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判断推理—逻辑判断模块
判断推理—逻辑判断模块思维导图:包含六种直言命题(注意:有的包含:某个、有些、所有),推出关系,换位形式等等
宫格规律:八宫格:行、对角线、面积相同的两部分;十二宫格:行、列、最外圈与最内圈、对角线、面积相等的左右两部分。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直言命题
六种直言命题(注意:有的包含:某个、有些、所有)
所有S是P
所有S非P
有些S是P
有些S非P
某个S是P
某个S非P
推出关系
所有是(非)→某个是(非)
所有是(非)→有些是(非)
某个是(非)→有些是(非)
上反对关系(必有一假):所有是与所有非、某个是与某个非、所有是与某个非
下反对关系(必有一真):有些是与有些非、有些是(非)与某个是(非)
换位形式
所有s是p
其中S与P不可以直接换位。
有些s非p
其中s与p不可以直接换位
其余:所有S非P、有些S是P均可S与P直接互换
矛盾
矛盾特性
互为矛盾二者必有一真
找矛盾
1、在命题前面加非
2、换命题中的关键词:所有换成有些、某个换某个
直言命题矛盾
所有S是P与有些S不是P、所有S非P与有些S是P、某个S是P与某个S非P
等价命题(找二次矛盾)
真假话命题:一找二绕三回
三段论结合条件
结合形式
“B+所有B”可以消除
做题方法:翻译题干后看选项能不能由题干推出
模态命题
可能不=不必然
不可能=必然不
不可能不=必然
不必然不=可能
形式推理
解题思路
1、所选选项为与题干推导形式一致的一项(用A、B、C及箭头表示推理过程)
2、如果题干存在逻辑错误,则也许选择有相同逻辑错误的一项
3、择优选择与题干逻辑最相似的一项
如果题干涉及可能性推理,则需要分析题干和选项的论证方式
如果题干为直言或复言命题推理,则可以直接分析题干和选项的句子结构
逻辑判断
排列组合
1、从确定信息入手
2、从多次提及且为真的条件入手
3、从特殊、只提到一次的条件入手
具体方法
选项具体且全面用排除法
提干不确定,且题干关联性不强,用代入法。
假设法适用题干中出现多种不确定信息
极端信息法
列表法
2.复言命题
1. 联言命题
1.1. 联言命题的关键词
1.1.1. 不仅...而且...
1.1.2. ...但是...
1.1.3. ...并且...
1.1.4. P且Q
1.2. 联言命题的真假性
1.2.1. 全真则真,有假则假
1.3. 联言命题推出规则
1.3.1. 联言命题为真时,推出其中任意命题为真
1.3.2. 联言命题为假时,若其中一命题为真,则另一命题为假
1.4. 联言命题的矛盾命题
1.4.1. P且Q矛盾为:-P或-Q、并非(P且Q)
2. 选言命题
2.1. 相容命题
2.1.1. 相容命题的关联词
2.1.1.1. 或者P或者Q
2.1.1.2. 也许P也许Q
2.1.1.3. 至少有一个
2.1.1.4. P或Q
2.1.2. 相容选言命题的真假性
2.1.2.1. 一真则真,全假才假
2.1.3. 相容选言命题推出规则(否一推一)
2.1.3.1. 相容选言命题为假时,推出其中任意命题为假
2.1.3.2. 相容选言命题为真时,若其中一命题为假,则另一命题为真
2.1.4. 相容选言命题的矛盾命题
2.1.4.1. P或Q矛盾为:-P且-Q、并非(P或Q)
2.2. 不相容选言命题
2.2.1. 不相容选言命题的关联词
2.2.1.1. 要么P要么Q
2.2.1.2. 或者P,或者Q,二者不能都选
2.2.2. 不相容选言命题的真假性
2.2.2.1. 仅一真为真,多真或全假为假(不同为真,相同为假)
2.2.3. 不相容选言命题推出规则
2.2.3.1. 不相容选言命题为假时,若P为真,则Q为真;若P为假,则Q为假
2.2.3.2. 不相容选言命题为真时,若P为真,则Q为假。若P为假,则Q为真
2.2.4. 不相容选言命题的矛盾命题
2.2.4.1. 要么P,要么Q矛盾为:P且Q或-P且-Q;并非(要么P,要么Q)
3. 假言命题
3.1. 假言命题的连接词
3.1.1.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A→B
3.1.1.1. 如果A那么B
3.1.1.2. 只要A就B
3.1.1.3. 若A则B
3.1.1.4. 为了A一定B
3.1.1.5. 一旦A就B
3.1.1.6. A是B的标志
3.1.1.7. A必须B
3.1.2. 必要条件假言命题:B→A
3.1.2.1. 只有A才B
3.1.2.2. A是B的前提
3.1.2.3. A是B的基础
3.1.2.4. A对比B不可或缺
3.1.2.5. 不A,不B
3.1.2.6. 除非A,否则不B
3.1.2.7. A是B的必然要求
3.2. 假言命题的矛盾
3.2.1. P→Q的矛盾:P且非Q
3.3. 假言命题的逆否命题与性质
3.3.1. 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假
3.4. 假言命题的传递性
3.4.1. A→B,B→C,则A→C
3.5. 假言命题与选言命题的转化关系
3.5.1. A→B:如果A那么B=只有B才A=-A或B
4. 二难推理
4.1. 简单构成型
4.1.1. A—B,C—B,A或C,则B
4.2. 简单破坏型
4.2.1. A—B,A—C,非B或非C,则非A
3.削弱与加强
1. 做题步骤
1.1. 看问题是支持还是削弱
1.2. 找论点
1.2.1. 中心句或者有明显的关联词
1.2.2. 指定的特征:专家认为,支持者观点反对者观点。
1.3. 找论据:在论点附近
1.4. 看选项
1.4.1. 正确选项的特点
1.4.1.1. 关键词与论点一致、态度明确、感情色彩明显、好坏清晰。
1.4.2. 错误选项的特点
1.4.2.1. 不清楚,不明确,模糊不清。
1.4.2.2. 法律法规
1.4.2.3. 讲的是对策
1.4.2.4. 偷换主体
2. 削弱题型
2.1. 先找论点(削弱论点最强)
2.2. 削弱的方式(从最强到最弱)
2.2.1. 削弱论点
2.2.1.1. 直接否定论点
2.2.1.2. 举反例
2.2.2. 削弱论证
2.2.2.1. 拆桥:论据与论点无关
2.2.2.2. 反补范围,剩余范围与论点范围无关(如果日本…那么亚洲就…—反补:如果日本…那么亚洲其他国家不…)
2.2.3. 因果倒置(论点有因果关系)
2.2.3.1. A导致B,选项为B导致A
2.2.4. 削弱论据
2.2.4.1. 直接否定论据
2.2.5. 他因削弱
2.2.5.1. 增加一个可能导致论点的原因
2.2.6. 削弱的力度
2.2.6.1. 削弱方式相同
2.2.6.1.1. 整体削弱大于部分削弱
2.2.6.1.2. 绝对削弱大约可能削弱
2.2.6.2. 削弱的方式不同
2.2.6.2.1. 论点>拆桥>因果倒置>论据>他因
2.2.7. 选项可能存在的陷阱
2.2.7.1. 偷换概念
2.2.7.2. 无关选项
2.2.7.3. 表意不明
2.2.7.4. 表意与论点不一致
3. 加强题型
3.1. 一定找到论点和论据
3.2. 加强的方式(从强到弱)
3.2.1. 搭桥
3.2.1.1. 论点与论据主体一致,话题一致。
3.2.2. 补充论据
3.2.2.1. 论点与论据话题至范围不同
3.2.2.2. 补充一个论点成立的条件或原因
3.2.3. 排除他因
3.2.3.1. 将可能导致论点的其他原因排除