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成本会计-项目七-产品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
教材 《成本会计实务》 主编 吴育湘 张亮
编辑于2022-03-01 22:09:53产品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
产品成本计算的分类法
概念
【成本计算对象】产品的类别
是将运用同样工艺、使用同样材料生产的不同规格产品合并为一类进行计算的方法
适用范围
产品的品种众多、规格繁杂,且可以按照一定标准划分为若干类别的企业或企业的生产单位,如制鞋厂、轧钢厂、针织厂等,均可采用分类法计算产品成本
联产品、主副产品等,如灯泡厂生产的统一类别、不同瓦数的灯泡,炼油企业从原油提炼出来的汽油、煤油、柴油等
优点
能简化产品成本的计算
特点
根据产品结构、所耗原材料、生产工艺技术过程等的不同进行分类,以产品的类别作为成本计算对象
类内各种产品之间进行成本分配
分类法的计算结果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相关划分及分配标准的选择是否恰当,是确保分类法计算结果相对正确的关键
成本计算程序

分类并按产品类别设明细账
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
选择分配标准,将每类产品在类内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计算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类内各种产品成本的分配方法
分配标准
与技术特征有关——质量、性能、重量、体积、长度等
与原材料消耗定额额有关——材料消耗定额、工时定额等
与经济价值有关——定额成本、售价等
分配方法
定额比例法
(平行结转法)前面已讲
系数法
【定义】将分配标准折算成相对固定的系数,按系数将各项耗费在类内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分配的方法
计算步骤
1.确定分配标准
2.在同类产品中选择一种产量较高、生产较稳定或规格适中的产品,作为成本计算的标准产品
3.将标准产品的分配标准数量作为“基数”,即确定为系数1
某产品系数=该产品分配标准÷标准产品分配标准
算2次:按原材料和工时
4.算总系数(标准总产量)
某产品总系数(标准产量)=该产品实际产量×该产品系数
该产品:完工产品和在产品
总系数(标准总产量)=各种产品总系数之和
5.费用分配率=应分配的成本总和÷各种产品总系数之和
按“料工费”算三次
某种产品应分配费用=该产品总系数×费用分配率
例题p185
产品成本计算的定额法
概念
指以事先制定的产品定额成本为控制标准,在生产费用发生时,及时计算和提供实际生产费用偏离定额的差异,并在定额成本的基础上加减差异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计算公式
产品实际成本=产品定额成本±脱离定额差异±材料成本差异±定额变动差异
【产品定额成本(即月末在产)】=月初在产+本月发生-本月完工
适用于
在管理上要求对产品成本事先规划、事中进行控制的各类企业
优点
有利于加强成本管理
使用本方法的企业须具备的条件
企业的定额管理制度比较健全,定额管理基础工作较好,成本核算人员素质较高
产品的生产已经定型,各项生产费用消耗定额比较准确、稳定
特点
须事先制定产品的各种消耗定额和费用定额,并以现行消耗定额和费用定额为依据,制定产品的定额成本,作为降低产品成本、节约费用开支的目标
生产费用发生时,将其划分为定额成本部分和脱离定额差异部分......加强对生产费用的日常控制
月末计算出产品实际成本
定额法作为辅助方法,通常不独立使用,而是与品种法、分步法、分批法等成本计算基本方法结合使用
成本计算程序
(一)制定产品的定额成本
定额成本既是计算实际产品成本的基础,也是进行成本控制和成本考核的依据
定额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定额成本
定额成本是一种目标成本
计算公式
直接材料定额成本=材料定额耗用量×材料计划单价 or =本月投产量×单位产品材料消耗定额×材料计划单价
直接人工定额成本=产品定额工时×计划小时工资率 or =本月投产量×单位产品工时定额×计划小时工资率
制造费用定额成本=产品定额工时×计划小时费用率 or =本月投产量×单位产品工时定额×计划小时费用率
单位产品定额成本=料工费定额成本之和
例题P191
(二)脱离定额差异的计算
及时、正确地计算和分析生产费用脱离定额的差异,是定额成本法的核心内容
包括料工费脱离定额差异的计算
材料脱离定额差异=∑(材料实际耗用量-材料定额耗用量)×该材料计划成本
材料脱离定额差异
【定义】指生产过程中产品实际耗用材料数量与其定额耗用量之间的差异
只考虑了“数量”导致的材料差异
原材料脱离定额差异是生产产品实际用料脱离定额而形成的
计算方法
限额法
实行限额领料单制度
【计算公式】本月某材料实际消耗量=该原材料月初结余数量+本月领用数量-月末结余数量
超额领料单上的材料数额,属于材料脱离定额的超支差异
退料单所列材料数额和限额领料单的材料余额,都属于材料脱离定额的节约差异
例题P192
切割法
也叫“切割核算法”
【定义】对于需要切割才能使用的材料,通过“材料切割核算单”来计算材料脱离定额的差异
“材料切割核算单”按切割材料的批别设置
【计算公式】材料定额消耗量=实际切割成的毛坯数量×消耗定额 (ps:将此与材料实际耗用量相比,即可确定脱离定额差异)
优点
能及时反映材料的使用情况和发生差异的具体原因
有利于加强对材料消耗的控制和监督
盘存法
定义
通过定期盘存完工产品数量和在产品数量的方法来核算材料脱离定额差异
核算程序
①根据产品入库单等凭证记录, .本期投产产品数量=本期完工产品数量+期末盘存在产品数量-期初盘存在产品数量
②原材料定额消耗量=本期投产量×单位产品原材料定额消耗量
③根据限额领料单、超额领料单、退料单等领退料凭证和车间余料盘存数量,计算材料实际消耗量
④比较材料实际和定额消耗量,计算脱离定额差异 . 直接材料脱离定额差异=(本期材料实际消耗量-本期材料定额消耗量)×材料计划单价
直接人工脱离定额差异
计件工资制度下的计算
为直接计入费用
计件单价不变时,定额工资=(按计件单价支付的)生产工人工资+提取的福利费
没有脱离定额的差异
在计件工资制度下,脱离定额的差异往往指因工作条件变化而在计件单价之外支付的工资、津贴、补贴等
应单独设置“工资补付单”等凭证,并经过一定的审批手续
计时工资制度下的计算
一般为间接计入费用
脱离定额的差异不能在平时分产品计算,只有在月末确定本月实际人工费用总额和产品生产总工时后才能计算
计算公式
计划小时工资率=计划产量的定额直接人工费用÷计划产量的定额生产工时
实际小时工资率=实际直接人工费用总额÷实际生产总工时
某产品定额直接人工费用=该产品实际完成的定额生产工时×计划小时工资率
某产品实际直接人工费用=该产品实际生产工时×实际小时工资率
某产品直接人工脱离定额的差异=该产品实际直接人工费用-该产品定额直接人工费用
例题P194
考虑了两个因素(数量和单价)
制造费用脱离定额差异
属于间接计入费用
脱离定额差异不能在平时按照产品直接计算,只有在月末按以下公式计算
【计算公式】某产品制造费用脱离定额差异=该产品制造费用实际分配额-该产品实际完成定额工时×计划小时制造费用分配率
例题P194
考虑了两个因素(数量和单价)
(三)材料成本差异的计算
按计划成本计价来组织原材料的日常核算
【公式】某产品应分配的材料成本差异额=(该产品材料定额成本±材料脱离定额差异)×材料成本差异率
(ps:为节约差,计算时加上负号)
例题P195
只考虑了“单价”导致的材料差异
(四)定额变动差异的计算
【定义】指由于修订消耗定额而产生的新、旧定额之间的差额
是定额本身变动的结果,与生产费用支出的节约或浪费无关
没有超支或节约差
修订都在月初、季初或年初进行
月初修订定额成本,则当月投产的产品应按新的定额成本计算;月初的定额成本按上月末旧定额计算
当构成产品的零部件种类较多时,计算工作量较大
计算公式
定额变动系数=按新定额计算的单位产品定额成本÷按旧定额计算的单位产品定额成本
月初在产品定额变动差异=按旧定额计算的月初在产品定额成本×(1-定额变动系数) =旧-新
例题P195
(五)计算产品实际成本
符合定额的费用:“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X产品(定额成本)”
不符合定额的费用:“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X产品(脱离定额差异)”
节约差异用负值
计算公式
产品实际成本=按现行定额计算的产品定额成本±脱离现行定额的差异±材料成本差异 ±月初在产品定额变动差异
副产品和联产品的成本计算
副产品
概念
企业在主要产品的生产过程中,附带生产出的一些非主要产品,或利用生产中的废料等加工而成的产品
成本计算的特点
1.将主、副产品作为一类
2.采用分类法归集生产费用计算出全部主、副产品的联合成本
3.将联合成本在各种主、副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副产品价值较低,占全部产品成本的比重较小
为了简化核算
1.确定副产品的成本
2.联合成本-副产品成本=主要产品的成本
成本计价的方法
①对分离后不再加工的副产品,若价值不大(与主要产品相比)——可不负担分离前的联合成本,或以定额单位成本计算其成本
②对分离后不再加工但价值较高的副产品——以其销售价格作为计算的依据,副产品成本=销售价格-销售税金-销售费用-一定的利润
例题P187
③对于分离后仍需进一步加工将才能出售的副产品
如价值较低——可只计算归属于本产品的成本【即加工费】
如价值较高——需同时负担可归属成本和分离前联合成本,以保证主要产品成本计算的合理性【即加工费+分离前联合成本】
补充
副产品合理的计价,是正确计算主、副产品成本的关键
如副产品的售价不能抵偿其销售费用,则副产品不应计价,不能从主产品成本中扣除副产品价值
联产品
概念
企业使用同一种原材料、经过同一生产过程,同时生产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具有不同使用价值,但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主要产品
成本计算的特点
各种联产品产品性质和用途有所不同甚至具有较大差异
原材料和其他费用支出不能直接按产品分别进行归集
联产品分离前——以联产品集合(而不是联产品中的每种产品)作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各种联产品共同发生的联合成本
联产品分离后
有的直接对外出售
有的还需进一步加工并单独发生相关成本(即总成本=联合成本+可归属成本)
联产品最适合采用分类法计算产品成本
成本计算的方法
1.分离前归集联产品共同发生的联合费用
采用某种基本成本计算方法(主要是品种法)
2.分离时将完工联产品总成本在各种联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分离后,如果联产品可以直接对外出售,其分配所得联合成本,就是其产成品的总成本,除以其数量就是产成品的单位成本
3.分离后继续归集联产品单独发生的可归属成本,并计算完工产成品成本
联产品成本计算的关键是将分离点前共同发生的联合成本在各联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常用的联合成本的分配方法
系数法
也叫“标准产量比例分配法”
实物量分配法
按各种联产品之间的重量(或体积、数量)比例进行分配的一种方法
售价比例分配法
将联合成本按各种联产品之间的销售价格比例进行分配的一种方法
“销售价格”指销售时的价格,而非销售单价
补充
两者都是投入同一原材料、经过同一生产过程同时生产出的,但联产品是主要产品,副产品是次要产品;但在一定条件下,两个可能相互转换
【分离点】开始分离各种联产品的环节或时点
【联合成本】指各种联产品在分离点之前发生的共同成本
【可归属成本】指各种联产品在分离点之后单独发生的加工费用
产品分离后,如需继续加工,应重新按品种(或批别、生产步骤等)设产品成本计算单,并按品种法(或分批法、分步法)计算分离后的产品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