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施事主体。虽然人民是两国外交共同关注的话题,中国外交话语更加强调“国家”作为政治行为体的身份,阐述的内容也多是国家作为主体业已取得的成果计划开展的活动,发言人身份较不突出,更多是强调了发言人所代表的国家和政府立场,同时也拉大了说话人和听众之间的距离。
2.动词。中国政府在外交话语中频繁提到应该采取的行动和实施的举措,反映出脚踏实地的风格和坚定不移的态度,塑造了务实的中国外交形象。
3.话题。中国政府更善于利用高频重复的方式,凸显中国政府工作最为关注的核心问题。
4.名词。中美外交工作具有共性,即两者都关注安全、各国的关系以及本国民众的利益等。美国政府常将朝鲜问题与中国联系起来,认为中国对朝鲜具有影响力。中国政府热爱和平、推崇合作、重视经济发展,美国政府没那么务实。“all-win”和“win-win”与这些词汇的搭配揭示了中国政府合作共赢的外交思想和外交实践,成功塑造了中国外交的合作共赢形象。构建了注重核安全的美国外交形象。
5.高频动词。这些动词的频繁应用塑造了脚踏实地、积极有为、具有忧患意识且直面挑战的中国外交形象。美国外交话语多为泛泛而谈,不够务实,比较自我。
6.关键词 中美两国外交均关注安全和稳定,强调合作和对话。中国外交话语英译的关键词表多为表示具体问题的名词,在美国外交话语英译中,关键词多为人称代词。显然,从关键词分析角度上看,中国外交形象的特征因而主要表现为合作外交、经济外交、和平外交和共赢外交。美国外交形象特征主要表现为安全外交。
7.情态动词。中国外交话语语气较为折中,在避免话语过于强势或体现侵略性的同时,较容易为听众所接受,塑造出平和又不失威严的政府形象。
8.“we”。对国家未来发展方向的愿望和期许是两国外交话语的共同话题。中国外交话语建构出的中国外交形象更多突出一种积极进取的实干精神,体现出政府对国家未来建设的信心与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