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知识学习
《教育心理学》知识学习,包括知识的分类及获得机制、陈述性知识的学习、程序性知识的学习、知识的转化和迁移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知识学习
知识的分类及获得机制
知识的含义: 人类所拥有的信息,能通过书籍、计算机或其他媒介储存
知识的分类
根据知识的来源
直接经验知识(通过亲身实践活动获得)
间接经验知识(通过书本和大众传媒等途径获得)
根据知识反映事物的层次
感性知识(通过人们的感觉器官直接获得)
理性知识(通过思维活动间接获得)
根据知识反映事物的范围
一般知识(具有对一类事物的普遍知识)
特殊知识(个体对具体事物或专门事物的知识)
根据知识传递的难易
编码化知识(言语传递,显性知识)
经验类知识(经验类知识隐形知识)
根据知识解决问题的功能
描述性知识(陈述性知识),主要反映事物的形态、内容及变化发展的原因,说明事物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问题
程序性知识(操作性知识),用于具体情境的算法或一套操作步骤,说明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
知识获得的机制
陈述性知识获得的机制(同化)
概念:指学习者接纳、吸收和合并知识,并将其转化为自身认知结构一部分的过程
模式:
下位学习(类属学习)
派生类属学习(例:先掌握水果概念,再学习荔枝等)
相关类属学习(例:学生已形成自然数概念,新概念负数纳入后,原有自然数概念扩展为有理数)
上位学习(总括学习)
在已形成若干观念基础上学习包含程度更高的知识
例:学习猫,狗,猪等概念,再学习哺乳动物
并列结合学习
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概念是并列或类比关系
例:学生学习雷达之后,不理解其利用原理,利用声波类比,帮助理解雷达工作原理
程序性知识获得的机制(产生式理论)
规则:如果……那么……
组成:条件和行动
陈述性知识的学习
种类
言语信息(加涅):符号、事实、有组织的知识
意义学习(奥苏伯尔):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
陈述性知识的表征
命题
命题网络
图式
陈述性知识的学习与保持
第一阶段新信息进入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中被激活的相关知识建立联系,形成新的意义建构
新建构的意义储存于长时记忆中,要及时复习和学习
意义的提取和运用阶段
程序性知识的学习
分类
智慧技能
辨别
具体概念
定义概念
规则
高级规则
动作技能
动作或动作组
体能
认知能力
认知策略
程序性知识的学习过程
智慧技能的学习过程
加里培林五阶段
活动的定向阶段
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
出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
无声的人外部言语阶段
内部言语活动阶段
认知心理学观点
模式识别学习
动作步骤学习
动作技能的学习过程
认知阶段
分解阶段
联系定位阶段
自动化阶段
认知策略的学习过程
知识的转化和迁移
知识的转化
概念:将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
方法和策略
学习材料具有逻辑意义,调动学生学习的心向
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形成概念或规则(变式、正例与反例的运用、比较)
指导学生科学练习,促使学生运用程序性知识
知识的迁移
陈述性知识的迁移
促进迁移措施
科学编排和呈现教材,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提高学生的概括水平
注意学习材料的共同性,促进学生知识的综合贯通
陈述性知识的迁移理论
形式训练说(以官能心理学为基础)
共同要素说——桑代克
概括化理论(经验类化说)——贾德水下击靶实验
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奥苏伯尔
程序性知识的迁移
智慧技能的迁移
帮助学生形成条件化知识,掌握产生式规则
促进产生式知识的自动化,熟练解决问题。
加强学生的言语表达训练,促使智慧活动内化
动作技能的迁移
帮助学生理解任务性质和学习情境
示范与讲解要准确,清晰
加强学生的练习与反馈
认知策略的迁移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
丰富学生的知识背景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策略训练
制定一套外显的可以操作的训练技术
变式与练习
浮动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