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思想道德与法治
思想道德与法治知识框架:新时代呼唤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人生价值的评价与实现、成就出彩人生、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等等
编辑于2022-03-26 17:48:01思想道德与法治
新时代呼唤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立大志
明大德
成大才
担大任
人生价值的评价与实现
正确评价人生价值
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实践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促进了历史的进步
既要尊重物质贡献,也要尊重精神贡献
既要看贡献大小,也要看尽力程度
既要注重社会贡献,也要注重自身完善
人生价值的实现条件
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
珍惜时代机遇,正确把握当今中国社会发展实际
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
客观认识自己,准确把握影响人生价值实现的自身条件
不断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能力和本领
成就出彩人生
与历史同向
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 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
与祖国同行
正确认识国家和民族赋予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自觉与国家和民族共奋进、同发展
与人民同在
走与人民群众想结合的道路,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中汲取营养,做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维护者
实践
让所学服务与正确的人生价值目标,并踏踏实实去劳动创造
奋斗
今天仍然是奋斗者的时代,书写新的辉煌业绩离不开新时代的奋斗者
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
什么是理想信念
理想的内涵与特征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目标 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超越性
理想不仅源于现实,而且超越现实
实践性
理想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而且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以实现
时代性
不仅体现在受时代条件的制约,而且体现在它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信念的内涵与特征
信念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定不疑并身体力行的精神状态
执着性
一旦形成就不会轻易改变
支撑性
信念是一个人经受实践考验而始终坚守理想的精神力量
多样性
构成信念体系
理想是信念所指的对象,信念则是理想实现的保障
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
理想信念昭示奋斗目标
理想信念催生前进动力
理想信念提供精神支柱
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
崇尚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对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相互关系的独到理解
对理想的不懈追求
对品格养成的重视
中国精神的丰富内涵
伟大创造精神
伟大奋斗精神
伟大团结精神
伟大梦想精神
构筑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坚持真理、坚守梦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
做新时代的忠诚爱国者
坚持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
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
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统一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
维护和推进祖国统一
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推进两岸交流合作
促进两岸同胞团结奋斗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体中国人共同的梦想
促进民族团结
处理好民族问题、促进民族团结
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文化
历史文化是民族生生不息的丰厚滋养
以史为鉴,、更好前进
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树立大历史观和正确党史观
坚持立足中国又面向世界
维护国家发展主体性
自觉维护国家安全
确立总体国家安全观
增强国防意识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
法治思维及其内涵
法治思维是指以法治价值和法治精神为导向,运用法律原则、法律规则、法律方法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模式
是一种正当性思维、规范性思维、逻辑思维、科学思维
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
主要表现为价值取向和规则意识两个方面
法律至上
权力制约
公平正义
权利保障
程序正当
维护宪法权威
我国宪法的形成和发展
我国宪法的形成
1949年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我国现行宪法的修改
1988、1993、1999、2004、2018全国人大作了五次重要修正
现在使用的是1982年颁布的宪法
我国宪法的地位和基本原则
我国宪法的地位
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
是国家各项制度和法律法规的总依据
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
是实现国家认同、凝聚社会共识、促进个人发展的基本准则,是维系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凝聚力的根本纽带
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党的领导原则
人民当家作主原则
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
社会主义法治原则
民主集中制原则
加强宪法实施与监督
加强宪法实施
坚持依宪执政
坚持依法立法
坚持严格执法
完善宪法监督
健全人大工作机制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履行宪法赋予的宪法监督职责
健全宪法解释机制
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宪法规定行使宪法解释权
健全备案审查机制
健全合宪性审查机制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为什么
历史的必然结论
由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所决定
立足我国基本国情的必然选择
必须遵循的原则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
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和根本遵循是习近平法治思想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形成和意义
经过长期发展而形成的内涵丰富、论述深刻、逻辑严密、系统完备的法治理论体系,为建设法治 中国指明了前进方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程中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主要内容
十一个坚持
遵守社会公德
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公共生活有活动范围广泛性,活动内容的开放性,交往对象的复杂性,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遵守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正确使用网络工具
加强网络文明自律
进行健康网络交往
自觉避免沉迷网络
加强网络道德自律
营造良好网络道德环境
坚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是集体主义
调节社会利益关系的基本原则
集体主义强调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
集体主义强调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集体主义的层次性
无私奉献、一心为公
最高层次
先公后私、先人后己
一具有较高社会主义道德觉悟的人能够达到的标准
顾全大局、遵纪守法
对公民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彰显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
尊重人民群众历史主体地位
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深厚的基础和最大的底气
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 心和使命,也是我们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回答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的问题
揭示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目标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回答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社会的问题
揭示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回答我们要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问题
是每个公民都应当遵守的道德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