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马克思的一生简述
马克思的一生简述框架:1818年出生于特里尔城、1830-1835年就读于特里尔中学,《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思考》、1835-1837年考上波恩大学创办诗歌俱乐部等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马克思的一生
1818年
出生于特里尔城
1830-1835年
就读于特里尔中学,《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思考》
1835-1837年
考上波恩大学 创办诗歌俱乐部
1837年
前往柏林大学 创作诗歌、剧本、小说。研究法律、哲学
《克莱安泰斯,或哲学的起点和必然的发展》
参加青年黑格尔派
1841年
以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之区别》取得耶拿大学博士学位
1842年
移居科隆 开始为莱茵报撰稿
被任命为莱茵报主编
《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谴责立法机关偏袒林木所有者的利益,剥夺贫民捡拾枯枝等习惯权利,系统提出自己的森林立法观
1843年
莱茵报被普鲁士政府查封,马克思辞职
与燕妮结婚,开始为德法年鉴撰稿,前往巴黎
《论犹太人问题》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探讨人类解放具体途径问题
1844年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进行政治经济学和哲学研究的最初成果
第一次与恩格斯会面
1845年
《神圣家族》批判青年黑格尔派主观唯心主义和论述历史唯物主义
《前进报》被封,前往里格赫和布鲁塞尔
脱离普鲁士国籍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德意志意识形态》对唯心史观的思想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批判,并阐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标志着唯物史观的创立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成熟
《政治经济学批判》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内容作了精辟的概括,阐明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从而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基本的规律
前往英国考察
1846年
建立布鲁塞尔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
1847年
成立共产主义者同盟布鲁塞尔支部
《工人联合会》《罢工和工人同盟》
参加正义者同盟第二次大会,并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
1848年
《共产党宣言》
宣言第一次全面系统阐述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将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
成立德国工人俱乐部
前往美因兹和科隆
创办新莱茵报
当选科伦民主协会委员
《资产阶级和反革命》对资产阶级“法制基础”论的批判
1849年
新莱茵报停办
前往法兰克福,重返巴黎,前往伦敦,从此久居英国
民主协会选举德国流亡者救济委员会
《什么是资产阶级所有制》
创办《新莱茵报:政治经济评论》后其中文章被恩格斯总结为《法西阶级斗争》
对法国二月革命的分析
1851年
《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
1852年
揭露科伦共产党人案件》
共产主义者同盟解散
生活窘迫,女儿夭折
为《纽约每日论坛报》撰稿
1853年
《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分析了中国社会的特点,揭露了资本主义强国对华战争的侵略本质和血腥暴行,预言了欧洲不远将来的工业危机以及政治动荡
1857年
为《美国新百科全书》撰稿
《经济学手稿》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原生地和系统阐述研究方法的重要场所
1859年
《政治经济学批判》
马克思彻底完成政治经济学领域中的革命变革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也从根本上抨击了当时在罗曼语国家流行的蒲鲁东主义
1860年
《福格特先生》
1861年
前往柏林拜访拉萨尔
1863年
《剩余价值理论》系统地分析了17世纪中叶以来经济学家关于剩余价值的理论
1864年
参加第一国际成立大会,起草成立宣言和临时章程,宣言既是第一国际的政治纲领,也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阶级解放和社会解放的战斗旗帜
1865年
《工资、价格和利润》
1867年
《资本论》第一卷
研究资本的生产过程,分析剩余价值的生产问题
1871年
《告巴黎人民书》《法兰西内战》
分析了巴黎公社的发展过程和历史意义,概括了公社的历史经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
1876年
国际工人协会解体
1881年
燕妮去世
1883年
马克思去世,葬于伦敦
1885年
《资本论》第二卷
在资本生产过程的基础上研究了资本的流通过程,分析了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
1894年
《资本论》第三卷
讲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研究了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