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诊之望诊
下图是一篇关于中诊之望诊的知识导图,介绍了望诊的定义、全身诊望(望神、望形、望色、望态)、局部诊望(望头、望面、望发、望目)。
这是一篇关于组胚-第九章-消化系统的思维导图。其中有消化管壁、食管、大肠、小肠、肝、胃、胰的具体知识。
这是一篇关于中诊绪论的思维导图,讲述了发展简史、主要内容、基本原理、基本原则等,希望梳理的内容对你有所帮助!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泌尿
方剂学速记歌决
执业医师运动系统(骨科学)2019
执业医师运动系统之骨折概论
2019年执业医师生物化学大纲
支气管扩张
执业医师消化系统概论大纲2019
执业医师血液系统概论2019
执业医师呼吸系统概论2019
望诊
定义
医生通过视觉对人体的全身、局部及排出物等方面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以了解健康状况、测知病情的方法
全身望诊
望神
神
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是对人体生命活动外在表现得高度概括
广义
脏腑功能活动的外在表现
狭义
人的意识、思维、情志活动
子主题
望色
观察人体皮肤色泽变化以诊察病情的方法
常色
主色
个人生来就有、一生基本不变的肤色,称为主色,属于个体肤色特征
客色
因季节。气候、昼夜等外界因素变动而产生相应变化的肤色,春季稍青、夏季稍赤、长夏稍黄、秋季稍白、冬季稍黑
病色
病色善恶(有无色泽
善色
五色光明润泽者为善色,亦称“气至”,说明病变尚轻,脏腑精气未衰,胃气尚能上荣于面
恶色
五色晦暗枯槁者为恶色,亦称“气不至”,说明脏腑精气已衰,胃气不能上荣于面,多见于久病、重病
五色主病
青
主寒证、气滞、血瘀、疼痛、惊风
赤
主热证,亦可见于真寒假热之戴阳证
黄
主脾虚、湿证
白
主虚证、寒证、失血、夺气
黑
主肾虚、寒证、水饮、血瘀、疼痛
望色十法
浮沉分表里
浮是面色浮显于皮肤之外,多为表证;沉是面色沉稳于皮肤之内,多主里证。面色又浮转沉,是邪气由表入里;由沉转浮,是病邪自里达表
清浊审阴阳
清是面色清明,多主阳证;浊是面色浊暗,多主阴证。面色由清转浊,是病由阳转清
微甚别虚实
微是面色浅淡,多主虚症;甚是面色深浓,多主实证。面色由微转甚,是病因虚致实
散抟辨新久
散是面色疏散,多主新病,或病邪将解;抟是病色雍滞聚结,多主久病,或病邪渐聚。面色由抟转散,是病虽久而邪将解;由散转抟,是病虽近而邪渐聚
泽夭测成败
泽是面色润泽,主精气未衰,病轻易治;夭是面色枯槁,主精气已衰,病重难治。面色由泽转夭,是病趋危重
望形
望态
局部望诊
望头
头形
头大
头颅增大,颅缝开裂,颜面较小,智力低下者,多为先天不足,肾精亏虚,水液停聚于脑所致
头小
头颅狭小,头顶尖圆,颅缝早合,智力低下者,多因肾精不足,颅骨发育不良所致
方颅
前额左右突出,头顶平坦,颅呈方形,多因肾精不足,颅骨发育不良所致,多见于佝偻病或先天性梅毒患儿
动态
头部不自觉摇动而不能自制者,为头摇,俗称“摇头风”,无论成人或小儿,多为肝风内动
囟门
囟填
囟门突起,多属实证,多因热邪炽盛,火毒上攻;或颅内水液停聚;或脑髓有病所致,哭泣时囟门微陷属正常
囟陷
囟门凹陷,多属虚症,多因吐泻伤津,气血不足和先天肾精亏虚,脑髓失充所致,六个月以内的婴儿囟门微凹属正常
解颅
囟门迟闭,骨缝不合,也称“囟解”“囟开不合“。此为先天肾精不足,或后天脾胃虚弱,发育不良的表现,多见于佝偻病的患儿,兼有”五迟“(立、行、发、齿、语),”五软“(头项、口、手、足、肌肉)
望发
诊察肾气的强弱和精血的虚衰
色泽
发黄干枯,稀疏易落,多属精血不足,可见于大病后或慢性虚损患者;
小儿头发稀疏黄软,生长迟缓,多因先天不足,肾精亏损所致
青壮年白发,俗称“少白头”,若伴有耳鸣、腰酸等症者,属肾虚;伴失眠、健忘等症者,为劳神伤血
短时间内须发大量变白,伴情志抑郁者,为肝郁气滞,也见于先天禀赋所致者
小儿发结如穗,枯黄无泽,兼面黄肌瘦,腹大便溏者,常见于疳积
脱发
突然呈片状脱发,显露圆形或椭圆形光亮头皮,称为斑秃,俗称“鬼剃头”,多为血虚受风
发稀而细易脱,质脆易断者,多因肾虚、精血不足所致
青壮年头发稀疏易落,若兼眩晕、健忘、腰膝酸软者,为肾虚
若兼头皮发痒、多屑、多脂者,为血热生风所致头发部分或全部脱落
头发日久不长,伴头痛、面色暗滞,舌质暗或有紫斑,脉细涩者,为瘀血阻滞
望面
面形异常
面肿
面部浮肿,皮色不变者,多见于水肿病
颜面红肿,色如涂丹,疼痛,为“抱头火丹”,多由风热火毒上攻所致
头肿大如斗,面目肿甚,目不能开,伴壮热、口渴、苔黄者,为“大头瘟”(传染性),因天行时疫,毒火上攻所致
腮肿
一侧或两侧腮部以耳垂为中心肿起,边缘不清,按之有柔韧感及压痛感者,为“痄腮”,因外感湿毒所致,多见于儿童
颐颌部肿胀疼痛,张口受限,伴有寒热者,为“发颐“,多因阳明热毒上攻所致
面削颧耸
又称“面脱”,表现为面部肌肉消瘦,两颧高耸,眼窝、颊部凹陷,多因气血虚衰,脏腑精气耗竭所致,为失神的表现
口眼歪斜
口目歪斜不能闭合,又称为“面瘫”
若单见口眼歪斜,患侧面肌弛缓,肌肤不仁,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目不能合,口不能闭,不能皱眉鼓腮,口角下垂,偏向健侧,名“口僻”,为风邪中络所致
若口眼歪斜兼半身不遂者,多为肝阳化风,风痰阻闭经络所致
特殊面容
惊恐貌
面部呈现惊悚恐惧的表现,常因闻听高声或见水时而引发,多见于狂犬病
苦笑貌
面部呈现无可奈何的苦笑样表现,多因面部肌肉痉挛所致,为破伤风的特殊征象
望目
目为肝之窍,心之使,五脏六腑皆上注于目,瞳仁属肾,称为水轮;黑睛属肝,称为风轮;两轮血络属心,称为血轮;白睛属肺,称为气轮;眼睑属脾,称为肉轮,并且认为观察五轮的形色变化,可以观察相应脏腑的病变
目色
目赤
双眼或单眼白睛火赤,俗称“火眼”“红眼”
目赤若伴见肿痛,多属实热证
白睛发黄
为黄疸的主要标志
黄疸常伴身面发黄、尿黄,多因湿热内壅或寒湿内困,肝胆疏泄失常,胆汁外溢所致,有阳黄和阴黄之分
目眦淡白
属血虚,失血,是血少不能上荣于目所致
目胞色黑晦暗
多属肾虚
目眶周围色黑,多因肾虚水泛,或寒湿下注所致
目眶色黑,伴肌肤甲错,多为瘀血内阻所致,睡眠欠佳也可致目眶发黑
黑睛灰白混沌
为目翳,属外障眼疾
若黑睛深层呈圆盘状翳障,妨碍视力,为混睛障,多为邪毒侵袭,或肝胆实火上攻,或湿热熏蒸,或阴虚火旺等所致,常见于眼外伤及某些全身疾病
若小儿疳积日久也可见目生翳障,表现为目干夜盲,黑睛糜烂,甚则溃破穿孔
目形
胞睑肿胀
上胞下睑肿胀不适
目胞浮肿,如新卧起之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