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瑜伽师地论-1
这是一篇关于瑜伽师地论-1的思维导图,包含有寻有伺地、无寻唯伺地、无寻无伺地、三摩咽多地等部分。
编辑于2022-03-18 18:53:03人
五识身相应地
眼识
自性-依眼了别色
彼所依
色
俱有依-谓眼。
谓四大种所造,眼识所依净色;无见有对。---无见,看不见。有对,有障碍
非色
等无间依-谓意。
种子依-谓阿赖耶识。
彼所缘
色-好显色、若恶显色、若俱异显色;似色显现,-有见有对--看得见可障碍
显色
谓青、黄、赤、白,光、影、明、闇,云、烟、尘、雾,及空一显色
谓若色显了,眼识所行
谓光明等差别
形色
谓长、短、方、圆,粗、细、正、不正、高、下色
谓若色积集,长短等分别相
谓长短等积集差别
表色
谓取舍屈伸,行住坐卧,如是等色
谓即此积集色,生灭相续,由变异因,于先生处不复重生,转于异处或无间、或有间、或近、或远差别生。或即于此处变异生,是名表色
谓业用为依转动差别
是眼所行、眼境界,眼识所行、眼识境界,眼识所缘;意识所行、意识境界、意识所缘;
彼助伴
谓彼俱有相应诸心所有法
作意
触
受
想
思
及余眼识俱有相应诸心所有法
又彼诸法,同一所缘、非一行相,俱有相应一一而转。又彼一切各各从自种子而生。
彼作业
初业-唯了别自境所缘
唯了别自相
唯了别现在
唯一刹那了别
随意识转、随善染转、随发业转
能取爱非爱果
虽眼不坏,色现在前,能生作意。若不正起,所生眼识,必不得生。要眼不坏,色现在前;能生作意,正复现起;所生眼识,方乃得生。由眼识生,三心可得。如其次第,谓率尔心、寻求心、决定心。初是眼识、二在意识。决定心后,方有染净。此后乃有等流眼识,善不善转。而彼不由自分别力,乃至此意不趣余境;经尔所时,眼、意二识,或善、或染,相续而转。如眼识生,乃至身识;应知亦尔。复次应观五识所依,如往余方者所乘。所缘,如所为事。助伴,如同侣。业,如自功能。复有差别,应观五识所依,如居家者家。所缘,如所受用。助伴,如仆使等。业,如作用。
耳识
鼻识
舌识
身识
意地
意自性
心:谓一切种子所随依止性,所随依附依止性;体能执受,异熟所摄,阿赖耶识。
意:谓恒行意、及六识身,无间灭意。
识:谓现前了别所缘境界。
意彼所依者
等无间依,谓意。
种子依,谓如前说一切种子阿赖耶识。
意彼所缘者
谓一切法,如其所应。
若不共者:所缘即受、想、行蕴,无为、无为、无见无对色,六内处,及一切种子。
彼助伴者
5遍行心所-作意、触、受、想、思
5别境心所-欲、胜解、念、定、慧
11善心所-信、惭愧、无贪、无瞋、无痴、精进、轻安、不放逸、舍、不害
成佛后21个心所
6根本烦恼-贪、恚、痴=无明、慢、见、疑
22染污心所-忿、恨、覆、恼、嫉、悭、诳、谄、憍、害、无惭、无愧、昏沈、掉举、不信、懈怠、放逸、邪欲、邪胜解、
4不定心所-恶作、睡眠、寻、伺,
去掉这些
同一所缘,不同一行相,一时俱有一一而转,各自种子所生。更互相应,有行相,有所缘,有所依。
彼作业者
普通作业,即通用作用
能了别自境所缘,是名初业
复能了别自相、共相。复能了别去来、今世。复剎那了别,或相续了别。
复为转、随转,发净、不净一切法业。
能发业
复能取爱、非爱果
能取果
复能引余识身。
又能为因,发起等流识身。
胜作业15
又诸意识望余识身有胜作业,谓分别所缘,审虑所缘,若醉、若狂、若梦、若觉、若闷、若醒,若能发起身业、语业,若能离欲、若离欲退、若断善根、若续善根、若死、若生等。
分别所缘
由七种分别。谓有相分别、无相分别、任运分别、寻求分别,伺察分别、染污分别、不染污分别。
有相分别者。谓于先所受义,诸根成熟善名言者,所起分别。
无相分别者:谓随先所引,及婴儿等,不善名言者,所起分别。
任运分别者:谓于现前境界,随境势力,任运而转,所有分别。
任运,不需要特别努力
寻求分别者:谓于诸法,观察寻求,所起分别。
伺察分别者:谓于已所寻求,已所观察,伺察安立,所起分别。
从世俗谛到第一义谛必须经过的过程
染污分别者:
谓于过去,顾恋俱行;于未来,希乐俱行;于现在,眈着俱行,所有分别。
贪烦恼
若欲分别、若恚分别、若害分别,或随与一烦恼、随烦恼相应,所起分别。
瞋--恚,~厌恶,别要人命。害是伤害
不染污分别者:若善、若无记。
善,就是后世,下一辈子或以后世有利益的事。
谓出离分别、无恚分别、无害分别,或随与一信等善法相应。
或威仪路、工巧处、及诸变化,所有分别。
变化指得禅定神通,神通需要离欲
审虑所缘
如理所引
不增益非真实有
如四颠到。谓于无常常倒、于苦乐倒、于不净净倒、于无我我倒。
心外一切都是增加的
不损减诸真实有
如诸见。谓无施与等,诸邪见行。
举例无施与,指得神通人看见那个人前世做布施了,结果这辈子还是穷人。就说无施与,实际上就是指看得不全面,就看见了几世的情况。最后得出结论就说没得因果,这显然就是错了。
唯有心,不能把这个说没有,否则就是断灭见
或法住智,如实了知诸所知事。
学习了佛法,而成就了一种智慧,如一切法的真实相而了知它,了知到所知道的事情。非圣人真实境界智慧,只是胜解行地人用语言文字通达的境界。或者说佛法通达的人境界,未真正证道。
所知事-五停心观:『多贪众生,不净观;多瞋众生,慈悲观;愚痴众生,因缘观;散乱众生,数息观;我慢众生,界分别观;多障众生,念佛观』。或者是蕴、界、处,五蕴、十八界、十二处、乃至苦、集、灭、道的四谛、十二因缘、十二缘起,37道品等等这一切的一切的事
或善清净出世间智,如实觉知所知诸法。
「如实了知」要依据名句文;「如实觉知」是得无分别智了,圣人的智慧境界
不如理所引
与此相违,当知不如理所引。
非如理非不如理所引
谓依无记慧,审察诸法。
主要指科学家,我们世间有智慧的人,写文章,搞发明,专业技能等等
云何醉?谓由依止性羸劣故、 或不习饮故、或极数饮故、或过量饮故、便致醉乱。
云何狂?谓由先业所引,或由诸界错乱,或由惊怖失志,或由打触末摩,或由鬼魅所着,而发癫狂。
云何梦?谓由依止性羸劣,或由疲倦过失,或由食所沈重,或由闇相作意思惟,或由休息一切事业,或由串习睡眠,或由他所引发,如由摇扇、或由明咒、或由于药、或由威神,而发昏梦。
依止,也是先业,就是说异熟,包括身体和意识
云何觉?谓睡增者,不胜疲极;有所作者,要期睡故;或他所引,从梦而觉。
云何闷?谓由风热乱故;或由捶打故;或由泻故,如过量转痢、及出血;或由极勤劳,而致闷绝。
云何醒?谓于闷已,而复出离。
云何发起身业、语业?谓由发身语业智前行故;次欲生故;次功用起故;次随顺功用为先,身、语业风转故,从此发起身业、语业。
云何离欲?谓随顺离欲根成熟故;从他获得随顺教诲故;远离彼障故;方便正修无倒思惟故,方能离欲。
云何离欲退?谓性软根故。新修善品者,数数思惟彼行状相故;受行顺退法故;烦恼所障故;恶友所摄故,从离欲退。
云何断善根?谓利根者:成就上品诸恶意乐,现行法故;得随顺彼恶友故;彼邪见缠,极重圆满到究竟故;彼于一切恶现行中,得无谓故;无哀愍故,能断善根。此中种子,亦名善根;无贪瞋等,亦名善根。但由安立现行善根相违相续,名断善根;非由永拔彼种子故。
由是觉得,给人说的佛法,如果能听得进去,也是增加点善根种子,增加助缘
云何续善根?谓由性利根故;见亲朋友修福业故;诣善丈夫闻正法故;因生犹豫,证决定故;还续善根。
云何死?谓由寿量极故,而便致死。或由善心、或不善心、或无记心。
致死因缘
寿尽故
云何寿尽故死?犹如有一随感寿量满尽故死,此名时死。
福尽故
云何福尽故死?犹如有一资具阙故死。
不避不平等故
云何不避不平等故死?如世尊说:九因九缘,未尽寿量而死。何等为九?谓食无度量、食所不宜、不消复食、生而不吐、熟而持之、不近医药、不知于己若损若抑益、非时、非量行非梵行。
食所不宜含段,触,思,识
当知亦是时、非时死。
善不善心死
将命终心
云何善心死?犹如有一将命终时,自忆先时所习善法,或复由他令彼忆念。由此因缘,尔时信等善法,现行于心,乃至麤想现行。
若细想行时,善心即舍,唯住无记心。所以者何?彼于尔时,于曾习善,亦不能忆,他亦不能令彼忆。
云何不善心死?犹如有一命将欲终,自忆先时串习恶法,或复由他令彼忆念。彼于尔时,贪瞋等俱诸不善法,现行于心。乃至麤细等想现行,如前善说。
苦乐受
又善心死时,安乐而死。将欲终时,无极苦受逼迫于身。
恶心死时,苦恼而死。将命终时,极重苦受逼迫于身。
受果前相
又善心死者,见不乱色相;
不善心死者,见乱色相。
云何无记心死?谓行善、不善者,或不行者,将命终时,自不能忆,无他令忆。尔时非善心非不善心死;既非安乐死,亦非苦恼死。
忆念差别
又行善不善补特伽罗,将命终时,或自然忆先所习善及与不善,或他令忆。彼于尔时,于多曾习力最彊者,其心偏记,余悉皆忘。若俱平等曾串习者,彼于尔时,随初自忆,或他令忆,唯此不舍,不起余心。
见相差别
彼于尔时,由二种因增上力故,而便命终。谓乐着戏论因增上力,及净不净业因增上力。受尽先业所引果已;若行不善业者,当于尔时,受先所作诸不善业,所得不爱果之前相;犹如梦中,见无量种变怪色相。依此相故,薄伽梵说:若有先作恶不善业及增长已;彼于尔时,如日后分、或山、山峰影等,悬覆、遍覆、极覆。当知如是补特伽罗,从明趣闇。若先受尽不善业果而修善者,与上相违。当知如是补特伽罗,从闇趣明。此中差别者,将命终时,犹如梦中,见无量种非变怪色可意相生。
若作上品不善业者,彼由见斯变怪相故,流汗毛竖,手足纷乱,遂失便秽,扪摸虚空,翻睛咀沫;彼于尔时,有如是等变怪相生。若造中品不善业者,彼于尔时变怪之相,或有、或无,设有不具。
我爱差别
又诸众生将命终时,乃至未到惛昧想位,长时所习我爱现行。由此力故,谓我当无,便爱自身;由此建立中有生报。
若预流果及一来果,尔时我爱亦复现行。然此预流及一来果,于此我爱,由智慧力数数推求,制而不着。犹壮丈夫与羸劣者共相角力,能制伏之。当知此中道理亦尔。若不还果,尔时我爱不复现行。
又解肢节,除天那落迦,所余生处一切皆有。此复二种:一重二轻。重谓作恶业者。轻谓作善业者。北拘卢洲一切皆轻。
又清净解脱死者,名调善死。不清净不解脱死者,名不调善死。又将终时,作恶业者,识于所依,从上分舍。即从上分冷触随起,如此渐舍,乃至心处。造善业者,识于所依,从下分舍。即从下分冷触随起,如此渐舍乃至心处。当知后识,唯心处舍,从此冷触遍满所依。
子主题
子主题
有寻有伺地
无寻唯伺地
无寻无伺地
三摩呬多地
非三摩呬多地
有心地
无心地
闻所成地
思所成地
修所成地
声闻地
独觉地
菩萨地
有余依地
无余依地
阿赖耶=心
作用
第六意识
显意识
第七末那识
潜意识,认为的“我”
眼识种子
耳识种子
鼻识种子
舌识种子
身识种子
仓库,只有种子。依止
无漏种子
声闻种姓种子
独觉种姓种子
菩萨种姓种子
依附
率尔心
眼识
寻求心
决定心
杂染心
等流心
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