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设计师的系统思维
设计师的系统思维,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是设计师,如何运用系统思维进行设计,本书介绍了系统思维基础知识和常用的系统模型,然后从产品服务生态系统、概念模型、信息架构进行了详细讲解,最终从精神层面进行深化提升。
编辑于2022-02-09 14:45:12设计师的系统思维
系统思维其实是一种观念和意识,做设计决策时要从系统的角度来观察思考,运用系统思维的方法将各项事物有序地组织起来,运用系统思维,可以让我们做起事情来更有效率,更事半功倍。
Part1:知识基础
1 设计师应掌握系统思维
所有人都是设计师
设计对于人类活动来说是最基础的。
设计是人造产品的根本灵魂,它是通过产品或服务的一系列的外层来表达自己。
设计师,不要局限了自己
T型人才:广博的知识面和知识技能的深度。
不会写文案的设计,不是好摄影师。不懂产品的策划,不是好运营。
设计师的工作本质是设计系统
设计就是将现有的”材料”进行有机组合的过程。
系统思维的核心理念是整体思维,从系统整体出发,着眼于系统内部各要素的连接和相互作用.
设计正在由手工制作向服务制作转变
手工制作(工匠精神):个人为主,靠直觉
服务制作:团队协调完成,理由充分
设计方式的复杂性和设计环境的复杂性要求设计师具备系统思维。
让我们发现、分析、改变系统
系统思维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和分析复杂事物背后的规律,抽象事物的本质。
系统思考将有助于我们发现问题的根本原因,看到多种可能性。
时代发展的诉求
随着时代的发展,较低级的工作将被AI替代。
AI的发展要求我们不断学习新的知识,系统思维可以提升思考能力、设计能力。
让系统思维成为精神实质
实践演练:你做的事情
原则理念:指导思想和理念
精神实质:高水平掌握修炼实质的人的身心状态
系统思维的来源
系统之美
第五项修炼
2系统的基础知识
系统的三个构成部分
什么是系统?
三个构成部分:要素、连接、功能或目标
用乐高拼好的房子是系统,一堆散件积木不是系统
足球队是系统
要素:球员、教练、场地等
连接:游戏规则、教练指导、球员技能等
目标:赢球、娱乐、锻炼等
系统的目标
系统成败的关键在于目标的设定。
如何让设计师了解系统目标
需要将整体目标和分解目标表达清楚
系统地图
系统的要素
系统内的组成部分,系统的要素不必是系统的最小组成部分
要素包含在系统中,要素本身也可以是一个系统
一般是名词,所表达的是某样东西或某个概念
系统的连接
S型连接:正相关
路面车辆增多和堵车就是正相关
O型连接:反相关
路上车辆增多与交通畅通就是反相关
不断循环增强的系统:循环系统
堵车中的恶性循环系统:行车缓慢导致交通加塞,交通加塞导致事故增多,事故增多导致行车缓慢
用户体验提升带来的良性循环:产品和服务用户体验提升促进用户数量增多,用户数量增多促进企业收入增加,再促进产品研发用户体验提升
让你的系统变得可控:调节系统
交通拥堵的调节系统:监控车流量并引导即将进入拥堵路段的车辆更换车道
共享单车:企业成本控制
系统中可量化的一面:流量、存量、增量
增量=流入量-流出量
本期期末存量=上期期末存量+本期内增量
一段时期的流量=这段时期末的存量-这段时期末的流量
增量比存量更重要,企业也应该重视增量,弱化存量
关注增量需要跳出直接竞争对手思考问题
腾讯从推腾讯微博转移到微信
马云推来往和微信竞争,改为钉钉
系统的洋葱结构:微观系统和宏观系统
树-森林-地球-太阳系-银河系
系统思维的三个层级
产品服务生态系统
概念模型
信息架构
不要被狭隘所困:系统的边界
弱化系统的边界,让大家朝着一个方向共同努力
公司是系统,各部门是不同的系统,产生部门壁垒
耐心的等待:系统的延迟
系统的延迟反应不会立马有效果
坚守初心,云开雾散
3常见的系统模型
系统与模型
系统是指某一个具体的产品或者服务
模型是指一种抽象化了的系统,可以在不同场景下重复应用
系统进行共性总结就是模型
通信系统模型
交互设计中的通信系统
控制系统模型
室内空调的控制系统(图)
设计过程中的控制系统(图)
二阶的控制系统模型(图)
教学与学习模型
教育系统中的通信系统(图)
教育过程中的循环(图)
模型是一种边界对象
边界对象是指不同领域交叉而产生的一些人、事、物
边界对象帮助不同的角色进行沟通和交流
万变不离其宗——模型的魅力
通信系统模型:人与人之间的对话,人与机器的对话
控制系统模型:洗澡时水温的调节、空调遥控器
马斯洛需求理论
生理、安全、社会交往、受尊重、自我实现
模型可以应用到多种场景,揭示本质规律
运用和更新——模型的生命力
设计的核心价值是解决问题
双钻模型
探索期:发现问题,探索并研究问题的本质
定义期:确定关键问题
发展期:方案构思,寻找潜在解决方案
交付期:将潜在方案逐个分析验证,选择最合适的方案
模型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改变和更新
设计师不仅要学会运用模型,更要学会创造模型
Part2:灵活运用
4产品的宏观系统:产品服务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概述
自然界生态系统
自然界
商业生态系统
商业环境
数字生态系统
数字化产品、软件产品和服务、知识管理
互联网生态系统
所有和互联网相关的产品和技术
产品服务生态系统
集合了人、智能设备、软件应用以及人工服务
自然界生态系统
三个角色: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生态系统反馈调节包含负反馈调节和正反馈调节
互联网生态系统
服务、应用、操作系统和硬件
阿里巴巴互联网生态系统
买方、卖方、支付系统、物流平台、相关规则制定为核心
产品服务生态系统
产品与服务
产品导向
产品为主,包含少量的服务
空调、笔记本电脑
使用导向
以产品为中心,购买的使用权,而且有期限
共享单车、租房
结果导向
以服务为主
体检、保洁工作外包
什么是产品服务生态系统
各个产品与服务的有机集合
包含人、硬件产品、软件产品及人工服务
产品服务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
信息和数据的传递是互联网产品的特征
生态系统中的竞争与合作
产品服务生态的发展阶段
初步成形
跨界扩张
引领者
共生成长
产品服务生态系统应是被设计的
在设计产品前,产品设计师就应该非常仔细地设计或者了解产品服务生态系统
在设计某个产品前,要考虑整个产品所处的生态系统,以及与其他产品之间的关系
设计产品服务生态系统
确定范围和问题
目标:确定用户及问题范围
方法:需求分析、用户调研、实地考察
输出
用户画像
可以参照《交互设计精髓》
故事板
分析当前的产品服务生态系统
目标:分析导致问题的原因
方法
列出系统的要素
用户
软件产品
硬件产品
任何相关联的人和物
连接要素
找出问题
输出:现有系统地图
构建未来的产品服务生态系统
目标:设计新的系统来解决问题
方法
确定设计方向
我们希望设计。。。为了解决。。。问题
构建未来的生态系统
输出:未来系统地图
用控制论设计产品服务生态系统
教学场景
医疗场景
用二阶控制论构建产服务生态系统
小女孩语言能力评估案例
二阶控制系统里的目标不是既定的,而是根据观测系统孵化出来的。
系统地图的展现
让现有系统地图和未来系统地图形成强烈对比
让两幅系统地图存在一定的定量,然后强调不同的部分
5连接宏观和微观系统的桥梁:概念模型
三种模型:心智模型、概念模型和实现模型
心智模型
用户脑海中的模型
零碎、个人的
概念模型
设计师对于用户心智模型的假设
连接心智模型和实现模型
实现模型
描述产品是如何“做”出来的
三种模型之间循环反复
心智模型
心智模型理论的由来
心智模型展现的是一个人对于某样东西是如何运作的思考过程
交互设计领域
产品是什么
帮助我解决什么问题
我要如何使用该产品
心智模型就如同迷宫
心智模型有两个重要的部分
这个事物是什么
怎么做
人获得心智模型的过程
双循环学习模型
心智模型会让我们形成决策机制
小孩问各种问题,因为他们正处在飞速构建心智模型的时期
出来语言,对这个世界的所有感知都会形成心智模型
心智模型也有目标、要素、连接
心智模型的更新
心智模型会随着阅历和知识的积累不断变化
有些时候用户学习、内化心智模型的过程给用户带来痛苦
宜家购物案例
心智模型的构成
产品服务领域
目标:反映出用户的需求
任务:为了完成目标用户所面临的任务
概念:为了实现任务用户所需要掌握的概念以及概念之间的关系
形式:概念所对应的形式是怎样的
目标与任务
目标高于任务
先有目标,再考虑怎么做
目标与任务的转化
概念与概念
概念与概念之间最简单的关系是层级性
概念与形式
概念是抽象的,概念可以通过一定的形式表达出来
形式可以是图像、声音或者味道
设计师在设计产品时,要关注概念与形式的对应模式
比如开关按键的图标
心智模型的共性
同一文化、地域背景下人们对于同一事物的理解会有一定的共性
在做用户调研时要敏锐地抓住这些共性
调研用户心智模型的方法
第一步:确定调研系统范围
有些公司会设置OKR和产品北极星指标
比如支付宝支付核心指标就是用户支付的成功率
在做用户调研之前需对用户的目标和任务有一定的设想,找到哪些是用户可能疑惑的,进行重点调研
制定、假设用户的目标与任务列出可能会让用户困惑的部分制定调研计划
第二步:获取用户的心理预期
目标:针对用户目标和用户需求进行调研
任务: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要经过哪些步骤
方法:语言沟通,也可以提供纸和笔,让用户画出来
用户的行为是最真实的证据
使用前
用户访谈
用户手绘
使用中
调研者适时引导记录使用过程
第三步:获取用户使用后的心智模型
使用后
用户访谈
用户手绘
最为有效、珍贵的过程是用户实实在在使用产品的过程
概念模型
概念模型理论的由来
杰夫 约翰逊:一个可交互的、应用的概念模型
这个应用的架构
对象
操作方式
属性
关系
对于这个应用是如何运作的理想化视角
用户运用的机制原理来完成任务,这些任务是这个应用所支持
施坦纳的概念模型
对象模型
交互过程中所涉及的元素和他们之间的关系
数据模型
用户是如何管理对象的状态
什么是概念模型
概念模型就是设计师认为的用户对于所设计的产品的理解。
什么是概念?
概念就是我们对某个事物的理解。
设计和管理用户对产品的概念,这就是概念模型要去做的事情。
概念模型与心智模型一样,也分为目标、任务、概念和形式。
最理想的状况是用户的心智模型和设计师的概念模型保持匹配。
概念模型的表现形式
表格形式
第一列:对象:指用户运用某个产品或某款软件遇到的概念
第二列:属性:针对这个对象可以设置、修改的参数
第三列:操作:指用户可以对这些对象做什么
地图形式
字不如表,表不如图,图片比文字更加让人印象深刻
设计概念模型的方法
第一步:目标和任务分解
如何定义目标?
目标三种类型
体验目标
人最本能的一些目标,如感觉有趣、放松
最终目标
在行为层次上的目标,是用户使用某个产品、执行某项任务的动机
人生目标
人长远的目标和愿景,关系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很多设计师考虑的仅仅师体验目标和最终目标,而很少考虑到用户的人生目标。
用户的目标是什么?为了这个目标是否还有子目标?
目标和任务的区别
目标是更加接近于用户需求的描述,任务更多的是描述如何去做。
概念模型要尽可能在任务域里绘制,即围绕用户的目标和任务来设计。
第二步:设计概念及其之间的关系
由大到小地构建模型
设计概念—设计概念间的关系—绘制模型
概念模型的设计目标
越聚焦于用户目标越好
PS和美图秀秀
越简洁越好
目标和任务的简洁
概念和连接的简洁
概念模型的作用
减少沟通成本
概念模型是一种边界对象,可以统一用户、调研人员、开发工程师、设计师等不同角色对产品的理解
如果能用一幅图就把软件讲清楚,团队的沟通成本就可以大大减少
专注于用户
摩擦是指用户在完成某项目标的过程中所受到的阻碍
欲望-摩擦=转化
聚焦于用户的需求,减少用户的摩擦,这就是概念模型要去做的事情。
在设计流程中的运用
理解用户需求—概念设计—UI设计—初步评估—评审—实现—综合评估—发布—支持
实现模型
什么是实现模型
开发者这个角色的模型,例如软件工程师,编程人员
包括底层的数据结构、软件的实现技术手段等
概念模型与实现模型的关系
概念模型定下来之后就可以同步开始设计与开发工作。
6产品的微观系统:信息架构
什么是信息
信息无处不在
信息可以快速、大量获取,可以容易地发布和传播
信息结构
节点:信息结构里面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四种信息架构
线性结构
最简单最常见,多个节点连接形成线性结构
时间、站台、文字、路线
矩阵结构
可以从不同的维度来排列同一类的信息
图片、Excel表格、网站检索
树状结构
树状结构有强烈的层级性与归属感,节点与节点之间存在父子关系
树状结构就是对信息进行归类和组合的一种信息结构
公司的组织架构图
网状结构
没有明确的从属关系和分类关系,节点与节点间呈不规则的连接方式的信息结构
非线性、非集权性、互联性、互相依赖性和多样性
社交网络、神经元、星系、生物链
信息结构与信息架构
信息架构是独一无二,信息结构相当于把不同的信息架构进行了归纳。
信息结构高于信息架构,是信息架构的模型
不同的信息结构适合不同的产品,也会带来不同的感受
线性结构非常容易让人理解
矩阵结构往往会让人感到很有条理
树状结构相较于网状结构易于理解
网状结构可以不遵循既定的规律,更加灵活和多变
概念模型与信息架构
概念模型是能够连接用户需求与产品的桥梁
信息架构更多的是产品所展示的信息的组织结构、信息之间的从属关系是什么
概念模型应先于信息架构
概念模型更趋向于用户的心智模型,信息架构更趋向于产品的实现模型
设计产品的信息架构
信息架构是产品的骨架,页面是产品的展现形式,是产品的皮肉。
大多数的软件产品都是以树状结构为基础。
构建信息架构最常用的是卡片分类法
封闭式
卡片上写好既定的文字,让用户进行分类
开放式
用户自己填写文字,再分类
在为每一个标签进行命名和分类的时候,都要回归到用户的心智模型
玩具分类:车类和乐高类,乐高汽车属于哪一类?
如果遇到模棱两可、举棋不定的信息,要回归到用户的使用方式和思考方式中去
7产品的重要表现形式:视觉系统
什么是视觉系统
视觉是表现形式的一部分,形式是概念的延伸。
品牌设计中的VI手册
界面中的视觉系统
模式匹配
心智模型中的概念与形式层级的匹配
形式通过颜色、符号、文字等来传达
比喻在设计中的运用
设计比喻就是利用用户的心智模型的模式匹配
视觉系统的表现规律
Part3:精神实质
8系统性设计管理
系统性设计思维的培养
设计师在做设计决策时应该养成系统思考的习惯
要素:在设计方案中,最核心的要素是什么?
连接:各个要素之间如何连接?他们之间的关系?输入输出是什么?
目标:产品最终想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
用系统性思维解决设计管理问题
确定问题及设定目标
找出问题的关键点
设定目标并确认
了解用来解决问题的资源
分析问题
5W2H分析法
鱼骨分析法:发现问题的根本原因
找出解决方案:关注重点问题的解决方案
制定方案计划
SMART目标管理原则
S:Specific具体的
M:Measureable可衡量的
A:Attainable可达成性
R:Relevant相关性
T:Time-bound时限性
实施方案
评估解决方案,实施改善PDCA循环
系统性思维管理工具
系统循环图:强调每项事物都和其他事物联系在一起
步骤一:找问题
步骤二:找原因
步骤三:找结果
步骤四:找回路
构建结构化的知识体系
步骤一:明确学习目的
步骤二:构建设计师自己的能力模型
思维导图画出知识体系
步骤三:建立笔记本并对内容进行归纳和分组
印象笔记
有道笔记
用系统性思维来设计产品
步骤一:需求分析
原始需求收集、分析及确认
查找资料进行分析和理解
需求进行确认
步骤二:用户分析
目标用户画像
步骤三:竞品分析
从竞品中筛选可参考的价值点
步骤四:设计分析
设计发散、收敛以及设计方向的确定
步骤五:概念草案
步骤六:设计规范库:总结沉淀
9设计师的宣言
让我们为系统找准方向
让我们设计有良心的产品
让我们逆流而上
让我们一起创造知识
让我们成为思想领袖
让我们为人生找准方向
人生道路分成七个层次
奴:非自愿工作,需要别人监督鞭策
徒:能力不足但自愿学习
工:按规矩做事
匠:精于一门技术
师:掌握规律,并传授给别人
家:有一个信念体系,让别人生活更美好
圣:精通事理,通达万物,为人立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