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模电第三章二极管及基本电路
电子技术基础:在一块本征半导体在两侧通过掺杂不同的杂质分别形成N型半导体和P型半导体。此时将在N型半导体和P型半导体的结合面上形成如下物理过程。
运算放大器的思维导图,内容有集成电路运算放大器、理想运算放大器、基本线性运放电路,大家可以学起来哦。
第一章数制和码制的思维导图,内容有数字和模拟、数制和码制、进制转换、二进制运算、几种常用的编码,有兴趣的可以看看哟。
微机原理前三章的思维导图,汇总了微型计算机系统基础知识、80x86微处理器结构、Pentium系统原理,一起来看。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第三章二极管及基本电路
半导体的基本知识
根据物体导电能力(电阻率)的不同,来划分导体、 绝缘体和半导体。
导体
外层电子数:少于4个(易激发成为自由电子)---很容易导电的物质称为导体,金属 (电阻率<10 -3 Ω·cm)
绝缘体
外层电子数:8个,处于稳定状态 ---几乎不导电的物质称为绝缘体,如橡皮、陶瓷、塑料和 石英。(电阻率> 10 8 Ω·cm)。
半导体
外层电子数:4个 ---导电特性处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物质,称为半导体, 锗、硅、砷化镓和一些硫化物、氧化物等。
空穴的出现 是半导体区别于导体的一个重要特点。
半导体的导电特性在外界某种因素作用下会发生显著变 化。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光敏性:受光照后,其导电能力增强;
热敏性:当环境温度升高时,导电能力显著增强;
掺杂性:在半导体中掺入少量特殊杂质,其导电 能力极大地增强
半导体类型
本征半导体——九个9
束缚电子在无外界激发或热 力学温度为0K时,束缚电子 很难脱离共价键,因此本征 半导体中的自由电子很少, 所以本征半导体的导电能力 很弱。
导电机理 在常温下,由于热激发(温度升高或受光照) ——本征激发
当半导体两端加上外电压时,在半导体中将出现两部 分电流 (1) 自由电子作定向运动 电子电流 (2) 价电子递补空穴 空穴电流
杂质半导体
N 型半导体
——掺入五价元素,如磷元素 (又称电子半导体) 磷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变为不能移动的正离子,称为施主杂质或N型杂质。 p多余的电子 在常温下即可变为自由电子
自由电子的浓度n=施主杂质的浓度N D +空穴的浓度p
掺杂浓度远大于本征半导体中载流子浓度,所以,自由电子浓度远大于空穴浓度。自由电子在N型半导体中称为多数载流子(多子),空穴称为少数载流子(少子)。
P型半导体 (又称空穴半导体)
——掺入五价元素,如磷元素 (又称电子半导体) 硼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变为不能移动的负离子(受主杂质或P型杂质) 在P 型半导体中:空穴是多数载流子,自由电子是少数载流子。
空穴的浓度p =受主杂质的浓度N A +自由电子浓度n 。
TIPS: 不论N型、P型半导体本身不带电(电子和原子核之间始终是 平衡的); 单独的P或N在器件中无作用; 掺入微量杂质是提高半导体导电能力的最有效方法,一百万 分之一的杂质使载流子浓度增加一百万倍。
载流子的动态平衡——在一定温度下,单位时间内本征激发所 产生的自由电子-空穴对的数目与复合而消失的自由电子-空穴对 的数目相等,就达到了载流子的动态平衡状态,使本征半导体中 载流子的浓度一定 。
概念
空穴——共价键中的空位
电子空穴对——由热激发而产生的自由电子和空穴对。
空穴的移动——空穴的运动是靠相邻共价键中的价电子依次 充填空穴来实现的。
载流子复合——自由电子与空穴在热运动中相遇,使两者同 时消失的现象。
PN结的形成及特性
两个相关概念
扩散运动:载流子由浓度高到浓度低的区域 扩散 (多子的运动)
漂移运动:载流子在电场作用下的定向运动, 空穴的漂移方向与电场相同,电子 相反(少子的运动)
二者复合成为动态平衡
PN结的形成
在一块本征半导体在两侧通过掺杂不同的杂质 分别形成N型半导体和P型半导体。此时将在N型半 导体和P型半导体的结合面上形成如下物理过程:
PN结的单向导电性(需外加电压)
PN结的电流方程 ——与后文二极管的电路方程一样
PN结的反向击穿
齐纳击穿
雪崩击穿
热击穿
PN结的电容效应
扩散电容C d
势垒电容C b
结电容C j
二极管
半导体二极管的结构
把PN结用管壳封装,然后在P区和N区分别向外引出一个电极,即可构成一个二极管。 二极管是电子技术中最基本的半导体器件之一。 根据其用途分有检波管、开关管、稳压管、整流管和发光二极管等。
二极管的伏安特性
开启电压
硅管:0.5V锗管:0.1V
导通电压/坎电压U on
硅管:0.6~0.8V(0.7V)锗管:0.1~0.3V(0.2V)
反向击穿 电压U (BR)
二极管的伏安特性与温度的关系
当温度升高时,正向特性左移,反向特性下移 在室温附近,温度每升高1 ℃,正向压降减小2~2.5mV;温度每升高10 ℃,反向电流约增大一倍。
二极管的主要参数
最大整流电流 IF
指二极管长期使用时,允许流过二极管的最大正向平均电流。
反向击穿电压UBR
是二极管工作时允许加的最大反向电压。
极间电容Cd
反向恢复时间TRR
反向电流 IR
指二极管未击穿时的反向电流值。反向电流愈小,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愈好。I R 受温度的影响大。硅管的反向电流较小,锗管的反向电流较大。
最高工作频率 f M
指二极管工作的上限频率。
二极管的基本电路及其分析方法
简单二极管的图解分析法
前提:已知二极管的V-I特性曲线
步骤: 1.得到电路的KVL方程——负载线 2.与已知的二极管V-I特性曲线放入同一坐标系 3.交点称为——电路的工作点
也存在迭代法,但过于繁琐,不予讨论,多用于计算机计算
二极管电路的简化模型分析方法
理想模型(理想开关)
1.适用于当电源电压远大于二极管的管压降时 2. 导通时压降为零,截止时电流为零, 相当于开关
恒压降模型(理想开关+恒压源)
1.认为二极管导通后,管压降恒定。相当于开关串联电 压源 2.VD 典型值硅管为0.7V,锗管为0.2V(导通压降) 3.适用于流经二极管的电流i d 近似等于或大于1mA时
折线模型(理想开关+恒压源+电阻)
1.导通时压降与电流成正比关系 ,截止时电流为零 2.Von 典型值硅管为0.5V,锗管为0.1V(开启电压) 3.rD :交流电阻,当iD =1 mA时,(导通压降)管压降为0.7 V,且开启电压为0.5V所以rD =(0.7-0.5)/1mA=200Ω
小信号模型(前三种串联一个交流信号源的电路模型)
叠加方法计算,直流正常建模,交流将二极管变成,rd=VT/ID 即26mA/流经二极管直流电流值
利用小信号模型分析电路的一般步骤: 1 、分析电路的静态工作情况,求得静态工作点Q(V D ,I D )的值; 2 、根据静态工作点Q点算出微变电阻r d ; 3 、根据小信号模型,求出小信号作用下的交流电压、电流 4 、利用叠加原理同静态值叠加,得到完整结果。
电源电压远大于二极管管压降的时候恒压降模型比 较准确且简单。 电源电压较低的时候适用折线模型 电源电压上叠加微小交流信号时候适用小信号模型
二极管的应用举例
整流电路
单相半波整流电路
桥式整流电路
稳压电路
直流稳压电路
开关电路
分析方法:将二极管从电路中断开,分析二极管两 端电位的高低或所加电压V D 的正负。
注意:若电路中出现两个以上二极管,则承受正向电压较大者优先导通, 然后根据电路情况,分析其它二极管工作状态(大部分视为截止)。
限幅电路
基于二极管模型分析法
特殊二极管
稳压(齐纳)二极管
稳压管正常工作时加反向电压 稳压管工作在反向击穿区 使用时要加限流电阻。
稳压管与限流电阻串联。 限流电阻取值应使: I Zmin <I Z < I Zmax 稳压管必须与负载并联。 V o =V Z
发光二极管
外形:当在发光二极管上加上正向电压 并有足够大的正向电流流过时, 就能发出清晰的光。
一般用作显示器件,有红、黄、绿、橙色; 工作电压为1.5 ~ 3V; 工作电流为几毫安~十几毫安。
光电二极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