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十章、艺术创作
艺术类考研笔记;《艺术学概论》北大彭吉象版;清晰思维导图;下载直接背诵即可;后面持续更新;进主页查看
编辑于2022-02-09 16:12:26第十章、艺术创作
1. 艺术创作的主体——艺术家
艺术家是艺术生产的创作者
艺术家定义
艺术家是指专门从事艺术生产的创造者总成。艺术家应当具备艺术的天赋和才能,掌握专门的艺术能力和技巧,具有丰富的情感和艺术的修养。能偶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劳动来满足人们特殊的精神需要既舍妹需要。
艺术家特征
1. 艺术家内部有多种多样的职业和分工。既包括以个体劳动方式进行创作的文学作家、画家、雕塑家等,也包括集体劳动创作方式的戏剧艺术和影视艺术的编导、导演、演员等
2. 真正的艺术家往往具有为艺术而献身的精神。真正的艺术家绝不把艺术作为谋生或获取名利的手段,而是看作自己毕生的事业和追求,并为之奉献一生。
3. 艺术家具有敏锐的感受、丰富的情感和生动想象力。由于艺术生产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它突出的特点是把艺术家强烈的主观因素渗透到艺术创作之中,并且“物化”为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因此艺术家必须具备敏锐的感受、丰富的情感和强于常人的艺术想象力
4. 艺术家具有卓越的创造能力和鲜明的创作个性,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相比之下,精神生产比物质生产需要更多的创造性。从本质上来讲,艺术独特性是艺术生产的一个重要特征。
5. 艺术家必须具有专门的艺术技能,熟悉并掌握某一种具体艺术种类的艺术语言和专业技巧。对于艺术生产来说,就是要创造出艺术作品或艺术形象,这就要求艺术家需要具备艺术表现的技巧和艺术传达的能力
艺术家与社会生活
概述
从创作客体来讲,社会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和基础,艺术创作不能离开客观现实生活:从创作主体来讲,艺术家总是属于一定的时代、民族和阶级,艺术归根结底受着一定社会生活方式的制约,也与艺术家本人的生活实践与生活经历密不可分。
艺术创作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一方面,社会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和基础
直接体验:是指艺术家在生活中亲历的所见、所闻、所想、所遇。这些情深经历往往能成为艺术家的创作原料,激发起艺术家的创作欲望,激发起艺术家生动的想象和情感。
简介体验:是指艺术家从他人的言谈和著作中所吸取的生活经验,这些简介的生活体验常常可以扩大艺术家的视野,拓展艺术家的生活积累,诱发艺术家的创作灵感。
另一方面,艺术家本人具有时代性和民族性。
1. 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时,不仅需要从社会生活中吸取创作灵感和素材,而且要对社会生活做出判断和评价,自觉或不自觉地表面自己的倾向和态度,从主观方面也折射和体现出社会生活的影响来。
2. 这不仅影响到他的思想、情感、愿望、理想等,甚至还推动艺术家提高技巧,广泛地、自觉地、创造性地深入生活,进而超越生活,超越传统,自成一家。
总结
一方面社会生活作为艺术创作客体,为艺术家提供了创作的素材和灵感。另一方面社会生活又对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和创作风格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总之,艺术家与社会生活之间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共同体。
艺术家的艺术才能与文化修养
艺术才能定义
指艺术家创造艺术形象的能力,它是先天禀赋和后天训练培养相融合而形成的艺术创造力。但是,艺术才能虽然同艺术天赋分不开,但更有赖于后天的训练和培养,有赖于长期的、艰苦的、勤奋的艺术实践。
艺术家的文化修养
1. 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除了需要艺术家具有一定的技艺技巧和艺术才能外,还需要艺术家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艺术家的文化修养包括深刻的思想修养、深厚的艺术修养,以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多方面的广博知识。
2. 艺术家的文化修养,同艺术才能的培养一样,同样需要长期勤奋的学习和实践。
3. 艺术家深厚的文化修养,无不来自勤奋的学习、艰苦的探索和不懈的实践。这种学习,包括学习和借鉴前人的经验,也包括学习和借鉴同时代本国和外国艺术家的经验,还包括学习和借鉴其他姊妹艺术的经验,更包括学习哲学、历史、文学、美学等多方面的广博知识。
2. 艺术创作过程
艺术体验
定义:所谓艺术体验是指一种活跃的、丰富的、深刻的内心活动,它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情绪,把艺术家长期对于生活的感受、观察和思考,形成艺术创作的基础和前提,乃至萌发不可遏制的创作欲望。对于艺术家来说,在他感受、观察、思考的同时,就已经开始了创作的准备和酝酿工作。
如考到”艺术体验名词解释“字数不够,可把重要性第一点写上去。
重要性
1. 艺术体验是艺术创作的起始阶段和基础。艺术体验首先需要艺术家仔细的观察生活,感受生活,认真的思考生活,同时,艺术体验更需要艺术家以自己的全部身心去拥抱生活,需要艺术家饱含深情地切身体验。
2. 对于一度创作和二度创作同样重要。如画家、编剧、作家以及进行二度创作的演员来讲,都离不开艺术体验。因此,对于表演艺术家来讲,体验是第一位的,是根本的,是起到主导作用的,有了真正深切的内心体验,才会使创造艺术形象放射出生命的光彩,在舞台或者荧幕上塑造出有血有肉,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
3. 深切的生活体验和丰富的感性积累,不仅为艺术创作奠定了雄厚坚实的基础,而且常常成为艺术家从事艺术创造的内在心理动力或诱因,成为一种重要的创作动机。
4. 艺术家在观察生活、思考生活、体验生活的过程种,必然有大量的所见、所闻、所知、所感,在脑海里堆积,一旦这种体验上升到不吐不快的程度,艺术家的创作激情就会喷涌而出,一发不可收拾。
艺术构思
定义:是艺术家在深入观察、思考和体验生活的基础上,加以选择,加工,提炼,组合,并融会艺术家的想象、情感等多种心理因素,形成主体和客体统一、现象与本质统一、感性和理性统一的审美意象。
心理因素
想象因素,想象在艺术构思活动中之所以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因为想象具有在原来生活的基础上创造新形象的能力。艺术家们可以凭借想象创造出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的艺术世界,创造出艺术家未曾亲身经历过的事件和未曾亲身接触过的人物。
情感因素,情感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心理因素,贯穿于艺术创作的始终。如果说想象是艺术构思的核心,那么情感就是艺术构思的动力。在艺术构思活动中,尽管有感知、理解、想象等多种心理因素,但它们都是在情感的影响下发挥作用,只有在艺术家情感的影响下才能形成审美意象,完成艺术构思。
艺术传达
定义:艺术传达作为创作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它是指艺术家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媒介,运用艺术技巧和艺术手法,将自己在艺术构思活动中形成的审美意象物态化,成为可供其他人欣赏的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
实现基础
1. 艺术传达作为一种艺术生产的实践活动,离不开一定的物质材料。如拍摄电影需要,摄像机,灯光,美术,道具等。
2. 艺术传达更离不开一定的艺术媒介或艺术语言,如电影语言包括画面、声音、蒙太奇等。
3. 各门艺术的艺术传达方式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形成了自己特殊的制作方法和表现手法。
4. 艺术传达更加的需要艺术家调动自己的想象、联想、情感等多种心理功能,融入创作主体的生命和心灵,寻找到独特的艺术传达方式,才能创作出可以放置于世界艺术宝库的作品来。
艺术体验、构思、传达三者之间的关系
1. 艺术传达活动与艺术体验、艺术构思活动相互渗透、密不可分。艺术构思中包含着传达、,艺术传达更不离不开构思。在艺术创作全部过程中,体验、构思和传达三者始终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它们在创作中完全是统一的。各门艺术的艺术体验和构思,都离不开特殊的传达方式。
2. 体验是表现的内心根据,表现是体验的外部形式,体验有助于创造出富有表现力的外部形式如表情、动作、姿态等,表现则可以把角色内心最席位的思想感情鲜明,生动、形象的传达给观众。两者缺一不可。
3. 艺术创作活动中,体验、构思和传达都是互相依存、彼此渗透的,艺术创作既有精神活动性质,又有实践活动性质,既有内心体验和构思,又有外部的传达和表现,通过这么一种高级复杂的艺术创造活动,将艺术家的审美意识物态化为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
3. 艺术创作心理
形象思维
定义:形象思维是人类能动地认识和反映世界的基本形式之一,也是艺术创作的主要思维方式。形象思维是运用一定的形象来感知、把握和认识事务,也就是通过具体、感性的形象来达到对事物本质规律认识的一种思维形式。
特点
1. 形象思维过程始终离不开感性形象,形象思维的特点是自始自终离不开具体可感的形象,总是运用形象来进行思维。艺术家在着手创造艺术形象之前,先经过一个体验或者构思的过程,将要创造的形象,以表象的形式在头脑中自发和自觉地活动起来。在艺术创作的整个过程中,想象、情感等多种心理功能异常活跃,它们不断地改造原来有的表现并创造出新的表象,最终形成艺术形象。
2. 形象思维过程不依靠逻辑推理,而是始终依靠想象、情感等多种心理过程。艺术创作的全过程始终依赖想象、情感等多种心理功能,因而艺术创作的主要思维方式只能是形象思维。艺术家的思维方式,主要是形象思维,它离不开艺术家生动的想象和情感,通过艺术家积极能动的创造活动,发掘出蕴藏在事物中的“美”。在艺术创作中,想象是核心,情感是动力,离开了想象和情感,就没有艺术。
3. 形象思维具有整体性的特点。形象思维强调从整体上去把握事物,通过事物的整体形象来把握其内在的本质和规律。艺术家在创作的过程中,却总是把生活当成完整的画面,把人物当成完整的形象来进行思维的。
抽象思维
定义:是指运用概念来进行判断、推理和论证的一种思维形式。抽象思维主要应用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领域,侧重于理论研究与逻辑推理。
特点
1. 抽象思维要尊重客观事实,遵循严密的逻辑推理,不允许感情用事。
2. 抽象思维更加的侧重于分析。可以孤立地研究事物的某个局部,揭示事物某一方面的本质和规律。
3. 抽象思维的成果是概念、判断、推理。它概括的作用偏重于普遍化,概括的普遍化结果是形成理论范畴。
二者之间的联系
1. 形象思维于抽象思维可以在艺术家创作过程中相互交叉和转化、渗透,在思维活动中相辅相成,与灵感思维一起构成艺术思维。
2. 艺术思维中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可以相互转化,转化的非常频繁而又神速,灵活而又多变。相互转化的特点是严格地遵循着艺术美的规律来进行的。
灵感思维
定义:指创造活动中,人的大脑皮层高度兴奋时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和思维模式,它是在一定的抽象思维或形象思维的基础上,突如其来地产生出新概念或新意象的顿悟思维模式。
在艺术创作中,任何灵感的产生都离不开艺术家的冥思苦想,艰辛探索。其实,这种茅塞顿开的灵感,好像是不期而遇,突然出现的。实际上是已经有了艰苦的探寻作为基础和前提。只有呕心沥血的探寻,锲而不舍的追求才会获得顿悟和灵感。它是艺术家长期构思的精神能量在一瞬间的突然爆发,它与无意识也有一定的关系。
意识与无意识
意识: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它必然是艺术家有目的、有意识的一种创造性活动。因此,对于艺术创作中意识的作用,人们是有共识的。但是,对于艺术创作中有没有无意识的作用,就存在着截然不同的相反意见了。
无意识:所谓无意识,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在普通心理学中,无意识是指人不知不觉、没有意识的心理活动。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心理学中,无意识主要是指人的原始冲动和各种本能、欲望。特别是性的欲望。
关系
1. 从总体上看,艺术创作无疑是艺术家有目的、有意识的创作活动,意识在艺术创作中起着主要和支配的作用。然而,在艺术创作中确实存在着一些无意识或下意识的活动,这种无意识或下意识常常成为激发顿悟、灵感的契机,也常常成为表演艺术二度创作的最佳瞬间。
2. 事实上,无意识或下意识并不神秘,它也是人的一种正常心理活动。意识与无意识之间构成了一种辩证关系。
4. 艺术风格、 艺术流派、 艺术思潮
艺术风格
定义:指艺术家的创作在总体上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创作个性与鲜明的艺术特色。事实上,艺术风格是非常复杂的,它即与艺术家主观方面的特点有关,也与题材的客观方面的特点分不开,它涉及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各个层面,从艺术作品的整体上呈现出来。
艺术风格多样性的形成
1. 艺术风格的多样性,首先来自艺术家独特的创作个性。艺术家作为艺术生产的主体,他的性格、气质、天赋、等各方面的特点,都很自然的投射到他的艺术作品中去,即通过创造性劳动使主体对象化到精神产品中。
2. 艺术风格的形成更离不开艺术家独特的人生道路、生活环境、阅历修养和艺术追求。艺术在创作过程中,从题材的选择到主题的提炼,从艺术结构到艺术语言,都体现出鲜明的创作个性。如曹雪芹写的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就是通过他的亲身经历,才能创作出如此巨著。艺术风格的形成,有艺术家个人的性格、气质等内在的心理特征和独特的人生道路、生活阅历等主观方面的原因,但是,从根本上将,艺术家的创作个性又不能不受到他所在的社会环节的制约。因此,艺术风格是艺术家在创作中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创作个性,它来源于艺术家主观方面的独特性,同时又凝聚着文化特色、时代精神、民族特性等多方面的客观社会因素。
3. 艺术风格的多样性,还来自审美需求的多样化。由于欣赏主体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层次、文化层次、年龄层次,属于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区,造成审美需要的千差万别,反过来刺激和推动者不同艺术风格的形成。
民族风格和时代特色
1. 艺术风格常常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每个民族的艺术总是具有某些共同的特征,形成艺术的民族风格;每个时代的艺术也常常具有某些相似指出,形成艺术的时代风格。这种民族风格或时代风格,体现艺术风格的一致性,它与艺术风格的多样性一道,共同形成辩证统一的关系,是艺术风格既有多样性,又有一致性。
2. 艺术风格的民族特色,是由本民族的地理环境、社会状况、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多种因素决定的。
3. 艺术的民族风格由离不开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民族风格的形成,离不开各个民族独特的文化心理结构,它以一种“集体无意识”的方式积淀下来,并且世代传承下去。
4. 艺术风格的时代特色,是指同一时期的艺术作品常常具有某些共同的特征,体现出整个时代占主导地位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追求。
艺术流派
定义:指中外艺术发展的一定历史时期里,由一批思想倾向、美学主张、创作方法和表现风格方面相似或相近的艺术家所形成的艺术派别。
类型
1. 一种是由一批具有相同艺术主张的艺术家们,自觉结合而形成的艺术流派。它们有一定的组织和名称,或者有共同的艺术宣言,甚至与其他艺术流派展开争论,以宣传自己的艺术主张。
2. 另一种是有一批艺术风格相近或相似的艺术家们,不自觉而形成的艺术流派。这些艺术派别一般没有固定的组织或纲领,也没有共同的艺术宣言。这些艺术流派的形成也有多种多养的原因。
3. 再一种是艺术家们本身并没有形成流派的计划或意愿,甚至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属于那一派,只算由于艺术风格的相近或相似,被后世人们在艺术鉴赏或艺术批评中,将其归纳为特定的流派。
艺术思潮
定义: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特别是在一定的社会思潮和哲学思潮的影响下,艺术领域所发生的具有广泛影响的思想潮流和创作倾向。
关系
1. 艺术风格是创作主体独特个性的表现,艺术流派则是风格相近或相似的创作主体的群体化,而艺术思潮却是倡导某种文艺思想的几个或多个艺术流派所形成的一种艺术潮流。艺术风格、流派、思潮分别针对个体、群体、以及在一定历史时期具有相当大规模的群体而言。
2. 艺术流派往往是指某一个艺术门类中的派别,艺术思潮常常包容各个艺术门类中的多个艺术流派。艺术思潮侧重于从社会历史的角度来把握某种创作思想或创作主张,艺术流派侧重于从艺术史的角度来区分各种不同特点的艺术派别,即有联系又有差别。
特征
1. 新的艺术思想。其中包含新的艺术主张、创作倾向及其反对的对象,以及由新的创作倾向引发的创作活动,包括新的创作原则、艺术手法及体现出的风格特色等。
2. 群体性潮流。因为艺术思潮往往是以倡导某种艺术思想的一个或几个艺术流派为核心而形成的审美群体创作活动的潮流化,因此,它是在一定艺术思想和创作倾向下的群体性活动,而且表现为声势浩大、影响广泛的艺术运动和艺术思潮。
对于二度创作的艺术家来说同样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