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11、老王
这是一篇关于11、老王的思维导图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是“农民诗人”臧克家(zāng kè jiā)的作品,最早刊登在1980年2月12日的《人民日报》,入选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时经作者同意更名为《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2017年春季改版之后恢复原题目。课文由卫东朗读。
这是一篇关于课外古诗词诵读的思维导图,有助于帮助您熟悉知识要点,加强记忆。有需要的同学,可以收藏下哟。
这是一篇关于七下第四单元的思维导图,包括:14.《叶圣陶先生二三事》;15.《驿路梨花》;16.《最苦与最乐》;17.短文两篇。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9、木兰诗
10、阿长与《山海经》
12、台阶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字音字形
修辞手法
名著阅读
记叙文阅读
散文(散文诗)阅读
文言文阅读
11、老王
作者简介
杨绛(1911—2016),本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锺书夫人。代表作有散文集《干校六记》、译作《堂吉诃德》等。
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84年,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与老王交往的几个生活片段。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杨绛钱钟书夫妇在荒唐动乱的特殊年代里受了不少苦,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但是在任何歪风邪气对老王没有丝毫影响,他照样尊重作者夫妇。由此,作者夫妇与老王的交往深深地印在作者的脑海里。
主题概括
作者通过描写车夫老王的艰辛生活、人生经历,“我”与老王交往的生活片段及老王死后“我”愧怍的心理,高度赞扬了老王忠厚善良、知恩图报的优秀品质,表达了“我们”一家对老王那样的不幸者给予的关心、同情和尊重,含蓄地提出了关怀不幸者的社会问题。
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4)
介绍老王的职业、生理缺陷、居住条件等情况,写出了老王困难的生活境况和不幸的遭遇,表达了作者对老王的同情。
第二部分(5~16)
记叙了“我”与老王交往中的几件事,表现了他的善良和知恩图报。
第三部分(17~22)
写得知老王离世后“我”的感触。
艺术特色
线索分明,条理清晰
文章以作者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贯穿始终,兼用逻辑顺序和时间顺序来组织全文,条理清晰。文章先是按逻辑顺序介绍老王的基本情况,依次写了他的职业、生理缺陷和居住条件,接着按时间顺序介绍老王的工作和为人,以此来突出老王的善良与忠厚。全文虽然材料琐碎,但是经作者精心组织,就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以小见大,含义深刻
文章通过对一些小事平静的叙说,描摹出人物最具风采的性格侧面。文章有意无意之间带出一个时代的影子,提出令人深思的问题,同时也含蓄地提出了关怀不幸者的社会问题。
主旨归纳
课文通过描写老王艰难、凄惨的生活情况记叙“我们”与老王交往的几件小事。表达作者对生活不幸者深切的关怀和同情,突出了老王善良、淳朴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