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金融工具
金融工具分类的详细描述,导图内容有总纲、总论、存货、金融工具概述、金融资产分类、金融工具的具体分类等。
编辑于2022-04-03 22:41:19会计
总论
四大基本假设
两大会计基础
权责发生制
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
政府会计中的财务会计
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
收付实现制
政府会计中的预算会计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可靠性
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相关性
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者预测。
可理解性
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对于某系复杂信息,如交易本身复杂或者会计处理较为复杂,但对于使用者的经济决策相关的,企业应当在财务报告中予以披露。
可比性
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可比,要求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 不同企业相同的会计期间可比,要求不同企业同一会计期间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相同或者相似的会计政策。
实质重于形式
实质强调经济业务的经济实质,形式强调经济业务的法律形式,即经济实质重于法律形式。
重要性
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应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 或者事项。
项目性质
金额
谨慎性
不高估资产或者收益
不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不允许企业设置秘密准备
例如
要求企业对可能发生的资产减值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对售出商品可能发生的保修义务等确认预计负债
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加速折旧法计提
或有事项
对于预计负债,只要达到很可能的区间就可以确认
对于预计负债引起的补偿,即其他应收款的确认,确认区间达到基本确定的条件
及时性
为了及时提供会计信息,可能需要在相关交易或者事项的信息全部获得之前即进行会计处理。
对相关性和可靠性起着制约作用
会计要素的确认
资产
企业过去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 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确认条件
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负债
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确认条件
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所有者权益
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来源
所有者投入的资本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
留存收益
确认
主要依赖于资产和负债的确认
收入
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 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确认条件
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入企业
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增加或者负债的减少
经济利益的流入额是能可靠的计量
费用
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 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确认条件
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出企业
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者负债的增加
经济利益的流出额是能可靠的计量
损益类科目期末余额为零,最终转至所有者权益, 是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
利润
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反映的是企业经营状况,是业绩考核的重要指标。
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
会计要素计量属性
历史成本
实际支付
存货
固定资产
重置成本
现行成本
资产盘盈的时候采用
可变现净值
存货的估计售价-估计的销售费用及相关税费-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
存货期末计量时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
现值
对未来现金流量以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价值
分期付款购入固定资产入账价值计算
公允价值
资产概念的对比
账面余额
某科目的账面实际余额, 不扣除作为该科目备抵的项目 (累计折旧、减值准备)
账面净值
该资产的账面余额减去除减值准备以外的备抵项目金额后的净额
账面价值
某科目的账面余额减去相关备抵项目金额后的净额。
某项无形资产的原值为100万元,已累计计提摊销20万元,已计提减值准备30万元,则该无形资产账面余额为100万元,账面净值=100-20=80万元,账面价值=100-20-30=50万元。
存货
存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
存活的概念
外购存货的成本
加工取得存货的成本
其他方式取得的存货成本
不应计入存货成本的费用
发出存货的计量
期末存货的计量
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及转回
存货的处置和清查盘点
总论
四大基本假设
两大会计基础
权责发生制
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
政府会计中的财务会计
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
收付实现制
政府会计中的预算会计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可靠性
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相关性
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者预测。
可理解性
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对于某系复杂信息,如交易本身复杂或者会计处理较为复杂,但对于使用者的经济决策相关的,企业应当在财务报告中予以披露。
可比性
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可比,要求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 不同企业相同的会计期间可比,要求不同企业同一会计期间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相同或者相似的会计政策。
实质重于形式
实质强调经济业务的经济实质,形式强调经济业务的法律形式,即经济实质重于法律形式。
重要性
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应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 或者事项。
项目性质
金额
谨慎性
不高估资产或者收益
不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不允许企业设置秘密准备
例如
要求企业对可能发生的资产减值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对售出商品可能发生的保修义务等确认预计负债
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加速折旧法计提
或有事项
对于预计负债,只要达到很可能的区间就可以确认
对于预计负债引起的补偿,即其他应收款的确认,确认区间达到基本确定的条件
及时性
为了及时提供会计信息,可能需要在相关交易或者事项的信息全部获得之前即进行会计处理。
对相关性和可靠性起着制约作用
会计要素的确认
资产
企业过去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 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确认条件
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负债
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确认条件
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所有者权益
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来源
所有者投入的资本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
留存收益
确认
主要依赖于资产和负债的确认
收入
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 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确认条件
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入企业
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增加或者负债的减少
经济利益的流入额是能可靠的计量
费用
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 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确认条件
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出企业
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者负债的增加
经济利益的流出额是能可靠的计量
损益类科目期末余额为零,最终转至所有者权益, 是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
利润
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反映的是企业经营状况,是业绩考核的重要指标。
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
会计要素计量属性
历史成本
实际支付
存货
固定资产
重置成本
现行成本
资产盘盈的时候采用
可变现净值
存货的估计售价-估计的销售费用及相关税费-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
存货期末计量时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
现值
对未来现金流量以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价值
分期付款购入固定资产入账价值计算
公允价值
资产概念的对比
账面余额
某科目的账面实际余额, 不扣除作为该科目备抵的项目 (累计折旧、减值准备)
账面净值
该资产的账面余额减去除减值准备以外的备抵项目金额后的净额
账面价值
某科目的账面余额减去相关备抵项目金额后的净额。
某项无形资产的原值为100万元,已累计计提摊销20万元,已计提减值准备30万元,则该无形资产账面余额为100万元,账面净值=100-20=80万元,账面价值=100-20-30=50万元。
存货
存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
存活的概念
外购存货的成本
加工取得存货的成本
其他方式取得的存货成本
不应计入存货成本的费用
发出存货的计量
期末存货的计量
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及转回
存货的处置和清查盘点
金融工具上
金融工具概述
金融工具是指形成一方的金融资产并形成其他的金融负债或权益工具的合同
金融工具分类
第一种分类
金融资产
货币资金
应收款项
股票
债券
衍生金融工具
基金投资
金融负债
权益工具
第二种分类
基础金融工具
衍生工具
远期合同
期货合同
互换合同
期权合同
三期一互换
金融资产分类
对金融资产的分类一经确认,不得随意变更
现金流量特征
金融工具合同约定的、反应相关金融资产经济特征的现金流属性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进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
SPPI
业务模式:企业如何管理其金融资产以产生现金流量
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标的业务模式 (为减少信用风险将其出售与模式不矛盾)
以收取合同现金流和出售金融资产为目标的业务模式(双重) (管理日常流动性需求&维持特定的收益率)
其他业务模式(兜底模式) 交易性的,基于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做出决策
先看特征 后看模式
具体分类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
业务模式: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标
核算科目
债权投资
银行存款
应收账款
基本概念
实际利率
将金融资产在预计存续期的估计未来现金流,折现为该金融资产账面余额所使用的的利率
摊余成本
期初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现金流入
本期期末摊余成本=上期末摊余成本
初始计量
公允价格+交易费用
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单独却认为应收项目
借:债权投资——成本(面值) ——利息调整(差额,可在贷方看,手续费计入) 应收利息 贷:银行存款
后续计量
确认利息
借:应收利息(面值*票面利率) 贷:投资收益(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债权投资——利息调整(倒挤)
实际发放利息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利息
减值
借:信用减值损失 贷:债权投资减值准备
处置
借:银行存款 债券投资减值准备 贷:债权投资——成本 ——利息调整 投资收益(倒挤)
重分类
债权投资—>交易性金融资产
按当日公允价值入账,公允账面之差转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公允价值) 债券投资减值准备(原减值部分全部转出) 贷:债权投资——成本(全部转出) ——利息调整(全部转出)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公允价值-账面价值)
债权投资—>其他债权投资
按当日公允入账,公允账面之差转入其他综合收益,信用损失科目
借:其他债权投资——成本(原成本转入) ——利息调整(原利息调整转入) ——公允价值变动(公允-账面) 贷:债权投资——成本(全部转出) ——利息调整(全部转出) 其他综合收益——其他债权投资公允价值变动(公允-账面)
借:债权投资减值准备 贷:其他综合收益——信用减值准备
以公允价格计量且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
业务模式:及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标又以出售该金融资产为目标
核算科目
其他债权投资
初始计量
处理原则
初始入账金额=公允价值+交易费用
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单独确认为应收项目
借:其他债权投资——成本(面值) ——利息调整(倒挤) 应收利息 贷:银行存款
后续计量
先用实际利率法确认利息收入
借:应收利息或其他债权投资——应计利息(票面利息) 贷:投资收益(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其他债权投资——利息调整(倒挤)
后续公允价值变动
借:其他债权投资——公允价值变动(本期公允价值-上期摊余成本-上期公允价值变动) 贷:其他综合收益——其他债权投资公允价值变动(或反向)
收到利息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利息
减值
借:信用减值损失 贷:其他综合收益——信用减值准备
处置
直接投资收益=处置售价-处置前账面价值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债权投资——成本 ——利息调整(可在借方) ——公允价值变动(可在借方) 投资收益(倒挤,可在借方)
处置时账面价值=上期末公允价值
从其他综合收益中转出,计入投资收益(间接投资收益)
借:其他综合收益 贷:投资收益(或相反分录)
重分类
其他债权投资—>债权投资
按摊余成本入账,重回累计公允变动,信用损失
借:债权投资——成本 贷:其他债权投资——成本 借:其他债权投资 贷: 其他综合收益——其他债权投资公允价值变动(累计公允价值变动) 借:其他综合收益——信用减值准备 贷:债权投资减值准备
其他债权投资—>交易性金融资产
按当日公允入账,公允账面值差转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转出累计其他综合收益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贷:其他债权投资——成本 ——利息调整 ——公允价值变动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借:其他综合收益——其他债权投资公允价值变动 ——信用减值准备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以公允价格计量的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兜底
交易性金融资产
股票
基金
初始计量
处理原则
交易费用计入投资收益
已到付利息但尚未领取的红利单独确认为应收项目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投资收益(交易费) 应收利息 应收股利 贷:银行存款
后续计量
确认利息/股利
借:应收利息/股利 贷:投资收益
实际收到利息/股利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利息/股利
公允价值变动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或反向)
减值
不会减值,涨跌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处置
借:银行存款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公允价值变动 投资收益(倒挤,或在借方)
处置试点投资收益的金额=出售售价-出售时账面价值
处置时点损益的金额=出售售价-出售时账面价值
购买至处置期间累计确认的投资收益=-取得时支付的交易费用+持有期间确认的股利或利息收入+出售时确认的投资收益
重分类
交易性金融资产—>债权投资
按公允价值入账,公允账面值差转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债券类
借:债权投资——成本(面值) ——利息调整(公允-面值)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公允价值变动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借:信用减值损失 贷:债权投资减值准备
交易性金融资产—>其他债权投资
按公允入账,公允账面之差转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借:其他债权投资——成本(面值) ——利息调整(公允-面值)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公允价值变动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借:信用减值损失 贷:其他综合收益——信用减值准备
指定为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
核算科目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
重点提示
初始入账金额=公允价值+交易费用
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单独确认为应收项目
获得的股利计入当期损益
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汇兑损益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由于是指定,不考虑减值
当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时,之前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累计利得或损失应当从其他综合收益中转出,计入留存收益。
初始计量
借:其他权益工具投资——成本(公允+交易费) 应收股利(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 贷:银行存款
后续计量
确认股利
借:应收股利 贷:投资收益
实际收到股利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股利
公允变动
借: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公允价值变动(公允-账面) 贷:其他综合收益——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公允价值变动(或反向)
处置
直接留存收益=处置售价-处置时账面价值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权益工具投资(账面价值=成本+变动) 盈余公积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差额计入留存收益,也可能在借方)
之前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累计利得或损失硬蛋从其他综合收益中转出,计入留存收益
借:其他综合收益 贷:盈余公积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或相反分录)
预付账款不属于金融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