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普通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思维导图,涵盖一至八章以及第十三章内容,有感觉、知觉、心理学概述、意识和注意、学习和记忆、思维等。
编辑于2022-03-23 15:48:19普通心理学
感觉
感觉的含义
感觉的作用:3点
感觉测量
感受性:能力
绝对感觉阈限
差别感觉阈限
反比
三大定律
韦伯定律:中等程度的刺激
费希纳定律:K=KlgI 中等程度的刺激
斯蒂文斯定律:数量估计法
感觉现象
感觉对比
同时对比
继时对比
感觉适应
感觉的相互作用:联觉
感觉补偿
听觉
听觉的含义
声音的三中特性
音调:取决于声波的频率
响度:取决于声波的振幅
音色:取决于声波的波形
听觉理论
频率理论
拉瑟福德
共鸣理论
赫尔姆霍茨:上长下短,高低相反
行波理论
冯•贝克西
神经齐射理论
韦弗尔
视觉
颜色的含义
颜色的三个特性
色调:取决于波长
明度:普肯耶现象
光的强度
物体表面的反射系数
饱和度:取决于彩色里掺杂灰的多少
视觉中的空间对比
视觉对比
马赫带
视敏度:医学上称为视力
视觉中的时间因素
视觉适应
后象
闪光融合:CFF
视觉掩蔽
视觉理论
三色说
托马斯•杨
赫尔姆霍茨
四色说
黑林:对立过程理论
知觉
知觉的特性
知觉的选择性
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的理解性
知觉的恒常性
知觉组织
知觉组织原则:格式塔学派
8条
形状知觉
形状特征分析
轮廓与图形
形状识别
注意在形状知觉中的作用
眼动与形状知觉
深度知觉
肌肉线索
单眼线索
双眼视差
运动知觉
真动知觉
似动速度
错觉
眼动说
移情说
完形倾向说
透视说
常性误用说:知觉恒长性的颠倒
神经抑制作用说
心理学概述
心理学的主要流派
构造主义心理学
德国:冯特,铁钦纳
研究对象:直接经验(意识)
主要观点:构成人的心理世界的基本成分
实验内省法
机能主义心理学
美国:詹姆斯,杜威,安吉尔
意识的作用和功能(具有适应性的心理活动)
四反对,四主张
客观观察法,实验内省法
行为主义心理学
华生,斯金纳,班杜拉
行为
三反对,三主张
实验法
格式塔心理学
韦特海默,柯勒,考夫卡
意识,认知情况(知觉,学习,思维等)
反对意识分成元素;完形,顿悟
实验法
精神分析
弗洛伊德,荣格,阿德勒
无意识,潜意识
心灵深处欲望,性冲动
催眠疗法,梦的解释,自由联想,生活史法
人本主义心理学
马斯洛,罗杰斯
人格
人性观;强调“以人为本”;需要理论
整体分析,个案研究,现象学
认知心理学(现代主要研究)
皮亚杰;奈瑟尔,纽维尔,西蒙
信息加工过程
主要观点:四点
反应时法,口语报告法,计算机模拟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个体心理
传统心理学观点:3点
认知心理学观点:3点
个体行为
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
个体意识
意识由人的认知,情感,欲望等构成
社会心理
在社会的共同生活条件和环境中产生的
意识和注意
意识与无意识
意识的含义
意识的功能
3点
睡眠和梦
睡眠的阶段:5个阶段
睡眠阶段的规律
一夜:前四阶段90分钟,此后进入快速眼动睡眠阶段, REM第一次仅5—10分钟,此后越来越长,最后一次可达一小时, 三四阶段睡眠在黎明时会消失。
一生:婴儿的REM时间非常长,随着年龄增长,逐渐缩短
睡眠的功能
功能恢复理论
生态学理论
梦
精神分析学派
潜意识的显现,是通向潜意识的最可靠的途径
生理学
是个体对脑的随机神经活动的主观体验
认知心理学
梦担负着一定的认知功能
梦的特点(霍布森)
认知的不确定性
梦境的不协调
梦境的不连续(主要特点)
注意的认知理论
注意选择的认知理论
过滤器理论
布罗德本特
观点:过滤器的工作方式是全或无,该理论又称瓶颈理论或单通道理论
实验来源:双耳分听
解释现象:视而不见,充耳不闻
衰减理论
特瑞斯曼
信息只是在强度上减弱而不是完全消失了;激活阈限
双耳分听实验中发现,来自非追随耳的信息也受到了加工
鸡尾酒会效应
后期选择理论
多伊奇和诺尔曼
过滤之前信息都已受到充分分析,对信息的选择发生在加工后期的反应阶段
解释现象:“stroop”效应
多阶段选择理论
约翰斯顿
注意的选择过程在不同的加工阶段都有可能发生,选择发生的阶段依赖于当前的任务要求
注意分配的认知理论
认知资源理论
卡尼曼
理论观点:3点
双加工理论:自动化加工和意识控制加工
谢夫林
理论观点:2点
注意概述
注意的特征
指向性
集中性
注意的种类
选择性注意
持续性注意
分配性注意
学习和记忆
学习的含义
学习指由于经验而导致行为或思维的比较持久变化的过程
需要注意5点
学习理论
经典条件作用说
巴甫洛夫的经典实验(S-R)
消退现象
自然恢复
泛化
分化
二级条件作用
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
华生的行为主义
操作性条件作用说(斯金纳)
两种行为
应答性行为(不随意,又称引发反应)
操作性行为(随意反应)
两种强化
正强化
负强化
两种强化物
一级强化物:基本生理需要
二级强化物:如金钱,分数
两种惩罚
正惩罚(I型)
负惩罚(II型)
两种条件作用
逃避条件作用
回避条件作用
强化程式
连续强化程式
间隔强化程式(4种)
观察学习理论(班杜拉)
注意过程:榜样情景
保持过程
动作再现过程
动机过程:3种来源
记忆
传统心理学观点:识记,保持和回忆
认知心理学:编码,储存和提取
记忆的种类
感觉记忆
图像记忆(斯伯林)9
声像记忆(莫瑞)5
短时记忆
听觉编码(康拉德)
视觉编码(波斯纳)
长时记忆(影响因素:意识状态和加工深度)
语义类别编码
以语言的特点为中介进行编码
主观组织
遗忘
遗忘曲线:艾宾浩斯
无意义音节材料
节省法
影响遗忘的因素
时间因素
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
学习的程度
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
识记者的态度
思维
思维概述
思维的种类(思维任务的性质,内容和解决问题的)
直观动作思维,3岁之前
形象思维,3—6岁
逻辑思维
思维的种类(知识的性质)
经验思维
理论思维
思维的种类(表现方式)
直觉思维
分析思维
根据思维的方向
辐合思维
发散思维
根据是否有创造性
常规思维
创造性思维
概念
根据概念所包含的属性的抽象和概括程度
具体概念
抽象概念
根据概念反应事物属性的数量及其相互关系
合取概念
析取概念
关系概念
根据概念形成的自然性
自然概念
人工概念
概念的结构
概念结构的理论
层次网络模型,柯林斯
扩散激活模型,柯林斯
特征表理论,波纳
原型模型理论,茹什
概念的形成
阶段
抽象化
类化
辨别
概念形成的理论
共同要素说,赫尔
假设检验说,布鲁纳
样例学习说,茹什
内隐学习说,里伯
概念形成的策略
布鲁纳
保守性聚焦
冒险性聚焦
同时性扫描
继时性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