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国古代史
初中中国古代史,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诞生文明的国家之一,有近5000年的历史。中国古代史包括三个阶段:原始社会阶段(距今约170万年前-约公元前2070年)、奴隶社会阶段(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475年)和封建社会阶段(公元前475年-公元1840年)。
编辑于2022-02-16 18:21:41中国古代史
史前时期
距今约170万年,元谋人
距今70-20万年,北京人
距今约3万年,山顶洞人
距今1万年,人类开始定居生活
距今约7000年,河姆渡文化
干栏式房屋,开始栽培水稻,饲养家禽,能够雕刻艺术品和天然漆
距今约6000年,半坡文化
半地穴式圆形房屋,精美的磨制石器,制造生产工具,从事农业生产,捕猎
彩陶
传说:逐鹿之战、阪泉之战
距今5200-4500年,良渚zhu文化
浙江余杭
已存在明显的社会阶级分化
玉器
炎帝、黄帝共同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
尧(部落联盟首领)
舜
(尧禅让,以孝行闻名)
禹(夏王禹)
夏朝开国君主
传说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结束了中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的社会组织形态,推动中国历史发展
夏
二里头遗址
相当于夏王朝后期的一座都城遗址,反映了夏王朝的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
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商朝建立,都城建在毫
商
约公元前1298年,盘庚迁殷
商王盘庚将都城迁到了殷(今河南安阳)
商朝由此保证了相对的稳定,走向了中兴之路,故商朝亦称”殷商“
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灭商,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西周
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周厉王逃亡,国家无主,周工和召公代理政事,史称“共和行政”
意义:国人暴动削弱了西周王朝的统治基础,为西周灭亡埋下了祸根
公元前771年,西周王朝被犬戎族所灭
周幽王,朝政腐败,烽火戏诸侯,各种矛盾激化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从此进入东周时期
东周(春秋)
春秋争霸:各诸侯国为了自身利益,争斗,一些较强的诸侯国以“尊王攘夷”的名义征战,想争夺霸主地位
意义:加快了中国统一的步伐和新旧制度的更替,也促进了民族融合
老子
道家学派创始人,与庄子并称老庄
提出”道法自然“、“无为而治”、“朴素”的辩证法思想等
《道德经》又称《老子》,道家经典,对中国政治、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孔子
核心思想是“仁”
主张“仁者爱人”、“以德治国”、“有教无类”等
弟子整理成《论语》
东周(战国)
战国七雄
齐楚燕韩赵魏秦,最终秦灭六国
百家争鸣
战国时期知识分子、著名学派:儒、法、道、墨、名、阴阳、纵横等家,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意义: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第一次古代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有深刻的影响。
公元前356年,商鞅变法
秦国,推行废井田、重农商、奖军功、统一度量、行县制等一系列改革
是秦国国力大为增强,军队战斗力得以提高,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孟子
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主张实行”仁政“和”礼治“,还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和“性善论“
《孟子》,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公元前256年,李冰至此修建都江堰(四川成都)
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统一全国
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朝
秦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此次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
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相遇率军救援被秦军主力围攻的反秦队伍,渡过漳水后,项羽军队破釜沉舟,最后将秦军主力歼灭,秦朝再无力挽回败局
公元前207年,刘邦率起义军直达秦都咸阳,迫使秦统治者出城投降,仅存在了十几年的的秦朝就此灭亡
楚汉之争
公元前206年,西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争夺帝位4年,展开战争
公元前202年,刘邦打败项羽统一全国,建立汉朝,史称西汉,刘邦=汉高祖
西汉
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文景之治,汉庭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文景之治为后来汉武帝的大业奠定了物质基础
公元前141年,汉武帝刘彻在位期间采取一系列措施及加强中央集权:
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政治上:颁布推恩令、设刺史
经济上:盐铁官营
军事上:反击匈奴:公元前119年,霍去病北击匈奴,俘虏数万人,经此一战,”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
公元前138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第一次出使西域,促进了汉朝和西域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公元前119年,张倩第二次出使西域,为后来西域归属中央政权奠定了基础
公元前60年,西汉朝廷在乌垒城(今新疆轮台)设置西域都户,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集权
新朝
公元9年,王莽篡汉,建立新朝,西汉灭亡
公元25年,刘秀建立东汉,定都洛阳,刘秀=光武帝
东汉
光武中兴:汉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安定,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班超出使西域:东汉明帝,经营西域30余年,对巩固我国西部疆域,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公元184年,黄巾起义,虽然起义失败,但东汉名存实亡
公元200年,官渡之战:东汉末年,占据河南一带的曹操和占据黄河以北的袁绍为了吞并对方,在官渡决战,曹操战胜,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了基础
公元208年,赤壁之战,曹操准备南下统一全国,刘备联合孙权抗曹,派周瑜统领大军,周瑜”火烧连营“,曹军惨败,被迫北归,从此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公元220年,曹操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于洛阳称帝,国号魏,曹丕=魏文帝
魏国建立,东汉灭亡
魏蜀吴
魏灭蜀,司马炎夺魏军政大权自立为帝,改国号为西晋,后西晋灭吴
公元221年,刘备(成都)称帝,蜀国建立,国号汉,史称蜀汉
公元222年,孙权(建业)称帝,吴国建立
公元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军队到夷州,加强台湾与大陆的联系,也证实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公元263年,魏灭蜀
公元266年,司马家族逐渐控制了魏国军政大权,司马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司马炎=晋武帝
西晋(公元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
公元291-306年,八王之乱:晋惠帝在位时期,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互相混战,历时十几年,在洛阳一带,对社会造成了巨大灾难,西晋从此衰落下去
公元316年,西晋灭亡:内迁的匈奴人灭亡了本已衰落的西晋王朝
公元317年,司马睿建立东晋:镇守长江下游的皇族司马睿在流亡大臣和江南氏族的拥护下重建晋王朝,以建康为都城,史称东晋,司马睿=晋元帝
十六国(北方),东晋(南方)→宋)
公元383年,淝水之战: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前秦为了统一中国而对南方东晋发动了大规模进攻,最终东晋打败秦军,并使前秦瓦解。
公元420年,东晋灭亡,因为东晋末年,政权落入武将手中
北魏(北方,暂时统一北方),宋齐梁(南方)
公元439年,北魏统一北方:拓跋焘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
公元494年
东魏→北齐(→北周),西魏→北周,梁→陈
581年,外戚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杨坚=隋文帝
隋(取代北周,后灭陈,统一全国)
589年,隋朝南下灭掉腐朽的陈朝,统一全国。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从605年起,开凿大运河:隋炀帝,大运河贯通南北,以洛阳为中心,南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巩固了隋朝的统治
610年,隋炀帝第三次派人赴流求(台湾),加强了与流求的联系
618年,隋朝灭亡:因为农民起义,在隋末农民大起义中,镇守太原的隋朝官僚李渊起兵反隋,并于618年称帝,建唐,定都长安,李渊=唐高祖
唐
626年,李世民即位,第二年改年号为”贞观“,李世民=唐太宗
627-649年,贞观之治:唐太宗统治时期,吸取隋亡的 教训,与民休息,励精图治,任用贤能,从谏如流,严惩贪官,打击豪族,出现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局面,史称贞观之治
627-645年,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印度)取经,玄奘口述,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
641年,文成公主入藏,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唐蕃和亲对汉藏两族的友谊做出了重要贡献,促进了吐蕃的发展
武 周
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
690年,武则天改国号为周:唐高宗去世后,武则天相继废掉了已经做了皇帝的两个儿子,自己取而代之,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女皇帝
唐
710年,金城公主和亲,唐中宗景龙四年,与吐蕃再度和亲,嫁给了吐蕃赞普尺带珠丹,汉族文化进一步传播,唐蕃关系更加密切。
713-741年,开元盛世:唐玄宗在位前期,年号为“开元”,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国力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开元盛世”
754年,鉴真东渡日本:第六次才东渡成功,他在日本传授佛经、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755-763年,安史之乱:唐朝地方割据势力安禄山、史思明发动叛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起兵,次年占领唐都长安,玄宗李隆基逃到蜀中,太子李亨在灵武即位,是为唐肃宗,763年叛乱被平定,唐朝国势从此由盛转衰
878-884年,黄巢起义:唐朝末年,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广大农民更加贫困,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爆发了大规模农民起义,起义军在黄巢的率领下,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以致命的打击
907年,唐朝灭亡,五代十国时期开始:原为农民起义军将领的朱温,受降唐朝,镇压了黄巢起义,907年,朱温建立了后梁,唐朝灭亡,此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先后出现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加上北方的北汉,被称为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北宋)和辽(被西夏占了一部分)
辽其实是国家名字,契丹是民族名字。契丹民族建立的国家就称为辽国。就像现在的满族。他们祖先是女真族,女真建国称为金,金国被灭了之后,他们又称自己是后金,后金明朝的汉人比较反感这个名字,没办法皇太极又把后金改为清。
辽:十世纪初,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都城在上京临潢府
北宋: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他的部下佣立他当皇帝,赵匡胤随即回师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赵匡胤=宋太祖
十一世纪中期,北宋匠人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提高了印刷的效率
1005年,宋辽“檀渊之盟”: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潭州城下,威胁都城开封,北宋朝廷一片混乱,宰相寇准力劝皇帝亲征,宋真宗来到潭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之后,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檀渊之盟”
西夏:十一世纪前期、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皇帝,定都兴庆府,史称西夏
1044年,宋夏议和:元昊称帝后,多次进攻北宋,宋朝节节败退,损失惨重,西夏虽屡屡获胜,但立国时间短,人力物力有限,人民处于困苦之中,后来,北宋与西夏议和,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议和后,宋夏边境贸易兴旺
剩余的辽和北宋被金灭(北宋剩一小部分改名南宋),西夏
1115年,完颜阿骨打建立金朝:女真族完颜部的首领阿骨打起兵抗辽,辽军节节败退,1115年,阿骨打正式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完颜阿骨打=金太祖
1125年,金灭辽:辽朝后期,统治者腐败无能,人民起义不断,完颜阿骨打厉兵株马、发展生产、决心摆脱辽朝的统治,起兵攻辽,此时,北宋朝廷想借机收腹被辽占领的失地,联金攻辽,金军势如破竹,1125年,辽被金灭亡
1127年,金灭北宋,赵构建立南宋:金在联宋抗辽的过程中,慧眼识人,看到了北宋的腐败和无能,于是在灭辽后 发动了对宋的战争,1127年,金军攻破开封,掳走宋徽宗、宋钦宗,北宋灭亡,这一事件也被称为“靖康之乱”,北宋灭亡后,宋钦宗弟弟赵构登上皇位,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南宋初年,岳飞抗金:金军几次大举南下,岳飞等抗金将领率军北伐,从金军手中收复许多失地,岳飞统率岳家军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并乘胜追击,迫使金军后撤,金军发出“撼山易,憾岳家军难”的感叹
西夏和金被蒙古统一,南宋
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12世纪,蒙古草原各部落为争夺资源而相互征战,童年经历许多磨难的铁木真率部多次征讨,逐一打败草原各大强大势力,于1206年完成蒙古草原统一,建立蒙古政权,他被拥立为大汗,被尊为成吉思汗
1227年,蒙古灭西夏,西夏灭亡
1234年,蒙古灭金:蒙古和南宋结盟,南北夹击金朝,金朝灭亡
1247年,蒙古与吐蕃会晤:蒙古王子阔端与吐蕃地方政教首领萨迦班智达在凉州(今甘肃武威)会晤,共同议定吐蕃各地归附蒙古。此后,蒙古统治者开始在西藏统计户口,设置驿站,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管理权,从此,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
元,统一全国
蒙古改国号为大元,后灭南宋,
1271年,忽必烈称帝,元朝建立,都城定为大都,改蒙古国号为“大元”
1276年,元灭南宋:金朝灭亡后,蒙古贵族发动了历时四十多年的灭宋战争,蒙古军队一方面从北向南进攻,另一方面从甘肃经青海、四川到云南,降服吐蕃各部,消灭大理政权,控制整个西南地区,形成了对南宋王朝包围的战略形势。1276年,元军攻占临安,南宋灭亡。
1279年,元统一全国:南宋灭亡后,南宋大臣陆秀夫、文天祥等人佣立南朝的宋宗室成员,继续展开抗元战争,1279年,元军攻灭南宋残部,元灭南宋,完成了全国的统一,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1351年,元末农民大起义爆发:元朝末年,政治十分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搜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1351年,黄河下游地区爆发农民起义,很快发展到江淮地区,出现了多支反元队伍,至此,元末农民大起义爆发
1368年,元朝灭亡,朱元璋建立明朝:元朝末年,各地农民起义不断,朱元璋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先是消灭东南各地群雄,然后向北进军,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随后,明军攻占元大都,结束了元朝的统治
明
朱元璋:在位期间,在政治、经济等方面进行改革,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史称“洪武之治”
1405-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1406-1420年,营建北京城:朱棣通过“靖难之役”成为明朝第三个皇帝后,选定北京为都城,从1406年开始对北京城进行大规模营建,1420年基本建成,次年正式迁都北京,明朝北京城有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宫城即紫禁城,今称故宫
16世纪中期-1561年,戚继光抗倭,戚家军先后消灭倭寇,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戚继光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
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jue取了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明朝后期,女真族强大起来,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
后金(统一的女真各部)(到努尔哈赤第八子时改国号为清),剩余的明(蒙古人)朝(李自成农民军灭明),清军打败李自成入京,建立全国统治
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继位,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1636年,改国号为清
1644年,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攻占北京,明朝灭亡:明朝末帝崇祯自缢,明朝灭亡,正当李自成力图推进全国统一之时,明朝将领吴三桂降清,引清军入关,并与清军夹击李自成军队,李自成失败,清军进入北京城,清朝建立成对全国的统治
清
1653年,顺治皇帝赐达赖喇嘛封号金印与金册
1659年,顺治时期,除东南沿海外,全国领土基本得到统一
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
1685-1686年,雅克萨之战:17世纪中期,沙皇俄国的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在雅克萨和尼布楚修筑城堡,1685年和1686年,康熙命令清军两次进攻盘踞在雅克萨的俄军,沙俄政府被迫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问题
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这个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1690-1696年,康熙帝三征准噶尔:康熙时,蒙古族准噶尔首领噶尔丹在俄国的唆使下发动叛乱,越过天山攻占回部,并向东进攻,占领了青海、蒙古的许多地区,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康熙皇帝三次率军亲征,在多次战役中打败噶尔丹,平定了叛乱,稳定了西北部边疆地区
1713年,康熙帝册封班禅额尔德尼封号
1727年,清朝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加强了中央对西藏的管辖
1751年,清朝在西藏地方设立噶厦,授达赖喇嘛和驻藏大臣管理政教事务
1757-1759年,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之乱
乾隆帝后期逐渐奢靡,并且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是清朝统治出现了危机
1762年,在新疆地区设置伊犁将军,加强了对西部地区的管辖
1771年,土尔扈hu特从沙皇俄国的控制和压迫下回归祖国,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徽章
1793年,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章程规范了西藏地方行政体制和法规
农民起义:秦、东汉、隋、唐、元、明
先西后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