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大气通过太阳短波辐射和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实现了受热过程,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是大气受热过程的延续。
地理一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之全球性大气环流知识总结,包括气压带和风带,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及移动规律,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等。
高中生物必修一细胞的基本结构思维导图,多数细胞只有一个细胞核,有些细胞没有细胞核,如人体内成熟红细胞等。. 有些细胞含有两个或多个细胞核,如 肌细胞 、肝细胞等。. 细胞核可分为 核膜 、 染色质 、核液和 核仁 四部分。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高中物理知识点思维导图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
热力环流的形成
一个过程
地面冷热不均--空气的上升或下沉--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大气的水平运动
两个气流运动方向
垂直运动--受热上升,冷却下沉
水平运动--从高压指向低压
三个关系
近地面和高空气压类型相反关系
温压关系:热低压,冷高压
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受热过程及其应用
受热过程及地理意义
大气通过太阳短波辐射和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实现了受热过程,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是大气受热过程的延续
大气保温作用的应用
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强,保温作用增强
农业实践
北方地区运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
深秋农民燃烧秸秆制造烟雾预防霜冻
早春华北地区农民利用地膜覆盖进行农作物种植
干旱半干旱地区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仅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利用大气削弱作用分析太阳能多寡
高海拔地区
地势高,空气稀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
内陆地区
气候较干旱,晴天多,阴雨天气少,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
湿润内陆地区
气候较湿润,盆地地形,阴雨天气多,污染物不易扩散,空气密度大,大气削弱作用弱,太阳能缺乏
影响气温的因素
影响气温的因素分析
太阳辐射
纬度低,太阳高度大,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
大气自身
主要分析大气对太阳辐射和保温作用的强弱
此外,大气环流对热量的输送和对降水的影响,也导致气温变化
下垫面
暖流增温,寒流降温
海洋比热容大,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小,较同纬度陆地白天夏季气温低
地势高低,山脉走向坡向,不同地形对气温都有影响
不同地表的反射率差别很大,如冰雪对太阳辐射反射率极高
人类活动
改变下垫面,排放温室气体和废热等影响,如热岛效应
昼夜温差大小的分析
地势高低
地势高空气稀薄,白天削弱作用晚上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天气状况
晴朗时,白天大气削弱作用晚上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下垫面性质
下垫面比热容大,升温降温慢,昼夜温差小
等压(温)面图的判读
等压面图的判读
判断气压大小
判断下垫面性质
判断近地面天气状况和气温日较差大小
等温面图的判读
海拔升高,等温面的温度数值逐渐降低
等温面下凹,气温较低,上凸,气温较高
夏季,陆地等温面上凸,城市市区上凸
大气水平运动-风
形成风的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
判读风力的大小
看水平气压梯度力
梯度力大,风力大
看距风源地远近
距风源地近,风力大
看摩擦力大小
地面平坦开阔阻挡作用弱,风力大
随海拔升高,摩擦力变小,风速变大
看植被多少
植被繁密,阻力大,风力大
看地形因素
河谷山谷与盛行风方向一致,狭管效应,风力大
等压线图中风向的判断方法
表示气压梯度力方向,判断南北半球,偏转确定方向
影响风的三种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向始终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
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大
地转偏向力
始终与风向垂直,南左北右
地转偏向力随纬度增加而增加,赤道上为零,不影响风速
摩擦力
始终与风向相反,与其他两力共同作用
下垫面越粗糙,起伏越大,摩擦力越大,风速减小
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
高空风
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近地面风
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
热力环流
形成原因
地面冷热不均
形成过程
常见热力环流
海陆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前提和关键
海陆风使海滨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夏季气温低,空气较湿润,是避暑的好地方
山谷风
山坡的热力变化是关键
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大气稳定,易形成大气污染,所以,山谷地区不宜布局有污染的工业
市区与郊区的热力环流
城市热岛的形成是突破点
一般将绿化带布置在气流下沉处及下沉距离以内,而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置在下沉距离以外
两个来源
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地面辐射
地球大气受热能量的根本来源:太阳辐射
两个过程
地面增温:大部分太阳辐射能够透过大气射到地面
大气增温:地面被加热,并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大气传递热量
两大作用
削弱作用:大气层中的水汽、云层、尘埃等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和削弱作用
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对近地面大气热量的补偿作用
太阳辐射12点最强,地面辐射13点最强,(大气逆辐射最强)14点温度最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