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刚地弓形虫
刚地弓形虫框架大纲:形态(呈圆形或椭圆形,有一层坚韧囊壁、囊内虫体又称缓殖子,形态和速殖子相似,仅虫体较小)、生活史、致病机制和临床表现等等
本文主要从蚊子的形态,生活史,生理与形态,重要传病种类及与疾病关系来介绍蚊子,最后介绍了蚊子的防治方法。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刚地弓形虫
形态
速殖子(滋养体)
在中间宿主或终末宿主的有核细胞内,行内二芽殖、二分裂及裂殖体生殖
后期形成假包囊
呈新月形或香蕉形,长4~7微米,最宽处2~4微米
见于疾病急性期
包囊
呈圆形或椭圆形,有一层坚韧囊壁
囊内虫体又称缓殖子,形态和速殖子相似,仅虫体较小
多见于脑、肌肉、心肌以及慢性疾病
裂殖体
仅见于包囊感染的猫肠组织,内含4-40个裂殖子,呈新月状
无性生殖
配子体
雌配子:核深红色,较大,常位于虫体一侧,胞质内有随虫体成熟而消失的粗大蓝色颗粒
雄配子:核质表现为树杈状或碎块状
卵囊
刚从猫粪中排出的是为孢子化的卵囊,呈圆形或椭圆形
在适宜条件下,卵囊迅速发育,可见卵囊里有2个孢子囊,每个孢子囊里面有4个子孢子
有性生殖
生活史
在终宿主体内发育
裂殖体时期
猫科动物吞食含有卵囊、囊包、假囊包的其他动物肌组织
子孢子、缓殖子或速殖子逸出,植入小肠上皮细胞发育形成裂殖体
裂殖体成熟破裂释放裂殖子
有性生殖时期
部分裂殖子侵入肠上皮细胞内发育为雌雄配子体
雌雄配子结合形成合子,合子发育为卵囊
卵囊随终宿主粪便排出以后仍继续发育
在中宿主体内发育
当卵囊、囊包、假囊包被哺乳动物,鸟类等动物吞食后,子孢子、缓殖子或速殖子侵入肠壁,经过淋巴循环和血液循环到肠外各组织器官
机体免疫正常:形成包囊缓慢增殖,存在数月甚至数年
机体抵抗力较差、免疫较低、虫株毒力强:假包囊形成,快速增殖
致病机制和临床表现
致病机制
弓形虫侵袭力
虫株毒力
I型株和RH株毒力强
II和III型为包囊株
危害宿主的因素
弓形虫毒素
弓形虫素
弓形虫因子
影响
速殖子期是弓形虫治病的主要阶段:导致组织急性炎症和坏死
包囊是慢性感染主要方式,压迫寄生器官
临床表现
先天性弓形虫病:母亲在孕期感染,虫体经胎盘感染胎儿引起的疾病
孕期前感染一般不会传染
头三个月感染可能导致胎儿畸形,流产,早产或死产
中三个月感染胎儿表现为隐形感染
妊娠后感染影响不大
获得性弓形虫病:出生后外界获得
大多为隐形感染
常累及重要脏器:眼、脑,常引起脑炎,脑膜炎,视网膜脉络膜炎(最为多见)
淋巴结肿大是最常见临床表现之一
患者伴有长期低热、乏力、不适、肝脾肿大或全身中毒症状。可能引起脑膜炎、肝炎、肺炎、广范性肌炎、心包炎、肾炎、关节炎和腹膜炎
实验诊断
病原学检查
涂片染色法
取患者胸水、腹水、羊水、血液或脑脊液离心沉淀涂片
动物接种分离法或细胞培养法
免疫学检查:血清学检查
分子生物学检查:PCR及DNA探针
优点:灵敏,特异
缺点:操作不当易产生假阳性
流行病学
流行概况
欧洲:20-80%
我国:0.33-11.76%
流行环节
传染源:猫和猫科动物,其他哺乳类动物和禽类
传播途径:母婴,器官移植,输血,食源性
易感人群:普遍易感
终宿主:猫科动物
中间宿主:广泛
感染阶段:速殖子,缓殖子,卵囊
寄生部位:有核细胞
防治
加强肉类检疫,饮食卫生和养猫管理
用药
普通人:磺胺嘧啶加乙胺嘧啶
孕妇:首选螺旋霉素
胎儿感染:上述二者交替使用
仅限于猫肠上皮细胞
只要有核细胞就可以,宿主选择不严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