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学前教育和学前教育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学前教育和学前教育理论的产生和发展知识总结,包括原始社会、古代社会、现代社会的学前教育产生和发展,国内外学前教育的产生和发展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亡羊补牢
外婆与姥姥的区别
父母学吧四大模块课程
幼儿知识之科学探究实施思维导图
植物
Moep
汉语拼音思维导图
第四组基本动作练习思维导图
面对孩子的特性需要把握的两个原则
幼儿园主题活动:甜蜜蜜的糖果
学前教育和学前教育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学前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原始社会的学前教育
教育的起源
神话起源说 朱熹 教育起源于神创(最古老)
生物起源说 利托尔诺、沛西·能 教育起源于动物界的生存本能(第一个正式提出)
心理起源说 孟禄 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的一种“无意识模仿”
劳动起源说 米丁斯基、凯洛夫 教育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最科学、金钥匙)
特点
1、对儿童实施社会公育
2、原始部落的老人是原始社会儿童的主要承担者
3、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是与儿童日后将要进行的生产、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
4、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方法,主要是采取口耳相传,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教育的方法
古代社会的学前教育
古代学前教育的发展
奴隶社会的儿童教育
中国
西周时期的学前教育
生活自理能力
初步的文化知识启蒙
礼仪礼貌
男女不同的性别教育
宫廷学前教育
乳保教育制度
保傅教育制度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胎教(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提出胎教这个概念并且实施胎教的国家)
西方
主要教育形式
斯巴达教育(特别重视军事体操教育)
雅典教育(培养和谐发展的人)
封建社会的儿童教育
背景 封建社会学术下移,许多人十分注重儿童教育
目的
培养统治人才 设官学、私学、书院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光宗耀祖
内容
思想品德教育 三纲五常
生活常规教育
文化知识教育
“三百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是封建社会儿童识字明理与道德启蒙的必读书目)
“四书”《大学》、《论语》、《中庸》、《孟子》
“五经” 诗、书、礼、易、春秋
身体保健
基督教会的学前教育和世俗封建主的学前教育
主要教育形式 教会、学校、骑士教育
古代的学前教育思想
强调人的早期教育
注重环境熏陶
主张慈严结合,反对溺爱(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我国历史上最早、最完整的家庭教育著作和家庭教育教科书)
以德育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顺导性情,因材施教
古代西方的学前教育思想
柏拉图《理想国》在世界上第一次提出了公共学前教育的主张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伦理学》在世界上第一个提出要进行儿童年龄分期教育的教育家,主张“教育遵循自然”
昆体良《雄辩术原理》世界上第一部专门论述教育的著作
性恶论 教育忽视了儿童身心的特点、爱好和需要,对儿童的要求整齐划一
预成论 儿童与成人的区别仅仅在于身体的大小与知识多少不同而已
现代社会的学前教育
中国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和发展
1903年 第一所幼儿园诞生(官办)湖北幼稚园(张之洞)
1919年 幼儿园教育体系形成
1923年 第一所开展教育科学研究的幼儿园 南京鼓楼幼稚园(陈鹤琴)
1927年 第一所乡村幼儿园 南京燕子矶幼稚园(陶行知)
西方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和发展
1816年欧文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学校性格形成新学园
1837年福禄贝尔(幼儿园之父)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名为幼稚园的社会教育机构
英国 双轨学前教育制度
法国“母校教育”,实行免费教育
美国 1806年幼儿园在美国逐步得到推广
十月革命后苏联创办社会主义的幼儿社会教育
学前教育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国外学前教育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孕育期-远古时期至17世纪初
柏拉图
强调学前教育的重要价值
对学前儿童实施公共教育
重视活动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
亚里士多德
提出划分年龄阶段的问题
主张“教育遵循自然”
昆体良
人的教育要从摇篮开始
游戏的特殊意义
周围环境对儿童的影响
形成期-17世纪初至19世纪末
夸美纽斯
代表作
《大教学论》 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母育学校》 历史上第一本学前教育的专著
《世界图解》 历史上第一部看图识字的课本
重视早期教育
循序渐进原则
重视儿童体育、德行、智力的培养
百科全书式的启蒙教育大纲
卢梭
代表作:《爱弥儿》
教育思想
自然教育
尊重儿童的天性
教育方法:自然后果法
福禄贝尔
代表作:《人的教育》
儿童年龄划分
哺乳期-发展儿童的外部感觉
童年期-家庭教育、游戏、言语发展的时期
少年期-学前教育期
幼儿园创始人,现代学前教育的鼻祖
教育观点:人具有天赋的力量
设计游戏“恩物”
发展、改革期-19世纪末至今
精神分析学派的学前教育理论
代表人
弗洛伊德
口唇期:0~1岁
肛门期:1~3岁
性器期:3~6岁
潜伏期:6~11岁
青春期:11~20岁
埃里克森
信任对怀疑:婴儿期
自主对羞怯:儿童期
主动对内疚:学龄初期
勤奋对自卑:学龄期
自我同一对角色混乱:青春期(12~18岁)
亲密对孤独:成年初期
繁殖对停滞:成年中期
完善对绝望:老年期
观点
重视儿童人格的发展
婴幼儿阶段的生活经验对人格的影响
儿童的发展历程是生理欲望和社会期望相冲突构成的
蒙台梭利的学前教育理论
代表作:《蒙台梭利方法》《童年的秘密》
建立“儿童之家”
儿童观
儿童具有“吸收的心智”
儿童发展具有“敏感期”
儿童发展实在工作中实现的
重视教育环境,主张“有准备的环境”
注重感官训练
强调儿童的主体地位和自我教育
教师的角色是提供者、示范者、观察者、支持者
蒙台梭利教具(训练知觉)
行为主义学派的学前教育理论
代表者:华生、斯金纳
教育理念
环境的刺激与学习者的行为
环境与教育的作用
忽视儿童的主观能动性
认知发展学派的学前教育理论
代表者
皮亚杰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前运算阶段(2~7岁)
具体运算阶段(7~12岁)
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
维果茨基 最近发展区
儿童与经验、文化、环境的主动建构
国内学前教育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孕育期-15世纪以前
贾谊《新书》
颜之推《颜氏家训》
朱熹《童蒙须知》《小学》
萌芽期-15世纪至18世纪前期
代表者:王守仁、王廷相、吕得胜
初创期-18世纪后期至20世纪前半期
陈鹤琴
创办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学-南京鼓楼幼稚园
创办我国最早的幼稚教育研究刊物《幼稚教育》
创办我国第一所公办幼稚师范学校-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
提出“活教育”理论
呼吁建立儿童教育师资培训体系
陶行知
重视乡村教育
创办乡村师范学校-晓庄学校
创办我国第一个乡村幼稚园-南京燕子矶幼稚园
主要贡献及观点
开拓农村幼儿教育事业
重视幼儿教育
提出生活是教育的中心
提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方法
解放儿童,培养幼儿创造力
张雪门
主办香山慈幼院的幼稚师范学校和幼稚园
行为课程
生活就是教育
单元设计
课程编制
兼顾社会和个体的需求
根据儿童自己直接的经验
发展期-20世纪中期至今
精神分析理论
成熟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
认知发展理论
社会建构主义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