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社会领域核心经验
这是一个关于社会领域核心经验的思维导图
编辑于2022-03-01 19:53:15社会领域 核心经验
概况
指南中指出,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过程是其社会性不断完善,并且奠定健全人格基础的过程,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社会性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幼儿的成功与幸福,《指南》将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分为人际交往与社会适应两方面。此次幼儿园社会领域核心经验的构架也是参照指南中社会领域的内容,围绕着自我,他人,社会文化三个维度展开分析。把握好这三个维度设计科学是以可操作性的社会教育内容,是有效开展幼儿园社会性活动的前提,也是完善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建设的重点。
核心经 验内容
自我
自我发展
认识自己与客体
小班
幼儿年代了解自己的身体,外部特征,性别意识,开始建立逐渐开阔性别和外形特征初步比较会给他人感受到自己的身体,自己的表白为满足需求萌发的服务意识开始学习日常生活的自理技能。
中班
开始关注自己的身高,体重,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可以在适宜的时间应恰当的表达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生理和心理需求,然后做保护能力有所提升。
大班
幼儿已经对自己的身体外貌变化感到好奇,积极探索,如她生病时候的体温换牙等等,当发现自己身体出现异常时能准确表达自己的身体状况,采用适宜的方式照顾自己。
总起
对自己的身体结构有基本了解之后才可以认识自己与他人的主要特征,既然知道如何照顾和控制自己具有初步的服务意识,身体保护能力和动作协调能力。
对日常物品的整理与收纳
小班
下在教师提醒一下,将自己物品放在对应位置,可以把使用过的材料放回原位,喜欢整理材料并有初步责任感。
中班
可以主动将个人物品放在固定位置,有意识的将用过的材料进行初步的归纳,并且了解基本规则和要求,能主动承担集体物品整理服务,初步建立集体意识。
大班
具备了物品分类收纳能力,适时培养基秩序感和物品使用规则意识,大班幼儿已经可以积极与同伴合作完成物品的,都有明确的责任意识。
总起
日常物品的整理与收纳,不但提升幼儿对物品的管理能力,对培养幼儿秩序感,自我服务能力以及集体意识,都起到了积极的促动作用
情绪情感
对自己情绪的调节与辨识
小班
小班幼儿会用表情动作来表达自己的负面情绪,知道自己出现这个情绪的原因,并且开始尝试自己处理经常出现的负面情绪。
中班
中班已经可以辩识自己常出现的复杂情绪,并且知道原因。能够用语言准确表达自己的情绪,在成人提醒一下,采取等待或改变想象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
大班
中班幼儿在辨识自己复杂情绪的基础上,以符合社会文化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知道自己为什么在同一件事情会产生多种情绪,并且运用多种方法来调节自己的情绪。
总起
情绪调节就有使用幼儿做情绪的主人,很充分的表达自己的情绪,不压制他的情绪,之后就要善于克制自己情绪。同时,能够关注到他人的情绪变化,聆听他人讲话,欣赏他人优点,这不但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还有利于提高幼儿人际交往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良好的心理品质。
养成良好学习品质
小班
只能短暂的专注一件事,需要在成人的鼓励下,有目的的摆弄与探索,有独立从事简单活动的意愿,会主动适应一些活动还的转换,遇到困难会适时求助。
中班
开始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提出自己的问题,并能运用多种资料持续专注完成某项工作,乐于独立完成任务或者从事活动。
大班
大班幼儿即使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也可以持续专注做一件事情,会灵活使用多种材料主动寻求开展活动,产生自豪感。
总起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养成积极主动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索乐于想象的良好学习品质。
具有一定自我评价能力
小班
小班幼儿自我评价多依赖于成人,比如他们通常会说老师说我是好孩子,那这阶段教师应该正面引导,及时发现幼儿的优点,鼓励发现缺点,及时制止建立幼儿初步的是非观念以及自我评价意识。
中班
中班幼儿可以在与同伴的比较中进行自我评价,那教师就应该为幼儿树立同龄榜样,帮助幼儿在对比评价中进行自我修正,逐渐形成自我评价意识。
大班
开始会对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提出质疑,那教师进行评价时,就需要做到准确多个角度,这样幼儿才能更准确地评价自己,从而学会评价他人。
总起
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的一种表现,那教师对幼儿的评价应该更准确,教育者要引导幼儿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思考问题,避免对人和事物评价出现绝对化倾向,形成自高自大或自卑自闭的人格,应该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采取不同的手段帮助幼儿建立自我评价体系。
他人
成人
掌握基本社交礼仪
幼儿一部分的社交礼仪核心是在家庭中获得的,比如家里的长辈啊,会延伸到幼儿的社会行为,公共场所,比如打招呼问好,给老人让座等等都会影响着幼儿。进入幼儿园,教师帮助幼儿获得更多的社会礼仪核心经验,慢慢的克服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特点,从享受被宠爱到学会爱别人。
了解身边人际环境
幼儿最初接触的人际环境是家庭,社会,交往对象就是自己的亲人与长辈,所以他们在这个时期了解家庭成员分工以及认识亲戚关系是重要的人际环境核心经验。当幼儿走出自己的家庭,到了一个新的环境,它从主人变成了客人,幼儿将会学习一些行为,比如进门先敲门,见到主人要问好,不乱动他人物品等等,主人对幼儿的款待,也让幼儿学会了自己怎么招待自己的客人。
爱护身边物质环境
爱护环境,爱惜物品这一核心经验需要成人的帮助与引导。小班要成人提醒幼儿爱护自己喜欢的玩具和生活用品,在中班阶段,有定的社会经验,成人要及时提醒并以身作则的帮助幼儿养成爱惜粮食,水,电等自然资源。进入大班,他们开始接受大自然,所以应该教育幼儿自然环境增强环保意识。
同伴
友好相处
小班
在小班的年龄阶段,幼儿需要先认识幼儿园的伙伴,愿意与幼儿共同游戏,在想加入同伴游戏时,能够友好地提出请求。
中班
进入中班,他就知道自己和同伴的不同,会有经常一起玩的伙伴,会用自我介绍交换玩具,简单的方式加入同伴游戏。
大班
大班幼儿开始会用自己的办法吸引同伴自己加入游戏,乐于主动结交新朋友,并且在游戏中能倾听,接受他人意见,不接受时可以礼貌的讲出原因。
总起
与同伴友好相处,有利于幼儿认知能力和情感能力的发展,为以后的人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乐于分享
小班
小班的幼儿需要在成人的指导下,不争抢,不独霸玩具,当与伙伴发生冲突时,能够听从成人的劝解。
中班
中班的幼儿对大家都喜欢的物品已经可以轮流分享,并且可以在他人的帮助下和平解决纠纷。
很多幼儿在家庭中,可能他的玩具只是他一个人玩,就没有人和他争抢玩具,而他们来到幼儿园,出现了同伴就会出现争抢独霸玩具的这个矛盾,玩具争抢就会引发幼儿的攻击性行为,这种行为不仅影响孩子的自身健康,而且会影响到孩子之间的交往和情感。所以,分享行为的发展是幼儿社会行为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幼儿学会分享是幼儿建立良好伙伴关系的基础与人分享,不是幼儿自发的,而是需要教育者教给幼儿如何做,久而久之,便会形成。
善于合作
小班
小班的年龄阶段主要以平行游戏为主,合作愿望不明显
中班
中班幼儿主要的游戏形式是联合游戏,他们能够在活动中接受伙伴的意见和建议,这是合作意识的前提。
大班
大班幼儿主要的游戏形式是合作游戏,幼儿已经能和同伴分工合作,在遇到困难时共同解决,一起克服。
在游戏学习生活中,能主动配合分工合作,协商解决问题,调节关系,从而确保活动顺利进行,每个人互相配合,实现了目标,这就是合作。合作是幼儿未来发展适应社会,立足社会必不可缺的重要素质,所以从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以及合作能力十分重要。
社会文化
社会认知
了解常见的社会服务机构
游乐场,餐厅,医院,邮局,公共交通等社会服务机构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了解它们的属性,知道工作人员的劳动辛苦时,幼儿需要掌握的社会领域核心经验内容之一
小班幼儿能在社会实践中初步感受餐厅,医院,游乐场等公共场所为自己提供服务的区别。
中班幼儿开始了解父母亲人的职业病,体会到父母工作的辛苦
大班年龄阶段的幼儿会有意识的观察不同服务机构与相关职业的属性,并尊重为大家服务的人和成人的劳动成果。
遵守社会规则
幼儿规则意识建立最初来源于游戏,教师可以利用游戏这一幼儿喜欢的活动形式从身体发展积极合作,安全意识等方面制定游戏规则,并且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为日后步入社会,遵守社会规则打下基础
小班
开始了解班级生活中的基本规则,了解一日生活中主要环节以及要求,理解日常生活中教师发出的规则信号。
中班
中班幼儿规则意识已经建立,熟悉幼儿园各种集体规则,开始了解简单的公共规则,并能自觉遵守。
大班
大班幼儿完全理解规则的意义,了解基本的社会规则。
培养社会情感
培养积极的社会情感,是幼儿参与社会活动,乐于与他人交往的基础。
小班
小班幼儿应注意培养他的集体活动兴趣以及对幼儿园生活的好奇,并且喜欢来上幼儿园。
中班
教师在中班需要关注幼儿是否愿意并主动参加集体活动,是否愿意与家人一起参加社区的群体活动。
大班
大班幼儿则应该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并且从中感受活动带来的快乐开始,对小学生活产生向往之情。
社会归属感
总起
归属感包括对家庭,社区,班级,幼儿园,家乡,国家和民族的认知,这是幼儿社会归属感核心经验的内容,归属感幼儿社会性发展中重要的情感对于幼儿的心理健康,亲,社会行为和人际交往有着深远的影响,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的核心经验也有所不同。
小班
小班幼儿逐步熟悉幼儿园情况,了解家庭成员及自己的关系,体会到自己是家庭成员之一,了解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名称及其庆祝方式
中班
中班幼儿集体意识形成愿意为集体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爱父母,亲近长辈,萌发幼儿的爱乡情感,积极参与民间传统节日的庆祝
大班
大班幼儿可以建立初步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了解当地人文风俗,热爱家乡
核心经验 获得途径
立足于多种形式的社会领域教学活动
总起
在幼儿园,许多活动可以走出课堂,但大自然和社会环境中完成,那我们就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活动。
生活感知
可以让幼儿直接深入社会生活,扩大眼界,积累经验,使用理解相关的社会行为,规范实践有关社会行为,并且在时间之后,可以让幼儿在班级分享讨论,不仅可以加深幼儿对这件事的印象,也可以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陶冶
情感陶冶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启发,要联想让幼儿与现实中的情景表演或作品中的人物心心相印,引起强烈的共鸣,产生移情作出亲社会行为。
角色扮演
杰斯扮演可以帮助幼儿了解人际关系以及角色身份,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进行沟,从而学习,互助合作等交往技能发展,幼儿的语言交流能力,而在实践中尝试自己解决社交问题。
立足于生活活动中的渗透式教育
总起
幼儿对社会最初的认知蕴含在幼儿园每一个生活环节中,教师应把握好每天的固定生活环节,有效渗透社会教育。
接待工作
比如主动问候与告别礼貌用语的使用,包括成人与成人,成人与幼儿之间的交流方式,教师需要做好榜样示范幼儿就会潜移默化的被影响,也就无需花费更多的时间开展类活动。
进餐活动
进餐对幼儿健康产生重大意义,也关乎幼儿的社会化成长,比如在进餐时可以学习使用餐具,让幼儿逐渐独立进餐,帮助幼儿克服对成人的依赖,还可以了解食物来源,教育幼儿尊重人的劳动成果,珍惜粮食以及学习一些用餐礼仪。
如厕盥洗
在这一环节,我们主要需要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人要知道,只有保障班级秩序,才能保障自己与同伴的安全,同时进行教育,遵守规则的基础上,让自己更有需要的同伴,这种行为对社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午睡
在这一环节呢,教师可以抓住契机,对幼儿如何归纳,整理,保存个人物品,这方面的教育。在幼儿园生活中,这一活动日复一日从不间断,也是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过程。
立足于集中教学活动中的整合式教育
总起
集中教学活动是幼儿获得五大领域核心经验的重要途径,社会领域内容,他特别的灵活,在集体教学过程中,往往可以和其他领域有效整合。
健康领域整合
情绪安定愉快是健康领域的重要核心,幼儿只有具备了调整自我情绪,关注他人情绪变化等社会核心经验,处理好同伴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才能保证自己的情绪愉悦,而能有健康领域中幼儿动作发展的主要形式游戏,也可以有而开心,并且发展各种基本动作也有一定的规则,建立规则意识,从而建立自我保护意识。
语言领域的整合
社会情感的不断丰富,可以帮助幼儿体会到诗歌,故事等不同文学作品中的真正含义,比如可以教会幼儿如何与朋友相处,在遇到困难与危险时,不能丢下朋友,诗歌春雨沙沙,用形象的词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美景,让幼儿欣赏儿歌的优美,同时,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美好愿望。
科学领域的整合
科学领域可以分为两个子领域,分别是科学探究与数学认知,哪科学探究活动在引导幼儿认识与探究事物的,使使他们学会关心周围环境,爱护身边的动植物,形成初步的环保意识,同时,在幼儿探究时,他们可以大胆想象,不断尝试,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而数学认知目标不只是知识技能积累,更重要的是,让幼儿知道如何应用达到方面自己服务他人的目的,为幼儿社会认知助力。
艺术领域整合教育
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重要形式,艺术也是人类表达社会情感的一种方式,艺术作品源于生活与自然。经典艺术作品带给幼儿的美好感受陶冶幼儿情操,愉悦幼儿情绪帮助幼儿获得丰富的社会领域核心经验。
立足于幼儿自主学习与游戏中互动式教育
总起
幼儿自主学习与游戏互动,就比如区域活动以及户外活动等,活动过程中,幼儿会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材料结伴游戏合作完成操作,这种特质与幼儿,社会核心经验积累息息相关。
与环境互动
首先,区域区域之间处于半封闭状态,为幼儿提供独立解决问题的环境空间,并且有一些隐藏的规则,在环境之中,比如在每个区域上悬挂的手环数量,告诉幼儿人数的限制规则。以及图文并茂的提示语,告诉幼儿在游戏与操作中规范自己的行为。
与同伴互动
据活动为幼儿提供了伙伴独处的机会,这种机会为幼儿提供了大量的人际交往实践过程,也是幼儿同伴之间相互学习的过程,而不断的探究,坚持不懈获得宝贵的学习品质核心经验。
与教师互动
教师在区域活动时候是观察者与支持者,教师不但要观察游戏的进程与幼儿操作过程,同时也要关注到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契机,同时进行教育,如教会幼儿解决纠纷的问题,提醒幼儿遇到困难时,事实求助,让幼儿在成人的互动中获得更加丰富的社会核心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