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健康干预行为
健康干预行为思维导图:健康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常用健康行为改变理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健康咨询的基本模式与原则等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健康干预行为
健康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行为健康行为
行为
外显行为
内显行为
健康行为
广义:健康行为不仅包括个体或群体可观察到的、外显的行动,也包括人的思想活动和情感状态。(与促进、维护或恢复相关的个体心理、情感状态和外显的行为模式)
健康行为是个体为了预防疾病或早期发现疾病而采取的行为。
预防行为
疾病行为
患者行为
影响健康行为的因素
倾向因素(predisposing factors)
是为行为改变提供理由或动机的先行因素。通常先于行为,是产生某种行为的动机或愿望,或是诱发产生某行为的因素。
个体心理方面的因素,知识、信念、态度、价值观、动机、行为意向、自我效能
促成因素(enabling factors)
是指允许行为动机或愿望得以实现的先行因素,即实现或达到某行为所必需的技术和资源或其他社会因素。
健康食品的供应情况、保健设施、医务人员、诊所等资源;诊疗费用、诊所的距离、交通工具、个人保健技术;政府的重视与支持法律政策等等
强化因素(reinforcing factors)
指对象实施某行为后所得到的加强或减弱该行为的因素,这类因素来自行为者周围的人。
配偶、亲属、医生、教师、同伴、长辈等;也包括行为者自己对行为 后果的感受,如社会效益(如得到尊重)、生理效益 (如通过体育锻炼后 得到舒展有力,最近经治疗后疼痛缓解)、经济效益(如得到经济奖励或节省开支)、 心理收益(如感到充实愉快)等
健康行为生态学模型
个体生物与心理因素
家庭、朋友、小组
组织系统、群组、文化
社区、政策
常用健康行为改变理论
应用于个体水平的理论
健康信念模式(health belief model)
是人们接受劝导、改变不良行为、采纳健康行为的关键。该模式认为要使患者接受医生的建议而采取某种有益健康的行为或放弃某种危害健康的行为。
基本内容
感知到威胁
知觉到某种疾病或危险因素的威胁,并进一步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对疾病严重性对认识
对疾病严重性的看法,包括对疾病引起的临床后果的判断和社会后果的判断
死亡 伤残 疼痛
工作烦恼 失业 家庭矛盾 社会关系受影响
对疾病易感性的认识
对患某疾病或陷入某种疾病状态的可能性的认识
医生判断的接受程度和自己对疾病发生、复发可能性的判断
行为评价
对行为有效性的认识
人们对于实施或放弃某种行为后,能否有效降低患病的危险性或减轻疾病后果的判断
对实施或放弃行为的障碍的认识
对采取该行为的困难的认识
自我效能
人们对自己实施或放弃某一行为的能力的自信程度
行为线索
诱发健康行为发生的因素,是最后动力
核心:个人对疾病易感性和严重性的认识,对预防性行为的相对益处和障碍的认识
行为改变的阶段变化理论
无打算阶段
未考虑在接下来的6个月内改变自己的行为,或者是有意坚持不改变。
特点: 不喜欢考虑或谈论有关这些高危行为的话题,甚至还有另外一套理论来抵制,他们也不打算参加健康促进项目。
打算阶段
考虑在接下来的6个月内,对某些特定行为作出改变
特点
知道行为的不良后果,不知如何开始行动
行为的代价>预期的好处
自信心不高
准备阶段
在未来1个月内改变行为
知道如何开始,却不知道如何维持行为的改变;需要一个改变计划
预计的益处=所需花费的代价
自信心一般
有外在动机
适当的准备是一个人能否进行自我改变的关键
行动阶段
过去的6 个月中,行为已经有了改变。
定期执行某行为,但时间<6个月
存在较大的复发风险
行为成本<可能的预期
既有外在动机也有内在动机
自信心很高
行为维持阶段
改变这种行为已经6个月以上,达到了预期的健康目标。
无论发生什么都能继续执行该行为
自觉行为代价<自觉行为益处
内在动机强烈
自信心非常高
应用于人际水平的理论
社会认知理论
应用于社区和群体水平的理论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健康教育
定义
是有计划地应用循证的教学原理与技术,为学习者提供获取科学的健康知识、梳理健康观念,掌握健康技能的机会,帮助他们作出有益健康的决定和有效且成功地执行有益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的过程。
核心:健康行为的养成
五个环节
教学者
健康相关的信息
教学活动
学习者
效果
健康教育与增权
健康教育与健康素养
健康素养
是在进行与医疗服务、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有关的日常活动时,获取、理解、评价和应用健康信息来做出健康相关决定以维持或提高生活质量的知识、动机和能力。
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是提高健康素养的主要手段
健康素养的理论框架
健康促进
指一切能促使行为和生活条件向有益于健康改变的教育和环境支持的综合体。
即“健康教育+环境支持”
健康促进的行动策略
制定健康的公共政策
营造支持性环境
强化社区行动
核心问题:社区增权
发展个人技能
调整卫生服务方向
健康促进的三项基本策略
倡导
增强能力:增权
协调
健康共治
健康促进是健康教育与健康共治的乘积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关系
健康教育是以健康为中心、强调自觉参与,通过知识、态度和价值观的改变自觉采取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健康促进同时还强调人群行为改变所需要的社会管理机构的组织支持、政策支持、经济支持等支持环境的各项策略,更要求社会的参与和多部门的合作。带有一定的约束性。
健康促进包括健康教育,而健康教育是健康促进策略中最活跃的一部分
健康咨询的基本模式与原则
健康咨询的基本模式—5A模式
健康咨询的原则
建立友好关系
识别需求
共情
调动参与
保守秘密
尽量提供信息和资源
帮助患者建立健康行为
提高认识
分析决定因素
制定可行目标
自我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