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国法律史 隋唐法制
隋唐法制思维导图:包含隋代的立法概况,唐代立法概况,法律形式:律,令,格,式,唐律的影响,行政法律制度,刑事法律制度等等
时效,指在一定时期内能够发生的效用;金属或合金在一定温度下(分为自然时效和人工时效),保持一段时间,由于过饱和固溶体脱溶和晶格沉淀而使强度逐渐升高的现象。 本词条指法律所规定的有关刑事责任和民事诉讼权利的有效期限。金属或合金的时效在“时效处理”词条。
代理是法律术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是指代理人以被代理人(又称本人)的名义,在代理权限内与第三人(又称相对人)实施民事行为,其法律后果直接由被代理人承受的民事法律制度。代理人在代理权限范围内实施代理行为。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义进行代理行为。代理主要是实施民事法律行为。被代理人对代理人的行为承担民事责任。
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关系,能够产生当事人预期法律效果的行为。民事法律行为是行为的一种类型,是行为中最主要的形式,是法律事实的最基本形式。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隋唐法制
隋代的立法概况
立法活动
开皇律
12篇
刑网简要,疏而不失
大业律
由12篇增加到18篇
废除十恶
行政法律
州郡县改为州县
科举制
司法制度
司法机关
中央
大理寺,最高审判机关
御史台主监察
都官省,最高司法行政机关
地方
州、县行政机关兼掌司法权
诉讼提起
官府代表国家
当事人
诉讼案件
死刑复核制度
唐代立法概况
法律指导思想:礼法并用
徳礼,刑罚,不可或缺,法律宽简
轻刑慎罚,宽严适中
德主刑辅,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
《武德律》
唐高祖武德七年
《贞观律》
唐太宗贞观十一年
创设加役流(死刑的减刑,流3000里,劳役3年)
永徽疏律《唐律疏议》
过程
唐高宗永徽二年
内容502条
《名例律》刑种定罪量刑的一般原则,律文之中有关专门术语的界定6
《卫禁律》宫殿保卫,关津要塞守护2
《职制律》职务犯罪3
《户婚律》户口,婚姻,赋税,土地管理
《厩库律》马牛供养适用,兵甲财帛仓库保护
《擅兴律>军队控制,工程兴造
《贼盗律》危害国家统治的政治犯罪,重大刑事犯罪
《斗讼律》斗殴,告讼
《诈伪律》伪造,诈骗
《杂律》市场管理,债权债务,犯奸失火
《捕亡律》逃亡罪犯的捕捉
《断狱律》监狱管理,审判原则,法官责任,刑罚执行
法律形式:律,令,格,式
律,法律的主体形式
令,国家行政体制,尊卑贵贱等级制度等方面
格,对皇帝诏敕的整理,编纂
式,主要涉及中央政府内部各机构关于行政管理、行政程序及具体办事规则的规定
唐律的特点
一准乎礼
礼是立法的指导和精神
定罪量刑的原则均源于礼
用刑持平
五刑:笞杖徒流死
立法理念与技术先进
立法理念的国际化
化外人处理
科条简要,繁简适中
唐律的影响
对中国法制
立法思维,以礼为基础
立法原则,宽简适中
法律概念,中国特色
中华法系形成
世界法制
朝鲜的高丽律,日本的大宝律
行政法律制度
录选
考核
教化
监察制度
中央,朝廷设御史台(台院,殿院,察院)
地方,察院派监察御史到各道
刑事法律制度
刑法原则6
十恶重惩
皇亲,官员减免(八议,请、减、赎,官当、免官)
亲属相犯增减处罚
划分公罪与私罪
犯罪主体都是官员
举重明轻与举轻明重
外国人犯罪
同一国籍的外国人,用该国法律
不同国籍,用中国法律
主要罪名
侵犯皇权罪
侵犯人身罪
六杀:故杀,谋杀,斗杀,戏杀,误杀,过失杀
侵犯财产罪
六赃:强盗,窃盗,受财枉法,受财不枉法,受所监临,坐赃
官吏职务犯罪
破坏家庭秩序罪
破坏社会秩序罪
刑种
笞杖徒流死
民事法律制度
身份
良人,士农工商
贱民,官贱民,私贱民
物权
不动产(禁止土地买卖),动产
契约
买卖,借贷,租赁
婚姻,家庭与继承
一夫一妻制,强制离婚与协议离婚
对家长权的维护
宗祧(嫡长子继承)与财产(诸子均分)继承
经济法律制度
土地制度
均田制(土地归国家所有)
赋税制度
两税法
市场管理
重农抑商
在州县设市令,专司市场管理
大理寺,最高审判机构
刑部,最高司法行政机构
御史台,最高监察机构
司法权由行政机关行使
诉讼
举劾
由监察机关或各级官吏代表国家纠举犯罪,提起诉讼
告诉
由当事人就所受伤害或所涉纠纷,向官府提起诉讼
审判制度
基层初审,节级判决制度,死刑案件必须奏请皇帝裁定
死刑复奏制度,京城地区的死刑案件,五覆奏,地方州县的死刑案件,三覆奏
三司会审制度
623311441212
人身犯罪,金钱犯罪,保辜制度(保辜制度是中国古代刑法中一种保护受害人的制度。凡是斗殴伤人案件,被告要在一定期限内对受害人的伤情变化负责,如果受害人在限期内因伤情恶化死亡,被告应按杀人罪论处。),农时不理民事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