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心理学研究对象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思维导图包含:个体心理(个体所具有的心理现象)、个体心理现象与行为、个体意识与无意识 "人类最后一个难解的迷"、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等等。
记忆是结构性的信息加工系统;记忆的生理机制;记忆的基本过程;短时记忆;内隐记忆。
关于第五章 意识和注意 第二节 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 的思维导图 导图从睡眠与梦、什么是睡眠、白日梦与幻想、精神活性药物引发的意识状态改变这四个方面展开了介绍。
这是一篇关于第四章 知觉 第五节、错觉的思维导图,错觉知识点总结,什么叫错觉?错觉的种类,人为什么会有错觉?一篇思维导图带你深入了解!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个体心理(个体所具有的心理现象)
认知(gognition 指人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 information processing的过程,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和特性的认识;
知觉——是对事物的整体及其之间的联系的认识
记忆——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思维——人不仅能直接感知个别,具体的事物,认识事物的表面联系,还能运用人脑中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间接地,概括地认识事物,揭示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的联系和规律,形成对事物的概念,进行推理和判断,解决面临的问题
语言——人类还能利用语言把自己认识活动的成果与别人进行交流,接受别人的经验,传达自己的感情,这就是语言活动。伽利略成为”是人类所有发明中最伟大的发明“
动机和情绪
动机 motive 指推动人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
具有性质和强度的区别
动机的基础是人类的各种需要,即个体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的某种不平衡状态
情绪 emotion 人在加工外界输入的信息时,不仅能认识事物的属性、特性及其关系,还会形成对事物的态度,产生满意、不满意、喜爱、厌恶、憎恨等主观体验,这就是情绪
意志 人具有自觉能动性(认识世界、对事物产生各种情绪、能在自己的活动中有目的、有计划地改造世界)是和动物的本质区别。这种自觉地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自觉支配和调节行为的心理过程称为意志
能力和人格 人在获得和应用知识的过程中,或者在加工信息的过程中,还会形成各种各样的心理特性,显示出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差异。这个心理特性包含两个方面
能力 ability
人格 personality
个体心理现象与行为
行为 behavior 指有机体的反应系统。它由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简单的如光线刺激引起眼睑关闭,复杂的如写字,这些行为有一系列的反应动作组成,成为各种特定的反应系统)
刺激 stimulus 行为大多数情况下是在一定的刺激情境下产生的。刺激是引起行为的内、外因素(同一刺激可能引起不同的反应,不同刺激可能引起相同反应,取决于人的主观世界怎样)
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便是从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所以常把心理学叫做”研究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科学“
个体意识与无意识 "人类最后一个难解的迷"
人的意识 consciousness
特点
特点一:是有人的认知、情绪、情感、欲望等构成的一种丰富而稳定的内在世界,是人们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
特点二:人的活动具有明确的目的,能够预先计划达到目的的手段和方法
觉察 awareness 意识有时也叫觉察,人能够觉察到外部事物的存在和自己的心理活动
自我意识 self consciousness 能够把"自我"与"非我"、“主体”与"客体"区别开来,也就是说,人不仅能意识到客体的存在,而且具有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人的心理的重要特点,是个体在一定发展阶段上才出现的
注意 attention 是意识对事物和活动的指向和集中。注意的基本作用是选择信息。
无意识 unconsciousness 人们在正常情况下察觉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如梦境中产生的心理现象,不能预先计划梦境的内容,也无法支配梦境的进程。低于16HZ的声音或次声能影响人的机体状态和心理,但人不能意识到它的存在
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
个体心理——认知、动机和情绪、能力和人格是存在于个体身上的心理现象
社会心理——人是社会的实体,社会关系的客观存在,社会心理和行为也随之产生
两者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社会心理是该社会内个体心理特征的典型表现,而不是个体心理特征的简单总和。社会心理对个体来说,是一种社会现实,直接影响个体心理或个体意识的形成与发展(从众行为,社会群体对个体行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