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SI and SIE
SI and SIE:SI(SI基本含义、0~6岁SI)、SID(个体的感觉系统之间或与运动系统之间信息加工不协调,不能有效整合,导致内外刺激反应异常,出现行为不良的现象)、SIE等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SI and SIE
SI
SI基本含义
SI概念:
人脑通过感觉器官从周围输入的或个体自身内部的刺激进行处理,并将刺激整合形成知觉,以便大脑能过及时有效的对刺激进行适宜的反映的过程——感觉统合SI
SI本质:
人体对内外环境信息的加工整合过程。(内环境:自己感觉到 外环境:大家感觉到)
SI生理基础:
五感三觉
内部感觉
视觉;:光刺激——视网膜(视细胞)——枕叶视觉区
听觉:声音刺激——耳蜗(蜗管)——颞叶听觉区
嗅觉:液体(溶化物质)刺激——舌头(味蕾)——颞叶味觉区
味觉:气体刺激——鼻嗅黏膜(嗅细胞)——顶叶嗅觉区
触觉:物体质感刺激——皮肤黏膜(触觉小体、触盘、神经末梢)——顶叶体觉区
外部感觉
本体觉:适宜刺激——感受器官(感受器)——大脑运动区
前庭觉:重力平衡——前庭器官(半规管、椭圆囊、球囊)——大脑体觉区
内脏觉:内脏状态——脏器壁(内脏感受器)——脑干反射活动
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
躯体神经系统
自主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
脊髓
脑
前脑:
垂体腺
下丘脑
丘脑
边缘系统
大脑皮质
额叶:学习、记忆、思维的高级活动
颞叶:听觉、语言、情绪
顶叶:控制躯体感觉
枕叶:负责视觉反应
中脑:网状结构
后脑:小脑、脑丘、延脑
感觉统合机制:信息输入——信息加工与调整(感觉统合发生处)——信息输出与反馈
SI四级发展过程:
0~6岁SI
胎儿期~0:已具备感觉能力
0~3:初级感觉统合阶段
3·6:中级感觉统合,感觉统合发展的关键期
SIE
含义
提高学前儿童个体感觉统合能力,减少感统失调对个体生活、学习的不良影响而展开的有计划的游戏化训练。
意义
提高前庭觉功能、本体觉功能、触觉功能、视觉听觉功能,达到“感觉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运动系统”的有效合作
基本设施
A字架、竖抱筒、横抱筒、吊缆、插棍、吊台、平衡圆、平衡触觉板、平衡步道、晃动平衡木、平衡台、前后平衡台、左右平衡台、S形平衡木、平衡跷跷板(直板)、平衡跷跷版(曲板)、太极平衡板、平衡踩踏石、过河石、上下转盘、手摇旋转盘、蹦蹦床、大陀螺、独脚凳、袋鼠跳袋、脚步器、平衡踩踏车、双人协力踩踏车、大滑梯、小滑板、阳光隧道、滚筒、彩虹伞、协力板、钻圈、海洋球池及海洋球、按摩球、羊角球、大龙球。
基本目标
基本原则
儿童为本的原则
兴趣原则
1、开始部分用有趣的方式导入,换气学前儿童的学习动机。 2、训练过程注重儿童的快乐体验,维持儿童学习的积极性。 3、结束环节注重儿童的整体发展,不以技能目标为唯一追求。
成功原则
1、成功诗训练的动力源泉 2、成功是训练推进的指标
自信原则
1、热情的接纳 2、正面的反馈 3、积极地鼓励 4、逐步的引导
支持原则
1、言语指导(吐字清晰,速度适当,字正腔圆、浅显易懂) 2、动作指导(分解示范、介入支持、纠错支持)
科学训练的原则
主动原则
1训练设计要考虑到主动满足幼儿的不同的发展需求。 2、训练中尊重儿童的主体性。 3、尊重和鼓励训练中儿童创造性游戏。
渐进原则
1、难度渐进 6、速度渐进 2、内容渐进 7、节奏难度渐进 3、方向渐进 8、目标渐进 4、协作渐进 9、器械渐进 5、独立性渐进 10、创意渐进
融合原则
1、活动内容的融合 4、教育对象的融合 2、活动目标的融合 5、教育者的融合 3、组织形式的的融合
发展原则
1、基于发展水平(现实性原则) 2、遵循发展顺序(循序性原则) 3、旨在促进发展(目标性原则)
针对原则
1、训练方案考虑“最近发展区” 2、评价要具体、有针对性。
顺应原则
注意:儿童在训练中是否发展,是否要新增其他变式训练,最关键的是看儿童对某一刺激,是否产生了“顺应反应”——“顺应即发展”
SID
个体的感觉系统之间或与运动系统之间信息加工不协调,不能有效整合,导致内外刺激反应异常,出现行为不良的现象
表现及影响
前庭功能失调
失调儿童脑干网状结构组织功能弱、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散注意力、自控性差 结构:复杂、精细、敏感、发育早、成熟迟、是人体最早的基础功能。 负责:身体平衡感、重力感。
触觉系统失调
失调儿童会影响生长发育、认知协调、情绪社会性的发展 负责:接受皮肤刺激 特点:最早发育、最广泛、最频繁。
本体觉失调
失调儿童自我形象感差、动觉差、空间方位感差 负责:空间位置感受、维持及肢体运动变化的精细调节。
视觉系统失调
失调儿童视觉偏好、手眼不协调、影响阅读等学习能力 负责:接受光刺激 特点:最重要的外部感觉、获得信息的最主要的外部途径
听觉系统失调
失调儿童会出现“听而不闻”的现象,导致记忆差,影响学习及生活 负责:接受光刺激
个体及社会性问题
失调儿童会出现低自尊、低自信的性格特征
原因
胎儿不良妊娠因素
1遗传因素2、高龄妊娠3、妊娠综合征4、先兆流产早产5、环境污染与食品安全 6、不良的生活习惯7、严重妊娠反应8、产程不良
学前期不良因素
1、早期疾病2、运动性脑损伤3、营养失衡4、生活环境局限5、人际互动不良6、早期爬行不足7、教育活动偏差8、现代生活不利影响
预防
1、优生优育2、感官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