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7感觉功能的评定
这是一篇关于7感觉功能的评定的思维导图。
康复治疗之自然疗法思维导图,介绍了空气浴疗法、岩洞疗法、高山疗法、日光浴疗法、沙浴疗法、森林浴疗法等。
康复治疗之高压氧疗法导图笔记,知识内容有高压氧疗法概述、治疗原理及治疗作用、治疗技术、临床应用等,收藏下图了解吧!
康复治疗之冲击波疗法导图笔记,知识内容有冲击波疗法概述、治疗原理及治疗作用、治疗技术、临床应用等,收藏下图了解吧!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亡羊补牢
外婆与姥姥的区别
马克思主义原理
父母学吧四大模块课程
考研数学重点考点知识总结归纳!
数据结构
法理学读书笔记
思维导图带你认识马克思主义原理
建筑光学基本知识
考研英语一写作
感觉功能的评定
概述
定义
感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受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个别属性有大小、形状、颜色、坚实度、湿度、味道、气味、声音等
感觉分为躯体感觉和内脏感觉两大类,其中躯体感觉是康复评定中最重要的部分
根据感受器对于刺激的反应或感受器所在的部位不同,躯体感觉又分为浅感觉、深感觉和复合感觉
感觉分类
浅感觉
包括皮肤及黏膜的触觉、痛觉、温度觉和压觉
深感觉
深部组织的感觉,包括运动觉、震动觉、位置觉,又名本体感觉
复合感觉
包括皮肤定位感觉、两点辨别感觉、体表图形感觉、实体辨别觉。也称皮质感觉
感觉障碍分类
刺激性症状
感觉过敏
是感觉敏感度增高,神经兴奋阈值下降,轻微刺激引起强烈感觉
痛觉过敏即对痛的感觉增强,一个轻微的痛刺激可引起较强的疼痛感
感觉倒错
对刺激的认识完全倒错
非疼痛性刺激(如触觉)却诱发疼痛感觉,将冷觉刺激误为热觉刺激
感觉过度
一般发生在感觉障碍的基础上,感觉刺激阈增高,不立即产生疼痛(潜伏期可长达30秒),达到阈值时可产生一种定位不明确的强烈不适感,持续一段时间才消失(后作用)
单点刺激往往感受为多点刺激
见于丘脑和周围神经损害
感觉异常
在无外界刺激情况下出现异常自发性感觉,如烧灼感、 麻木感、肿胀感等
感觉错位
刺激一侧肢体时,产生对侧肢体相应部位刺激感受, 本侧刺激部位无感觉
常见于右侧壳核及颈髓前外侧索损害
疼痛
抑制性症状
感觉缺失
患者在意识清楚情况下对刺激不能感知
感觉减退
神经兴奋阈值高,对较强刺激才能感知,感受到刺激的性质不变
感觉障碍分型及特点
周围神经型感觉障碍
末梢型
周围神经末梢受损害所致
出现对称性四肢远端的感觉障碍,越向远端越重,呈 手套、袜筒型,伴相应区运动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见于多发性神经病
神经干型
周围神经某一神经干受损害时,其支配区域的感觉呈条、块状障碍
后根型
某一脊神经后根或后根神经节受害时,在其支配的节段范围皮肤岀现带状分布的感
觉减退或消失,并常伴有放射性疼痛,即神经根痛
神经根型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
脊髓型感觉障碍
脊髓横贯性损害
受损节段平面以下的感觉缺失或减退
如横贯性脊髓外伤、急性脊髓炎、脊髓压迫症后期
脊髓半切综合征
脊髓半侧损害时,受损平面以下同侧深感觉障碍,对侧痛、温度觉障碍
如髓外肿瘤早期、脊髓外伤
后角型
现分离性感觉障碍,即节段性分布的痛觉、温度觉障碍,深感觉和触觉存在
如脊髓空洞症
脑干型感觉障碍
分离性感觉障碍
对侧肢体的深感觉障碍和感觉性共济失调,而无痛觉、温度觉感觉障碍
延髓旁正中部病变损伤内侧丘系
交叉性感觉障碍
病变对侧肢体的痛觉、温度觉障碍和病灶同侧的面部感觉障碍
延髓外侧部病变,损害脊髓丘脑束及三叉神经脊束核
偏身感觉障碍
丘脑型感觉障碍
对侧偏身所有感觉的减退或缺失
肢体重于躯干,上肢重于下肢,肢体远端重于近端,深感觉受累重于浅感觉
丘脑痛
现对侧偏身自发的、难以忍受的剧痛,定位不准、性质难以形容
感觉过敏或倒错
非感觉症状
内囊型感觉障碍
“三偏征”: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
皮质型感觉障碍
局限性感觉性癫痫
感觉忽略
皮质型感觉障碍的特点是精细的、复杂的感觉损害严重,而痛觉、温度觉、触觉等浅感觉障碍较轻或保持不变。深感觉、定位觉、两点辨别觉和实体觉则发生明显障碍
感觉功能评定
适应证及禁忌证
禁忌证:意识丧失者、严重认知障碍者
评定方法
测定冷觉的试管温度在5〜10℃,温觉的试管温度在40〜45℃
皮肤定位觉:正常误差手部<3.5mm,躯干部<lcm
两点辨别觉:正常人以舌尖的距离最小,为1mm,指尖为3〜5mm,指背为4〜6mm,手掌为8~15mm,手背为20〜30mm,前胸40mm,背部为40~50mm,上臂及大腿部的距离最大约75mm
定量感觉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