 信度(Reliability)即可靠性,是指采用同一方法对同一对象进行调查时,问卷调查结果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即测量工具(问卷或量表)能否稳定地测量所测的事物或变量。 信度指标多以相关系数表示,具体评价方法大致可分为三类:稳定系数(跨时间的一致性),等值系数(跨形式的一致性)和内在一致性系数(跨项目的一致性)。 效度(Validity)即有效性,它是指测量工具或手段能够准确测出所需测量的事物的程度。效度分为三种类型:内容效度、准则效度和结构效度。效度分析有多种方法,其测量结果反映效度的不同方面。
3.我表达的内容能否让没有度过此书的人无障碍的理解?我的语言风格是否通俗易懂,能否被二次传播?
讲书必备的五种能力
1.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就是要知道:前提、假设、论证、 论点和论据
归纳法
演绎法
推荐书籍:思辨与立场: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批判性思维工具
2.大局观
大局观:拿到一本书以后,知道这本书的大框架,即一本书的架构
这本书要解决什么问题
它的使命是什么
它是如何论证这个使命
它提出了一个什么样的假设
怎么验证这个假设
推理的过程是什么
怎么获得这个证据
最后得出一个什么结论
这个结论对我们每个人有什么意义
3.语言能力
简洁
有深刻的理解作为底层的积淀才能做到简洁,核心还是逻辑能力
幽默
用伤害或者贬损他人的方法是糟糕的幽默,自嘲和反省的方式开玩笑是高级幽默
说服力
看优秀的电影,学习主人公的表达方式
比如《勇敢的心》、《阿甘正传》
阅读好的文字作品,向这些作者学习怎么讲话
4.同理心
感同身受,换位思考,想他人所想
5.爱
热爱自己的听众,有人听到你的内容,生活发生改变,这是非常有成就感的
一年52本书,标准是什么
读书的5个误解
读书无用论
keep learning。读书是一辈子的事
读书只追求有用
善用邓宁-克鲁格效应
邓宁-克鲁格效应是指的是能力欠缺的人在自己欠考虑的决定的基础上得出错误结论,但是无法正确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辨别错误行为,是一种认知偏差现象。这些能力欠缺者们沉浸在自我营造的虚幻的优势之中,常常高估自己的能力水平,却无法客观评价他人的能力。
有的书读不懂
读不懂不是一个固定状态,只是某一刻的情况,慢慢的会读懂
读书不是私事
要勇于和大家交流,走出阅读的舒适圈,有自修也要有共修
自己的理解是最好的
读书不需要执着,不需要痛苦,能吸收就吸收,暂时不懂就听听别人
tips原则
tools:工具
书籍可以总结出工具性的内容,可以教给大家一种方法
ideas:理念
图书作者能给大家带来新观点、新理念、新想法
practicability:实用性
能够给大家的生活带来改变,可以应用于实际生活
scientificity:科学性
经过科学的验证过程
科学性和建设性
科学性是第一原则
工具性角度
即我知道这件事未必是这样的,但是我知道它能很好的解释现有的情况,能为我所用。
观察性事实
哲学性事实
现实性角度
牛三定律通常被认为是现实性理论,也是工具性。牛顿告诉大家这只是工具性的,因为他无法解释重力的产生,可证伪的就是符合科学性的。
科学是开放的
科学是开放的,伪科学是封闭的
例子1:陨石,人们一开始不相信天上掉石头
例子2:催眠,人们一开始觉得催眠是骗人的
例子3:针灸,西方人认为扎针只会越来越疼,怎么会缓解疼痛,针灸进入美国医保体系
建设性
符合以下三点之一即可认为是有建设性的
一本好书,它一定是帮你从复杂的、痛苦的、难以解决的社会问题中,探索出一条好的途径,让你能够看到希望,看到解决的方向
意义: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新的意义
行动:使我们产出强烈的动力
说人话:好好说话客气、和蔼一点,不动不动就和人争论,没有那么多争论的,有争论的时间就把事做好
改变: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改变
选书要点
出版机构
作者背景
看推荐人
看好书中的推荐书单
书后的参考书目
看内容:书的使命,解决的问题,论证过程是否严谨
看翻译和图书
如何读懂一本书
读书要建立底层的积累
经济学知识
推荐书目:《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心理学知识
推荐书目:《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
国学知识
推荐书目:《道德经》、《论语》、《孟子》、《庄子》;深入《荀子》、《孙子兵法》、《韩非子》、《墨子》
管理学知识
推荐书目:《非暴力沟通》、《关键对话》、《掌控谈话》、《可复制的领导力》
逻辑学知识
哲学知识
推荐书目:《学会提问》、《思辨与立场》、《哲学起步》
人生经验
知识的自我反刍
阅读时尽量少画重点
读完后给自己一段时间间隔
挑战大脑,回忆全书,构思思维导图
把自己当做传播者,加深理解
学会绘制思维导图,掌握知识输出方法
开口讲书,还需做这些准备
复盘思维导图,拯救人类记忆曲线
去除私心,沟通的控场能力从调整心态开始
善用“知识的诅咒”,给比你厉害的人讲课
语言能力靠积累,多看电影、演讲和相声
小心存量技能,不断丰富自己的书单
内容的再创作,如何组织一个讲稿
任何知识传播都不能跑偏,以“一手”知识为指导原则
优秀的老师都是要二次创作,而不是单纯摘要
知识输出的时候,照搬原文的表达不要超过10%
能用故事说清楚,就不要枯燥地讲道理
解读一本书,重中之重是构建你的认知坡道
可以用书中最打动人的一个点入手
一上来就抓住别人的注意力
从哪里找坡道
直接从书中来
以生活场景代入
出其不意的
制造亮点
讲完坡道论述背景,进入正文,重点讲完之后,就到了结尾部分,最好有感召力,起到总结作用,最好有点诗意
锻炼自己不要写讲稿
把书读薄,如何解构一本书
重点,精读,学习,学以习之
摒弃读书的坏习惯
阅读切忌间断,藏好你的手机
如何解构一本书
这本书提出了什么问题?写作背景是什么?书中提出了哪些解决方案?一句话总结升华
读书笔记
当你感觉概念被清洗界定的时候
当你感觉问题很严重的时候
当你感觉某种解释令你很意外的时候
当你看出递进关系
转折关系,留意转折关系后的内容
受到心灵冲击
不同侧面彰显文章内在价值
文章中的趣事,增加讲书的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